一种胶膜应力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05575发布日期:2022-07-19 22:55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一种胶膜应力释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eva胶膜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胶膜应力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2.eva胶膜是以eva树脂为主要原料,添加各种助剂,经熔融加工成型,用于光伏组件的封装。其生产过程为,先将原料通过挤出机加热挤出,再经过模具流延定型,之后经辅机冷却,再经分切、收卷,成为eva胶膜。当胶膜从模具流出时,表面温度在100℃以上,通过冷辊快速冷却定型时,由于冷却速度较快,导致收卷之后,胶膜表面应力无法释放,在客户使用过程中胶膜出现鼓包、不平的问题,导致电池片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一种胶膜应力释放装置,采用在机架上转动连接托辊,在托辊上方设置切割装置,切割装置能在胶膜上表面切出刀痕,从而使胶膜表面的应力得到释放,避免了胶膜鼓包、不平等情况的出现。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胶膜应力释放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转动连接有托辊,所述机架的两侧都设置有立板,两个所述立板之间设置有承载架,所述承载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对胶膜进行切割形成不贯穿胶膜上下表面的刀痕从而去除胶膜应力的切割装置。
5.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切割装置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内部设置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第一导向腔,所述下壳体上部设置有上壳体,所述下壳体上部在第一导向腔两侧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上壳体内部设置有第二导向腔,所述第二导向腔下部开口,所述第二导向腔上部连通有气管接口,所述第二导向腔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下部设置有舌板,所述舌板下端转动连接有圆形刀;所述舌板与第一导向腔滑动连接,所述活塞的下部与弹簧接触。
6.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密封圈。
7.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容纳槽内设置有第一圆柱,所述活塞下端在舌板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圆柱,所述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同轴。
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下壳体顶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上壳体下部设置有插入部,所述插入部位于安装槽内,所述插入部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安装槽的一侧设置有通孔另一侧设置有螺纹孔,第一螺栓穿过插入部和安装槽上的通孔与安装槽上螺纹孔螺纹连接。
9.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承载架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凹槽,所述下壳体一侧的下部设置有卡板、上部设置有螺纹孔且该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下端为圆柱部,所述卡板位于承载架下侧的凹槽内,所述圆柱部的下部位于承载架上侧的凹槽内。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切割装置上设置有能够升降的圆
形刀,当胶膜通过托辊时,圆形刀下降,将胶膜切出一定深度的刀痕,从而使胶膜表面的应力得到释放,避免了胶膜鼓包、不平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杜绝了因胶膜鼓包、不平引起的电池片损坏现象;2、第一圆柱和第二圆柱可以防止弹簧被压坏。
附图说明
11.图1为一种胶膜应力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一种胶膜应力释放装置的切割装置结构示意图。
13.图3为一种胶膜应力释放装置的下壳体的剖视图。
14.图4为一种胶膜应力释放装置的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15.图5为一种胶膜应力释放装置的承载架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机架;2、托辊;3、立板;4、承载架;41、凹槽;5、切割装置;51、下壳体;511、卡板;512、第一导向腔;513、安装槽;514、容纳槽;515、第一圆柱;516、弹簧;52、上壳体;521、第二圆柱;522、气管接口;523、第二导向腔;524、插入部;525、活塞;526、密封圈;527、舌板;528、圆形刀;53、第一螺栓;54、第二螺栓;541、圆柱部。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18.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图1-5所示,一种胶膜应力释放装置,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转动连接有托辊2,所述托辊2由设置在机架1一侧的电机驱动。所述机架1的两侧都设置有立板3,两个所述立板3之间设置有承载架4,所述承载架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能对胶膜进行切割形成不贯穿胶膜上下表面的刀痕从而去除胶膜应力的切割装置5。在实际应用中,当胶膜的厚度为0.7毫米时,刀痕的深度为0.5毫米左右,使得胶膜内的应力得到释放,解决了胶膜鼓包、不平整的问题。
19.所述切割装置5包括下壳体51,所述下壳体51内部设置有贯穿其上下两端的第一导向腔512,所述下壳体51上部设置有上壳体52,所述下壳体51上部在第一导向腔512两侧设置有容纳槽514,所述容纳槽514内设置有弹簧516。所述上壳体52内部设置有第二导向腔523,所述第二导向腔523下部开口,所述第二导向腔523上部连通有气管接口522,所述第二导向腔523内滑动连接有活塞525,所述活塞525下部设置有舌板527,所述舌板527下端转动连接有圆形刀528,圆形刀528可从第一导向腔512底部伸出。所述舌板527与第一导向腔512滑动连接,所述活塞525的下部与弹簧516接触。在使用时,气管接口522通过管路连接电磁阀,电磁阀连接压缩空气源,电磁阀能够连通气管接口522和压缩空气源以便将活塞525向下推动,从而使圆形刀528切割胶膜;电磁阀也能够连通气管接口522和大气以便将第二导向腔523上部的压缩空气排到大气中,从而使活塞525在弹簧516的作用下返回上部,从而圆形刀528脱离胶膜。
20.所述活塞525上设置有密封圈526。
21.所述容纳槽514内设置有第一圆柱515,所述活塞525下端在舌板527的两侧设置有
第二圆柱521,所述第一圆柱515和第二圆柱521同轴。当第一圆柱515和第二圆柱521接触时,活塞525将无法向下运动,此时圆形刀528未与托辊2接触,所以不会将胶膜切透。此结构可以防止将弹簧516压坏。
22.所述下壳体51顶部设置有安装槽513,所述上壳体52下部设置有插入部524,所述插入部524位于安装槽513内,所述插入部524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安装槽513的一侧设置有通孔另一侧设置有螺纹孔,第一螺栓53穿过插入部524和安装槽513上的通孔与安装槽513上螺纹孔螺纹连接,从而将下壳体51和上壳体52固定在一起。
23.所述承载架4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凹槽41,所述下壳体51一侧的下部设置有卡板511、上部设置有螺纹孔且该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栓54,所述第二螺栓54下端为圆柱部541,所述卡板511位于承载架4下侧的凹槽41内,所述圆柱部541的下部位于承载架4上侧的凹槽41内。
24.工作原理:结合图1-5所示,本装置安装在分切工序之后、辅机收卷之前。当胶膜从托辊2上通过时,多个圆形刀528将胶膜上表面切出多个刀痕,使胶膜内在的应力得到释放,从而避免了胶膜鼓包、不平等情况的出现,客户在使用过程中杜绝了因胶膜鼓包、不平引起的电池片损坏现象。
25.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