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横切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96246发布日期:2022-08-27 04:0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精度横切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横切刀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精度横切刀。


背景技术:

2.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8614892u所公开的横切机刀具,其虽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切割辊的直径大小或者其转速大小,使得切割辊能在每次固定的旋转周期里让刀头和弹性保护套接触一次,从而实现对纸板的等间距切割,用户还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形状的第一锁块和第二锁块来配合不同形状的刀头使用,从而保证刀头始终能可靠稳定地固定在切割辊上,来以此实现错位切割;
3.但现有横切刀对原料进行切割时通常是刀具竖向移动对原料进行切割,切割刀片与原料的接触面较大,为了保证原料切出的刀口较为平整,切割精度较高,通常对刀具的锋利度要求较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高精度横切刀。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精度横切刀,它可以实现,将传统的竖向切割转换成横向切割,形成横向移动的剪切力对原料进行裁剪,减小切割刀片与原料的接触面,降低对原料进行裁剪时切割刀片的锋利度要求。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高精度横切刀,包括刀架主体,所述刀架主体的下部呈倾斜状设置,且所述刀架主体的下侧开设有与其倾斜角度相同的滑轨,所述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的下部延伸至滑轨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刀具支架,所述刀具支架的下部安装有切割刀片;
9.所述刀架主体上还设置有弹性复位组件,所述刀架主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回力杆,多个所述弹性回力杆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压边条。
10.进一步的,所述刀架主体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滑动座倾斜角度相同的传动带,所述连接架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啮齿条啮合连接的啮齿轮,所述刀具支架的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切割刀片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杆的外侧,且所述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通过传动组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组包括有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传动带,所述第一传动轮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杆的外侧,所述第二传动轮固定连接在第二转动杆的外侧,所述传动带装配在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的外侧。
12.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复位组件包括有固定连接在刀架主体上的收卷机构,所述收卷机构位于刀架主体下侧的低端,所述收卷机构上安装有拉力绳,所述拉力绳远离收卷机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所述连接块竖向滑动连接在连接架的内部。
13.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回力杆包括有固定连接在刀架主体外侧上部的辅助支架,所述辅助支架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撑杆,且所述撑杆的下部延伸至套筒的下侧和压边条固定连接,所述撑杆的外侧且位于套筒和压边条之间套接有回力弹簧。
14.进一步的,所述压边条的形状呈扁平的“口”字状,且所述压边条位于刀架主体的外侧。
15.3.有益效果
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7.(1)本方案通过利用其下压的力带动切割刀片进行横向移动,将传统的竖向切割转换成横向切割,形成横向移动的剪切力对原料进行裁剪,并减小切割刀片与原料的接触面,在相同压力时能够更好的对原料进行切割,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对原料进行裁剪时切割刀片的锋利度要求。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边条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说明:
24.1、刀架主体;2、滑轨;3、滑动座;4、连接架;5、刀具支架;6、切割刀片;7、第一转动杆;8、第二转动杆;9、收卷机构;10、拉力绳;11、第一传动轮;12、第二传动轮;13、传动带;14、啮齿轮;15、啮齿条;16、辅助支架;17、套筒;18、撑杆;19、回力弹簧;20、压边条;21、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
27.请参阅图1-5所示,一种高精度横切刀,包括刀架主体1,刀架主体1的下部呈倾斜状设置,且刀架主体1的下侧开设有与其倾斜角度相同的滑轨2,滑轨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座3,滑动座3的下部延伸至滑轨2的下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架4,连接架4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刀具支架5,刀具支架5的下部安装有切割刀片6;
28.此时,当刀架主体1下压时,利用刀架主体1下侧的倾斜设置,会带动切割刀片6沿滑轨2方向进行滑动,切割刀片6滑动时会对原料进行切割,通过利用其下压的力,形成横向移动的剪切力,对原料进行裁剪,能够有效的降低对原料进行裁剪时切割刀片6的锋利度要求。
29.请参阅图2-3所示,为了能够使切割刀片6更好的对原料进行切割,刀架主体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滑动座3倾斜角度相同的传动带13,且滑动座3的啮齿朝下侧设置,连接架4的外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8,第二转动杆8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与啮齿条15啮合连接的啮齿轮14,刀具支架5的下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7,切割刀片6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杆7的外侧,且第一转动杆7和第二转动杆8通过传动组连接,当滑动座3移动时会通过连接架4带动啮齿轮14一起进行转动,啮齿轮14移动时会受到啮齿条15的限制带动第二转动杆8进行转动,第二转动杆8转动时会通过传动组带动第一转动杆7进行转动,第一转动杆7转动时会带动切割刀片6进行转动,对原料进行切割,从而提升切割刀片6的切割性能;
30.请参阅图3所示,传动组包括有第一传动轮11、第二传动轮12和传动带13,第一传动轮11固定连接在第一转动杆7的外侧,第二传动轮12固定连接在第二转动杆8的外侧,传动带13装配在第一传动轮11和第二传动轮12的外侧,此时,当第二转动杆8转动时会带动第二传动轮12进行转动,第二传动轮12转动时会通过传动带13带动第一传动轮11进行转动,并让第一传动轮11带动第一转动杆7一起进行转动,从而使切割刀片6进行旋转。
31.请参阅图3-4所示,为了能够自动带动切割刀片6进行复位,刀架主体1上还设置有弹性复位组件,用以带动切割刀片6进行复位,其通过切割刀片6的横向滑动进行蓄能,在切割刀片6与原料分离后带动切割刀片6进行复位;
32.弹性复位组件包括有固定连接在刀架主体1上的收卷机构9,收卷机构9位于刀架主体1下侧的较低的一端,即为低端,收卷机构9上安装有拉力绳10,拉力绳10远离收卷机构9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1,且连接块21竖向滑动连接在连接架4的内部,当连接架4朝远离收卷机构9的方向进行滑动时,会将拉力绳10从收卷机构9内部拉出,进行蓄能,当切割刀片6和原料分离后,收卷机构9会将拉力绳10收回,带动切割刀片6进行复位;
33.同时,请参阅图1-4所示,为了能够对原料进行固定,避免切割刀片6对原料进行切割时发生位移,提升其切割的精度,刀架主体1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弹性回力杆,多个弹性回力杆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压边条20;
34.其中,弹性回力杆包括有固定连接在刀架主体1外侧上部的辅助支架16,辅助支架16的下侧固定连接有套筒17,且套筒17的下部最低处高于刀架主体1下部的最低处,套筒17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撑杆18,且撑杆18的下部延伸至套筒17的下侧和压边条20固定连接,撑杆18的外侧且位于套筒17和压边条20之间套接有回力弹簧19,当刀架主体1下移时会带动压边条20一起进行下移,并使连接块21对原料进行下压,同时,当压边条20与原料接触后,撑杆18会进入套筒17的内部,让压边条20对回力弹簧19进行挤压,进行蓄能,让回力弹簧19带动压边条20对原料进行挤压。
35.且,压边条20的形状呈扁平的“口”字状,且压边条20位于刀架主体1的外侧,切割刀片6位于压边条20内部的空腔中,当压边条20与原料接触时,通过其形状能够使其对刀架主体1周侧的原料进行固定,当切割刀片6对原料切割后,压边条20的两个长边会分别位置刀口的两侧,从而对原料进行固定。
36.在使用时:通过机械带动刀架主体1向下进行移动,当刀架主体1下移时会带动压边条20一起进行下移,并使连接块21对原料进行下压,同时,当压边条20与原料接触后,撑杆18会进入套筒17的内部,让压边条20对回力弹簧19进行挤压,进行蓄能,让回力弹簧19带动压边条20对原料进行挤压;
37.同时,当刀架主体1继续进行下移时,会带动滑动座3沿滑轨2方向进行滑动,当滑动座3移动时会通过连接架4带动啮齿轮14一起进行转动,啮齿轮14移动时会受到啮齿条15的限制带动第二转动杆8进行转动,第二转动杆8转动时会通过传动组带动第一转动杆7进行转动,第一转动杆7转动时会带动切割刀片6进行转动,对原料进行切割;
38.且,当连接架4朝远离收卷机构9的方向进行滑动时,会将拉力绳10从收卷机构9内部拉出,进行蓄能,当切割刀片6和原料分离后,收卷机构9会将拉力绳10收回,带动切割刀片6进行复位;
39.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其下压的力带动切割刀片6进行横向移动,将传统的竖向切割转换成横向切割,形成横向移动的剪切力对原料进行裁剪,并减小切割刀片6与原料的接触面,在相同压力时能够更好的对原料进行切割,从而能够有效的降低对原料进行裁剪时切割刀片6的锋利度要求。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