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夹手装置及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34438发布日期:2022-09-06 23:0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夹手装置及智能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夹手装置及智能锁。


背景技术:

2.门锁的把手处通常设有供手指穿过的缝隙,以便于开关门操作。
3.现有结构中的上述缝隙为贯穿结构,便于握持操作。
4.但是,与此同时,若握持手指穿过该缝隙,指端靠近门框的情况,则容易造成夹手,出现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夹手装置,降低门框夹手的风险。
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防夹手装置的智能锁。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防夹手装置,包括:防夹手底座和防夹手挡片;
9.所述防夹手底座具有与智能锁适配的安装结构;
10.所述防夹手挡片设置于所述防夹手底座上,用于封堵所述智能锁握持空间至少一面的握持缝隙。
11.优选地,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卡接结构和/或粘接结构。
12.优选地,所述防夹手底座包括:底座主体;
13.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底座主体两侧的第一折边和第二折边;
14.所述底座主体通过所述第一折边和所述第二折边与所述智能锁卡接配合。
15.优选地,所述防夹手挡片与所述防夹手底座可拆卸连接。
16.优选地,所述防夹手底座设有用于同所述防夹手挡片配合的卡装槽。
17.优选地,所述卡装槽包括:沿轴线交替排布的卡槽和通槽;
18.所述防夹手挡片依次穿过所述卡槽和所述通槽,所述防夹手挡片通过所述卡槽固定于所述防夹手底座。
19.优选地,所述防夹手底座开设有至少一个识别通孔,所述识别通孔与所述智能锁的识别区域对位设置。
20.优选地,所述识别通孔的数量为两个,关于所述防夹手底座的中心对称分布。
21.优选地,所述防夹手挡片的边缘设有指尖避让孔。
22.优选地,所述防夹手底座和/所述防夹手挡片材质为塑胶。
23.一种智能锁,包括:智能锁面板和智能锁底座,还包括如上述的防夹手装置;
24.所述握持缝隙位于所述智能锁面板和所述智能锁底座之间,所述防夹手挡片的形状与所述握持缝隙相匹配。
25.优选地,所述防夹手底座安装于所述智能锁面板或所述智能锁底座。
26.优选地,所述防夹手底座安装于所述智能锁底座,所述智能锁底座的外壳开设有
定位孔,所述防夹手底座具有同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部。
27.优选地,所述智能锁面板设置有指静脉模组。
28.优选地,所述指静脉模组设置于所述智能锁面板的后侧面,所述指静脉模块的采集窗口沿用户把持手指延伸方向设置。
29.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夹手装置,通过防夹手底座安装于智能锁后,防夹手挡片封堵锁握持空间至少一面的握持缝隙,能够在手指穿过该缝隙时,阻止指端超出,从而解决开关门时有夹手风险的问题,用于保护手免于受到门框的挤压风险。本方案可广泛适用于各类门锁(智能门锁、防盗门等)。即使前期已安装的门锁未考虑到,也可以是产品后期的优化增加防夹手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锁。由于采用了上述的防夹手装置,因此也就相应具有如上所述的全部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照前面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夹手装置的右向组装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夹手装置与智能锁的右向组装结构示意图;
3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夹手装置的右向原理示意图;
3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夹手底座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3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夹手底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夹手底座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3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夹手底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3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夹手装置的左向组装结构示意图;
3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夹手装置与智能锁的左向组装结构示意图;
4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夹手装置的左向原理示意图。
41.其中,11为防夹手底座,111为第一折边,112为第二折边,113为定位部,114为第一侧卡槽,115为第一通槽,116为中间卡槽,117为第二通槽,118为第二侧卡槽,119为识别通孔;
42.12为防夹手挡片,121为挡片本体,122为卡装部,123为指尖避让孔;21为智能锁面板,22为智能锁底座,221为识别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夹手装置,包括:防夹手底座11和防夹手挡片12,其结
构可以参照图3所示;
45.其中,防夹手底座11具有与智能锁(这里可具体为智能锁面板21或智能锁底座22)适配的安装结构;
46.防夹手挡片12设置于防夹手底座11上,用于封堵智能锁锁握持空间至少一面的握持缝隙,其结构可以参照图2所示,握持缝隙可位于智能锁面板21和智能锁底座22之间。
47.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夹手装置,通过防夹手底座11安装于智能锁后,防夹手挡片12封堵智能锁锁握持空间至少一面的握持缝隙,能够在手指穿过该缝隙时,阻止指端超出,从而解决开关门时有夹手风险的问题,用于保护手免于受到门框的挤压风险。本方案可广泛适用于各类门锁(智能门锁、防盗门等)。即使前期已安装的门锁未考虑到,也可以是产品后期的优化增加防夹手装置。
48.作为优选,安装结构包括:卡接结构和/或粘接结构,便于操作,装配牢固。粘接结构可以具体采用双面胶,能够适配于各种形状的门锁。
49.具体的,防夹手底座11包括:底座主体110,其结构可以参照图4所示;
50.前述的安装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于底座主体110两侧的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其结构还可以参照图5、图6和图7所示;
51.底座主体110通过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与智能锁卡接配合,其结构可以参照图2和图3所示,防夹手底座11的折边分别卡接于智能锁的两侧。进一步的,底座主体110与第一折边111和第二折边112为一体式结构,底座主体110和上述两个折边形成弯折过渡。
52.在本实施例中,防夹手挡片12与防夹手底座11可拆卸连接,分体式结构便于加工和安装。当然,防夹手挡片12和防夹手底座11也可为一体式结构。
53.进一步的,防夹手底座11设有用于同防夹手挡片12配合的卡装槽。其结构可以参照图4、图5和图6所示,卡装槽靠近防夹手底座11的一侧设置。相应的,防夹手挡片12设有用于同卡装槽配合的卡装部122。
54.具体的,卡装槽包括:沿轴线交替排布的卡槽和通槽,防夹手挡片12依次穿过卡槽和通槽,防夹手挡片12通过卡槽固定于防夹手底座11。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卡装槽中的卡槽与防夹手挡片12卡装配合,通槽不与防夹手挡片12接触,以减小防夹手挡片12与防夹手底座11装配时的阻力。
55.在本实施例中,卡装槽包括:直线排布的第一侧卡槽114、第一通槽115、中间卡槽116、第二通槽117和第二侧卡槽118;
56.防夹手挡片12依次穿过第一侧卡槽114、第一通槽115、中间卡槽116、第二通槽117和第二侧卡槽118。通过在卡装槽的中段设置多个通槽,以有效减小防夹手挡片12与防夹手底座11装配时的阻力,同时两侧和中间设置的卡槽,也保证了卡装的牢固程度。
57.作为优选,防夹手底座11开设有至少一个识别通孔119,该识别通孔119与智能锁的识别区域221对位设置,以起到避让作用,不影响智能锁的正常功能。具体的,识别区域221可为指静脉的红外光源射孔,当然这里只是给出一种应用的实例,其功能和结构并不仅仅局限于此,不再赘述。
58.进一步的,识别通孔119的数量为两个,且关于防夹手底座11的中心对称分布。如图2和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识别区域221的数量为一个,且不位于握持缝隙的中间;而两个识别区域221的对称设计,可实现防夹手底座11两个方向的安装,兼顾内把手和外把手的
应用场景。
59.在本实施例中,防夹手挡片12的边缘设有指尖避让孔123。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和图3所示,可允许指尖探出,以保证智能锁生物识别功能的正常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手指静脉识别。
60.具体的,防夹手底座11和/防夹手挡片12材质为塑胶,可采用一次成型工艺制作。
6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智能锁,包括:智能锁面板21和智能锁底座22,还包括如上述的防夹手装置;
62.握持缝隙位于智能锁面板21和智能锁底座22之间,防夹手挡片12的形状与握持缝隙相匹配。其结构可以参照图1和3所示,防夹手挡片12的挡片本体121为长条形状,一端窄,一端宽且端部为弧形。本方案保护用户在开门或关门或推拉时,保护左手或右手不收到碰撞或挤压的伤害。
63.具体的,防夹手底座11安装于智能锁面板21或智能锁底座22,本方案特别适用于智能门锁。
64.作为优选,防夹手底座11安装于智能锁底座22,智能锁底座22的外壳开设有定位孔121,防夹手底座11具有同定位孔121配合的定位部113,其结构可以参照图2和图4所示。进一步的,智能锁底座22的外壳的两侧均开设有定位孔121,以便于防夹手装置的换向安装。
65.进一步的,防夹手底座11安装于智能锁底座22,智能锁面板21设置有指静脉模组。所述智能锁面板21(或把手),包括用于用户把持的面板本体,面板本体的上端和/或下端为装配固定位,面板本体上嵌装有指静脉模块,且指静脉模块的采集窗口沿用户把持手指延伸方向设置。该静脉模块可以设置在智能锁面板21表面任意位置。优选地,将指静脉模块嵌装在面板本体的后侧面,智能锁底座22的红外光源能够覆盖的智能锁面板21后侧面的位置。采集窗口外露于面板本体的后侧面,并沿横向设置以适配除拇指外其他手指的把持姿态。面板本体为分体式结构,其后侧结构件的中部具有开口;指静脉模块设置在面板本体内,且其采集窗口位于开口中。采集窗口外周的面板本体的表面为与用户指腹适配的内凹孤面。
66.下面结合完整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介绍:
67.本方案在智能门锁设计中增加防夹手装置,不仅增加了使用门锁开门和关门时的安全性,提高了智能门锁的档次,同时也大大避免了消费者使用的风险性;
68.1、结构设计中,考虑到实用性的便利,防夹手装置分为两部分,其中一件是防夹手底座11,另一件是防夹手挡片12,该防夹手底座12外壳的内部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的有滑动的导向槽;同时,能够左右换向,组合好为一套防夹手配件。
69.2、然后根据推拉门锁时是左边或右边开门的实际情况,如图2和图9所示,来判断是否会有夹手的风险,通过结构卡位的固定方式,直接卡入定位孔121,能够很好的避免夹手情况发生,实用性非常强。
70.本方案的右向应用场景(适用于内把手等),如图1所示,使防夹手底座11的卡装槽在右侧,将防夹手挡片12的窄端朝上插入滑动固定;如图2所示,将防夹手底座11卡入内门锁定位孔121上面;如图3所示,开门推拉时,请将手握于远离门框的一侧,以防夹手;
71.本方案的左向应用场景(适用于外把手等),如图8所示,使防夹手底座11的卡装槽
在左侧,将防夹手挡片12的窄端朝上插入滑动固定;如图9所示,将防夹手底座11卡入外门锁定位孔121上面;如图10所示,开门推拉时,请将手握于远离门框的一侧,以防夹手。
72.可见,在门锁换向时,只需翻转防夹手底座11,改变其卡装槽的左右,并相应调整防夹手挡片12的窄端朝向即可,方便快捷。
7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夹手装置,是基于门锁(含智能门锁)防夹手的装置;主要作用就是免于使用者的手指被挤压或磕碰的伤害;同时也通过换向去解决门左边或右边方向开门,还有门是内开或外等多种可能性。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74.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