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卷机和卷取机用卷筒扇形板拆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85387发布日期:2022-09-21 01:45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卷机和卷取机用卷筒扇形板拆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筒扇形板更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卷机和卷取机用卷筒扇形板拆装装置。


背景技术:

2.开卷机和卷取机是现代化钢铁厂冷轧产线不可缺少的设备,卷取机(开卷机)构成核心设备是卷筒。其中,如图11所示,卷筒主要包括将军帽504、拉杆503、斜楔套502和扇形板501,斜楔套502外表面上倾斜设置的燕尾滑块滑动连接于扇形板501内表面上倾斜设置的燕尾槽内,当通过斜楔套502轴向移动时,通过燕尾滑块在燕尾槽内的滑动,实现扇形板501径向位置的调节。
3.对开卷机和卷取机的扇形板进行拆装时,因开卷机区域设备本身结构空间较小,卷筒上面设有防颤辊或过渡台,使得扇形板无法直接进行吊装作业,因此,扇形板的拆装和倒运全部依靠人工利用倒链吊装,存在作业效率低的缺点。同时,钢卷小车地坑与基准面的落差为5米,在进行扇形板拆装作业时需进行临边作业,作业安全风险较大,人工拆卸扇形板时需要6~7名检修员工配合使用5台1#倒链方能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卷机和卷取机用卷筒扇形板拆装装置,以解决现有人工拆装扇形板作业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开卷机和卷取机用卷筒扇形板拆装装置,包括:
6.移动平台;
7.支撑部,所述支撑部高度可调的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上,用于对轴向移动的扇形板进行径向支撑;
8.驱动部,所述驱动部沿所述扇形板的轴线方向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上;
9.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连接端和铰接端,所述连接端用于与所述扇形板可拆卸连接,所述铰接端与所述驱动部铰接连接,以通过所述驱动部的移动带动所述扇形板轴向移动。
10.优选的,所述支撑部包括成对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一端的支撑组件;
11.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固定支撑立柱、活动支撑立柱、支撑液压缸、支撑板和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于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固定支撑立柱底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支撑立柱的底端与所述固定支撑立柱滑动连接,顶端与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液压缸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连接,顶端与所述活动支撑立柱连接,以通过所述支撑液压缸的伸缩调节所述支撑部的高度;
12.优选的,所述移动平台上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第一滑轨,所述第一安装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滑轨上,用于调节成对设置的两个所述支撑组件的水平间
距;
13.所述移动平台上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第二安装板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滑轨上,用于调节所述支撑部在所述扇形板轴线方向上的位置。
14.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撑滚轮,所述支撑滚轮用于对所述扇形板的内表面进行支撑。
15.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具有与所述扇形板外表面相配的弧形面,用于对倒转的所述扇形板进行支撑。
16.优选的,所述驱动部包括固定板、平移液压缸和平移框架,所述移动平台上设有第三滑轨,所述平移框架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滑轨上,所述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所述平移液压缸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平移框架连接,以通过所述平移液压缸的伸缩带动所述平移框架沿所述扇形板的轴线方向移动。
17.优选的,所述驱动部还包括升降框架和升降液压缸,所述平移框架上设有第四滑轨,所述升降框架上设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四滑轨上;所述升降液压缸的底端与所述平移框架固定连接,顶端与所述升降框架固定连接,以通过所述升降液压缸的伸缩实现所述升降框架的升降。
18.优选的,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转轴、第五滑轨和翘板,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所述驱动部上,所述第五滑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连接,并可绕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转动,所述翘板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所述扇形板相配合的连接通孔,另一端设有第五滑块,所述第五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五滑轨上,以通过所述翘板在所述第五滑轨上的滑动,带动所述扇形板沿轴向移动。
19.优选的,所述连接部还包括手轮、丝杆、第二转轴和连接轴,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五滑轨平行设置,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所述丝杆的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翘板的螺纹孔中,另一端通过联轴器与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上的所述手轮连接,以通过所述丝杆的转动,带动所述翘板沿所述第五滑轨移动;所述第二转轴连接于所述第五滑轨和所述丝杆之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连接,并可绕第二转轴的轴线转动,另一端可轴向移动的套设于轴套内,所述轴套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驱动部上。
20.优选的,所述移动平台包括移动框架和设置在移动框架上的行走轮。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2.1、本实用新型先通过设置在移动平台上的驱动部和连接部带动扇形板斜向移动,以使扇形板与斜楔套分离,然后通过支撑部对扇形板的径向支撑作用,配合驱动部和连接部对扇形板的轴向拉动作用,实现扇形板的轴向移动,进而完成扇形板拆装作业,提高扇形板的更换效率。
23.2、本实用新型具有整个拆装过程快速方便、安全可靠,省时省力的优点,可大大提高劳动效率。
24.3、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降低开卷、卷取机拆装卷筒扇形板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提升检修自动化水平,还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快速简洁、安全可靠、省时省力、使用方式简单、便捷易上手操作和便于检修人员掌握的优点。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卷机和卷取机用卷筒扇形板拆装装置的轴测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卷机和卷取机用卷筒扇形板拆装装置的侧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部的轴侧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部的主视图;
2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部的轴测图;
3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平移框架和升降框架的连接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移动平台的立体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33.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的第二视角立体图;
34.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开卷机和卷取机用卷筒扇形板拆装装置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35.图11为开卷机和卷取机的卷筒结构示意图。
36.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37.100、移动平台;
38.101、移动框架;102、行走轮;103、外长方钢;104、短方钢;105、内长方钢;
39.200、支撑部;
40.201、支撑立柱;202、活动支撑立柱;203、支撑液压缸;204、支撑板;205、第一安装板;206、第二安装板;207、第一滑轨;208、第二滑轨;209、支撑滚轮;
41.300、驱动部;
42.301、固定板;302、平移液压缸;303、平移框架;304、第三滑轨;305、升降框架;306、升降液压缸;307、第四滑轨;308、第四滑块;309、u型架;
43.400、连接部;
44.401、第一转轴;402、第五滑轨;403、翘板;404、连接通孔;405、第五滑块;406、手轮;407、丝杆;408、第二转轴;409、连接轴;410、联轴器;411、轴套;412、连接板;413、扇形凸起;
45.500、卷筒;
46.501、扇形板;502、斜楔套;503、拉杆;504、将军帽;
47.600、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第四”、“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1.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52.实施例,如图1-图9所示,一种开卷机和卷取机用卷筒扇形板拆装装置,用于更换开卷和卷取机卷筒500上的扇形板501;该拆装装置包括:
53.移动平台100;
54.支撑部200,该支撑部200固定设置于移动平台100的一端,且支撑部200的高度可调,用于对轴向移动的扇形板501进行径向支撑;
55.驱动部300,该驱动部300设置于移动平台100的另一端,并可沿扇形板501的轴线方向移动,用于驱动扇形板501轴向移动;
56.连接部400,该连接部400具有连接端和铰接端,连接端用于与扇形板501可拆卸连接,铰接端与驱动部300铰接连接,以通过连接部400的传动,将驱动部300的移动转变为扇形板501的轴向移动。
57.本技术在移动平台100上设有支撑部200、连接部400和驱动部300,且连接部400的一端可与扇形板50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驱动部300铰接,使得连接部400沿扇形板501的轴向移动可带动扇形板501与斜楔套502分离,并在驱动部300对扇形板501的拉动作用和支撑部200对扇形板501的支撑作用下,实现扇形板501的轴向移动,进而完成扇形板501拆装作业,提高扇形板501的更换效率。
58.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移动平台100包括移动框架101和设置在移动框架101上的行走轮102。如此设置,是因为:在移动框架101的四个边角位置设置行走轮102,可实现移动框架101位置的移动,从而调节移动平台100上的支撑部200和连接部400与卷筒500的相对位置,以便于连接部400与扇形板501的对齐和连接。
59.具体的,移动框架101由两根外长方钢103、两根内长方钢105和两根短方钢104组成,其中,两根外长方钢103和两根内长方钢105平行设置,两根短方钢104对应固定连接在外长方钢103和内长方钢105的两端;其中,外长方钢103和内长方钢105的长度方向与扇形板501的轴线方向平行,也就是移动平台100的长度方向与扇形板501的轴线方向平行。
60.优选的,行走轮102为带闸万向轮,如此设置,便于对移动平台100的位置进行锁定,防止拆除扇形板501时,移动平台100发生位移。
6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支撑部200包括成对设置在移动平台100上的支撑组件,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的数量为4个。其中,每个支撑组件均包括固定支撑立柱201、活动支撑立柱202、支撑液压缸203、支撑板204和第一安装板205;第一安装板205设置于移动平台100上,固定支撑立柱201底端与第一安装板205固定连接,活动支撑立柱202的底端插入固定支撑立柱201顶端内腔中,且活动支撑立柱202可在固定支撑立柱201内腔中自由升降,活动支撑立柱202的顶端与支撑板204固定连接。支撑液压缸203的底端通过销轴与第一安装板205上的耳板铰接,顶端通过销轴与活动支撑立柱202一侧的耳板铰接,以通过支撑液压缸203的伸缩调节支撑部200的高度。如此设置,是因为:在将扇形板501拆卸时,需要先将扇形板501内表面上的燕尾槽与斜楔套502上的燕尾滑块脱离,也就是
需要拉动扇形板501沿其内表面的燕尾槽斜向上移动,然后再拉动扇形板501沿其轴向移动,所以在扇形板501轴向移动前,可通过支撑液压缸203的升降驱动活动支撑立柱202在固定支撑立柱201内腔中滑动,实现支撑部200高度的调节,以使支撑板204与扇形板501的内表面抵接,用于对扇形板501进行径向支撑。
62.优选的,在支撑板204上设有可转动的支撑滚轮209,且支撑滚轮209的转动方向与扇形板501的轴向移动相切,该支撑滚轮209用于对扇形板501的内表面进行支撑。如此设置,是因为:在支撑部200上升时,支撑滚轮209与扇形板501的内表面抵接后,不仅可以对扇形板501进行径向支撑,还可将支撑板204与扇形板501之间的静摩擦变为动摩擦,不仅方便扇形板501的轴向移动,也可降低对扇形板501内表面的磨损。
63.更优选的,支撑板204的顶部具有与扇形板501外表面相配的弧形面,支撑滚轮209设置在两个支撑板204相互靠近的一端,支撑板204的弧形面用于对倒转的扇形板501进行支撑。如此设置,是因为:扇形板501的内表面是工作面,在将扇形板501放置于检修区前,需要将扇形板翻转180
°
,也就是需要将扇形板501的内表面朝上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板204的顶部设置弧形面后,可通过两个支撑板204高度的调节(两个支撑板204一高一低),使扇形板501以两个支撑滚轮209为支点进行翻转,直至扇形板501完全翻转至其中一个支撑板204上,实现扇形板501在支撑部200上的倒转。
6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移动平台100上设有第二安装板206,且第二安装板206的宽度尺寸大于移动平台100的移动框架101的宽度尺寸;在第二安装板206上,沿移动平台100的宽度方向设有与支撑部200的支撑组件一一对应的第一滑轨207,第一安装板205的下底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207上,实现支撑组件与移动平台100在宽度方向上的滑动连接。如此设置,是因为:对于不同型号的卷取机和放卷机,其卷筒500的径向尺寸不同,进而支撑部200的支撑板204与扇形板501的接触位置也不同;通过将支撑部200的成对设置的支撑组件与移动平台100的滑动连接,可实现两支撑组件间距的调节,以满足不同卷取机和放卷机的扇形板501更换需求;同时,也可在移动平台100位置锁定后,再次调节支撑部200与卷筒500的相对位置。
65.优选的,在移动平台100的两根外长方钢103上,沿移动平台100的长度方向一一对应设有第二滑轨208,第二安装板206的底面上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且第二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208上,实现支撑部200在移动平台100长度方向上位置的调节。
66.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6所示,驱动部300包括固定板301、平移液压缸302和平移框架303,在移动平台100的两根内长方钢105上,沿移动平台100的长度方向一一对应设有第三滑轨304,平移框架303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滑块,且第三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三滑轨304上;固定板301固定设置在移动平台100的两根内长方钢105上,平移液压缸302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固定板301上的耳板铰接,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平移框架303一侧的耳板铰接,以通过平移液压缸302的伸缩带动平移框架303沿移动平台100长度方向移动,也就是沿扇形板501的轴线方向移动,进而带动扇形板501沿其轴向移动,并完成扇形板501的拆装。
67.优选的,驱动部300还包括升降框架305和升降液压缸306,平移框架303整体呈开口向上的u型,升降框架305设置在平移框架303内部;在平移框架303上设有第四滑轨307,升降框架305上设有第四滑块308,且第四滑块308滑动连接于第四滑轨307上,实现升降框
架305与平移框架303在竖直方向上的滑动连接。在平移框架303的底部固定设有开口向上的u型架309,升降液压缸306的底端与u型架309固定连接,顶端与升降框架305固定连接,以通过升降液压缸306的伸缩实现升降框架305的升降。如此设置,是因为:连接部400的连接端需要通过连接螺栓与扇形板501连接,但连接部400的铰接端与驱动部300又是铰接的,使得连接部400的连接端高度不定。将升降框架305与平移框架303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后,可通过升降液压缸306的伸缩实时调整连接部400的连接端的高度,以便于连接部400与扇形板501的连接固定。
68.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8和图9所示,连接部400包括第一转轴401、第五滑轨402和翘板403,第一转轴401设置于驱动部300的升降框架305顶部,第五滑轨402的一端与第一转轴401连接,并可绕第一转轴401的轴线转动;比如:第一转轴401可转动的设置于驱动部300的升降框架305顶部,第五滑轨402的一端与第一转轴401固定连接。翘板403整体为开口向下的u型,且其两支脚一长一短;翘板403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扇形板501的端面相配合的扇形凸起413,该扇形凸起413上设有与扇形板501的端面上的螺纹盲孔相配合的连接通孔404;通过在连接通孔404和螺纹盲孔中插入连接螺栓,实现翘板403与扇形板501的可拆卸连接。翘板4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12,在连接板412下表面上固定设有第五滑块405,且第五滑块405滑动连接于第五滑轨402上,以通过翘板403在第五滑轨402上的滑动,带动扇形板501与斜楔套502分离。如此设置,是因为:在拆卸扇形板501时,需要先将扇形板501内表面的燕尾槽与斜楔套502上的燕尾滑块脱离(也可以是将扇形板501内表面的燕尾滑块与斜楔套502上的燕尾槽脱离),也就是需要拉动扇形板501沿其内表面的燕尾槽斜向上移动,然后再拉动扇形板501沿轴向移动。所以通过在驱动部300顶部设置第一转轴401,并使与第一转轴401连接的第五滑轨402可绕第一转轴401的轴线转动,以通过第五滑轨402绕第一转轴401轴线的转动,实时调节翘板403的高度,满足扇形板501与斜楔套502分离过程中的高度变化。
69.优选的,连接部400还包括手轮406、丝杆407、第二转轴408和连接轴409,丝杆407与第五滑轨402平行设置,并可绕自身轴线转动,丝杆407的一端螺纹连接于连接板412底面上的连接块的螺纹孔中,另一端通过联轴器410与设置在驱动部300上的手轮406连接,以通过丝杆407的转动,带动翘板403沿第五滑轨402移动;第二转轴408连接于第五滑轨402和丝杆407之间,连接轴409的一端与第二转轴408连接,并可绕第二转轴408的轴线转动,另一端可轴向移动的套设于轴套411内,轴套411可转动的设置在驱动部300上。如此设置,是因为:可通过手动转动手轮406驱动丝杆407转动,并通过丝杆407带动翘板403沿第五滑轨402转动,由于翘板403与扇形板501相连的一端会向斜上方滑动,使得翘板403受到向上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可使第五滑轨402绕第一转轴401轴线逆时针转动,实现翘板403高度的不降反升,从而带动扇形板501与斜楔套502完全脱离。
70.本实用新型的开卷机和卷取机用卷筒扇形板拆装装置的使用过程如下:
71.s100、准备工作:
72.s110、如图10所示,先在卷筒500一侧施工区域操作侧的地坑上固定盖板600,再利用行车将扇形板501拆装装置吊运至盖板600上,并确保移动平台100的长度方向与卷筒500轴线方向平行;
73.s120、通过调节升降液压缸306和平移液压缸302使翘板403位于卷筒500的将军帽
504上方,并将翘板403上扇形凸起413移动至与扇形板501端面对齐位置,并锁定移动平台100。
74.s200、拆卸作业:
75.s210、利用连接螺栓将翘板403上扇形凸起413的连接通孔404与卷筒500最上方扇形板501的螺纹盲孔连接。
76.s220、先解除卷筒500减速箱侧定位滑块,再手动旋转手轮406使扇形板501的燕尾槽与斜楔套502的燕尾滑块脱离。
77.s230、控制平移液压缸302伸长以驱动平移框架303沿卷筒500轴向移动,通过翘板403带动扇形板501沿斜楔套502轴向移动至将军帽504上方。
78.s240、控制支撑液压缸203伸长调节支撑部200的高度,以使支撑部200的支撑滚轮209与扇形板501的内表面抵接。
79.s250、控制平移液压缸302继续伸长以驱动平移框架303沿卷筒500轴向移动,直至扇形板501完全脱离卷筒。
80.s260、先解除翘板403与扇形板501的螺栓连接,再通过支撑部200的两个支撑液压缸203伸长和缩短,使扇形板501在高低错位的两支撑滚轮209的支撑作用下翻转至一支撑板204上。
81.s230、将翻转后的扇形板501做好标识编号,并用天车吊至检修位进行检修作业。
82.重复上述拆卸作业过程,完成剩余扇形板501的拆除,并对扇形板501进行清理探伤作业。
83.s300、安装作业:
84.s310、扇形板501检修完成后,按照拆卸编号把扇形板501放置在支撑部200上;其中,扇形板501内表面朝下设置。
85.s320、先将扇形板501与翘板403上扇形凸起413对齐,再通过连接螺栓把扇形板501和翘板403连接为一体。
86.s330、先通过平移液压缸302继续的缩短驱动平移框架303沿卷筒500轴向移动,直至扇形板501移动到斜楔套502上,再通过旋转手轮406,将扇形板501的燕尾槽安装到斜楔套502的燕尾滑块上,最后把定位滑块板安装到位。
87.重复安装作业,直至完成全部扇形板501的安装过程。
8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89.1、可以减轻作业人员在进行冷轧开卷、卷取机扇形板更换项目中的劳动负荷。
90.2、进行冷轧开卷、卷取机扇形板更换作业时,作业人数可由原来的7人减少至现在的3人,作业时间由原来的8h缩短至现在的4h,提高了作业效率。
91.3、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吊装作业的安全隐患。
92.4、装置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快捷。
93.5、适用范围广,可以根据不同机组的卷筒的直径进行调整。
9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