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83007发布日期:2022-12-24 05:52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锁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锁领域,特别是一种电动锁。


背景技术:

2.目前的电动锁大多直接通过电机直接带动主锁舌移动,同时通过另一套结构来使主锁舌通过钥匙进行解锁,两套系统在结构上交互较小,导致锁体的结构较为复杂,所需零件数量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同时电动部分和钥匙部分共有一部分结构的电动锁。
4.本实用新型为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锁,包括:
5.锁体,所述锁体内设置有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锁体侧面设置有主舌孔;
6.主舌板,所述主舌板设置于锁体内并可在锁体内前后移动,所述主舌板前端设置有可沿主舌孔伸出至锁体外侧的主锁舌,所述主舌板上沿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有一从动摆动槽;
7.驱动板,所述驱动板中部枢接于锁体内,所述驱动板前端设置有位于从动摆动槽内的第一驱动杆,所述驱动板后端设置有弧形驱动槽;
8.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表面偏心设置有插设于弧形驱动槽内的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从动齿轮与所述弧形驱动槽同轴布置;
9.钥匙锁件,所述钥匙锁件设置于锁体内,所述钥匙锁件上设置有转动座,所述钥匙锁件上设置有钥匙孔,通过钥匙解锁钥匙锁件时可带动转动座旋转,所述转动座周侧设置有驱动齿,所述驱动板边缘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啮合的从动齿。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体侧面设置有协舌孔,所述锁体内设置有协锁舌,所述协锁舌用于沿协舌孔伸出至锁体外侧或收回至锁体内,所述协锁舌后端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协锁舌包括安装座和枢接于安装座上且头部呈三角形的舌体,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于安装座后侧,所述舌体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舌体侧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锁体内设置有一限位台,所述限位台侧面设置有用于活动卡合于限位槽内的限位条,所述锁体内设置有一摆动座,所述摆动座的前端插设于限位台内用于驱动限位台相对于舌体移动,所述摆动座上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所述摆动座上设置有驱动头,所述主动齿轮上啮合有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表面偏心设置有用于与驱动头抵接的推杆。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体内设置有一推板,所述推板的前端位
于转动座侧面,所述推板的后端位于所述驱动头端部,所述转动座上设置有驱动推板移动的推头。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体侧面设置有辅助孔,所述锁体内设置有辅助舌,所述辅助舌可沿所述辅助孔伸出至锁体外侧或收回至锁体内,所述辅助舌表面设置有抵推斜面,所述辅助舌后端设置有压件,所述辅助舌后端设置有第四复位弹簧,所述锁体内设置有位于压件移动路径末端的第一感应器,所述锁体内设置有位于协锁舌移动路径上的第二感应器,所述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与所述电机组件电性连接。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从动齿轮或第二从动齿轮上设置有复位感应件,所述锁体内设置有与复位感应件相配合的复位感应器。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动齿轮上啮合有第三从动齿轮,所述第三从动齿轮上设置有复位感应件,所述锁体内设置有与复位感应件相配合的复位感应器。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体内设置有位于主舌板移动路径上的首端位置感应器和末端位置感应器,所述主舌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首端位置感应器和末端位置感应器配合的位置感应件。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本电动锁需要在门框上开设锁孔,电机组件和钥匙锁件可分别对驱动板进行驱动,且不会过渡干扰,从而带动主舌板前后移动,进而带动主锁舌进行解锁和上锁,结构相对简单,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解释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主锁舌伸出至锁体外侧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22.图4为利用电机组件解锁主锁舌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利用钥匙解锁主锁舌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主舌板、驱动板、第一从动齿轮和转动座的配合示意图;
25.图7为主舌板、驱动板、第一从动齿轮和转动座的第一种相对位置组合;
26.图8为主舌板、驱动、第一从动齿轮和转动座的第二种相对位置组合;
27.图9为主舌板、驱动板、第一从动齿轮和转动座的第三种相对位置组合;
28.图10为主舌板、驱动板、第一从动齿轮和转动座的第四种相对位置组合;
29.图11为第二从动齿轮和摆动座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
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3.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参照图1至图11,一种电动锁,包括:
35.锁体10,所述锁体10内设置有电机组件20,所述电机组件20上设置有主动齿轮21,所述锁体10侧面设置有主舌孔;
36.主舌板50,所述主舌板50设置于锁体10内并可在锁体10内前后移动,所述主舌板50前端设置有可沿主舌孔伸出至锁体10外侧的主锁舌51,所述主舌板50上沿上下方向倾斜设置有一从动摆动槽52;
37.驱动板40,所述驱动板40中部枢接于锁体10内,所述驱动板40前端设置有位于从动摆动槽52内的第一驱动杆43,所述驱动板40后端设置有弧形驱动槽41;
38.第一从动齿轮30,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0与所述主动齿轮21啮合,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0表面偏心设置有插设于弧形驱动槽41内的第二驱动杆31,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0与所述弧形驱动槽41同轴布置;
39.钥匙锁件60,所述钥匙锁件60设置于锁体10内,所述钥匙锁件60上设置有转动座61,所述钥匙锁件60上设置有钥匙孔,通过钥匙解锁钥匙锁件60时可带动转动座61旋转,所述转动座61周侧设置有驱动齿62,所述驱动板40边缘设置有与所述驱动齿62啮合的从动齿42。
40.使用时本电动锁需要在门框上开设锁孔,图7为主锁舌51伸出锁体10外侧从而锁住门时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当通过电机组件20解锁主锁舌51时,电机组件20上的主动齿轮21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0旋转,进而通过第二驱动杆31带动驱动板40摆动,驱动板40摆动的过程中使第一驱动杆43的位置在高度方向发生变化,又由于第一驱动杆43位于从动摆动槽52内,使的第一驱动杆43只能在从动摆动槽52内移动,使主舌板50在第一驱动杆43的作用下向后移动从而配合第一驱动杆43的位置,进而完成主锁舌51的解锁,此时主舌板50、驱动板40、第一从动齿轮30和转动座61的相对位置如图8所示。主锁舌51完成解锁后,电机组件20带动主动齿轮21复位,此时第一从动齿轮30也复位,使第二驱动杆31沿弧形驱动槽41移动至弧形驱动槽41的末端,但此时第二驱动杆31并未驱动驱动板40摆动,驱动板40和主舌板50并未复位,形成图9所示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当一段时间后,或者输入锁门信号后,电机组件20驱动主动齿轮21反转,带动第一从动齿轮30反向旋转,进而带动驱动板40反向移动复位,从而带动主舌板50移动进而使主锁舌51伸出至锁体10外侧完成锁合,此时主舌板50、驱动板40、第一从动齿轮30和转动座61的相对位置如图10所示。当主锁舌51完全伸出至锁体10外侧后,电机组件20继续复位,使主动齿轮21和第一从动齿轮30又回复至原始位置,此时第二驱动杆31沿弧形驱动槽41的空行程移动至弧形驱动槽41的前端,即图7所
示的相对位置。在电机组件20带动驱动板40旋转的过程中,钥匙锁件60上的转动座61同步会跟随一起移动。但是当通过钥匙解锁时,钥匙带动转动座61旋转,进而带动驱动板40旋转,然而由于驱动板40上设置的弧形驱动槽41,使驱动板40存在一定的活动自由度,使得转动座61带动驱动板40旋转的过程中,主舌板50带动主锁舌51移动从而进行解锁和上锁,但此时第二驱动杆31并不移动,仍然处于原始位置,即只在图7和图10两个状态下来回运动。通过本方案,使得电机组件20和钥匙锁件60可分别对驱动板40进行驱动,且不会过渡干扰,结构相对简单,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41.进一步优化,优选所述锁体10侧面设置有协舌孔,所述锁体10内设置有协锁舌70,所述协锁舌70用于沿协舌孔伸出至锁体10外侧或收回至锁体10内,所述协锁舌70后端设置有第一复位弹簧76。
42.进一步优化,优选所述协锁舌70包括安装座72和枢接于安装座72上且头部呈三角形的舌体71,所述第一复位弹簧76设置于安装座72后侧,所述舌体71与安装座72之间设置有第二复位弹簧,所述舌体71侧面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锁体10内设置有一限位台74,所述限位台74侧面设置有用于活动卡合于限位槽内的限位条741,所述锁体10内设置有一摆动座73,所述摆动座73的前端插设于限位台74内用于驱动限位台74相对于舌体71移动,所述摆动座73上设置有第三复位弹簧,所述摆动座73上设置有驱动头731,所述主动齿轮21上啮合有第二从动齿轮22,所述第二从动齿轮22表面偏心设置有用于与驱动头731抵接的推杆221。
43.当门打开时,协锁舌70伸出门体外侧,正常关门时,协锁舌70与门框抵接,从而在门框的作用下下压,此时舌体71的移动路径与限位条741的限制路径相同从而可以顺畅的收回锁体10内,然而开门时,锁舌表面与锁孔内壁抵接,无法将协锁舌70压回锁体10中,此时如果需要开门,则需要将通过摆动座73带动限位台74移动,使限位条741解除对限位槽的限制作用,使舌体71可相对于安装座72摆动,进而使舌体71于锁孔内壁呈倾斜状态,从而将整个协锁舌70压回至锁体10内。在该结构下,通过第二从动齿轮22与主动齿轮21的啮合,从而在主锁舌51收回至锁体10内时,第二从动齿轮22同步旋转,使推杆221推动摆动座73摆动,进而带动限位台74移动从而解除对协锁舌70的限制,使门可以被正常打开。
44.进一步优化,优选所述锁体10内设置有一推板90,所述推板90的前端位于转动座61侧面,所述推板90的后端位于所述驱动头731端部,所述转动座61上设置有驱动推板90移动的推头,从而通过钥匙独立对钥匙锁件60进行驱动,从而带动主锁舌51解锁时,也能顺畅的对协锁舌70进行解锁。
45.进一步优化,优选所述锁体10侧面设置有辅助孔,所述锁体10内设置有辅助舌80,所述辅助舌80可沿所述辅助孔伸出至锁体10外侧或收回至锁体10内,所述辅助舌80表面设置有抵推斜面,所述辅助舌80后端设置有压件81,所述辅助舌80后端设置有第四复位弹簧,所述锁体10内设置有位于压件81移动路径末端的第一感应器82,所述锁体10内设置有位于协锁舌70移动路径上的第二感应器75。
46.通过辅助舌80可以更好的确定门的状态,从而确定是否要将主锁舌51推出至锁体10外侧,毕竟如果门未关好的情况下通过电机组件20驱动主锁舌51移动时,主锁舌51是无法伸出锁体10外侧的,且容易损伤电机组件20,当门关闭时,辅助舌80在门框的作用下会被压回至锁体10内。使用时,当辅助舌80收回至锁体10内,同时协锁舌70伸出至锁体10外侧
时,此时意味着门已经完全关上,从而可以给与电机组件20信号,从而驱动主锁舌51伸出,从而进行锁门。而当辅助舌80和协锁舌70均伸出至锁体10外侧时,意味着此时门处于开启的状态,此时主锁舌51应当收回至锁体10内而不伸出至锁体10外侧。
47.在本方案中,优选第一感应器82和第二感应器75为点动开关。
48.进一步优化,优选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0或第二从动齿轮22上设置有复位感应件92,所述锁体10内设置有与复位感应件92相配合的复位感应器91。在另一种方式中,也可以在主动齿轮21上啮合有第三从动齿42轮,所述第三从动齿42轮上设置有复位感应件92,所述锁体10内设置有与复位感应件92相配合的复位感应器91,从而控制电机组件20带动主动齿轮21复位的时机。所述第一从动齿轮30和第二从动齿轮22均可以是与主动齿轮21直接啮合或通过间接齿轮进行间接啮合。
49.进一步优化,优选所述锁体10内设置有位于主舌板50移动路径上的首端位置感应器54和末端位置感应器53,所述主舌板50上设置有与所述首端位置感应器54和末端位置感应器53配合的位置感应件55,从而便于判断主锁舌51的位置。首端位置感应器54、末端位置感应器53和复位感应器91可以为光电传感器,而位置感应件55和复位感应件92为阻挡光电传感器的遮光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首端位置感应器54、末端位置感应器53和复位感应器91也可以采用点动开关的形式,同时第一感应器82和第二感应器75也可以选择为光电传感器的形式。
5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