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座安装结构

文档序号:33972679发布日期:2023-04-26 20:29阅读:44来源:国知局
底座安装结构

本申请涉及工件夹持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底座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1、天线罩是保护天线系统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结构物。室外天线通常置于露天工作,直接受到自然界中暴风雨、冰雪、沙尘以及太阳辐射等的侵袭,致使天线精度降低、寿命缩短和工作可靠性差,因此需要天线罩进行保护。但是,天线罩是天线前面的障碍物,对天线辐射波会产生吸收和反射,改变天线的自由空间能量分布,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天线的电气性能,尤其是天线罩壁的反射和不均匀部分的绕射会引起天线主波瓣电轴偏移,从而产生瞄准误差。因此相关技术中,通常在天线罩生产完成后通过激光外径跳动检测的方式进行检验,以保证良品率。

2、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发明人认为:需要一种夹持天线罩的装置,既能够对天线罩进行稳定夹持,又不回会干扰激光外径跳动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能够对天线罩进行不干扰外径跳动检测的夹持,本申请提供一种底座安装结构。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底座安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底座安装结构,包括安装基础、滑动抵紧组件以及动力源;

4、安装基础包括支撑平台以及限位挡圈;支撑平台用于固定支撑所述限位套、抵紧件以及动力源;限位挡圈用于与支撑平台固定连接并提供工件的安装位置;

5、活动抵紧组件包括变径套、限位套以及抵紧件,变径套用于与支撑平台固定连接并在侧壁上形成沿竖直方向外径变大的变径侧壁,抵紧件置于变径套与限位套之间并用于在变径侧壁上移动,限位套用于相对于支撑平台沿竖向滑动连接并用于与变径套形成容纳空间,限位套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抵紧件露出的通道;

6、动力源用于与支撑平台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限位套沿竖向相对于支撑平台移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将天线罩自上而下的插入限位挡圈与支撑平台之间,并启动动力源,通过动力源驱动限位套向下移动,限位套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由于限位套的外壁为变径设置,所以限位套的内壁与变径套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会发生改变,即抵紧件会受到变径套的外壁的支撑力而自通道中露出,随着限位套向下移动,抵紧件会抵紧在天线罩的内壁上,进而实现了对天线罩的夹持,同时由于夹持位置位于天线罩的底部,所以不会对天线罩的外径跳动检测造成干扰。

8、可选的,所述动力源包括气缸,气缸的缸体与安装基础固定连接,气缸的活塞杆与限位套固定连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缸来源广泛,便于维护,工作稳定,通过气缸能够带动限位套在竖向移动,能够实现天线罩的夹持。

10、可选的,所述气缸有三个,三个气缸呈周向均匀分布在安装基础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三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气缸能够使限位套更加稳定的进行竖向位移,同时的限位套的各部分位移量趋于相同,当抵紧件有多个时,能够使得所有抵紧件都同步稳定的将天线罩夹持,使得天线罩底端各位置都被稳定有效的夹持。

12、可选的,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收缩至最大程度时,变径侧壁的底端与通道的轴线平齐。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紧件通过变径侧壁的支撑力实现在通道内移动,当通道移动至通道的轴线低于变径侧壁的最低端下方时,变径侧壁无法继续给抵紧件提供支撑力,抵紧件不能够继续移动,且存在抵紧件向支撑平台方向移动,造成天线罩不能够被夹持的可能。

14、可选的,所述限位挡圈的外壁向上凸出并与所述支撑平台的外壁形成用于安装工件的容纳槽。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挡圈与支撑平台之间形成了用于安装天线罩的槽体结构,即天线罩的底端外壁能够被限位挡圈保护,在抵紧件抵紧在天线罩的内壁上时,限位挡圈能够限定天线罩底端侧壁的最大形变程度,减小天线罩底端侧壁被抵紧件撑破的可能。

16、可选的,所述变径套的外侧壁包括锥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变径套的外壁呈锥面即代表限位套匀速运动时抵紧件也是匀速运动,便于操作人员根据天线罩的底端开口大小确定限位套的位移量,减小抵紧件夹持不稳或夹持过紧的可能。

18、可选的,所述抵紧件包括置于限位套与变径套之间的钢珠。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珠来源广泛,便于更换,工作稳定。

20、可选的,所述变径侧壁的顶端与所述限位套的内壁底端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小于钢珠的外径。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钢珠稳定的停留在通道内,通道能够对钢珠施加稳定有效的支撑效果,减小钢珠从限位套与变径套之间滑落的可能。

22、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 使用时,将天线罩自上而下的插入限位挡圈与支撑平台之间,并启动动力源,通过动力源驱动限位套向下移动,限位套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由于限位套的外壁为变径设置,所以限位套的内壁与变径套的外壁之间的距离会发生改变,即抵紧件会受到变径套的外壁的支撑力而自通道中露出,随着限位套向下移动,抵紧件会抵紧在天线罩的内壁上,进而实现了对天线罩的夹持,同时由于夹持位置位于天线罩的底部,所以不会对天线罩的外径跳动检测造成干扰;

24、2. 三个沿周向均匀分布的气缸能够使限位套更加稳定的进行竖向位移,同时的限位套的各部分位移量趋于相同,当抵紧件有多个时,能够使得所有抵紧件都同步稳定的将天线罩夹持,使得天线罩底端各位置都被稳定有效的夹持。



技术特征:

1.一种底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础(1)、滑动抵紧组件(2)以及动力源(3);安装基础(1)包括支撑平台(11)以及限位挡圈(12);支撑平台(11)用于固定支撑限位套(21)、抵紧件(22)以及动力源(3);限位挡圈(12)用于与支撑平台(11)固定连接并提供工件的安装位置;活动抵紧组件包括变径套(33)、限位套(21)以及抵紧件(22),变径套(33)用于与支撑平台(11)固定连接并在侧壁上形成沿竖直方向外径变大的变径侧壁,抵紧件(22)置于变径套(33)与限位套(21)之间并用于在变径侧壁上移动,限位套(21)用于相对于支撑平台(11)沿竖向滑动连接并用于与变径套(33)形成容纳空间,限位套(2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抵紧件(22)露出的通道;动力源(3)用于与支撑平台(11)固定连接并用于驱动限位套(21)沿竖向相对于支撑平台(11)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3)包括气缸(32),气缸(32)的缸体与安装基础(1)固定连接,气缸(32)的活塞杆与限位套(2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32)有三个,三个气缸(32)呈周向均匀分布在安装基础(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底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32)的活塞杆收缩至最大程度时,变径侧壁的底端与通道的轴线平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挡圈(12)的外壁向上凸出并与所述支撑平台(11)的外壁形成用于安装工件的容纳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套(33)的外侧壁包括锥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底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件(22)包括置于限位套(21)与变径套(33)之间的钢珠。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底座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径侧壁的顶端与所述限位套(21)的内壁底端之间的最短直线距离小于钢珠的外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底座安装结构,其包括安装基础、滑动抵紧组件以及动力源;安装基础包括支撑平台以及限位挡圈;支撑平台用于固定支撑所述限位套、抵紧件以及动力源;限位挡圈用于与支撑平台固定连接并提供工件的安装位置。本申请实现了对天线罩的夹持,同时由于夹持位置位于天线罩的底部,所以不会对天线罩的外径跳动检测造成干扰,具有能够稳定夹持工件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冯志新,吕世霞,王学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20809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