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泵和轴承室辅助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74688发布日期:2023-03-08 03:3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泵和轴承室辅助装配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式泵安装辅助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泵和轴承室辅助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2.立式泵泵轴与轴承室的装配是立式泵与负载装配的要点之一。对于大型的立式泵而言,如果采用行车吊运,在泵体竖直状态下进行泵轴和轴承室的装配有诸多不利条件。首先,在泵体竖直状态下进行吊运,由于泵体过长且厂房高度有限,加大了行车工和起重指挥的施工难度,而且厂房本身可能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装配作业;其次,在吊装时,因泵体和泵轴较长,泵体重心高,在泵体轴部末端施加的力会具有较大的力矩,导致很小的调整力便会产生较大的偏移,并造成泵体晃动,不利于精密的装配作业。
3.授权公告号为cn 216940274 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立式混流泵倒装的支撑调节装置,用于支撑立式混流泵芯包部件和电机,实现与一体化水室封头的装配。装置包括上部支撑和与上部支撑可拆卸连接的下部支撑;上部支撑包括中空的主体、固定在主体顶部的上部连接板和固定在主体底部的下部连接板;上部连接板与泵芯包部件连接、且中心开设有与泵芯包部件的直径匹配的孔,下部连接板与下部支撑连接、且中心开设有供电机轴进出的孔;下部支撑呈框架结构,具有放置电机的空间,在顶部设有面板,该面板上开设有为泵芯包部件与电机的连接提供空间的开口。该方案通过采用上部支撑和下部支撑,实现对泵芯包部件和电机的独立支撑,能够解决小型的立式泵的装配,但对于大型的立式泵而言,尤其是对于长度较长的泵体,无法采用该方案进行装配。
4.公开号为cn 10115271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泵快速装配工装,由一个支架构成,支架由一个前v形架和一个后v形架构成,前v形架和后v形架相互平行,前v形架和后v形架分别垂直设置在滑轨中,滑轨设置在一个底板上,前v形架中相向设置有两个侧向调节螺栓,后v形架中相向设置有两个侧向调节螺栓,底板中设置有高度调节螺栓。该方案利用设置在滑轨上的支架支撑悬架-转子部件,利用调节螺栓调整悬架-转子部件的水平位置和高度,能够调整水泵的空间位置,但是,该方案只适用于对水泵特别是卧式悬臂泵进行现场维修拆卸和重装,并没有公开如何装配立式泵泵轴与轴承室。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泵和轴承室辅助装配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支架组支撑立式泵和轴承室,并且设置有至少一个移动支架,通过移动支架使得立式泵和轴承室在同一轴线上相互靠近移动,能够将泵轴装入中心孔内,实现立式泵和轴承室的安装,相对于吊装安装的方式,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精度。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泵和轴承室辅助装配装置,包括支架组,所述支架组的两支架分别支撑有卧式放置的立式泵和轴承室,所述立式泵的泵轴和所述轴承室的中心孔
相对且位于同一轴线;所述支架组包括至少一个移动支架,所述移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和滑动设置在所述支架本体上的第一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用于支撑立式泵或轴承室,所述第一支撑体能够沿所述轴线朝向或远离所述支架组的另一支架移动。
8.优选地,所述支架组包括移动支架和固定支架,所述第一支撑体用于支撑所述立式泵的泵体,所述固定支架包括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二支撑体用于支撑所述轴承室。
9.优选地,所述支架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导轨支撑板,所述导轨支撑板顶部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一支撑体底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
10.优选地,所述导轨支撑板之间设置有若干加强肋板,所述加强肋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所述导轨支撑板上。
11.优选地,所述导轨支撑板和所述加强肋板均设置有第一镂空结构,所述第一镂空结构包括圆形和腰形。
12.优选地,包括第一高度调节结构,所述第一高度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底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底板上的第一脚杯,所述第一底板设置在所述导轨支撑板两端的底部。
13.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u型架,所述第一u型架之间设置有辊轮,所述辊轮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不同的所述第一u型架的同侧的支臂上。
14.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体包括第二u型架,所述第二u型架之间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不同的所述第二u型架的同侧的支臂上。
15.优选地,包括第二高度调节结构,所述第二高度调节结构包括第二底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上的第二脚杯,所述第二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二u型架两端的底部。
16.优选地,所述第二u型架和所述连接板均设置有第二镂空结构,所述第二镂空结构包括圆形和腰形。
17.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架组支撑立式泵和轴承室,并且设置有至少一个移动支架,通过移动支架使得立式泵和轴承室在同一轴线上相互靠近移动,能够将泵轴装入中心孔内,实现立式泵和轴承室的安装,相对于吊装安装的方式,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精度;
19.(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高度调节结构,能够通过调整第一脚杯的高度调整移动支架的高度,并通过调整各个第一脚杯的高度差,调整所支撑的立式泵的倾角,进而调整泵轴的轴线位置,能够保证泵轴和中心孔的精确安装;另外,设置有第二高度调节结构,能够对固定支架及其支撑的轴承室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支架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
24.其中,1、移动支架;11、导轨支撑板;111、第一镂空结构;12、加强肋板;13、导轨;14、滑块;2、第一支撑体;21、第一u型架;22、辊轮;3、第一高度调节结构;31、第一底板;32、第一脚杯;4、固定支架;41、第二u型架;42、连接板;421、第二镂空结构;5、第二高度调节结构;51、第二底板;52、第二脚杯;6、立式泵;61、泵体;62、泵轴;7、轴承室;71、中心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泵和轴承室辅助装配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支架组支撑立式泵和轴承室,并且设置有至少一个移动支架,通过移动支架使得立式泵和轴承室在同一轴线上相互靠近移动,能够将泵轴装入中心孔内,实现立式泵和轴承室的安装,相对于吊装安装的方式,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精度。
2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8.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式泵6和轴承室7辅助装配装置,包括支架组,支架组包括两支架,两支架分别支撑有卧式放置的立式泵6和轴承室7。立式泵6包括有泵体61和安装在泵体61上的泵轴62,轴承室7具有中心孔71,在进行装配时,需要将泵轴62对中插入中心孔71内。对支架的尺寸进行设计时,需要根据所要装配的立式泵6和轴承室7的外形尺寸等参数,在放置两支架时,能够调整两支架的相对位置,并能够进行微调,使得泵轴62和中心孔71相对且位于同一轴线,具体调整时,高度方向可以通过高度调节结构进行,横向方向可以通过撬杠等工具调整。支架组包括至少一个移动支架1,也就是说,两支架中可以是一个移动支架1和一个固定支架4,也可以是两个移动支架1。移动支架1包括支架本体和滑动设置在支架本体上的第一支撑体2,当设置有两个移动支架1时,每个移动支架1的第一支撑体2分别支撑有立式泵6和轴承室7;当设置有一个移动支架1和一个固定支架4时,第一支撑体2用于支撑立式泵6(轴承室7),固定支架4用于支撑轴承室7(立式泵6)。无论采用哪种支撑形式,第一支撑体2能够沿轴线朝向或远离支架组的另一支架移动。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架组支撑立式泵6和轴承室7,并且设置有至少一个移动支架1,通过移动支架1使得立式泵6和轴承室7在同一轴线上相互靠近移动,能够将泵轴62装入中心孔71内,实现立式泵6和轴承室7的安装,相对于吊装安装的方式,能够稳定的移动立式泵6或轴承室7,降低了吊装时的晃动导致的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精度。
29.如图1所示,进一步的,支架组可以包括移动支架1和固定支架4,第一支撑体2用于支撑立式泵6的泵体61,固定支架4包括第二支撑体,第二支撑体用于支撑轴承室7。通过移动第一支撑体2可以将立式泵6朝向轴承室7移动,进而能够将泵轴62插入中心孔71内。
30.如图2所示,支架本体包括平行设置的导轨支撑板11,导轨支撑板11竖向设置,在导轨支撑板11顶部设置有导轨13,导轨13沿导轨支撑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导轨13之间相互平行。第一支撑体2底部连接有滑块14,滑块14与导轨13滑动连接,导轨13可以采用滚珠导轨,能够降低滑块14与导轨13之间的摩擦力。第一支撑体2可以在导轨13上设置有若
干个,且若干导轨13沿泵体61的轴向分布。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泵体61的直径大小在轴向各部位有所不同,在不同位置的第一支撑体2可以采用不同的尺寸大小,如果泵体61在轴向位置具有相等直径大小的支撑部位,可以采用相同的第一支撑体2。
31.如图2所示,导轨支撑板11之间可以设置有若干加强肋板12,加强肋板1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导轨支撑板11上。加强肋板12和导轨支撑板11连接时,可以采用焊接等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栓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通过加强肋板12能够将导轨支撑板11连接为一个整体,保证足够的承载力。
32.如图2所示,导轨支撑板11和加强肋板12均设置有第一镂空结构111,第一镂空结构111包括圆形和腰形等开孔。通过设置第一镂空结构111,可以降低导轨支撑板11和加强肋板12的重量,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基础上降低材料的使用量。
33.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第一高度调节结构3,第一高度调节结构3包括第一底板31和螺纹连接在第一底板31上的第一脚杯32,并且,第一底板31两侧的第一脚杯32通过螺母锁定。第一脚杯32底部支撑在地面上,通过调整第一脚杯32可以调整第一底板31的支撑高度。第一底板31设置在导轨支撑板11两端的底部,第一脚杯32设置在第一底板31凸出导轨支撑板11的位置上。第一脚杯32沿移动支架1的四角分布,能够形成对移动支架1的各个方位的支撑。因此,通过调整第一脚杯32的高度能够调整移动支架1的整体高度,并通过调整各个第一脚杯32的高度差,能够调整所支撑的立式泵6的倾角,进而调整泵轴62的轴线位置,能够保证泵轴62和中心孔71的精确安装。
34.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撑体2可以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u型架21,第一u型架21之间设置有辊轮22,辊轮2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不同的第一u型架21的同侧的支臂上。辊轮22的轮面能够与立式泵6的外壁接触,并能够形成对于立式泵6的回转支撑,便于装配安装。另外,为进一步加强两第一u型架21之间的连接强度,可以在第一u型架21之间设置支撑杆,在第一u型架21的底部设置底板。底板连接有滑块14。
35.如图3所示,第二支撑体包括第二u型架41,第二u型架41的两支臂之间形成对于轴承室7外径的支撑。第二u型架41之间设置有连接板42,连接板42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不同的第二u型架41的同侧的支臂上,通过连接板42的设置,能够形成一个整体的固定支架4结构,形成对于轴承室7的稳定支撑。第二u型架41和连接板42可以采用焊接等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螺栓等可拆卸的方式连接。
36.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第二高度调节结构5,第二高度调节结构5包括第二底板51和螺纹连接在第二底板51上的第二脚杯52,并且,第二底板51两侧的第二脚杯52通过螺母锁定。第二脚杯52底部支撑在地面上,通过调整第二脚杯52可以调整第二底板51的支撑高度,第二底板51设置在第二u型架41两端的底部。第二脚杯52沿固定支架4的四角分布,能够形成对固定支架4的各个方位的支撑。因此,通过调整第二脚杯52的高度能够调整固定支架4的整体高度,并通过调整各个第二脚杯52的高度差,能够调整所支撑的轴承室7的倾角,进而调整中心孔71的轴线位置,能够保证泵轴62和中心孔71的精确安装。因此,通过第二高度调节结构5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装配精度。
37.如图3所示,第二u型架41和连接板42均设置有第二镂空结构421,第二镂空结构421包括圆形和腰形。通过设置第二镂空结构421,可以降低第二u型架41和连接板42的重量,在保证承载能力的基础上降低材料的使用量。
38.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如下:
39.将移动支架1和固定支架4对正,对正时,将第二u型架41面向加强肋板12放置,并使移动支架1和固定支架4的中轴线重合。
40.移动移动支架1上的第一支撑体2至适当的位置,用吊具水平吊起立式泵6放置在第一支撑体2上的辊轮22上,使泵轴62端朝向固定支架4的方向,用吊具水平吊起轴承室7放置在固定支架4上。
41.推动第一支撑体2在导轨13上滑动,带动泵体61向固定支架4上的轴承室7靠近,调整第一脚杯32和第二脚杯52的高度,直到泵轴62能够顺利从中心孔71通过。
42.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