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17587发布日期:2023-08-04 08:16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托辊装配辅助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装置。


背景技术:

1、托辊是输送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对输送带进行称重和滚动支撑,托辊本身的结构比较简单,但由于其所处的工作环境一般较为恶劣,例如矿山输送机,托辊长期使用后,外界的粉尘、水汽等易进入托辊管体内造成轴承严重磨损、锈蚀等,进而使得托辊失效;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通常需要在托辊管体两端的轴承外侧压入密封圈,并在密封圈外侧压入防尘盖。

2、目前,密封圈和防尘盖的压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人工手动压入,即人工先将密封圈压入托辊管体两端,利用密封圈将轴承端部密封,然后再将防尘盖压至密封圈一侧;这种压装方式受工人经验及操作手法的影响,密封圈和防尘盖压装时无法保证受力的均匀性,从而无法保证托辊成品的一致性,此外,手动压装的效率也不高。

3、另一种方式是采用机械压装,将托辊管体放置在一v型的定位块上,并在定位块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液压缸或气缸,利用液压缸或气缸将密封圈和防尘盖一次性压装,这样既保证了托辊成型的一致性,又提高了托辊压装的效率。但每压装一个托辊,需要人工手动上料和下料各一次,对于批量生产的托辊,工人的劳动强度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托辊密封盖压装时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装置,包括外支架和内支架,所述外支架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外侧板,两侧的外侧板的下部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外侧板上部设有外卡槽,所述外卡槽呈锯齿状结构;外卡槽的数量根据托辊密封盖压装的工序决定;两侧的外卡槽外侧均设有压盖组件,压盖组件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机械连杆机构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内支架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内侧板,两侧的内侧板上部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上部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液压缸、气缸、电动推杆中的至少一种,驱动机构上端与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内侧板上设有内卡槽,内卡槽与外卡槽的形状相同,且内卡槽与外卡槽间隔布置;所述外支架一侧设有进料输送带,外支架另一侧设有出料输送带。

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为分体式结构,两侧的外侧板之间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连接板间隙地插接在第一套筒内部;两侧的内侧板之间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连接板间隙地插接在第二套筒内部,且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

5、进一步地,所述外侧板上设有导槽,所述内侧板上设有导板,且导板滑动地安装在导槽内。

6、更进一步地,所述压盖组件包括固定罩,所述固定罩固定地安装在外侧板外侧,所述固定罩下部一端设有若干导套,导套内滑动地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一端设有压头,压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固定罩另一端铰接有铰接架,所述铰接架为l型结构,且固定罩与铰接架的中部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铰接架一端铰接,所述铰接架上还铰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下端与导板铰接。

7、更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杆包括第一双头螺柱以及螺纹连接在第一双头螺柱两侧的螺纹套管,且第一双头螺柱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其中一端的螺纹套管与导板铰接,另一端的螺纹套管与铰接架铰接。

8、进一步地,所述外侧板两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若干操作孔,所述操作孔与外卡槽位置相对应。

9、更进一步地,所述外侧板两端设有安装孔,所述限位板两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间隙地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螺纹杆外部套设有弹簧,弹簧一端与限位板相抵,弹簧的另一端与外侧板相抵。

10、更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板上设有若干密封盖导料槽,且密封盖导料槽安装在操作孔一侧,所述密封圈和防尘盖放置在密封盖导料槽内,所述密封盖导料槽的宽度大于密封圈或防尘盖的厚度,且小于两倍的密封圈或防尘盖的厚度。

11、更进一步地,所述压头包括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中心轴线处转动地连接有第二双头螺柱,所述第二双头螺柱两侧对称地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外圈铰接有若干第二连杆,所述连接盘上设有若干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滑动地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连接块铰接,所述连接块上设有顶杆。

12、更进一步地,所述顶杆与连接块螺纹连接。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4、1)本发明利用内支架和外支架实现了托辊管体不同压装工序的移载作业,且通过在外支架一侧设置进料输送带,在外支架的另一侧设置出料输送带,托辊管体自动进行上料和下料,避免了人工搬运托辊,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15、2)内支架和外支架的间距可调,以适应不同长度的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使用。

16、3)压盖组件通过联动杆与内支架联动,内支架向上移动时,压盖组件的压杆向外移动,内支架向下移动时,压盖组件的压杆向内侧移动,对密封圈和防尘盖进行压装作业,仅利用一个驱动机构即实现了托辊管体的移载和移栽后的压盖作业。

17、4)联动杆包括第一双头螺柱以及螺纹连接在第一双头螺柱两侧的螺纹套管,便于调整联动杆的整体长度,从而调整压杆的滑动距离,进而对密封圈和防尘盖的压入深度进行调整。

18、5)在外侧板的两侧设置了可伸缩调节的限位板,限位板对托辊管体的两端进行限位,保证了托辊管体移载时的准确性。

19、6)在限位板上设置了若干密封盖导料槽,密封圈和防尘盖放置在密封盖导料槽内,当托辊管体两端压入密封圈或防尘盖后,压杆向外滑动从操作孔中撤出,此时密封盖导料槽内的密封圈或防尘盖落至底部,为下一次压装做准备,进一步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20、7)压头包括连接盘,连接盘上设有位置可调的连接块,通过转动第二双头螺柱调整两侧螺套的位置,从而调整连接块在调节槽内的位置,实现了顶杆与连接盘中心距的调整,适用于不同直径的密封圈和防尘盖压装使用,此外,顶杆与连接块螺纹连接,进一步拓宽了压头压装密封圈和防尘盖的深度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装置,包括外支架和内支架,所述外支架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外侧板,两侧的外侧板的下部通过第一连接板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上部设有外卡槽,所述外卡槽呈锯齿状结构;外卡槽的数量根据托辊密封盖压装的工序决定;两侧的外卡槽外侧均设有压盖组件,压盖组件为气缸、液压缸或电动推杆、机械连杆机构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内支架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内侧板,两侧的内侧板上部通过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上部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但不限于液压缸、气缸、电动推杆中的至少一种,驱动机构上端与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内侧板上设有内卡槽,内卡槽与外卡槽的形状相同,且内卡槽与外卡槽间隔布置;所述外支架一侧设有进料输送带,外支架另一侧设有出料输送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为分体式结构,两侧的外侧板之间设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连接板间隙地插接在第一套筒内部;两侧的内侧板之间设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连接板间隙地插接在第二套筒内部,且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两端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上设有导槽,所述内侧板上设有导板,且导板滑动地安装在导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盖组件包括固定罩,所述固定罩固定地安装在外侧板外侧,所述固定罩下部一端设有若干导套,导套内滑动地连接有压杆,所述压杆一端设有压头,压杆另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杆;所述固定罩另一端铰接有铰接架,所述铰接架为l型结构,且固定罩与铰接架的中部铰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铰接架一端铰接,所述铰接架上还铰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的下端与导板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杆包括第一双头螺柱以及螺纹连接在第一双头螺柱两侧的螺纹套管,且第一双头螺柱两侧的螺纹旋向相反,其中一端的螺纹套管与导板铰接,另一端的螺纹套管与铰接架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两侧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若干操作孔,所述操作孔与外卡槽位置相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板两端设有安装孔,所述限位板两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间隙地安装在安装孔内,所述螺纹杆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螺纹杆外部套设有弹簧,弹簧一端与限位板相抵,弹簧的另一端与外侧板相抵。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上设有若干密封盖导料槽,且密封盖导料槽安装在操作孔一侧,密封圈和防尘盖放置在密封盖导料槽内,所述密封盖导料槽的宽度大于密封圈或防尘盖的厚度,且小于两倍的密封圈或防尘盖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头包括连接盘,所述连接盘中心轴线处转动地连接有第二双头螺柱,所述第二双头螺柱两侧对称地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螺套外圈铰接有若干第二连杆,所述连接盘上设有若干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滑动地连接有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杆一端与连接块铰接,所述连接块上设有顶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与连接块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托辊管体密封盖压装装置,包括外支架和内支架,所述外支架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外侧板,所述外侧板上部设有外卡槽;两侧的外卡槽外侧均设有压盖组件;所述内支架包括两组对称布置的内侧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部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上端与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内侧板上设有内卡槽,且内卡槽与外卡槽间隔布置;所述外支架一侧设有进料输送带,外支架另一侧设有出料输送带。本发明利用内支架和外支架实现了托辊管体不同压装工序的移载作业,且通过在外支架一侧设置进料输送带,在外支架的另一侧设置出料输送带,托辊管体自动进行上料和下料,避免了人工搬运托辊,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许一鸣,姜京福,李承浩,王刚,徐瑞桢,公璟源,王学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新升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