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签印刷模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55252发布日期:2023-06-04 08:2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签印刷模切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模切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标签印刷模切机构。


背景技术:

1、现有中国专利公开号cn214323597u提出了一种不干胶标签印刷模切装置,其在背景技术中提出切刀在对物料进行模切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物料与切刀粘连,而随切刀上升,进而导致模切效果差的情况,因此该装置在传统模切装置的基础上增设了压辊,以解决上述问题。

2、然而该装置仍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

3、具体的,压辊虽然起到了对物料压紧的作用,但仍与物料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故而在完成模切后,物料与切刀分离时仍会在竖直方向进行小幅度跳动。并且,物料在跳动的过程中还会出现物料与压辊相粘结的情况,进而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模切的效果造成影响。

4、因此,需要一种标签印刷模切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签印刷模切机构,以防止工作过程中,标签与切刀粘连,提升模切效果。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标签印刷模切机构,包括底座、传送装置、支架、切刀以及吹风组件;

3、所述传送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

4、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5、所述切刀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架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

6、所述吹风组件包括送风管、吹风板以及连接件;

7、所述送风管设置在所述支架上;

8、所述吹风板铰接在所述支架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切刀的一侧,并内置有与所述送风管相连通的通孔;

9、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吹风板与所述切刀之间;

10、当所述切刀下压时,牵引所述吹风板偏转至与所述送风管连通,使气体喷出至物料上;

11、当所述切刀复位时,所述吹风板与所述切刀贴合,并封闭所述送风管。

12、进一步的,所述送风管以及所述吹风板均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设置在所述切刀的两侧;

13、进一步的,当所述切刀复位时,两个所述吹风板包裹所述切刀的尖端。

14、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吹风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刀槽。

15、进一步的,所述吹风板与所述送风管连通的一端设置为弧形。

16、进一步的,所述吹风板设置为l型结构。

17、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内腔顶壁设有与所述吹风板相匹配的弧形槽。

1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设置为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吹风板内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切刀的外壁铰接。

19、进一步的,所述通孔设置有多个。

20、进一步的,多个所述通孔呈行状等距设置。

2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2、通过设置吹风组件,使切刀在对物料进行模切的过程中,吹风板与送风管连通,使得气体能够对物料进行直吹,利用风力实现对物料的按压,实现物料与切刀的分离,且在该过程中物料不会与其他部件接触,从而可进一步提升对物料的模切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标签印刷模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传送装置、支架、切刀以及吹风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印刷模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管以及所述吹风板均设置有两个,且呈对称设置在所述切刀的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印刷模切机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切刀复位时,两个所述吹风板包裹所述切刀的尖端。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标签印刷模切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吹风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均设置有刀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印刷模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板与所述送风管连通的一端设置为弧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签印刷模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板设置为l型结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标签印刷模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内腔顶壁设有与所述吹风板相匹配的弧形槽。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印刷模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置为铰接杆,所述铰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吹风板内壁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切刀的外壁铰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标签印刷模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置有多个。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标签印刷模切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通孔呈行状等距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揭示了一种标签印刷模切机构,包括底座、传送装置、支架、切刀以及吹风组件;所述传送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切刀滑动安装在所述支架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吹风组件包括送风管、吹风板以及连接件;所述送风管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吹风板铰接在所述支架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切刀的一侧,并内置有与所述送风管相连通的通孔;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吹风板与所述切刀之间。本技术通过上述装置的配合使用,使得切刀在对物料进行模切的过程中,可使风力对物料进行按压,以控制物料与切刀的快速分离,且在该过程中可有效避免物料与其他部件接触,进而达到进一步提升物料模切效果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李勇,杨淑芳,陈光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恒泽印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11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