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开手柄支架、车门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28722发布日期:2023-09-13 18:39阅读:18来源:国知局
外开手柄支架、车门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汽车车身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开手柄支架、车门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外开手柄支架连接固定在车门钣金上,其用于将门把手安装固定。对于外开手柄支架而言,一般要求其具有良好的装配便利性,装配所需的时间少,制造成本低。

2、现有的外开手柄支架的前端具有两个l形支架,用于与车门外板切边卡接,后端具有两个凸台,用于装配到外板孔位上进行装配定位,通过该l型支架和凸台实现外开手柄支架与车门钣金的固定(后续还通过螺钉等进行进一步固定)。在具体装配时,一般先在x向使l形结构卡到车门外板切边上,再进一步在y向推动支架,使凸台装配到外板孔位上。在上述装配过程中存在两个方向的装配动作,其装配便利性不足,装配需要的时间较长,制造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外开手柄支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开手柄支架的装配便利性不足、装配需要的时间较长、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外开手柄支架的车门组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包含上述车门组件的车辆。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外开手柄支架,其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所述前端部具有第一卡槽,所述后端部具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用于与车门外板切边卡接;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开口朝向相同。

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开口朝向相同,在将外开手柄支架安装在车门外板上时,在将外开手柄支架移动到与车门外板上的对应孔位之后,只需要将外开手柄支架向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开口朝向的方向移动这一个步骤即可,在进行该移动的步骤之后,第一卡槽在前端与车门外板切边卡接,第二卡槽在后端与车门外板切边卡接,从而将外开手柄支架卡接固定在车门外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开手柄支架固定在车门外板上仅需要一个步骤,其所需的步骤更少,具有更好的装配便利性,装配所需要的时间较短;同时,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为卡槽结构,其具有相似性甚至可以为相同结构,也便于生产制造。

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开口朝向前侧,所述第一卡槽设置在所述前端部的前侧,所述第二卡槽设置在所述后端部的前侧。

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外开手柄支架连接固定到车门外板时,只需要控制外开手柄支架相对于车门外板向前侧方向移动这一个步骤,即可使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与车门外板切边卡接。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开口朝向后侧,所述第一卡槽设置在所述前端部的后侧,所述第二卡槽设置在所述后端部的后侧。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外开手柄支架连接固定到车门外板时,只需要控制外开手柄支架相对于车门外板向后侧方向移动这一个步骤,即可使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与车门外板切边卡接。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的数量至少为2个;和/或,所述第二卡槽的数量至少为2个。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的数量为2个或更多个时,在外开手柄支架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与车门外板切边之间会具有良好的连接固定效果。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槽宽大于车门外板切边的厚度,且与车门外板切边的厚度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值。

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的槽宽设置为大于车门外板切边的厚度,可以保证第一卡槽、第二卡槽能够顺利地将车门外板切边卡合在内部。而将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的槽宽与车门外板切边的厚度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值,在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与车门外板切边卡接时,可以保证具有较高的卡接稳定性,卡接状态可以有效保持,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不易从车门外板上脱落。

13、进一步地,所述设定值的范围为0~0.3mm。

1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该尺寸范围内,在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与车门外板切边之间会形成紧密的卡接关系,从而保证外开手柄支架的前端部、后端部稳固地卡接固定在车门外板上。

15、进一步地,所述外开手柄支架包括本体以及连接在所述本体上的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第二卡槽。

1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本体上设置l型支架,在l型支架和本体之间构建出卡槽结构,该卡槽结构与车门外板切边相配合,实现外开手柄支架在车门外板上的固定。l型支架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

17、进一步地,所述前端部还具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和第一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前端部的两相对侧,且所述第三卡槽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一卡槽的开口朝向相反;所述后端部还具有第四卡槽,所述第四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分别设置在所述后端部的两相对侧,且所述第四卡槽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开口朝向相反。

1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三卡槽和第四卡槽,在将外开手柄支架连接固定在车门外板上时,无论是控制外开手柄支架相对于车门外板向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开口朝向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与车门外板切边卡接),或者是控制外开手柄支架向与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开口朝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三卡槽、第四卡槽与车门外板翻边卡接),均可以将外开手柄支架连接固定在车门外板上,从而在移动外开手柄支架之前就无需特意检查、调整外开手柄支架的方向姿态等。

19、一种车门组件,其包括上述的外开手柄支架。

20、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车门组件。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外开手柄支架、车门组件及车辆,由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开口朝向相同,在将外开手柄支架安装在车门外板上时,在将外开手柄支架移动到与车门外板上的对应孔位之后,只需要将外开手柄支架向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开口朝向的方向移动这一个步骤即可,在进行该移动的步骤之后,第一卡槽在前端与车门外板切边卡接,第二卡槽在后端与车门外板切边卡接,从而将外开手柄支架卡接固定在车门外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开手柄支架固定在车门外板上仅需要一个步骤,其所需的步骤更少,具有更好的装配便利性,装配所需要的时间较短;同时,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为卡槽结构,其具有相似性甚至可以为相同结构,也便于生产制造。



技术特征:

1.一种外开手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开手柄支架具有前端部(11)和后端部(12),所述前端部(11)具有第一卡槽(111),所述后端部(12)具有第二卡槽(121),所述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21)用于与车门外板切边(21)卡接;所述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21)的开口朝向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开手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21)的开口朝向前侧,所述第一卡槽(111)设置在所述前端部(11)的前侧,所述第二卡槽(121)设置在所述后端部(12)的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开手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21)的开口朝向后侧,所述第一卡槽(111)设置在所述前端部(11)的后侧,所述第二卡槽(121)设置在所述后端部(12)的后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开手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11)的数量至少为2个;和/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开手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槽(111)和第二卡槽(121)的槽宽大于车门外板切边(21)的厚度,且与车门外板切边(21)的厚度之间的差值小于设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开手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值的范围为0~0.3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开手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开手柄支架包括本体(10)以及连接在所述本体(10)上的第一支架(112)和第二支架(1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开手柄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还具有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和第一卡槽(111)分别设置在所述前端部(11)的两相对侧,且所述第三卡槽的开口朝向与所述第一卡槽(111)的开口朝向相反;

9.一种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开手柄支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门组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外开手柄支架、车门组件及车辆。外开手柄支架具有前端部和后端部,前端部具有第一卡槽,后端部具有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用于与车门外板切边卡接;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开口朝向相同。上述外开手柄支架中,在需要安装在车门外板上时,只需要将外开手柄支架向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开口朝向的方向移动这一个步骤即可,其所需的步骤更少,具有更好的装配便利性,装配所需要的时间较短;同时,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为卡槽结构,其具有相似性甚至可以为相同结构,也便于生产制造。

技术研发人员:王兴国,何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