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与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03794发布日期:2023-10-22 02:03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与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辆背门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与车辆。


背景技术:

1、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背门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电动背门自动开启依靠背门电动撑杆实现,背门电动撑杆包括正装和倒装两种形式。

2、紧凑型或小型汽车,由于背门与车身流水槽之间空间较小,常常只能采用倒装背门电动撑杆的形式,即活塞杆与车身连接,压力管与背门连接,背门关闭后,活塞杆位于压力管上端。

3、但是,现有背门电动撑杆的安装方式,在下雨天气,雨水自上而下流下,从活塞杆与压力管的缝隙进入压力管,可能会导致压力管内电机进水而无法工作,影响背门自动开启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与车辆,用以提高背门电动撑杆的防水性。

2、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包括:压力管、活塞杆和防水罩。

3、活塞杆插设于压力管内,且活塞杆与压力管滑动连接,防水罩套设在活塞杆背离压力管的一端。

4、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防水罩与压力管之间的间隙设置有防水件。

5、防水件被配置为,在压力管朝向活塞杆移动,且部分压力管插接于防水罩内时,抵接在压力管和防水罩之间,以密封压力管与防水罩之间的间隙。

6、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防水件设置在防水罩内,防水件与防水罩朝向压力管的端面平齐。

7、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防水件设置在压力管朝向防水罩的端部。

8、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防水件呈圆环状。

9、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防水罩为硬塑料件。

1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防水件为橡胶件或硅胶件。

11、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防水件为发泡硅胶件。

12、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还包括电机和线束,电机位于压力管内,线束插设在压力管上,且与电机电连接。

13、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背门以及上述任一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

14、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的活塞杆与车身连接,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的压力管与背门连接。

15、本申请提供一种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与车辆,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通过设置活塞杆、压力管和防水罩,活塞杆插设在压力管中,防水罩套设在活塞杆背离压力管一端,形成第一道防水结构。当背门关闭时,活塞杆缩进压力管中,压力管靠近活塞杆一端部分缩进防水罩内,防止下雨天气或洗车时,水通过活塞杆与压力管间的缝隙进入压力管,损坏电机,影响车辆背门自动开启功能。在防水罩与压力管之间还设置了防水件,可以形成第二道防水结构,在暴雨等极端天气或高压水枪冲洗时,车身背门流水槽会无法及时将水排出,电动撑杆和防水罩上均会存续大量水,防水件可以有效避免水通过防水罩内壁返渗进入压力管,进一步提高背门电动撑杆的防水性,延长背门电动撑杆的使用寿命,提高车辆使用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管、活塞杆和防水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罩与所述压力管之间的间隙设置有防水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设置在所述防水罩内,所述防水件与所述防水罩朝向所述压力管的端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设置在所述压力管朝向所述防水罩的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呈圆环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罩为硬塑料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为橡胶件或硅胶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件为发泡硅胶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和线束,所述电机位于所述压力管内,所述线束插设在所述压力管上,且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背门以及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一种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与车辆。该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包括:压力管、活塞杆和防水罩。活塞杆插设于压力管内,且活塞杆与压力管滑动连接,防水罩套设在活塞杆背离压力管的一端。本申请的背门电动撑杆防水结构与车辆,提高了背门电动撑杆的防水性,保证车辆背门自动开启和关闭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项济国,吴世波,顾长安,王一曦,黄剑斌,张少海,李金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53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