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42406发布日期:2023-11-22 23:46阅读:3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冷器散热管的加工设备,具体为一种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1、中冷器是涡轮增压车型的配套件,其作用在于降低增压后的高温气体温度、降低发动机的热负荷,提高进气量,进而增加发动机的功率,数据表明,在相同的空燃比条件下,增压后的空气温度每下降10℃,发动机的功率就能提高3%-5%,中冷器管是中冷器的重要组成部件,中冷器管的整体结构由方管和翅片组装而成,在其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加工好的方管和翅片进行装配,现有的装配工艺均为手工完成,将翅片逐一插入方管的内部,由于方管内部的宽度、高度和翅片的宽度、高度相差仅1-2mm,因此装配过程中的定位极为困难,从而导致装配效率低下,且翅片的壁厚小于方管的壁厚,在装配过程中易发生变形导致产品报废,并且加工好的方管和翅片上带有毛刺,在手工装配时,毛刺容易对工人的手部划伤,危险性高。

2、根据专利号为cn214263647u的已公开专利:一种汽车中冷器扁管翅片插入工装,指出: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操作台面,操作台面上设有若干用于对中冷器扁管进行定位的定位挡块,操作台面上设有龙门支架;上料机构,上料机构包括两条水平滑轨,两条水平滑轨之间设有上料块,上料块对应中冷器扁管的插槽设有料仓,料仓底部设有防止翅片掉落的限位装置;执行机构,用于将料仓内的翅片推入中冷器扁管的插槽,执行机构包括伸缩驱动装置,伸缩驱动装置与龙门支架固定连接且底部固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底部与各料仓对应设有压板。本实用新型不仅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而且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此外,操作人员无需用力按压工件,从而避免了被翅片划伤,降低了安全隐患。

3、但是该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4、该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压板继续下压,在斜面的作用下两个限位块受压分开,从而失去对翅片的限位作用,使翅片能够顺利的插入到插槽内,这种发生无法快速固定安装安装多个翅片,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具备中冷器管内多个翅片进行无接触快速安装的优点,以解决中冷器管内多个翅片操作较为麻烦的问题。

2、为实现中冷器管内多个翅片进行无接触快速安装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包括中冷器本体和活动安装在中冷器本体外侧表面的装配工装,所述装配工装的外侧表面安装有同步按压组件,所述装配工装的一端表面安装有若干个翅片腔,若干个所述翅片腔的内壁处皆活动安装有翅片板,所述装配工装的内部安装有阻挡组件,所述中冷器本体的内部安装有卡接组件。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腔和第一卡块,所述卡腔开设在中冷器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一卡块活动安装在卡腔的内壁处。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腔的内壁处安装有若干个第一弹簧,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表面与第一卡块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中冷器本体上设有第二卡块。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按压组件包括两个活动把手和两个第二滑腔,两个所述活动把手活动安装在装配工装的外侧表面,两个所述第二滑腔对应开设在活动把手的内部。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个所述第二滑腔的内壁处共同活动安装有压块,所述压块的外侧表面安装有推动把手,所述压块的一端表面与翅片板的一端表面活动接触。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翅片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翅片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的内壁与第一卡块的外侧表面活动接触,所述第二卡槽的内壁与第二卡块的外侧表面活动接触。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阻挡组件包括第一滑腔和若干个第二弹簧,所述装配工装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腔,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皆安装在第一滑腔的内壁处,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表面共同安装有倾斜块,所述倾斜块的外侧表面与翅片板的一端表面活动接触。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倾斜块的外侧表面安装有带动块,所述带动块的一端表面与第一卡块的外侧表面活动接触。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1、该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若干个第一弹簧带动第一卡块回归原来位置,第一卡块卡接在第一卡槽内,第一卡块对翅片板也进行挤压,将翅片板内的第二卡槽卡接到第二卡块内,实现对翅片板快速安装,同步安装若干个翅片板,不仅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操作人员无需之间用力按压工件,从而避免了被翅片划伤,降低了安全隐患。



技术特征:

1.一种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包括中冷器本体(1)和活动安装在中冷器本体(1)外侧表面的装配工装(3),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工装(3)的外侧表面安装有同步按压组件,所述装配工装(3)的一端表面安装有若干个翅片腔(8),若干个所述翅片腔(8)的内壁处皆活动安装有翅片板(2),所述装配工装(3)的内部安装有阻挡组件,所述中冷器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卡接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卡腔(4)和第一卡块(6),所述卡腔(4)开设在中冷器本体(1)的内部,所述第一卡块(6)活动安装在卡腔(4)的内壁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腔(4)的内壁处安装有若干个第一弹簧(5),若干个所述第一弹簧(5)的一端表面与第一卡块(6)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中冷器本体(1)上设有第二卡块(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组件包括两个活动把手(15)和两个第二滑腔(18),两个所述活动把手(15)活动安装在装配工装(3)的外侧表面,两个所述第二滑腔(18)对应开设在活动把手(15)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滑腔(18)的内壁处共同活动安装有压块(17),所述压块(17)的外侧表面安装有推动把手(16),所述压块(17)的一端表面与翅片板(2)的一端表面活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板(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卡槽(7),所述翅片板(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卡槽(14),所述第一卡槽(7)的内壁与第一卡块(6)的外侧表面活动接触,所述第二卡槽(14)的内壁与第二卡块(13)的外侧表面活动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组件包括第一滑腔(9)和若干个第二弹簧(10),所述装配工装(3)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滑腔(9),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10)皆安装在第一滑腔(9)的内壁处,若干个所述第二弹簧(10)的一端表面共同安装有倾斜块(11),所述倾斜块(11)的外侧表面与翅片板(2)的一端表面活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块(11)的外侧表面安装有带动块(12),所述带动块(12)的一端表面与第一卡块(6)的外侧表面活动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涉及冷器散热管的加工设备技术领域,该中冷器管内翅片装配结构,包括中冷器本体和活动安装在中冷器本体外侧表面的装配工装,所述装配工装的外侧表面安装有同步按压组件,所述装配工装的内部安装有阻挡组件,所述中冷器本体的内部安装有卡接组件。本技术通过若干个第一弹簧带动第一卡块回归原来位置,第一卡块卡接在第一卡槽内,第一卡块对翅片板也进行挤压,将翅片板内的第二卡槽卡接到第二卡块内,实现对翅片板快速安装,同步安装若干个翅片板,不仅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有效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质量,操作人员无需之间用力按压工件,从而避免了被翅片划伤,降低了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王鹏,孙绍伟,迟伟涛,王德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华鲁热散热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1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