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夹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95700发布日期:2024-04-30 17:05阅读: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夹具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搬运工装,涉及一种夹具。


背景技术:

1、冷凝器是制冷系统中的机件,属于换热器的一种,能将气体或蒸汽转换为液体,同时将管子中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管子附近的空气中,是常见且应用广泛的换热器。

2、为了实现冷凝器的搬运,传统方式一般都是采用人工进行搬运,这种搬运方式人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普通的夹抱夹具实现搬运,而冷凝器一般为不规则形状,对于多层大型冷凝器搬运,普通的夹抱夹具容易造成冷凝器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具,解决通过人工搬运冷凝器存在的效率低以及通过普通夹具搬运冷凝器存在的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夹具,所述夹具包括固定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一夹紧组件、第二夹紧组件、第三夹紧组件以及底托组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架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夹紧组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以实现对工件的夹紧和放松;所述第二夹紧组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夹紧组件之间且其能够移动至所述工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三夹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夹紧组件的外侧且其能够移动至所述工件的底部;所述底托组件能够移动至所述工件的一端,并对所述工件的端部进行托举。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托组件包括支架、第一驱动单元以及底托板,所述支架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底托板连接以驱动所述底托板上下移动;所述底托板的形状与所述工件一端的形状匹配用于对其进行包裹。

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托组件还包括第一直线移动单元,所述第一直线移动单元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第一直线移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底托板固定;

5、和/或所述第一直线移动单元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第一直线移动单元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两侧;所述第一直线移动单元包括第一带座轴承,所述第一带座轴承内具有第一滑杆,所述第一带座轴承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滑杆在所述第一带座轴承内上下滑动,且所述第一滑杆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底托板上。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二驱动单元以及侧夹板单元,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下方,且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侧夹板单元连接,所述侧夹板单元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且其能够在第二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紧组件还包括第二直线移动单元,所述第二直线移动单元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直线移动单元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两侧;

8、所述第二直线移动单元包括第二带座轴承,所述第二带座轴承内具有第二滑杆,所述第二带座轴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第二滑杆在所述第二带座轴承内水平滑动,且所述第二滑杆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侧夹板单元上;

9、和/或所述侧夹板单元包括侧夹板和侧夹板缓冲层,所述侧夹板缓冲层设置在所述侧夹板的内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包括第三驱动单元以及下压板单元,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穿过所述安装板,所述下压板单元固定在所述侧夹板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下压板单元连接使得所述下压板单元能够上下移动;

11、和/或所述下压板单元包括下压板和下压板缓冲层,所述下压板缓冲层设置在所述下压板的下方。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紧组件还包括第三直线移动单元,所述第三直线移动单元设置多个,多个所述第三直线移动单元围绕所述第三驱动单元设置;

13、所述第三直线移动单元包括第三带座轴承,所述第三带座轴承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且其内具有第三滑杆,所述第三滑杆在所述第三带座轴承内上下滑动,且所述第三滑杆的输出端固定在所述下压板单元上。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紧组件包括第四驱动单元、连接板以及第五驱动单元,所述第四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侧夹板单元的背面,且其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连接板上下移动;所述第五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下方,且其输出端安装有夹紧板,所述第五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夹紧板沿水平方向移动至所述工件的底部;且所述夹紧板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侧夹板单元沿水平方向的厚度。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紧组件还包括直线滑轨,所述直线滑轨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所述连接板能够沿着所述直线滑轨上下滑动。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具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通过安装组件安装的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夹紧组件、所述第二夹紧组件、所述第三夹紧组件以及所述底托组件连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夹具至少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具包括固定架以及设置在固定架上的第一夹紧组件、第二夹紧组件、第三夹紧组件以及底托组件;第一夹紧组件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固定架的两侧,两个第一夹紧组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以实现对工件的夹紧和放松;第二夹紧组件位于两个第一夹紧组件之间且其能够移动至工件的上表面;第三夹紧组件位于第一夹紧组件的外侧且其能够移动至工件的底部;底托组件能够移动至工件的一端,并对工件的端部进行托举。

19、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具夹紧工件时,首先第一夹紧组件工作,两个第一夹紧组件相互靠近,夹紧工件的两侧;之后第二夹紧组件和底托组件工作,实现下压以及从底部托住工件;最后第三夹紧组件工作将工件的下面夹紧;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提供的夹具在夹紧工件时,通过第一夹紧组件可以对工件两侧进行夹紧,通过第二夹紧组件可以下压工件,通过第三夹紧组件和底托组件可以从底部对工件进行托举,以此实现了对工件各个面的夹紧,解决了通过人工搬运工件存在的效率低以及通过普通夹具搬运工件存在的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同时也使得工件的运输过程更加平稳,避免运输时因晃动造成对工件的损坏。

20、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技术特征: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固定架以及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一夹紧组件、第二夹紧组件、第三夹紧组件和底托组件;所述第一夹紧组件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架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夹紧组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以实现对工件的夹紧和放松;所述第二夹紧组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夹紧组件之间且其能够移动至所述工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三夹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夹紧组件的外侧且其能够移动至所述工件的底部;所述底托组件能够移动至所述工件的一端,并对所述工件的端部进行托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组件包括底托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的支架和第一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底托板连接以驱动所述底托板上下移动;所述底托板的形状与所述工件一端的形状匹配用于对其进行包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托组件还包括第一直线移动单元,所述第一直线移动单元固定在所述支架上,且所述第一直线移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底托板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组件包括安装板、第二驱动单元以及侧夹板单元,所述安装板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第二驱动单元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下方,且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侧夹板单元连接,所述侧夹板单元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且其能够在第二驱动单元的驱动下沿水平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紧组件还包括第二直线移动单元,所述第二直线移动单元设置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直线移动单元分别位于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紧组件包括第三驱动单元以及下压板单元,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穿过所述安装板,所述下压板单元固定在所述侧夹板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三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下压板单元连接使得所述下压板单元能够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紧组件还包括第三直线移动单元,所述第三直线移动单元设置多个,多个所述第三直线移动单元围绕所述第三驱动单元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紧组件包括第四驱动单元、连接板和第五驱动单元,所述第四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侧夹板单元的背面,且其输出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用于带动连接板上下移动;所述第五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下方,且其输出端安装有夹紧板,所述第五驱动单元能够驱动所述夹紧板沿水平方向移动至所述工件的底部;且所述夹紧板沿水平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侧夹板单元沿水平方向的厚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紧组件还包括直线滑轨,所述直线滑轨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两侧,所述连接板能够沿着所述直线滑轨上下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还包括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通过安装组件安装的所述固定架上,所述控制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夹紧组件、所述第二夹紧组件、所述第三夹紧组件以及所述底托组件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夹具,包括固定架、第一夹紧组件、第二夹紧组件、第三夹紧组件以及底托组件;第一夹紧组件设置两个且分别位于固定架的两侧,两个第一夹紧组件能够靠近或者远离以实现对工件的夹紧和放松;第二夹紧组件位于两个第一夹紧组件之间且其能够移动至工件的上表面;第三夹紧组件位于第一夹紧组件的外侧且其能够移动至工件的底部;底托组件能够移动至工件的一端,并对工件的端部进行托举。通过第一夹紧组件对工件两侧进行夹紧,通过第二夹紧组件下压工件,通过第三夹紧组件和底托组件从底部对工件进行托举,以此实现了对工件各个面的夹紧,解决了通过人工搬运工件存在的效率低以及通过普通夹具搬运工件存在的容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郭晓方,陈进,黄俊,蔡诗煜,曹勇,庸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6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