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锁离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32014发布日期:2024-05-17 13:13阅读:10来源:国知局
电子锁离合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离合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锁具中的电子锁离合机构。


背景技术:

1、电子锁中的离合机构用于执手与锁闩机构之间机械联动和不联动状态的切换,各种形态的电子锁无论使用场景是家用、商用,入户门或者室内门,也不论是球手、执手、推拉开锁方式,都会用到离合机构。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798236b的专利中所公开的电子锁及其离合机构,其离合机构通过马达驱使驱动件转动,进而通过驱动件带动离合件相对于基座往复移动,实现离合件与锁闩机构之间的联动状态切换,以建立或解除执手与锁闩机构间的传动连接。

2、传统机械锁一般直接用钥匙带动锁芯与锁闩机构联动解锁,通常不需要设置离合结构。现有电子锁中使用的离合机构通常采用电机直驱形式,一般只能实现单纯的电子离合,需要另外设置机械联动结构建立起机械锁芯与锁闩机构间的联动并实现机械离合,以避免电子系统故障导致钥匙无法解锁的问题。例如上述专利中公开的离合机构,其机械锁芯需要通过传动杆与锁闩机构建立起传动连接,而不能直接利用离合机构的离合件与锁闩机构配合实现机械离合。且其传动杆必须与锁芯和锁闩机构同轴设置才能保证二者有效插接联动,不利于电子锁内部结构的集成化设计及各零部件的布局。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锁离合机构,解决现有电子锁中的离合机构只能实现电子离合,不能与机械锁芯联动实现机械离合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离合机构,既可以通过电驱装置和驱动轴带动活动件主体和离合销移动、实现电子离合控制,也可以通过受推结构与机械锁芯的动作端传动连接,实现机械锁芯对活动件主体和离合销的机械离合控制。如此,无需在电子锁内部设置独立的机械联动结构,就能够实现离合机构的电子、机械双路驱动离合。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锁离合机构,用于电子锁的执手与锁闩机构之间联动状态的切换,所述离合机构包括壳体、电驱装置、驱动轴、活动件主体、受推结构和离合销,所述壳体与所述执手固定连接,且所述壳体具有在预设方向上对应设置的离合位和结合位。所述电驱装置固定设于所述壳体。所述驱动轴沿预设方向活动设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电驱装置传动连接,以在所述电驱装置的驱使下运动。所述活动件主体沿所述预设方向滑动连接所述壳体、并与所述驱动轴传动连接,且所述活动件主体可相对于所述驱动轴移动,以在所述电驱装置的驱使下沿所述预设方向、在所述离合位与结合位之间往复移动。所述受推结构固定连接所述活动件主体、并伸出所述壳体,且所述受推结构与所述电子锁的机械锁芯动作端传动连接,以在所述机械锁芯动作端的驱使下带动所述活动件主体移动。所述离合销沿所述预设方向连接所述活动件主体,以随所述活动件主体伸缩移动,且至少部分活动伸出所述壳体,以与所述锁闩机构联动连接或解除联动。

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主体活动连接所述驱动轴,并可相较于所述驱动轴往复移动;

4、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弹性连接于所述活动件主体与驱动轴之间,以在所述活动件主体相较于所述驱动轴的移动受阻时、在活动件主体与驱动轴之间形成第一缓冲蓄力。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转动设于所述壳体,并通过传动副与所述电驱装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的至少部分轴段设有螺旋导引结构;

6、所述活动件主体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轴、并沿所述驱动轴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所述螺旋导引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中;

7、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第一螺旋弹簧,所述第一螺旋弹簧弹性容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并活动套接所述驱动轴,且与所述螺旋导引结构螺纹连接。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一容腔、沿所述预设方向对应设置并连通所述第一容腔与外界的第一通孔;

9、所述驱动轴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且所述螺旋导引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容腔中;

10、所述第一螺旋弹簧沿所述预设方向弹性容置于所述第一容腔中,并与所述螺旋导引结构螺纹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副活动设于所述壳体中,包括相互啮合的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电驱装置的动力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驱动轴同轴固定连接,且所述主动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小于所述从动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合销沿所述预设方向滑动连接所述活动件主体;

13、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弹性连接于所述离合销与活动件主体之间,以在所述离合销相较于所述活动件主体的移动受阻时、在离合销与活动件主体之间形成第二缓冲蓄力。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件主体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离合销至少部分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

15、所述第二缓冲件弹性容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并弹性抵顶所述离合销,以在常态下自动驱使所述离合销弹性顶出所述第二连接部。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二容腔、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并连通所述第二容腔与外界的第二通孔;

17、所述离合销至少部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且具有容置于所述第二容腔中的限位部;

18、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第二螺旋弹簧,所述第二螺旋弹簧沿所述预设方向弹性容置于所述第二容腔,两端分别弹性抵顶于所述第二容腔的底面和所述限位部。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有离合腔、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并连通所述离合腔与外界的导向槽;

20、所述驱动轴、活动件主体、离合销活动处于所述离合腔中,所述受推结构至少部分处于所述导向槽中、并在所述导向槽的限制下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设有沿所述预设方向设置并连通所述离合腔与外界的离合销伸缩孔,所述离合销至少部分经所述离合销伸缩孔伸出。

22、所述活动件主体移动至所述离合位时,所述离合销经所述离合销伸缩孔回退,以解除离合销与电子锁的锁闩机构间的联动连接;所述活动件主体移动至所述结合位时,所述离合销经所述离合销伸缩孔伸出,以便于离合销与电子锁的锁闩机构联动连接。

2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锁离合机构,相较于现有设计,能够实现离合机构的电子、机械双路驱动离合。电驱装置驱使驱动轴运动时,可带动与驱动轴传动连接的活动件主体移动,并通过驱动轴控制活动件主体沿预设方向在离合位与结合位之间往复移动,进而带动连接在活动件主体上的离合销沿预设方向伸缩移动,以实现离合机构的电子离合控制。同时,活动件主体上固定连接有受推结构,且受推结构伸出到壳体外,使得受推结构能够与电子锁的机械锁芯动作端传动连接,而活动件主体又能够相较于驱动轴移动,如此可在电子离合控制之外,通过机械锁芯控制活动件主体沿预设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带动连接在活动件主体上的离合销沿预设方向伸缩移动,实现离合机构的机械离合控制。

24、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电子锁离合机构能够实现电子、机械双路驱动离合,无需在电子锁中另外设置单独的机械联动结构实现与机械锁芯联动,简化了电子锁内部结构,降低了结构复杂程度,利于电子锁内部结构的紧凑化布局,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且相对简单的结构也能显著降低电子锁的故障率。另外本技术提供的离合机构整体的结构简单、故障率低,离合控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