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同步弹子锁开锁方法和钥匙与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57078阅读:1003来源:国知局
隐藏同步弹子锁开锁方法和钥匙与锁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弹子锁,具体地说是一种隐藏同步弹子锁开锁方法和钥匙与锁芯,特别是涉及一种有效防技术开启的隐藏同步弹子锁开锁方法和钥匙与锁芯。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机械锁锁芯,存在多方面的缺点或不足:1.都存在技术性开锁的可能,技术性开锁的常见方法、方式和技巧:1.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能感知弹子所处的位置,通过拨弄弹子使弹子最终处于开锁位置而达到技术性开锁的目的;I1.采用对每颗弹子不断尝试拨弄,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II1.正常情况下,同一弹子孔中的两颗弹子是紧靠在一起的,这样只有当弹子到达开锁位置才能开锁,但是,如果在某种作用下(如机械振动、软体物质的注入等)使同一弹子孔中的两颗弹子之间拉开一定的间距,这样,即使弹子未到达开锁位置,也能开锁,以下简称“跳弹开锁” ;2.现有机械锁锁芯虽然有多次改进,但其基本原理未变,并且生产成本也大大增加了 ;3.现有机械锁的密钥量不大,是导致互开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等。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机械锁锁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隐藏同步弹子锁开锁方法和钥匙与锁芯,旨在当用钥匙开锁时锁芯内部(装弹子部位)与外部一定完全隔开,使之不存在技术性开锁的可能。当钥匙孔打开能够从外面拨弄到弹子时,不可能感觉到弹子所处的实际位置,并且此状态下锁芯转子被锁定棒锁定,不能转动,所以不可能技术性开锁。每颗弹子允许将锁打开的位置是唯一的,这样,能避免“跳弹开锁”的出现。通过提高锁的密钥量使锁的互开率大大降低。要达到以上发明目的,必须使用本发明中的钥匙。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隐藏同步弹子锁,它主要包括钥匙和锁芯,钥匙主要包括钥匙柄外壳(I)、复位弹簧(2)、复位弹簧片(3)、挡板锁定件(4)、挡板锁定齿轮(5)、圆柱轴(6)、挡板运动导向件
(7)、挡板(8)、牙花部(9);锁芯主要包括锁芯外壳(10)、补偿块(11)、弹簧片(12)、掩体
(13)、锁芯转子(14)、右向弹子(15)、左向弹子(16)、锁芯底板(17)、卡簧(18)、弹簧(19);其钥匙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板锁定齿轮(5)有两个工作面,一个是齿轮面,另外一个是开有锁定槽的圆柱面,挡板锁定齿轮(5)通过轴与钥匙柄外壳(I)左下角的孔配合,挡板锁定齿轮(5)可以绕此孔旋转,挡板(8)套在挡板运动导向件(7)上,其中挡板运动导向件(7)的圆柱导向杆穿过挡板(8)上端的圆柱孔,复位弹簧(2)套在挡板运动导向件(7)的圆柱导向杆上,复位弹簧片(3)的一端焊接在挡板(8)的向上伸出端的上端面上,另一端压在挡板锁定件(4)的上端面上,挡板运动导向件(7)的圆柱导向杆插入钥匙柄外壳(I)的上端面的圆孔并且焊接固定,由挡板(8)上端面的孔、挡板(8)的内侧面以及挡板运动导向件(7)的左侧面共同构成一条竖直方向的通道,挡板锁定件(4)在竖直方向有一根顶杆,挡板锁定件
(4)的顶杆插在上述竖直通道中,并且顶杆的上部较通道口大能够限制顶杆插入的最大深度,挡板(8)侧面的齿条与挡板锁定齿轮(5)的齿轮啮合,圆柱轴(6)穿过钥匙柄外壳(I)和挡板运动导向件(7)重合的圆孔并套在挡板(8)的导向槽内,圆柱轴(6)的两端与钥匙柄外壳(I)焊接固定,牙花部(9)上部的工字头嵌在挡板运动导向件(7)下部的开口槽内,牙花部(9)下部分的两侧开有牙花,中间有一条竖直方向的凸条。如图1和图2所示,在初始状态下,挡板锁定齿轮(5)的锁定槽朝向上的方向,挡板锁定件(4)的锁定凸起卡在挡板锁定齿轮(5)的锁定槽内,挡板锁定齿轮(5)不能转动,挡板(8)被锁定不能向上移动,牙花部
(9)的上部分、挡板运动导向件(7)的下部分都被套在挡板(8)内,牙花部(9)不能脱离钥匙柄,挡板锁定件(4)的顶杆的下端露出挡板(8)的下端面。
[0005]其锁芯特征在于,所述的掩体(13)从锁芯转子(14)上的掩体进入孔(24)插入,掩体(13)下端的开口槽卡在锁芯转子(14)上的T型导轨(25)上,并且掩体(13)下端的开口槽被T型导轨(25)封闭,弹簧片(12)卡在补偿块(11)上的弹簧片插槽内,补偿块(11)填补并紧固在锁芯转子(14)的掩体进入孔(24)位置用来补偿锁芯转子(14)缺少的部分,掩体(13)受弹簧片(12)的作用处于初始状态,掩体(13)上的锁定棒(34)穿过并露出锁芯转子(14)的锁定棒伸出孔(23)。让掩体(13)上的锁定棒(34)完全缩进到锁芯转子(14)的锁定棒伸出孔(23)中,并让锁芯转子(14)上的锁芯转子弹子槽(26)及其上方的缺口对应锁芯外壳(1 )上的防拔凸起(21 ),锁芯转子(14 )从上往下插在锁芯外壳(1 )中,防拔凸起
(21)到达锁芯转子(14)上部分的圆环形槽内,将锁芯转子(14)旋转一定角度让锁芯转子弹子槽(26)与锁芯外壳弹子槽(22)正对,掩体(13)受弹簧片(12)的作用处于初始状态,并且锁定棒(34)的前端插入到锁芯外壳(10)上的锁定孔(20)中,锁芯转子(14)被锁定棒
(34)锁定,不能转动,在此状态下,防拔凸起(21)能起到防止锁芯转子(14)被暴力拔出的作用,另外,当锁芯转子(14)被暴力冲击时,锁芯转子(14)的面板的突出边缘能够起到承受暴力冲击的作用。在初始状态下,掩体(13)上所开的钥匙孔(如图29所示)与T型导轨
(25)上所开的钥匙孔(如图27所示)竖直正对构成一条通道,该通道是钥匙插入孔,也是钥匙插入锁芯下部分钥匙孔的唯一通道,初始状态下,锁芯转子(14)被锁定棒(34)锁定,不能转动;当掩体(13)移动一定距离后,掩体(13)上所开的钥匙孔与T型导轨(25)上所开的钥匙孔不再在同一竖直方向,锁芯下部分的钥匙孔被掩体(13)封闭,锁芯内外完全隔开;只有当掩体(13)移动足够大的距离后,锁定棒(34)才能从锁定孔(20)中完全退出,锁芯转子(14)才能自由转动,此状态下锁芯下部分钥匙孔必定被掩体(13)封闭,锁芯内外必定完全隔开。如图36所示,右向弹子(15)上的凸起(29)插在左向弹子(16)上的弹簧槽(31)内,左向弹子(16)上的凸起(29)插在右向弹子(15)上的弹簧槽(31)内,弹簧(19)处在由右向弹子(15)和左向弹子(16)各自的弹簧槽(31)共同组成的圆槽内并且夹在右向弹子
(15)的凸起(29)和左向弹子(16)的凸起(29)之间,弹簧(19)对右向弹子(15)产生向左的弹力,同时对左向弹子(16)产生向右的弹力,弹子上的限位凸起(30)处在锁芯转子(14)上的弹子限位槽(27)内,弹子被成对装在锁芯转子弹子槽(26)内;在弹簧(19)的作用下,右向弹子(15)的限位凸起(30)紧靠在弹子限位槽(27)的左壁上,右向弹子(15)的右端缩入到锁芯转子(14)内,其左端突出锁芯转子(14)并插入到锁芯外壳弹子槽(22)中,左向弹子
(16)的限位凸起(30)紧靠在弹子限位槽(27)的右壁上,左向弹子(16)的左端缩入到锁芯转子(14)内,其右端突出锁芯转子(14)并插入到锁芯外壳弹子槽(22)中,弹子处于初始状态,在此状态下,弹子会阻碍锁芯转子(14)的自由转动;如图37和图38所示,在初始状态下,所有右向弹子或所有左向弹子从钥匙孔中看到的(包括牙花作用面(32)的位置、牙花插入空间(33)的位置)完全一样,从视觉上不可能判断出弹子所处的实际位置;所有弹子的限位凸起(30)的形状、大小相同,弹子限位槽(27)的宽度一样,并且限位凸起(30)限制在弹子限位槽(27)内移动,所以,所有右向弹子或所有左向弹子可能发生的移动情况完全相同,不可能从移动情况来判断弹子所处的实际位置;通过限位凸起(30)和弹子限位槽(27),可以保证在任何状态下弹子的左侧端面和右侧端面都不会与锁芯外壳(10)相接触,另外,因为弹子的前、后两个侧面与锁芯外壳弹子槽(22)的两壁之间存在足够大的间隙,如图39所示,所以,在锁芯转子(14)被锁定棒(34)锁定的状态下,弹子的前、后两个侧面不可能与锁芯外壳弹子槽(22)的两壁接触,综上所述,不可能从触觉上来判断弹子所处的实际位置。因为弹子的长度等于锁芯转子(14)的直径,所以,弹子可以完全缩入到锁芯转子(14)的内部,处此状态下的弹子不会妨碍锁芯转子(14)的自由转动,但是,除此状态外,无论哪颗弹子向左或向右移动后都会突出锁芯转子(14)并插入到锁芯外壳弹子槽(22)内,使得锁芯转子(14)不能自由转动。如图18所示,锁芯底板(17)中间的板正对锁芯转子(14)上的锁芯转子弹子槽(26),锁芯底板(17)紧紧套在锁芯转子(14)上,并与最下面的弹子紧靠,卡簧(18)卡在锁芯转子(14)下部分的圆环形槽内并顶紧锁芯底板(17)。如图18和图19所示,通过锁芯转子(14)的面板的突出边缘和锁芯底板(17),把锁芯转子(14)限制在锁芯外壳(10)内。如图17所示,锁芯转子14的面板上有一个四方形的孔,孔的宽度与掩体(13)上所开的钥匙孔宽度相同,该孔是钥匙插入钥匙孔时的入口,也是当钥匙柄被推动时钥匙柄下部的移动窗口。
[0006]一种隐藏同步弹子锁的开锁方法,当钥匙插入钥匙孔开锁时,首先使设在锁芯外壳与锁芯转子之间的掩体移动至锁芯转子内并挡住钥匙孔,然后钥匙旋转锁芯转子正常开启;这样,钥匙孔开放时,如果非正常开锁,虽然可感知弹子的存在,但由于锁芯转子不能实现有效转动,无法感知弹子的具体位置,而当锁芯转子有效转动,则由于钥匙孔被挡,无法感知弹子;即当用钥匙开锁时,锁芯内部与外部一定完全隔开,因此不存在技术性开锁的可能;由于弹子不会接触到锁芯外壳的内壁,不可能通过拨动弹子感知弹子所处的实际位置,因此不能通过尝试拨动弹子到开锁位置而技术性开锁。
[0007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