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抗菌口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2383阅读:14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纳米抗菌口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口罩,特别是一种纳米抗菌口罩。
背景技术
目前,尽管人类在与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中取得了很大胜利,但传染病仍然是当今社会引起人类死亡的首要原因。2003年非典恶魔的肆虐,让人类切身体会到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很多防护用品在严重的传染病面前都失去作用。如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设计开发具有快速、高效杀菌功能的新型产品来达到预防和消除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纳米抗菌口罩,它采用四层层结构构成,其中三层是载有不同抗菌作用的纳米抗菌材料层,是一种实用性强的新型防护用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纳米抗菌口罩,包括口罩及口罩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口罩是由四层层结构构成,最外层为涂有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纳米光催化杀菌层,第二层为载有银系纳米抗菌材料和对细菌和病毒具有高吸附性能的纳米抗菌材料层,第三层为载有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材料层,最里层即第四层为佩戴舒适的柔软面料层。
上述所说的口罩的口罩带可以固定置于口罩的两侧,也可以置于口罩的两侧做活动抽拉带状。
上述所说的口罩的形状可以为平片状,也可以为凸起面具状。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与普通口罩使用方法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性在于(1)纳米抗菌材料具有广谱性、持久性、安全性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利用纳米抗菌材料制成用于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专用的防护用品,既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会产生重要的社会效益;(2)采用三重杀菌(纳米光催化杀菌、纳米吸附-杀菌和无机纳米氧化物杀菌)技术研制纳米抗菌口罩,该口罩对通过呼吸系统传播的多种细菌和病毒(如流感病毒、结核肝菌、SARS病毒等)具有高效快速的灭杀作用,该口罩虽只有四层,但其杀菌功能等同甚至超过普通数十层口罩的对细菌和病毒的防护效果,并且其价格适中,普通消费者能够接受;(3)这种抗菌口罩可用普通洗涤方法清洗,其残留的病菌残体在太阳光或紫外光下照射数小时就可清除,不需要特殊的清洗和消毒处理就可以再次使用;(4)该抗菌口罩因能快速、高效地杀灭包括非典病毒在内的多种细菌和病毒,故其不但可以作为防护非典的专用口罩,而且还可以作为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护用品。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一种具有三重杀菌功能的纳米抗菌口罩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涉一种具有三重杀菌功能的纳米抗菌口罩的口罩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口罩,2为口罩带,1a为最外层的涂有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纳米光催化杀菌层,1b为第二层的载有银系抗菌材料和对细菌和病毒具有高吸附性能的纳米材料层,1c为第三层的纳米氧化锌抗菌层,1d为第四层的佩戴舒适的柔软面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纳米抗菌口罩(见图1-2),包括口罩1及口罩带2,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口罩1是由四层层结构构成,最外层为涂有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纳米光催化杀菌层1a,第二层为载有银系纳米抗菌材料和对细菌和病毒具有高吸附性能的纳米抗菌材料层1b,第三层为载有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材料层1c,最里层即第四层为佩戴舒适的柔软面料层1d。
上述所说的口罩1的口罩带2固定置于口罩1的两侧(见图1)。
上述所说的口罩1的形状为平片状(见图1)。
权利要求1.一种纳米抗菌口罩,包括口罩及口罩带,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口罩是由四层层结构构成,最外层为涂有氧化锌和二氧化钛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的纳米光催化杀菌层,第二层为载有银系纳米抗菌材料和对细菌和病毒具有高吸附性能的纳米抗菌材料层,第三层为载有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材料层,最里层即第四层为佩戴舒适的柔软面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纳米抗菌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口罩的口罩带可以固定置于口罩的两侧,也可以置于口罩的两侧做活动抽拉带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一种纳米抗菌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口罩的形状可以为平片状,也可以为凸起面具状。
专利摘要一种纳米抗菌口罩,包括口罩及口罩带,所说的口罩采用三重杀菌材料层结构设计,它对通过呼吸系统传播的多种细菌和病毒(如流感病毒、结核肝菌、SARS病毒等)具有高效快速的灭杀作用;所说的口罩是由四层结构构成,最外层为纳米光催化杀菌层,第二层为载有银系纳米抗菌材料和对细菌和病毒具有高吸附性能的纳米抗菌材料层,第三层为载有纳米氧化锌的抗菌材料层,第四层为佩戴舒适的柔软面料层;该口罩虽只有四层,但其杀菌功能等同甚至超过普通数十层口罩的对细菌和病毒的防护效果,并且其价格适中,普通消费者能够接受;本实用新型具有广谱性、持久性、安全性和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越性,既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又会产生重要的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A62B9/06GK2696665SQ20042002886
公开日2005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29日
发明者袁志好, 孙永昌, 段月琴, 王玉红, 别利剑 申请人:天津理工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