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9478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设施,具体讲是一种光触媒杀菌、灭毒、除味、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居室、办公、工作场所的空气污染越来越重。特别是房屋装修后,装修材料所释放的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对人的毒害十分严重。而养鸡场、养猪场等封闭式圈养养殖场所往往臭气熏天,空气污染更为严重。加之,禽流感、非典的暴发流行,总之,净化空气、保护环境已成了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至今虽有多种净化装置发明问世,但使用效果均不理想。光触媒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环保技术,它依靠紫外线谐振光照射激发触媒和水反应产生强氧化剂HO·自由基,有效分解有害气体,破坏空气中病毒、病菌的DNA组织,使之失去复制能力。并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使细胞质流失至死亡,达到高效杀菌、灭毒、除味的效果,可广泛应用于人类及禽畜生活环境。但由于现有技术所用紫外线光源等选用不当,特别是净化设备结构设计不尽合理,致使光触媒与需净化处理的空气接触时间太短,量也很小,因而工作效率低,处理量小,效果尚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现有采用光触媒技术的进化装置存在的缺陷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光触媒净化装置。该净化装置以置于净化装置中心的谐振光源,谐振光源外围的光触媒围网和装置内腔壁及与其组成螺旋导流通道的螺旋导流片为核心,净化装置一端壳体两侧面设有轴流风机,轴流风机鼓风口对应设置于螺旋导风通道下部两侧,净化装置另一端有气流出口,光触媒围网及螺旋导流通道表面有光触媒涂层。谐振光源是包括内涂稀土发光粉的钠钙硅玻璃管紫外线荧光灯的1至数根荧光灯管。光触媒涂层包括采用10-30nm级二氧化钛钠米材料。净化装置及螺旋导风通道下方有储水槽。
本光触媒杀菌、灭毒、除味净化装置采用了发射波段180-380nm波长紫外线的谐振光源和10-30nm级二氧化钛触媒,产生电子空穴对,与吸附在触媒表面上的水反应产生高氧化能力的HO·自由基,能达到高效灭菌除味效果。净化作业时需净化的空气在风机的抽送下进入净化装置内的螺旋导流通道,可较长时间(大于20秒以上),充分彻底地与激发状态下的光触媒接触、被处理。净化装置底部水槽里的水既可过滤需处理空气中的粉尘物,又可雾化吸附在触媒表面促进HO·自由基的反应。
本实用新型装置可设计制做成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家庭居室及各种生活、商业、工作场所,进行装修后及经常性的空气净化作业,更可用于鸡舍、猪场等封闭性圈养场所定点、长期、彻底解决空气环境污染问题,减少疾病的产生及病菌、病毒的大面积传染。由于其技术含量高,结构科学合理,是理想的治理环境的更新换代产品。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水槽,2螺旋导流片,3螺旋导流通道,4光触媒围网,5轴流风机,6谐振光源,7净化装置壳体,8排风口,9净化装置上盖,10光触媒涂层,11内腔壁。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该光触媒杀菌、灭毒、除味净化装置由置于净化装置中心的谐振光源6,谐振光源6外围的光触媒围网4和装置内腔壁11及与其组成螺旋导流通道3的螺旋导流片2为装置核心,净化装置一端壳体7两侧面设有轴流风机5,轴流风机5的鼓风口对应设置于螺旋导风通道下部两侧,净化装置另一端有净化空气排风口8。光触媒围网4及螺旋导流通道3表面有光触媒涂层10。谐振光源6包括内涂稀土发光粉的钠钙硅玻璃管B波段紫外线荧光灯。触媒涂层可以是10-30nm二氧化钛钠米材料。壳体7底部、螺旋导风通道下方有储水槽10。该装置可作为可移动的现场空气处理净化装置,供装修后的居室等封闭场所作净化处理,也可固定安装于鸡场、猪圈等封闭场所定时进行经常性的环境空气治理。
权利要求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净化装置以置于净化装置中心的谐振光源(6),谐振光源(6)外围的光触媒围网(4)和装置内腔壁(11)及与其组成螺旋导流通道(3)的螺旋导流片(2)为净化装置核心,净化装置一端壳体(7)两侧设有轴流风机(5),轴流风机(5)鼓风口对应设置于螺旋导流通道(3)下部两侧,净化装置另一端有净化空气排风口(8),光触媒围网(4)及螺旋导流通道(3)表面有光触媒涂层(1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净化装置,以置于净化装置中心的谐振光源和由谐振光源外围的光触媒围网、装置内腔壁及与其组成螺旋导流通道的螺旋导流片为核心,轴流风机鼓风口对应设置于螺旋导流通道下部两侧,净化装置另一端有气流出口,光触媒围网及螺旋导流通道表面有光触媒涂层。净化装置及螺旋导流通道下方有储水槽。工作时,需净化的空气在风机的抽送下进入净化装置内的螺旋导流通道,可较长时间充分彻底地与激发状态下的光触媒接触、被处理。彻底解决空气污染问题,是理想的治理环境的更新换代产品。
文档编号A62D3/00GK2753378SQ20042009185
公开日2006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9日
发明者陈立江, 徐景智, 常胜, 王同邦, 曹景全 申请人:王同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