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布水杆的高压消防水泵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8280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布水杆的高压消防水泵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带布水杆的高压消防水泵车属于消防领域。
2、背景技术当高层建筑起火时,普通消防车因为水压不够,无法将水喷射到起火楼层,消防人员需进入建筑物,使用消防栓灭火,无疑增加了危险系数。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将水压至20-55M高度的带布水杆的高压消防水泵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带布水杆的高压消防水泵车是在现有混凝土泵车的底盘上加装一高压出水装置改装而成,其由空腔圆柱形前、后抽水缸、抽水筒、混凝土泵车原装水泵和液压油缸为主要组成。前、后抽水缸分别装设在混凝土泵车底盘上方的前、后部,两者之间以抽水筒连通,抽水筒内设置有活塞。前抽水缸和液压油缸连接,液压油缸的活塞连杆穿过前抽水缸和抽水筒内活塞连接。在前、后抽水缸侧壁上均开有进水口,两进水口均连通有一混凝土泵车原装水泵,二水泵分别和原车载储水箱出水管连通。在前、后抽水缸上端面一侧均开有一孔,孔上安装有检修阀门。在前、后抽水缸下端面均开有出水口,分别和原混凝土泵车的布水杆连通。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混凝土泵车强大的高空泵浆能力,便可将消防车储水箱内的水经高压出水装置产生20-40Mpa压力,可将高压水经布水杆压至20-55M高度,有效扑灭高空火源。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图1是带布水杆的高压消防水泵车的高压出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例1、后抽水缸2、进水口3、水泵4、检修阀门5、出水管6、车载储水箱7、液压油缸活塞8、液压油缸9、出水口10、前抽水缸11、抽水筒12、活塞连杆13、活塞实施例如图1所示,带布水杆的高压消防水泵车是在现有日本三菱1000B型混凝土泵车的底盘上加装一高压出水装置改装而成,其由空腔圆柱形前、后抽水缸10、1、抽水筒12、混凝土泵车原装水泵3和液压油缸8为主要组成。前、后抽水缸10、1分别装设在混凝土泵车底盘上方的前、后部,两者之间以抽水筒11连通,抽水筒11内设置有活塞13。前抽水缸10和液压油缸8连接,液压油缸8的活塞连杆12穿过前抽水缸10和抽水筒11内活塞13连接。在前、后抽水缸10、1侧壁上均开有进水口2,两进水口2均连通有一混凝土泵车原装水泵3,二水泵3分别和原车载储水箱6上的出水管5连通。在前、后抽水缸10、1上端面一侧均开有一孔,孔上安装有检修阀门4。在前、后抽水缸10、1下端面均开有出水口9,分别和原混凝土泵车的布水杆连通。
当需要喷水灭火时,启动原混凝土泵车液压油缸8,此时液压油缸活塞7推动活塞连杆12,带动抽水筒11内活塞13往复运动,当抽水筒11内活塞13向后抽水缸1运动时,和前抽水缸10连通的水泵3内单向水阀打开,和后抽水缸1连通的水泵3内单向水阀关闭,此时车载储水箱6内储水经出水管5被吸入前抽水缸内10;当抽水筒11内活塞13向前抽水缸10运动时,和前抽水缸10连通的水泵3内单向水阀关闭,和后抽水缸1连通的水泵3内单向水阀开启,此时车载储水箱6内储水经出水管5被吸入后抽水缸1内。前、后抽水缸10、1内的水分别间次经由抽水缸出水口9被压至布水杆内喷射出去。
权利要求1.一种带布水杆的高压消防水泵车是在现有混凝土泵车的底盘上加装一高压出水装置改装而成,其由空腔圆柱形前、后抽水缸、抽水筒、混凝土泵车原装水泵和液压油缸为主要组成,其特征在于前、后抽水缸分别装设在混凝土泵车底盘上方的前、后部,两者之间以抽水筒连通,抽水筒内设置有活塞,前抽水缸和液压油缸连接,液压油缸的活塞连杆穿过前抽水缸和抽水筒内活塞连接,在前、后抽水缸侧壁上均开有进水口,两进水口均连通有一混凝土泵车原装水泵,二水泵分别和原车载储水箱出水管连通,在前、后抽水缸上端面一侧均开有一孔,孔上安装有检修阀门,在前、后抽水缸下端面均开有出水口,分别和原混凝土泵车的布水杆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带布水杆的高压消防水泵车属于消防领域。带布水杆的高压消防水泵车是在现有混凝土泵车的底盘上加装一高压出水装置改装而成,其由前、后抽水缸、抽水筒、混凝土泵车原装水泵和液压油缸为主要组成。前、后抽水缸分别装设在混凝土泵车底盘上方的前、后部,两者之间以抽水筒连通,抽水筒内设置有活塞。前抽水缸和液压油缸连接,液压油缸的活塞连杆穿过前抽水缸和抽水筒内活塞连接。在前、后抽水缸侧壁上均开有进水口,两进水口均连通有一混凝土泵车原装水泵,二水泵分别和原车载储水箱出水管连通。在前、后抽水缸上端面安装有检修阀门。在前、后抽水缸下端面均开有出水口,分别和原混凝土泵车的布水杆连通。本水泵车可产生20-40Mpa压力,将水泵至20-55M高度,能有效扑灭高空火源。
文档编号A62C31/00GK2843535SQ20052014219
公开日2006年12月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8日
发明者李仁 申请人:李仁 , 闫丽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