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170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救援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灾难事件中的救援装置,特别涉及在发生了灾难事件而遇险人员又不能及时外逃时用于保障或延长遇险人员生命的救援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的灾难性事件频发,尤其是矿难,每一次矿难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经济上的损失姑且不论,仅仅是人员上的伤亡就给社会以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目前为止,虽然已有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以确保安全,以尽量地避免上述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但是仍然存在某些安全隐患。而当灾难发生时,如果遇险人员没能及时地逃出,那么其生还的可能就很小了。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人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很难维持足够长的时间以等待救援人员的救助。
因此,为了提高遇险人员的生还可能,为了为营救工作赢得时间,在发生灾难时能够为遇险人员提供一个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的环境是很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救援舱,其外形由壳体与底座构成,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通过密封圈以及螺丝固定,并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密封性的舱门;在所述救援舱内部的上方设置有接有放水阀门的储水箱、电瓶照明灯,在救援舱内部的两侧设置有接有送气阀门的氧气箱、食物箱以及具有除臭功能的接便器。
所述壳体的上部呈半椭球面形,下部呈圆柱侧面形,并且底部中空。
所述底座呈圆盘形。
所述底座下方连接有用于移动救援舱的带轮。
所述壳体外部设置有使所述带轮制动的刹把。
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吊圈。
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推把。
所述舱门上设置有用于观察外部情况的猫眼。
在救援舱内部还设置有卫星定位及报警系统。
所述舱门上还设置有在救援舱内外均能关闭舱门的舱门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舱的优点在于具有耐压、防水等功能,当发生灾难事件时,遇险人员在难以逃出的情况下可以迅速进入救援舱,利用舱门把手关闭舱门,保证密封,在口渴的时候可以将与储水箱连接的放水阀门打开以补充水分,在舱内氧气含量较低的时候可以打开与氧气箱连接的送气阀门以维持生命。由此,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舱可以为不能及时外逃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可延长遇险人员的生命,为救援工作争取时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舱的外部形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吊圈 2、推把3、壳体 4、底座5、带轮 6、舱门7、猫眼 8、舱门把手9、储水箱10、氧气箱11、卫星定位及报警系统 12、食物箱13、接便器 14、刹把15、电瓶照明灯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舱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舱的外形由壳体3与底座4构成,所述壳体3与所述底座4通过密封圈以及螺丝固定,并且所述壳体3上设置有密封性的舱门6,遇险人员可以通过舱门6进入救援舱。
如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救援舱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储水箱9、电瓶照明灯15,在救援舱内部的两侧设置有氧气箱10、食物箱12以及具有除臭功能的接便器13。储水箱9接有放水阀门(未图示),在遇险人员口渴的时候可以将放水阀门打开以补充水分。氧气箱10接有送气阀门(未图示),在遇险人员舱内氧气含量较低的时候可以打开送气阀门以维持生命。
所述壳体3的上部呈半椭球面形,下部呈圆柱侧面形,底部中空,并且可以通过铸造的方法制成。
所述底座4呈圆盘形,并且其下方连接有用于移动救援舱的带轮5。
所述壳体3外部还设置有使所述带轮5制动的刹把14。
所述壳体3的顶部设置有吊圈1,在救援时可以通过吊圈1将整个救援舱吊起。
所述壳体3的外侧设置有推把2。
在正常工作期间,可以用手推动推把2,将救援舱推至存放处,然后利用刹把14使带轮5制动,以防止救援舱滑动。
所述舱门6上还设置有猫眼7,以使遇险人员能够在舱内及时了解到外部的情况。
在救援舱内部还可以设置有卫星定位及报警系统11,以便于救助人员准确找到遇险人员。
舱门6上还设置有在救援舱内外均能关闭舱门的舱门把手8,通过舱门把手8关闭舱门6,保证密封,防止了有害气体的进入。
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舱可以用于采矿工业中,在矿井出现险情的时候,某些不能及时逃出的工程人员就可以通过舱门进入救援舱,等待救援人员的救助。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舱也适用于隧道工程以及发生地震的情况,以尽可能地避免伤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舱具有耐压、防水等功能,在发生灾难事件时可以为不能及时外逃的遇险人员提供生命保障,可延长遇险人员的生命,尽可能地为救援工作争取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救援舱,其特征在于,该救援舱的外形由壳体与底座构成,所述壳体与所述底座通过密封圈以及螺丝固定,并且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密封性的舱门;在所述救援舱内部的上方设置有接有放水阀门的储水箱、电瓶照明灯,在救援舱内部的两侧设置有接有送气阀门的氧气箱、食物箱以及具有除臭功能的接便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部呈半椭球面形,下部呈圆柱侧面形,并且底部中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圆盘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下方连接有用于移动救援舱的带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部设置有使所述带轮制动的刹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吊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设置有推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门上设置有用于观察外部情况的猫眼。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舱,其特征在于,在救援舱内部还设置有卫星定位及报警系统。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援舱,其特征在于,舱门上还设置有在救援舱内外均能关闭舱门的舱门把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灾难事件中的救援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舱,其外形由壳体与底座构成,壳体与底座通过密封圈及螺丝固定,且壳体上设置有密封性的舱门;救援舱内部的上方设置有储水箱、电瓶照明灯,救援舱内部的两侧设置有氧气箱、食物箱以及接便器。壳体的上部呈半椭球面形,下部呈圆柱侧面形,并且底部中空。底座呈圆盘形,其下方连接有用于移动救援舱的带轮。壳体外部设置有使带轮制动的刹把,顶部设置有吊圈,外侧设置有推把。而且舱门上设置有猫眼以及在内外均能关闭舱门的舱门把手。在救援舱内部还设置有卫星定位及报警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救援舱,具有耐压、防水等功能,在发生灾难事件时能够延长不能及时外逃的遇险人员的生命。
文档编号A62B31/00GK2897316SQ20062000030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4日
发明者顾永峰 申请人:顾永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