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8472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逃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防安全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一种以往的逃生装置,适于往下垂降地安装在高楼外侧,并包括数个彼此串接的滑道单元11,以及数个连接于所述滑道单元11间的连接单元12。每一滑道单元11包括一个串接环111、一个由该串接环111往下延伸的布体112,以及一个缝制在该布体112上的束带113。每一串接环111呈圆形,概呈能供人体通过的大小。每一布体112往下延伸,并能分离地穿设进位于下方的另一个串接环111中。每一束带113能收束对应的布体112。每一连接单元12包括数条连接带121。每一连接带121的两相反端分别连接于相邻的两个串接环111上。

使用者在使用此种逃生装置时,进入最上方的该串接环111后即会受重力牵引而往下垂降,并于所述滑道单元11中,由高处逐渐往低处移动。使用者在移动的过程中,经过对应的束带113时,由于供使用移动的空间受相对应的束带113收束缩小,故将会对使用者的移动造成阻碍,让使用者的垂降速度减缓,而能避免使用者以过快速度着地而受伤,让使用者安全无虞地降落至地面逃生。此种以往的逃生装置的所述束带113,被缝制于所述布体12上时,会受到缝制穿刺而被轻微破坏,日后所述束带113于受到应力或材料劣化时,容易从较为脆弱的缝制处开始裂开,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解决先前技术至少一个缺点的逃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逃生装置,包含数个滑道单元,以及数个连接单元,每一滑道单元包括一个串接环,以及一个由该串接环往下延伸的延伸布体,每一滑道单元的该延伸布体能往下穿设进另一个滑道单元的串接环中,而与另一个滑道单元上下串接,每一连接单元连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滑道单元的串接环间,每一滑道单元还包含一个环绕地设置于该延伸布体上的连接布体,以及一个能收束该延伸布体的胶条,该连接布体与该延伸布体相配合界定出一个环绕该延伸布体且供该胶条穿设的穿设空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装置,该连接布体是环绕地缝制于该延伸布体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装置,该胶条呈圆条状。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逃生装置,该胶条呈片条状。

该逃生装置的功效在于:每一胶条的弹性与韧性较佳,能提供较佳的收束效果与较佳的降低垂降速度的效果,且每一胶条是设置在对应的该延伸布体与对应的该连接布体所界定出来的该穿设空间中,因不经缝制破坏,故不会有由脆弱处裂开的问题,更为安全耐用。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个以往的逃生装置的一个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逃生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剖视图;及

图3是本实用新型逃生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或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逃生装置的一个第一实施例,包含数个彼此串接的滑道单元2,以及数个连接于所述滑道单元2间的连接单元3。所述滑道单元2及所述连接单元3的数量,能依设置本第一实施例时所处位置的高度而增加或减少,并不限于图式所示的数量。

每一滑道单元2包括一个串接环21、一个由该串接环21往下延伸的延伸布体22、一个连接该延伸布体22的连接布体24,以及一个设置在该延伸布体22上且能收束该延伸布体22的胶条23。

每一串接环21以金属制成,并呈圆形,且与相邻的串接环21上下间隔。在实施上所述串接环21也能强度佳的塑胶或者以木质材料制成,材质无需特别限定。每一串接环21的直径与人体的宽度相当或者较人体的宽度略大,而能供使用者穿过。

每一延伸布体22的顶端部位与对应的串接环21连接,底端部位则往下垂降穿设进另一个滑道单元2的串接环21中,使所述滑道单元2的其中一个能与另一个彼此上下串接。每一延伸布体22的上下延伸的长度能随所述串接环21的间隔距离调整,于垂落时则大致呈直径与该串接环21的直径相当的圆柱状。

每一连接布体24是环绕地缝制在对应的该延伸布体22的外侧,并与对应的延伸布体22界定出一个环绕该延伸布体22外侧的穿设空间25。

每一胶条23穿设在该穿设空间25中,并环绕在对应的延伸布体22外侧。每一胶条23具有较佳的弹性及韧性,位于对应的延伸布体22的中央偏上部位,且围绕出的空间的直径较相对应的串接环21的直径来得小,因此相较于相对应的串接环21而言,能收束相对应的延伸布体22。

每一连接单元3连接设置在相邻的两个串接环21间,并具有数条连接带31。每一连接带31的上下两相反端分别连接于上下相邻的两个串接环21,而使相邻的两个滑道单元2能连接在一起,并于本第一实施例垂吊时,使相邻的两个滑道单元2维持一定的间隔距离。由于所述连接带31的材质及与所述串接环21连接的技术为以往技术,故在此省略说明。

本第一实施例于逃生使用时,能垂挂于高楼或高地外侧。所述滑道单元2垂吊时受重力作用,将会一个接一个地由上往下依序延伸,并相配合界定出一个能供使用者进入的逃生通道4。该逃生通道4具有数个较宽的移动空间41,以及数个位于所述胶条23内侧由所述胶条23收束所述延伸布体22界定而成的减速空间42。每一减速空间42位于相邻的两个移动空间41间。

使用者逃生时,是由最上方的该滑道单元2的该串接环21进入该逃生通道4,并于进入该逃生通道4后,受重力作用而于所述移动空间41与所述减速空间42中逐渐往下垂降。在垂降过程中使用者在移经该减速空间42时,会受到所述胶条23的收束阻碍,而放缓往下移动的速度。由于所述胶条23具有韧性及弹性而能被撑开,故所述胶条23仅是暂时阻碍并减缓使用者的移动速度,并能允许使用者通过且移动至位于下方的另一移动空间41。使用者反复于该移动空间41及该减速空间42移动时,会经过所述胶条23阻碍而多次减速,不会以过快的速度着陆,故不会受伤而能安全逃生。

本第一实施例的所述胶条23是通过所述穿设空间25而分别定位设置在所述延伸布体22上,因不采将所述胶条23缝制于所述延伸布体22上的设计,故所述胶条23不会受到缝制穿刺破坏,而不会产生脆弱点,使用时不会有由脆弱点裂开的问题,相当安全。此外,将所述胶条23设置在所述穿设空间25的设计,还具有便于检修更换的效果。使用者能定期检查所述胶条23的状况是否完善,如有问题能直接将有问题的胶条23抽出,更换一条新的胶条23,修缮相当方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逃生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功效在于:所述胶条23的弹性与韧性均较佳,能提供较佳的收束效果,且所述胶条23未受缝刺破坏,故不会产生易受应力破坏的脆弱点,使所述胶条23较不易断裂,使用上相当安全。所述胶条23搭配所述穿设空间25的设计,还具有方便检修的功效。

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逃生装置的一个第二实施例与该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所述胶条23的形状较为扁平。因本第二实施例同样通过所述穿设空间25定位设置所述胶条23,因此能达成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故在此不重复说明。要特别说明的是,虽然本第二实施例及该第一实施例的所述胶条23及所述穿设空间25均是位于所述延伸布体22的外侧,但如将所述穿设空间25设置在所述延伸布体22的内侧,也无不可,同样能达成相同的效果。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