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降逃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4298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缓降逃生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高楼上往下跳从而实现逃生的缓降逃生设备,属于高空逃生技术。



背景技术:

当人们在较高的位置身处险境需要逃生时,例如高楼,往往只能冒险向下逃,或向上逃到更高的位置等待救援。另外,还能够通过云梯、绳索甚至直升飞机实现逃生。通过直升飞机逃生通常都不太现实,一是救援成本过高,二是受救援环境限制,并且每次能够救援的人数较少。

如果采用云梯的方式救援,存在以下不足:一是云梯的高度有限,现有的楼房往往超过百米,云梯的高度升不到较高的楼层,二是云梯的通行能力有限,救援速度较慢,三还会受到架设进出场地的限制,四是反应速度较慢,不能及时到达现场。

最简单实用的是用绳索来逃生,但这种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绳索固定困难,二是攀爬的难度较大,通常人们都没有受过攀爬的专业训练,容易失手摔下,三是火灾的火苗蹿出楼外时,还可能烧断绳索或烧伤逃生人员。

所以,很多时候人们虽然受困,只能选择被动地等待救援。

因此,需要寻找一种当人被困在高处时能够用于主动逃生的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当人被困在高处时能够用于主动逃生的工具。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降逃生设备,主要由逃生管道1、逃生仓2以及降落伞组成;逃生管道固定在楼体上,逃生管道的进口端内腔呈漏斗状,漏斗缩小的一端的孔径与逃生管道的主干部分一致,逃生管道的出口端靠近地面并与逃生仓连通;逃生仓底部设有21气垫,逃生仓侧面设有仓门,仓门能够从里面和外面打开,气垫中空,在气垫侧壁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充气孔,每个充气孔与一条充气管22连通,充气管的另一端与逃生仓的内腔连通;降落伞完全张开后的最大直径等于或略小于逃生管道的主干部分内腔的直径;逃生时,先背好降落伞,再进入逃生管道的进口端,快到达逃生管道的主干部分时,打开降落伞,沿逃生管道的内壁向下滑进或向下跳进逃生管道的主干部分,受降落伞的影响,逃生者在逃生管道内向下缓慢降落,降落伞下方的空气被压缩经充气管向气垫内充气,使气垫鼓胀起来,当逃生者掉落到气垫上时起到缓冲的作用,逃生者自内向外打开仓门或由外面的人打开仓门,逃生者离开并关紧逃生门,下一个逃生者再进入逃生管道,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所有人安全离开。

在气垫周围设置躲避空间,当一个人跳到气垫上后,先离开气垫站到气垫周围的躲避空间,下一个人就能够马上往下跳,等逃生仓内的人数达到预定的人数后再开启仓门离开。

在气垫的充气孔上设置单向阀,空气只能进入气垫不能从充气孔进入充气管。

在气垫上设置气开型气动调节阀,当气垫内的气压超过预先设定的最大气压时,气动调节阀处于全开状态,气垫里的空气向外逸出,当空气压力减小到设定的气压下限时,气动调节阀关闭。

在逃生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提示灯,所述的提示灯为双控灯,提示灯的一个控制开关设在逃生通道的入口处,另一个控制开关设在逃生仓内。

有益效果

1、将逃生通道固定在楼体上,出现紧急情况时,逃生者背上降落伞跳进逃生通道主体部分,由于降落伞打开后直径等于或略小于逃生通道的内腔直径,在降落伞下方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逃生者在重力作用下向下降落的过程中,会使降落伞下方的空气被压缩,给逃生者形成一个向上的托力,使逃生者下降的速度减慢,从而能够安全降落到逃生仓里的气垫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在使用状态时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在使用状态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的逃生仓处于关闭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逃生仓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到图8所示,一种缓降逃生设备,主要由逃生管道1、逃生仓2以及降落伞组成。

逃生管道的主体部分通过固定装置自上而下固定在楼体上。逃生管道采用硬质管道或软性管道。如果采用的是硬质管道,一般采用硬质塑料或钢管等材料制成,通过螺丝等固定装置固定在楼体外壁,如果采用的是软性管道,一般采用纤维或布料等材料制成,在不使用时能够折叠存放在楼顶或其它合适的地方,需要使用时再将开口端固定在楼顶,让软性管道自上而下悬垂在楼顶外,再将软性管道的出口端与逃生仓顶部开口套接。在实际的应用中,逃生管道还能够用混凝土、钢管等材料制作在楼体内。

逃生管道的进口端内腔呈漏斗状,漏斗缩小的一端的孔径与逃生管道的主干部分一致,逃生管道的出口端靠近地面并与逃生仓连通。逃生管道的进口端固定在楼顶围栏上,在楼顶上还设有用于到达逃生管道的进口端的阶梯,或在楼顶围栏上设有凹槽,将逃生管道的进口端固定在凹槽上。

逃生管道的进口端设有逃生门,在不使用时,逃生门处于关闭状态不能进入,当发生灾难需要使用时,将逃生门打开。

逃生仓底部设有气垫或砂池或水池或泡泡池等能够缓冲撞击的设施。逃生仓侧面设有仓门,仓门能够从里面和外面打开。气垫中空,在气垫上设有充气口,能够通过气泵等设施为气垫充气。在气垫侧壁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充气孔,每个充气孔与一条充气管连通,充气管的另一端与逃生仓的内腔连通,优选充气管沿逃生仓外壁向上延伸到逃生仓上部后与逃生仓内腔连通。

降落伞的最大尺寸在完全充盈张开时等于或略小于逃生通道主体部分的内孔直径,当逃生者拉动降落伞在逃生管道内向下降落的过程中,降落伞将逃生管道内的空气向下挤压,只有小量空气能够从降落伞与逃生管道之间的空隙向上逸出,由于降落伞下方的气压越来越大,空气对逃生者产生一个向上托的力量,使逃生者降落的速度减缓,使逃生者能够以较为安全的速度向下降落到气垫上,从而避免摔伤,达到安全逃生的目的。

逃生时,先背好降落伞,再进入逃生管道的进口端,快到达逃生管道的主干部分时,打开降落伞,逃生者沿逃生管道的内壁向下滑进或向下跳进逃生管道的主干部分,受降落伞的影响,逃生者在逃生管道内向下缓慢降落,在降落伞与逃生仓之间的空气受压缩经充气管向气垫内充气,使气垫鼓胀起来,当逃生者掉落到气垫上时起到缓冲的作用,逃生者自内向外打开仓门或由外面的人打开仓门,逃生者离开逃生仓并关紧仓门,下一个逃生者再进入逃生管道,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所有人安全离开。仓门的四周设有密封装置,当带着降落伞的人在逃生通道里向下降落时,降落伞下方的空气被挤压,只有少量空气能够透过仓门四周的狭小缝隙向外逸出,也有少量空气从降落伞与逃生通道之间的空隙向上逸出,使人能够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缓慢降落。

为加快逃生速度,在气垫周围设置躲避空间,当一个人跳到气垫上后,先离开气垫站到气垫周围的躲避空间,下一个人就能够马上往下跳,等逃生仓内的人数达到预定的人数后再开启逃生门离开。

在气垫的充气孔上设置单向阀,空气只能进入气垫不能从充气孔进入充气管。

在气垫上设置气动调节阀。气动调节阀通常由气动执行机构和调节阀连接组成。气动调节阀选用气开型,当气垫内的气压超过预先设定的最大气压时,气动调节阀处于全开状态,气垫里的空气向外逸出,当气垫内的空气压力减小到设定的气压下限时,气动调节阀关闭。

在逃生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提示灯,所述的提示灯为双控灯,提示灯的一个控制开关设在逃生通道的入口处,另一个控制开关设在逃生仓内。两个控制开关都通过导线与提示灯相连。当第一个逃生者进入逃生通道时,按下控制开关使灯打开,当第一个逃生者安全降落后,按一下逃生仓内的控制开关关闭提示灯,排在逃生通道入口外的人看到提示灯关闭,就知道上一个逃生者已经安全降落,下一个人可以进入逃生通道向下跳了。

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发明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