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5548发布日期:2018-11-02 22:3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与防坠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高空作业场所的防坠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大楼的楼层越建越高,使得无论于兴建时的建筑工作人员或于兴建完成后的外墙清洁、粉刷人员,其工作时的危险性随着工作位置的高度而增加,因此于高处工作时,工作人员多会配备有一包含有一安全带的防坠装置,其中该防坠装置固接于一支撑物上,且该安全带一端系于工作人员的身上。该防坠装置用以防止人员继续坠落或用来缓冲人员的坠落速度,进而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现有的防坠装置包含有一转动件、一涡卷弹簧、一制动装置与一安全带,其中,该制动装置设置于该转动件上,用以限制该转动件转动;该安全带一端连接于该转动件并卷绕于该转动件上;该涡卷弹簧内端与该转动件相连接,用以使该安全带卷绕于该转动件上。工作人员在进行作业时,该涡卷弹簧、制动装置与该转动件同轴转动,使该安全带可改变其卷收长度;当工作人员不慎从高空坠落时,该制动装置可紧急锁止该转动件使其停止转动,以避免工作人员持续坠落。

然而,建筑工作等多处于粉尘弥漫的状态,大量的粉尘容易附着于该制动装置,而使该制动装置的紧急锁止大打折扣,大幅增加工作人员作业时的危险性。

为降低粉尘对该防坠装置功能的影响,改良的防坠装置具有一前、后对接的外壳,以将粉尘隔绝于外壳之外,然而效果仍十分有限。环境中的粉尘仍附着于暴露在外壳外的安全带,并随安全带的卷收而进入外壳内,再附着于该减速件上,降低该防坠装置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坠装置,可降低粉尘对该防坠装置的紧急锁止、缓冲功能的影响。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防坠装置包括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一转动件、一涡卷弹簧、一制动装置与一安全带,其中该第一、二壳体相对接而组成一外壳,该外壳具有一穿孔连通该外壳的内部与外界;该转动件、该涡卷弹簧与该制动装置位于该外壳中,其中,该涡卷弹簧内端与该转动件相连接,用以维持该安全带卷绕于该转动件上,且该制动装置用以限制该转动件转动;该安全带一端与该转动件相连接且可随该转动件转动而卷绕于该转动件上,该安全带另一端穿过该穿孔;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壳体各具有一第一容室、一第二容室、一开口、一外对接面与一内对接面,其中该外对接面位于该开口周缘,该内对接面位于该第一容室与该第二容室之间;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以其开口相对接,使该第一、二壳体的内、外对接面相对接合;该制动装置位于该第一、二壳体的第一容室中,且部分该安全带与该涡卷弹簧位于该第一、二壳体的第二容室中。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该第一、二壳体各具有该第一、二容室,该制动装置与该安全带分别位于该些第一、二容室中,使附着于安全带的粉尘不会随安全带的卷收,而于附着于该制动装置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为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上述优选实施例部分构件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本发明]

100防坠装置

10外壳

10a通道10b第一穿孔10c第二穿孔

12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2a第一容室

12b第二容室12c开口12d第一次空间

12e第二次空间121a第一缺口121b第二缺口

121c第三缺口122外对接面124内对接面

20支架

22主架体221第一部222第二部

22a开孔24吊环

30转动件

32轴杆34转鼓

40制动装置

42制动盘42a凸部42b凹部

44制动块46复位弹簧48挡止件

50盒体

50a容纳空间51第一盖部52第二盖部

60涡卷弹簧

70安全带

s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与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防坠装置100,用以防止工作人员于高空作业而不慎坠失足时持续坠落。该防坠器100包含有一第一壳体12与一第二壳体12’相对接而组成的一外壳10,并以三个螺栓s锁接固定。该防坠器100还包括位于该外壳10中的一支架20、一转动件30、一制动装置40、一盒体50一涡卷弹簧60与一安全带70。

请参考图2与图4所示,该第一、二壳体12、12’各具有一第一容室12a、一第二容室12b、一开口12c、一外对接面122与一内对接面124,其中该外对接面122位于该开口12c周缘,该内对接面124位于该第一容室12a与该第二容室12b之间。该第一、二壳体12、12’以其开口12c相对接,使该第一、二壳体12、12’的内、外对接面124、122相对接合;该制动装置40位于该第一、二壳体12、12’的第一容室12a中,且部分该安全带70与该涡卷弹簧60位于该第一、二壳体12、12’的第二容室12b中。

该第一、二壳体12、12’各具有三外轮廓相配合的缺口,分别为一第一缺口121a、一第二缺口121b与一第三缺口121c,其中各该第一缺口121a连通各该第一、二容室12a、12b,且该第一、二壳体12、12’相对接后,该些第一缺口121a组成一通道10a;另外该些第二缺口121b与该些第三缺口121c于该第一、二壳体12、12’相对接后分别形成一第一穿孔10b与一第二穿孔10c,用以连通该外壳10的内部与外界。

该支架20包含有一主架体22以及一结合于该主架体22顶部的吊环24,该主架体22具有两相面对的一第一部221与一第二部222,该第一、二部221、222各具有一与该通道相对的开孔22a。该第一部221位于该第一、二壳体12、12’的第一容室中12a;该第二部222位于该第一、二壳体12、12’的第二容室12b且分隔该些第二容室12b为一第一次空间12d与一第二次空间12e,其中,第一次空间12d位于第一容室12a与第二次空间12e之间,且该第一穿孔10b连通该第一次空间12d与外界。

该吊环24穿过该第一、二壳体12、12’的第三缺口121c所形成的第二穿孔10c,用以将防坠装置100吊挂或固定在一稳定的支撑物上,如:缆绳。

该转动件30包含有一轴杆32与一转鼓34,其中该轴杆32两端分别穿设该支架20的两个开孔22a;该转鼓34设于该轴杆32上,可与该轴杆32同轴转动,且该转鼓34位于该第一次空间12d中,以供安全带70带卷绕。

该制动装置40位于该第一容室12a中,该制动装置40包含有一制动盘42、两个制动块44、两个复位弹簧46以及一挡止件48,其中,制动盘42有一凸部42a穿过该第一部221的开孔22a与该通道,且该凸部42a具有一与该轴杆32相配合的凹部42b,该轴杆32卡制于该凹部42b中使该转动件30与该制动盘42同轴转动。各制动块44枢接于该制动盘42上,且各复位弹簧44分别连接于其一制动块42,该复位弹簧44提供一弹力,以使得该制动块42随时具有内缩定位之势,也即,该制动块42受复位弹簧44的弹力牵引而定位;该挡止件48设于该第一部221上,供其一该制动块44克服复位弹簧46的弹力并向外甩出时抵靠。

该盒体50设置于该第二次空间12e中,且与该支架20的第二部222相连接,该盒体50包含有一第一盖部51与一第二盖部52,第一盖部51与第二盖部52之间具有一容纳空间50a以供容纳该涡卷弹簧60。

该涡卷弹簧60内端与该转动件30相连接,该涡卷弹簧60外端与该盒体50相连接(图未示),且随时具有卷收成卷的态势。

该安全带70一端与该转鼓34相连接且可随该转动件30转动而卷绕于该转鼓34上,该安全带70另一端穿过该第一穿孔10b,用以系于工作人员的身上。

于使用该防坠器100时,将该安全带70系于工作人员身上,并利用该吊环24将防坠装置100吊挂或固定在一稳定的支撑物上。通过上述结构设计,于工作人员处在稳定、未发生有急剧坠落的使用情境下,转动件30、制动盘42与涡卷弹簧60同轴转动,涡卷弹簧60将随着安全带70被拉伸而形变并蓄积有一卷收成卷的回复力。当拉伸安全带70的力大于涡卷弹簧60的回复力,如:工作人员远离该外壳10,安全带70即可被轻易拉出;而当拉伸安全带70的力小于涡卷弹簧60的回复力,如:工作人员接近该外壳10,该涡卷弹簧60的弹性便带动安全带70再度卷绕收回转鼓34上,以维持该安全带70卷绕于该转鼓34上。

工作人员不慎从高空坠落时,安全带70将被急剧地拉伸,带动转动件30与制动盘42快速转动而使该制动块44将受一离心力作用而克服复位弹簧46的弹力并向外甩出,进而其一该制动块44抵靠于挡止件48,于此同时,制动盘42也因制动块44受挡止件48的限制而停止转动,进而达到限制该转动件30转动的功能,使安全带70的卷收长度固定,以避免人员持续坠落。

由于该第一、二壳体12、12’将制动装置40与卷收安全带70的转鼓34分隔于第一容室12a与第二容室12b中,即使工作环境中的粉尘附着于安全带70,并随安全带70的卷收进入外壳10内部,粉尘仍被局限于第二容室12b中,而不会附着位于第一容室12a的制动装置40,可避免粉尘影响制动装置40限制该转动件30转动的功能,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此外,涡卷弹簧60也收纳于盒体50的容纳空间50a中,同样具有隔绝粉尘的功能,可避免粉尘沾附于涡卷弹簧60而影响涡卷弹簧60的形变与回复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优选可行实施例而已,举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