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消防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955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飞行消防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消防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行消防站。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消防车由于举高的高度有限,针对高层火灾没有有效的扑救方法,所以很多厂家都在想通过地面或者是无人机发射灭火弹来灭火,但由于发射器对灭火弹重量有要求,所以弹头带的干粉限有限,弹头进入屋内不一定就爆炸在火点周围,同时弹头的爆炸产生的弹片极易给人员造成伤害。

飞行器在将飞行弹投入到高层的房间内时,飞行器在空中悬停,采用传统的炮弹发射,瞬间产生很大的后坐力,导致飞行不稳定,炮弹也不易瞄准,影响实际的灭火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飞行消防站,飞行升力大,飞行温度,使得灭火准确性提高,且灭火炮的瞬间后坐力小,灭火炮持续喷射,对飞行器的飞行干扰小,飞行器也更容易保持悬停状态,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飞行消防站,包括飞行器和灭火炮,所述灭火炮挂载在所述飞行器上;

所述飞行器为多旋翼飞行器,所述飞行器包括机身、发动机、机臂和双桨旋翼,所述发动机安装在所述机身上,所述发动机驱动所述双桨旋翼,所述机臂不止一个,且各个所述机臂固定在所述机身上,各个所述双桨旋翼单独固定在各个所述机臂上;

所述灭火炮的发射方式为持续喷射方式。

进一步限定,所述双桨旋翼包括上螺旋桨和所述下螺旋桨,所述上螺旋桨和所述下螺旋桨的旋转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且所述上螺旋桨和所述下螺旋桨分别位于所述机臂的上下两侧,所述上螺旋桨为变距螺旋桨。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飞行器挂载灭火炮,无线遥控飞行器飞入空中,使得炮口对火灾发生的位置,控制飞行器悬停,然后控制灭火炮喷射粉状的灭火剂,飞行的双桨旋翼实时调整位置,以适应灭火炮产生的后坐力,保证喷射的准确性。上螺旋桨为变距螺旋桨,使得飞行器的飞行变换调整更加的灵活,下螺旋桨的设置,提升了飞行器的升力。

一种并列方案的限定,所述下螺旋桨为变距螺旋桨。

灵活性好,抗风能力强。

一种并列方案的限定,所述下螺旋桨为定距螺旋桨。

飞行稳定,下螺旋桨提供稳定的升力。

进一步限定,所述发动机输出端固套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通过传动轴传递动力给所述双桨旋翼,所述传动轴两端为锥齿轮结构,所述传动轴和所述主动锥齿轮啮合,一个所述主动锥齿轮对应多个所述传动轴。

实现了一个发动机驱动一个主动锥齿轮,一个主动锥齿轮驱动多个传动轴,使得多个双桨旋翼由一个发动机驱动,减少了发动机的个数,且结构精简,减轻了发动机的重量,且各个机臂上的双桨旋翼的转动速度的同步性好,飞行更加可靠稳定。

一种并列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上螺旋桨通过上旋翼轴驱动,所述上旋翼轴上固套有上锥齿轮,所述下螺旋桨通过下旋翼轴驱动,所述上旋翼轴上固套有下锥齿轮,所述上旋翼轴和所述下旋翼轴隔空设置且在同一轴线上,所述上锥齿轮和所述下锥齿轮和同一个所述传动轴啮合。

实现了上螺旋桨和下螺旋桨的反向旋转,减少了机臂承受的角动力,机臂的强度要求降低,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飞行的可靠性也更高。

一种并列技术方案的限定,所述上螺旋桨和所述下螺旋桨通过一个公用旋翼轴驱动,所述上螺旋桨和所述下螺旋桨分别固套在所述公用旋翼轴的两端,所述公用旋翼轴上固套有公用锥齿轮,所述公用锥齿轮和所述传动轴啮合。

实现了上螺旋桨和下螺旋桨的同步同向转动,减少了一个锥齿轮,减轻了飞行器的重量,从而增加挂载的重量。

进一步限定,所述灭火炮包括炮管、装粉箱和主压力源,所述炮管和所述装粉箱固定在所述机身的下方;

所述装粉箱固定安装在所述炮管的外周面上,且所述装粉箱内部和所述炮管内部连通,所述炮管和所述装粉箱连接处为合流岔口,所述主压力源固定安装在所述炮管的炮尾上,且所述主压力源和所述炮管连通;

所述装粉箱顶部设有驱粉加压管。

实现灭火炮的持续喷射,减少了瞬间后坐力,使得飞行器的飞行稳定性提高,使得对准火宅发生点也更加的准确,通过驱粉加压管,使得装粉箱内的粉状灭火剂可以被顺利压入炮管内,和加压气流一起被喷射出。

进一步限定,所述驱粉加压管连通副压力源。

单独配置副压力源,可以准确控制对粉状灭火剂的挤压压力。

进一步限定,所述驱粉加压管和所述炮管连通,所述炮管和所述驱粉加压管连接处为分流岔口,所述分流岔口位于所述合流岔口和所述炮尾之间。

减少了一个副压力源,使得飞行消防站的整体重量减小。

进一步限定,所述装粉箱和所述炮管的连通通道上设有流量控制板,所述流量控制板将所述装粉箱和所述炮管的连通通道阻断,所述流量控制板板通过流量舵机驱动。

舵机驱动流量控制板的开合程度,实现对粉状灭火剂流量大小的控制,以适应不同的火灾形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灭火炮的持续喷射方式发射,减少了瞬间后坐力,使得飞行器的飞行稳定性提高,从而使得灭火炮更容易对准火源;通过上螺旋桨为变距螺旋桨结构,以及下螺旋桨的设置,使得发动机的输出效率变高,提供的升力更大,飞行的稳定性也更好;通过下螺旋桨的定距设置,保证飞行稳定性;通过上螺旋桨和下螺旋桨均为变距螺旋桨的设置,减少了因为单桨变距系统的变距压力,同时上下均可以变距,使得飞行更加的灵活;通过上螺旋桨和下螺旋桨反向旋转,且通过同一个传动轴传动,一方面减少了机臂的角动力,另一方面传动结构精简,飞行器的重量得到减轻;综上所述,飞行器的重量得到减轻,同时飞行灵活性和载重能力均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飞行消防站的飞行消防站的实施示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双桨旋翼14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飞行消防站的飞行消防站的实施示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双桨旋翼14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飞行消防站的飞行消防站的实施示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双桨旋翼14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飞行消防站的飞行消防站的实施示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双桨旋翼14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变距组件b的传动组b2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变距组件b的输出组b3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灭火炮2的一种实施示例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流量控制板222和舵机配合的一种实施示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飞行消防站的实施示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飞行消防站,包括飞行器1和灭火炮2,所述灭火炮2挂载在所述飞行器1上;

如图1所示,所述飞行器1为多旋翼飞行器,所述飞行器1包括机身11、发动机12、机臂13和双桨旋翼14,所述发动机12安装在所述机身11上,所述发动机12驱动所述双桨旋翼14,所述机臂13不止一个,且各个所述机臂13固定在所述机身11上,各个所述双桨旋翼14单独固定在各个所述机臂13上。

如图1所示,所述发动机12输出端固套有主动锥齿轮121,所述主动锥齿轮121通过传动轴122传递动力给所述双桨旋翼14,所述传动轴122两端为锥齿轮结构,所述传动轴122和所述主动锥齿轮121啮合,一个所述主动锥齿轮121对应多个所述传动轴122。

如图2所示,所述双桨旋翼14包括上螺旋桨141和所述下螺旋桨142,所述上螺旋桨141和所述下螺旋桨142的旋转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且所述上螺旋桨141和所述下螺旋桨142分别位于所述机臂13的上下两侧,所述上螺旋桨141为变距螺旋桨;所述下螺旋桨142为变距螺旋桨。

如图2所示,所述上螺旋桨141通过上旋翼轴1411驱动,所述上旋翼轴1411上固套有上锥齿轮1412,所述下螺旋桨142通过下旋翼轴1421驱动,所述上旋翼轴1411上固套有下锥齿轮1422,所述上旋翼轴1411和所述下旋翼轴1421隔空设置且在同一轴线上,所述上锥齿轮1412和所述下锥齿轮1422和同一个所述传动轴122啮合。上旋翼轴1411和下旋翼轴1421通过轴承固定在机臂13末端。

如图1所示,所述灭火炮2的发射方式为持续喷射方式。所述灭火炮2包括炮管21、装粉箱22和主压力源23,所述炮管21和所述装粉箱22固定在所述机身11的下方;

所述装粉箱22固定安装在所述炮管21的外周面上,且所述装粉箱22内部和所述炮管21内部连通,所述炮管21和所述装粉箱22连接处为合流岔口,所述主压力源23固定安装在所述炮管21的炮尾上,且所述主压力源23和所述炮管21连通;

如图1所示,所述装粉箱22顶部设有驱粉加压管221。所述驱粉加压管221和所述炮管21连通,所述炮管21和所述驱粉加压管221连接处为分流岔口,所述分流岔口位于所述合流岔口和所述炮尾之间。

如图1所示,所述装粉箱22和所述炮管21的连通通道上设有流量控制板222,所述流量控制板222将所述装粉箱22和所述炮管21的连通通道阻断,所述流量控制板222板通过流量舵机223驱动。

工作流程,发动机12带动主动锥齿轮121转动,主动锥齿轮121驱动多个传动轴122转动,一个传动轴122驱动对应的上锥齿轮1412和下锥齿轮1422转动,上锥齿轮1412和下锥齿轮1422转的方向相反,在火灾发生时,飞行器1携带灭火炮2升空,炮口瞄准火源,将粉状灭火剂喷向火源,变距螺旋桨实时进行变距以及转速调整,保持飞行器1处于稳定悬停状态。

飞行消防站的实施示例2,

如图3所示,一种飞行消防站,包括飞行器1和灭火炮2,所述灭火炮2挂载在所述飞行器1上;

如图3所示,所述飞行器1为多旋翼飞行器,所述飞行器1包括机身11、发动机12、机臂13和双桨旋翼14,所述发动机12安装在所述机身11上,所述发动机12驱动所述双桨旋翼14,所述机臂13不止一个,且各个所述机臂13固定在所述机身11上,各个所述双桨旋翼14单独固定在各个所述机臂13上。

如图3所示,所述发动机12输出端固套有主动锥齿轮121,所述主动锥齿轮121通过传动轴122传递动力给所述双桨旋翼14,所述传动轴122两端为锥齿轮结构,所述传动轴122和所述主动锥齿轮121啮合,一个所述主动锥齿轮121对应多个所述传动轴122。

如图4所示,所述双桨旋翼14包括上螺旋桨141和所述下螺旋桨142,所述上螺旋桨141和所述下螺旋桨142的旋转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且所述上螺旋桨141和所述下螺旋桨142分别位于所述机臂13的上下两侧,所述上螺旋桨141为变距螺旋桨;所述下螺旋桨142为定距螺旋桨。

如图4所示,所述上螺旋桨141通过上旋翼轴1411驱动,所述上旋翼轴1411上固套有上锥齿轮1412,所述下螺旋桨142通过下旋翼轴1421驱动,所述上旋翼轴1411上固套有下锥齿轮1422,所述上旋翼轴1411和所述下旋翼轴1421隔空设置且在同一轴线上,所述上锥齿轮1412和所述下锥齿轮1422和同一个所述传动轴122啮合。上旋翼轴1411和下旋翼轴1421通过轴承固定在机臂13末端。

如图3所示,所述灭火炮2的发射方式为持续喷射方式。所述灭火炮2包括炮管21、装粉箱22和主压力源23,所述炮管21和所述装粉箱22固定在所述机身11的下方;

所述装粉箱22固定安装在所述炮管21的外周面上,且所述装粉箱22内部和所述炮管21内部连通,所述炮管21和所述装粉箱22连接处为合流岔口,所述主压力源23固定安装在所述炮管21的炮尾上,且所述主压力源23和所述炮管21连通;主压力源23为涵道风扇。

如图3所示,所述装粉箱22顶部设有驱粉加压管221。所述驱粉加压管221和所述炮管21连通,所述炮管21和所述驱粉加压管221连接处为分流岔口,所述分流岔口位于所述合流岔口和所述炮尾之间。

如图3所示,所述装粉箱22和所述炮管21的连通通道上设有流量控制板222,所述流量控制板222将所述装粉箱22和所述炮管21的连通通道阻断,所述流量控制板222板通过流量舵机223驱动。

工作流程,发动机12带动主动锥齿轮121转动,主动锥齿轮121驱动多个传动轴122转动,一个传动轴122驱动对应的上锥齿轮1412和下锥齿轮1422转动,上锥齿轮1412和下锥齿轮1422转的方向相反,在火灾发生时,飞行器1携带灭火炮2升空,炮口瞄准火源,将粉状灭火剂喷向火源,变距螺旋桨实时进行变距以及转速调整,定距螺旋桨调整转速,保持飞行器1处于稳定悬停状态。

飞行消防站的实施示例3,

如图5所示,一种飞行消防站,包括飞行器1和灭火炮2,所述灭火炮2挂载在所述飞行器1上;

如图5所示,所述飞行器1为多旋翼飞行器,所述飞行器1包括机身11、发动机12、机臂13和双桨旋翼14,所述发动机12安装在所述机身11上,所述发动机12驱动所述双桨旋翼14,所述机臂13不止一个,且各个所述机臂13固定在所述机身11上,各个所述双桨旋翼14单独固定在各个所述机臂13上。

如图5所示,所述发动机12输出端固套有主动锥齿轮121,所述主动锥齿轮121通过传动轴122传递动力给所述双桨旋翼14,所述传动轴122两端为锥齿轮结构,所述传动轴122和所述主动锥齿轮121啮合,一个所述主动锥齿轮121对应多个所述传动轴122。

如图6所示,所述双桨旋翼14包括上螺旋桨141和所述下螺旋桨142,所述上螺旋桨141和所述下螺旋桨142的旋转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且所述上螺旋桨141和所述下螺旋桨142分别位于所述机臂13的上下两侧,所述上螺旋桨141为变距螺旋桨;所述下螺旋桨142为定距螺旋桨。

如图6所示,所述上螺旋桨141和所述下螺旋桨142通过一个公用旋翼轴143驱动,所述上螺旋桨141和所述下螺旋桨142分别固套在所述公用旋翼轴143的两端,所述公用旋翼轴143上固套有公用锥齿轮1431,所述公用锥齿轮1431和所述传动轴122啮合。公用旋翼轴143通过轴承固定在机臂13末端。

如图5所示,所述灭火炮2的发射方式为持续喷射方式。所述灭火炮2包括炮管21、装粉箱22和主压力源23,所述炮管21和所述装粉箱22固定在所述机身11的下方;

所述装粉箱22固定安装在所述炮管21的外周面上,且所述装粉箱22内部和所述炮管21内部连通,所述炮管21和所述装粉箱22连接处为合流岔口,所述主压力源23固定安装在所述炮管21的炮尾上,且所述主压力源23和所述炮管21连通;主压力源23为涵道风扇。

如图5所示,所述装粉箱22顶部设有驱粉加压管221。所述驱粉加压管221和所述炮管21连通,所述炮管21和所述驱粉加压管221连接处为分流岔口,所述分流岔口位于所述合流岔口和所述炮尾之间。

如图5所示,所述装粉箱22和所述炮管21的连通通道上设有流量控制板222,所述流量控制板222将所述装粉箱22和所述炮管21的连通通道阻断,所述流量控制板222板通过流量舵机223驱动。

工作流程,发动机12带动主动锥齿轮121转动,主动锥齿轮121驱动多个传动轴122转动,传动轴122驱动对应的公用锥齿轮1431转动,公用锥齿轮1431带动公用旋翼轴143转动,从而带动上螺旋桨141和下螺旋桨142同向转动,在火灾发生时,飞行器1携带灭火炮2升空,炮口瞄准火源,将粉状灭火剂喷向火源,变距螺旋桨实时进行变距以及转速调整,定距螺旋桨调整转速,保持飞行器1处于稳定悬停状态。

飞行消防站的实施示例4,

如图7所示,一种飞行消防站,包括飞行器1和灭火炮2,所述灭火炮2挂载在所述飞行器1上;

如图7所示,所述飞行器1为多旋翼飞行器,所述飞行器1包括机身11、发动机12、机臂13和双桨旋翼14,所述发动机12安装在所述机身11上,所述发动机12驱动所述双桨旋翼14,所述机臂13不止一个,且各个所述机臂13固定在所述机身11上,各个所述双桨旋翼14单独固定在各个所述机臂13上。

如图7所示,所述发动机12输出端固套有主动锥齿轮121,所述主动锥齿轮121通过传动轴122传递动力给所述双桨旋翼14,所述传动轴122两端为锥齿轮结构,所述传动轴122和所述主动锥齿轮121啮合,一个所述主动锥齿轮121对应多个所述传动轴122。

如图8所示,所述双桨旋翼14包括上螺旋桨141和所述下螺旋桨142,所述上螺旋桨141和所述下螺旋桨142的旋转中心在同一轴线上,且所述上螺旋桨141和所述下螺旋桨142分别位于所述机臂13的上下两侧,所述上螺旋桨141为变距螺旋桨;所述下螺旋桨142为变距螺旋桨。

如图8所示,所述上螺旋桨141和所述下螺旋桨142通过一个公用旋翼轴143驱动,所述上螺旋桨141和所述下螺旋桨142分别固套在所述公用旋翼轴143的两端,所述公用旋翼轴143上固套有公用锥齿轮1431,所述公用锥齿轮1431和所述传动轴122啮合。公用旋翼轴143通过轴承固定在机臂13末端。

如图7所示,所述灭火炮2的发射方式为持续喷射方式。所述灭火炮2包括炮管21、装粉箱22和主压力源23,所述炮管21和所述装粉箱22固定在所述机身11的下方;

所述装粉箱22固定安装在所述炮管21的外周面上,且所述装粉箱22内部和所述炮管21内部连通,所述炮管21和所述装粉箱22连接处为合流岔口,所述主压力源23固定安装在所述炮管21的炮尾上,且所述主压力源23和所述炮管21连通;主压力源23为涵道风扇。

如图7所示,所述装粉箱22顶部设有驱粉加压管221。所述驱粉加压管221和所述炮管21连通,所述炮管21和所述驱粉加压管221连接处为分流岔口,所述分流岔口位于所述合流岔口和所述炮尾之间。

如图7所示,所述装粉箱22和所述炮管21的连通通道上设有流量控制板222,所述流量控制板222将所述装粉箱22和所述炮管21的连通通道阻断,所述流量控制板222板通过流量舵机223驱动。

工作流程,发动机12带动主动锥齿轮121转动,主动锥齿轮121驱动多个传动轴122转动,传动轴122驱动对应的公用锥齿轮1431转动,公用锥齿轮1431带动公用旋翼轴143转动,从而带动上螺旋桨141和下螺旋桨142同向转动,在火灾发生时,飞行器1携带灭火炮2升空,炮口瞄准火源,将粉状灭火剂喷向火源,变距螺旋桨实时进行变距以及转速调整,保持飞行器1处于稳定悬停状态。

飞行消防站的实施示例1-实施示例4的变距螺旋桨的通过变距组件b来实现变距。

变距组件b的实施示例,

如图2、图4、图6、图8、图9、图10所示,如图1、图2所示,所述变距螺旋桨均包括旋翼头a1、旋翼夹a2和变距桨叶a3;

所述旋翼头a1固定在所述旋翼轴的一端;

所述旋翼夹a2一端卡在所述旋翼头a1内,且所述旋翼夹a2和所述旋翼头a1转动连接,所述变距桨叶a3固定在所述旋翼夹a2的另一端,一个所述旋翼夹a2和一个所述变距桨叶a3形成一个固定叶片,一个所述旋翼夹a2对应两个所述固定叶片,且两个所述固定叶片在同一直线上,两个所述固定叶片垂直于所述旋翼轴。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旋翼夹a2上设有支杆a21,所述支杆a21悬空固定在所述旋翼夹a2上;

所述变距组件b包括舵机b1、传动组b2和输出组b3,所述舵机b1驱动所述传动组b2,所述传动组b2驱动所述输出组b3;

所述输出组b3包括从动环b31和拉杆b32,所述从动环b31活套在所述旋翼轴上,所述拉杆b32一端和所述从动环b31铰接,所述拉杆b32另一端和所述支杆a21铰接;

所述传动组b2驱动所述从动环b31竖直运动。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中间连杆b24有两个,且两个所述中间连杆b24均为弧状结构,两个所述中间连杆b24均通过销轴b241转动连接在所述主动环b21上,且所述销轴b241穿过所述中间连杆b24的中点,两个所述中间连杆b24相互固定形成一个套环,所述套环套在所述主动环b21外。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所述传动组b2包括主动环b21、转动连杆b22、第一摆动连杆b23、中间连杆b24、第二摆动连杆b25和固定座b26,所述主动环b21活套在所述旋翼轴上,所述转动连杆b22、所述第一摆动连杆b23、所述中间连杆b24和第二摆动连杆b25依次首尾铰接;

所述转动连杆b22和所述舵机b1的输出轴垂直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摆动连杆b25和所述固定座b26铰接,所述中间连杆b24和所述主动环b21通过销轴b241转动连接,所述销轴b241垂直于所述旋翼轴。

在工作时,舵机b1转动,使得转动连杆b22同步转动,转动连杆b22带动第一摆动连杆b23摆动,第一摆动连杆b23带动中间连杆b24摆动,第二摆动连杆b25铰接在固定座b26上,对中间连杆b24的运动起到限制作用,中间连杆b24在摆动时,中间连杆b24在连接有销轴b241处的竖直位置发生变化,通过销轴b241带动主动环b21在竖直方向上位移,主动环b21在和从动环b31接触,从而带动从动环b31竖直位移,主动环b21和从动环b31均套在旋翼轴上,此时的旋翼轴还起到了导向的作用,从动环b31带动拉杆b32运动,拉杆b32拉动支杆a21,支杆a21转动旋翼夹a2,实现变距桨叶a3的翻转,实现变距。

灭火炮2的一种实施示例,

如图11所示,所述灭火炮2包括炮管21、装粉箱22和主压力源23,所述炮管21和所述装粉箱22固定在所述机身11的下方;

所述装粉箱22固定安装在所述炮管21的外周面上,且所述装粉箱22内部和所述炮管21内部连通,所述炮管21和所述装粉箱22连接处为合流岔口,所述主压力源23固定安装在所述炮管21的炮尾上,且所述主压力源23和所述炮管21连通;

所述装粉箱22顶部设有驱粉加压管221。所述驱粉加压管221连通副压力源2211。主压力源23和副压力源2211均为涵道风扇。

所述装粉箱22和所述炮管21的连通通道上设有流量控制板222,所述流量控制板222将所述装粉箱22和所述炮管21的连通通道阻断,所述流量控制板222板通过流量舵机223驱动。

流量控制板222和舵机配合的一种实施示例,如图12所示,

流量舵机223的输出轴上套有齿轮2231,流量控制板222上固定设有齿条2221,齿轮2231和齿条2221配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