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试验塔。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梯的使用范围以及场所也越来越多,因而对于电梯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电梯制造企业均会建造电梯试验塔,来保证在批量制造前,电器各项参数以及指标符合安全以及使用要求,因而电梯试验塔也是电梯企业必不可少的检测设施之一。
现检索到一篇公告号为CN204691654U的中国专利文件,其名称为电梯试验塔筒内壁爬梯,该方案中记载,电梯试验塔筒的筒体底部内壁,具有爬梯架。
可以看到,当检测的电梯在试验塔内因为故障而发生停顿时,设计人员需要沿着爬梯架爬行到达电梯在测验塔停顿的位置,试验塔的较高,设计人员在爬梯架上爬行时较为危险,脚底打滑易发生坠入时间,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试验塔,当爬行者摔到后,在重力作用下拉动拉绳,使得锁杆与锁套锁合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电梯试验塔,包括塔体以及固定塔体的爬行架,包括锁杆、滑套于锁杆的锁套、驱动锁套沿锁杆滑移的驱动组件以及在竖向外力下作用下驱动锁套与锁杆锁死的锁合组件;
所述锁合组件包括开设于锁杆的锁槽、开设于锁套内的滑道、滑移于滑道的锁销、抵触于锁销使锁销具有朝锁槽滑移趋势的弹力源,锁套内还包括滑孔、滑移于滑孔的挡块以及驱动挡块隔挡于锁销的弹性件,挡块固定有穿射于滑孔且连接于人体的拉绳;
在人体重力下拉动挡块克服弹性件进行滑移并使挡块卡于滑孔内,且实现锁销一端自开口后的滑道滑入锁槽,锁销另一端置于滑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在爬行架上爬行时,拉绳的一端捆绑在人体上,另一端捆绑在挡块上,而挡块在驱动组件的作用下与人体同步进行移动,故此时弹性件受到挡块以及拉绳的重力,该重力不足以克服弹性件的弹力,故锁销被隔挡,锁套在锁杆上自由滑移,工作人员自由的爬行在爬行架上。
当工作人员下坠时,工作人员的重力大于弹性件的弹力,故挡块被拉动并卡在滑孔内实现挡块、拉绳、锁套、工作人员四者的固定,而锁销此时在弹力源作用下滑入锁槽,实现了锁杆、锁销、锁套三个的固定,故以锁套为中间件,工作人员被悬挂在锁杆上。
该设计的优点在于,工作人员爬行时,锁套可以一同移动,当工作人员下坠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
较佳的,所述锁槽为圆环状且沿锁杆的轴线方向等距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槽等距设置,便于锁销插入邻近的锁槽,提高了安全性能。
较佳的,所述滑孔包括相互连通的且截面一大一小的大孔部与小孔部,所述大孔部与小孔部连接处形成隔挡挡块的挡肩,所述弹性件为置于大孔部被的弹簧,且挡块滑移于所述大孔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肩的用于隔挡挡块,将挡块固定在锁套,故人体在下坠后,挡块在锁套内具有一个受力点以便于拉绳的悬挂,调高了安全性能。
较佳的,锁销设有水平的下表面,所述下表面贴合于所述锁槽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重力是竖直向下的,水平面与竖直面相互垂直,具有较优的隔挡效果,提高了锁销与锁杆的锁合效果,使得工作人员被悬挂时的安全性能有所提升。
较佳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与锁杆平行设置的螺杆、螺纹连接于螺杆的螺套以及动力源,锁套与螺套之间固定有限制螺套转动的连杆,动力源驱动螺杆正、反旋转实现螺套带动连杆沿锁杆往复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套与螺套之间通过连杆固定后,两者在圆周方向的旋转将受到约束,也就是说,当螺杆旋转时,螺套将在螺纹的驱动下沿着螺杆的轴线方向移动,而螺套的移动方向由螺杆的旋向决定。
连杆起到约束螺套旋转的效果,通过按钮开关控制电机正反接线达到控制电机正反转的效果。
当螺杆停止转动时,螺杆与螺套之间具有自锁效果,提高人体因下坠而被悬挂时的安全性能。
较佳的,所述动力源包括电机、固定于电机的第一锥齿轮与固定于螺杆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垂直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配合,转换电机与螺杆彼此旋向,达到驱动螺杆旋转的目的。
较佳的,所述锁套内壁开设有注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油槽用于添加润滑油,锁套与滑杆在正常滑移时更为顺畅。
较佳的,电机设有控制器自身正反转的远程控制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远程控制器便于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用于根据自己的爬行速度控制螺套的移动距离。
较佳的,所述锁杆的两端固定有用于隔挡锁套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块用于隔挡锁套,锁套的位移被限制后,减少锁套上下滑移过度而与其他构件发生碰撞。
较佳的,所述限位块朝向锁套的一面设有用于抵触锁套的缓冲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块将滑套的冲击动能转化为形变势能,减少滑套的碰撞磨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正等轴测视图;
图2是实施例中锁杆、锁套、螺套与螺杆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滑套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塔体;11、横板;12、立柱;13、爬行架;21、锁杆;22、锁套;31、螺杆;32、螺套;33连杆;41、电机;42、第一锥齿轮;43、第二锥齿轮;44、轴承;51、限位块;52、缓冲块;61、注油槽;62、远程控制器;71、锁槽;72、滑道;74、锁销;75、压簧;8、滑孔;81、大孔部;82、小孔部;83、挡块;84、拉绳;85、挡肩;8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塔体1,该塔体1由一块竖直的立柱12以及垂直与立柱12两端的横板11组成,横板11与立柱12焊接固定,上、下设置的横板11之间焊接有竖直设置的爬行架13,工作人员在爬行架13上移动时,工作人员将保险线连接在锁套22上。
横板11之间焊接有竖直的锁杆21,锁杆21为圆柱状且表面光滑,锁杆21的一侧设有竖直的螺杆31,螺杆31上设有螺纹,螺杆31的上端与下端均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套设有轴承44,使得螺杆31能够自由的绕自身轴线旋转。而轴承44的外圈则是通过焊接固定在横板11上;故可以看到,螺杆31被稳定的安装在两个横板11之间且能够自由的旋转。
螺杆31上套设有一个螺套32,螺套32内壁与螺杆31螺纹连接,单一的螺套32能够在螺杆31沿着螺纹转动,而锁杆21上以间隙配合的方式套设有一个锁套22,单一的锁套22能够自由的在锁杆21上进行竖向的滑移,可以看到锁套22与螺套32之间焊接有一根水平方形的连杆33,连杆33为圆柱杆;由于连杆33的存在,螺套32在螺杆31上的旋转被约束。
可以看到,塔体1下方的横板11通过螺钉固定有电机41,电机41的转轴上通过键连接有第一锥齿轮42,而在螺杆31上通过键固定有第二锥齿轮43,第一锥齿轮42与第二锥齿轮43的轴线彼此垂直且相互之间彼此啮合,故当电机41转动后,将转轴的竖向旋转转化成螺杆31的横向旋转。当螺杆31发生旋转后,由于螺套32横向旋转被连杆33以及锁套22约束,螺套32将在螺纹的驱动下沿着螺杆31的轴向方向进行移动,同时由于连杆33、螺套32与锁套22彼此固定,故连杆33也在竖直方向进行移动。并且当电机41正向转动时,连杆33向上移动,当电机41反向转动时,连杆33向下移动。电机41的正转与反转可以通过按钮开关控制电机41正反接线实现,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器62控制电机41的正反转,电机41点连接有接收器,远程控制器6内安装有控制接收器的1527号芯片,远程控制器6发出关闭、正转或反转的信号给接收器,接收器实际控制电机41,远程控制器6体积较小,便于工作人员随身携带,工作人员可以在爬行架13上行走时遥控锁套22的上升与下降。
而锁杆21的上半部与下半部均焊接有圆环形的限位块51,限位块51与锁杆21的呈套设状,限位块51的作用是对锁套22的滑移最低端与最高端进行限制,而上、下设置限位块51均是热熔有缓冲块52,缓冲块52由橡胶制成,且两块上、下设置的缓冲块52均是朝向锁套22。锁套22在与限位块51碰撞的过程中通过缓冲块52的弹性缓冲作用,减少了锁套22的刚性碰损。
如图2所示,锁套22连接有拉绳84,拉绳84置于锁套22的外部端缠绕固定套有拉环,拉环的下方固定有安装有中间绳,中间绳的两端通过打结的方式固定有狗扣,其中一个狗扣扣合在拉环上,另一个狗扣用于扣合在工作人员的安全带上。
而且锁杆21的外壁开设有圆环形的锁槽71,锁槽71的上、下槽壁为水平的平整面,锁槽71的槽底为环形的圆弧面。上、下相邻锁槽71之间的间距相同,可以为10cm~30cm任意值,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间距为10cm,较短的锁槽71间距使得锁套22与锁杆21快速锁合,减小工作人员下坠的距离,安全性能越高。
如图3与图4所示,锁套22整体呈圆环状且中心开设有贯通的圆形孔,锁套22的内部开设有一个径向的滑道72,该滑道72为截面为矩形的盲孔。盲孔的开口指向锁套22的圆形处,滑道72的内部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压簧75。压簧75的一端抵触在滑到的封端端,压簧75的另一端朝向滑道72的开口处,滑道72内滑移锁销74,锁销74为矩形块,锁销74与滑道72间隙配合,锁销74的下表面为水平设置的平整面,在压簧75的弹力推动下,锁销74具有滑出滑道72的运动趋势。
而在滑道72的开口连通有一个滑孔8,滑孔8的另一端打通滑套与滑套外部连通,滑孔8与滑道72的垂直设置。滑孔8包括两个同轴线且相互连通的大孔部81与小孔部82。大孔部81的直径大于小孔部82的直径,故大孔部81与小孔部82的连接处形成挡肩85。在大孔部81以间隙配合的方式滑移与挡块83,挡块83为圆柱状,在大孔部81放置有弹簧86,弹簧86的两端抵触在挡肩85与挡块83上,弹簧86处于压缩状态,在弹簧86的弹力作用下挡块83将滑道72的开口的封堵,起到隔挡锁销74的目的。
而挡块83在滑孔8内的一端热熔固定有拉绳84,拉绳84穿过大孔部81与小孔部82穿射到滑套外部。
锁套22的内部开设有螺旋状的注油槽61,注油槽61的导通锁套22的上端,便于从此处的添加润滑油;而注油槽61的底端密封在锁套22的内部,该设计使得注油槽61的底部对润滑油具有承接效果,减少了润滑油大量泻出的情况发生,该设计使得锁套22的滑移更为顺畅。
工作原理,人在爬行架13上爬行时,拉绳84的一端捆绑在人体上,另一端捆绑在挡块83上,而挡块83在螺套32与锁套22的带动下与人体同步进行移动,故此时到挡块83以及拉绳84的重力,该重力不足以克服弹簧86的弹力,故锁销74被隔挡,锁套22在锁杆21上自由滑移,工作人员自由的爬行在爬行架13上。
当工作人员下坠时,其重力大于弹簧86的弹力,故挡块83被拉动并卡在滑孔8的挡肩85处,锁销74在压簧75的推动下滑入锁槽71,此时,锁销74的一端插入锁槽71,锁销74的另一端还在滑孔8内,实现挡块83、拉绳84、锁套22、锁销74、锁杆21、工作人员彼此的固定,锁销74的下表面贴合在隔挡在锁槽71的槽壁上,由于锁销74的下表面水平设置,故具有良好的隔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