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点式背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3806阅读:2875来源:国知局
单点式背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点式背带。



背景技术:

手持电动工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强的冲击力并且会持续抖动,一方面,手持电动工具产生的冲击力使得手持电动工具容易从人手脱落造成危险,另一方面,手持电动工具的产生的冲击力以及抖动效果会导致使用者手臂疲劳酸软,严重消耗使用者的体力,不利于使用者长期持续作业,这样就会降低施工效率。

现有的手持电动工具的背带的长度一般是固定的,背带的长度无法调节,这种背带无法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使用者,并且不利于施工作业中使用者姿势的转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长度可调的单点式背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单点式背带,包括一第一带体、一第一D字扣、一日字扣、一第二D字扣、一第二带体以及一钩扣,所述第一带体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D字扣上,所述第一带体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日字扣的第一端口、所述日字扣的第二端口以及所述第二D字扣的端口,所述第一带体穿过所述第二D字扣的端口后折返并依次穿过所述日字扣的第二端口和所述日字扣的第一端口;

所述第一D字扣的U型环与所述第二带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D字扣的U型环与所述第二带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带体穿过所述钩扣的端口,所述钩扣沿所述第二带体来回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D字扣、日字扣、第二D字扣以及一钩扣的材料为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第二带体为松紧带。

具体地,所述第一带体的长度大于第二带体的长度,所述第一带体的长度为0.5~2.0m,所述第二带体的自然长度为0.05~0.5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体上设置有一衬垫。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点式背带,第一D字扣和第二D字扣之间的第一带体的长度可以自由调节,这样就能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使用者;第二带体使用松紧带,增强了整个背带的抗冲击能力,延长了背带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削弱手持电动工具产生的冲击力和震动对使用者的影响,提高使用者手持电动工具的稳定性,从而能够保证施工的持续进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钩扣与手持电动工具之间能快速连接和拆卸,将手持电动工具与钩扣连接后能够避免手持电动工具发生脱落的现象;并且钩扣能沿第二带体来回移动,钩扣与第二带体配合使用后,使用者携带和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姿势能够灵活快速转变,这样就非常方便;该单点式背带整体结构简单、安全牢固、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点式背带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点式背带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单点式背带,包括一第一带体1、一第一D字扣2、一日字扣3、一第二D字扣4、一第二带体5以及一钩扣6,第一带体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D字扣2上,第一带体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日字扣3的第一端口31、日字扣3的第二端口32以及第二D字扣4的端口,第一带体1穿过第二D字扣4的端口后折返并依次穿过日字扣3的第二端口32和日字扣3的第一端口31;

第一D字扣2的U型环与第二带体5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D字扣4的U型环与第二带体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带体5穿过钩扣6的端口61,钩扣6沿第二带体5来回移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D字扣2、日字扣3、第二D字扣4以及一钩扣6的材料为不锈钢。

优选地,所述第二带体5为松紧带。

具体地,所述第一带体1的长度大于第二带体5的长度,第一带体1的长度为0.5~2.0m,第二带体5的自然长度为0.05~0.5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带体1上设置有一衬垫(未示出),衬垫用于与使用者的肩膀贴合,这样就能增大第一带体1与使用者的肩膀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手持电动工具在使用时对使用者肩膀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单点式背带,第一D字扣2和第二D字扣4之间的第一带体1的长度可以自由调节,这样就能适用于不同体型的使用者;第二带体5使用松紧带,增强了整个背带的抗冲击能力,延长了背带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削弱手持电动工具产生的冲击力和震动对使用者的影响,提高使用者手持电动工具的稳定性,从而能够保证施工的持续进行,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钩扣6与手持电动工具之间能快速连接和拆卸,将手持电动工具与钩扣6连接后能够避免手持电动工具发生脱落的现象;并且钩扣6能沿第二带体5来回移动,钩扣6与第二带体5配合使用后,使用者携带和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姿势能够灵活快速转变,这样就非常方便;该单点式背带整体结构简单、安全牢固、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