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塔自动给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3796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机塔自动给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原型风力发电机组维修辅助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机塔自动给氧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空气密度约在0.8kg/m3至1.0kg/m3之间,比海平面密度低30%左右,相应的在高海拔地区氧含量也同样降低相应的比例,正常时人在海拔平面氧含量约为21%的空气中正常工作生活,随着海拔不断的增高,氧气比空气密度大(氧气1.429g/L,空气1.293g/L),高海拔区域的空气含氧量低。空气也越来越稀薄,如接近或超过3000米时,空气中含氧量约在70%以下,含氧量降低30%(21%*30%=6.3%),会给高处作业的检修人员带来环境缺氧,同时影响风机检修人员的工作效果,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缺氧事故。

现阶段的主要解决方案为:一是人工携带氧气袋,二是带氧气瓶,均不便于风机检修。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缺点:1、安全性差:现有技术是风机检修人员携带的氧气瓶为压力装置,风机检修多为登高作业和有限空间作业,作业上下不便,同时氧气瓶为危险源不便于存放,也容易带来安全隐患;2、供氧不规范:检修人员携带危险品(含氧容器)作业是违规的,必须远离易燃危险物品(如含氧容器)进行检修作业;3、增加检修人员劳动的负重量,检修时携带氧气瓶、氧气袋会给检修人员增加额外的工作量,还要做一些安全保护措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风机塔自动给氧装置,采用独立供氧控制技术,完成自动供氧伺服驱动系统,保证供氧含量在人类的正常需求范围(19.5-23%百分含量内);从而解决高原型风力发电机组(简称:风机)在检修时,环境氧含量低缺氧造成检修人员晕厥、休克,危及到生命安全时补给应急使用;降低人身安全风险,保证风机检修人员供氧安全可靠性,提高风机检修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机塔自动给氧装置,所述风机塔内沿风机塔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内钢梯,所述内钢梯包括并行设置的梯架、梯子支撑臂,所述梯架通过梯子支撑臂固定连接在风机塔的塔架上,所述风机塔底部设置有制氧机或氧气瓶组,一个所述梯架设置有供氧管,所述供氧管与制氧机或氧气瓶组的出气管相连通,所述供氧管由若干个分管通过活接头连接而成,所述供氧管沿长度方向外接有若干个吸氧支管,所述吸氧支管上设置有用于插接吸氧接管的自封式快速插座。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供氧管由若干个固定架连接在梯架上,所述固定架包括矩形管,该矩形管的外周设置有槽形卡、U形螺栓,该矩形管通过槽形卡固定连接在梯架上;所述供氧管通过U形螺栓连接在矩形管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供氧管为低压供氧不锈钢管。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风机塔分为若干层,所述制氧机或氧气瓶组设置在风机塔的第二层平台上,且位于偶数层的梯架上设置有氧气浓度探头。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风机塔自动给氧装置还包括L形管和与L形管相连接的横管,所述制氧机通过L形管、横管与供氧管相连通。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风机塔自动给氧装置包括医用氧气汇流排管道装置,若干个所述氧气瓶组通过瓶头减压阀控制系统和气体分配阀组与氧气汇流排管道装置连接,所述氧气汇流排管道装置通过L形管、横管与供氧管相连通。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氧气汇流排管道装置设置有放空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机塔自动给氧装置,一是供氧敷设管道为封闭式,压力约为0.3至0.5Kpa的常压供氧(主要通过减压控制系统实现),吸氧点在每个作业平台就近范围内与供氧装置在安全距离(大于30米)下有效供氧。二是解决在高原地区风机高度约70--80米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在检修人员不能与氧容器近距离或随身携带的环境下提供氧气的要求。

在风机塔筒底部设置制氧机系统(供氧装置)供氧,通过管道向塔筒内各检修作业平台供氧,在各平台处设有若干吸氧终端口,通过吸氧终端或面罩供检修人员吸氧。供氧系统设有自动减压、调压加湿湿化装置,以达到人员的最佳吸氧状态。塔筒空间内设置有氧浓度检测自动报警系统,并与供氧系统的自动供氧阀进行启动联锁,以保障供氧系统和检修人员的人身和设备安全。

(1)采取医用氧气瓶为氧气源,医用氧气通过瓶头减压阀控制系统和气体分配阀组将气体自动切换到汇流排管道装置,管道敷设中设置可完成低压报警及自动切换分配的钢瓶分配阀来实现气源分配功能。

(2)自动给氧系统减压功能的实现是通过氧气管线的减压阀控制系统一、二级减压阀及精滤器来实现降压稳压功能,并将供氧敷设管道的工作压力满足管线设计压力(0.25MPa)。

(3)供氧敷设管线上按风机检修需求设置若干处供氧(吸氧)终端,并相应配置医用气体终端接头供给。

(4)风机检修人员进入塔筒内检修工作时,可按照实际需要选择就近吸氧终端可靠吸氧,实现检修人员的安全供氧。

(5)在自动测氧控制系统的驱动下,完成对风机塔筒内中上部作业空间氧气的补充,为检修人员在高原缺氧的情况下保障有效地供给增加氧气。核心内容为垂直竖向独立自动给氧控制技术。

(6)该自动给氧控制技术的特征在于:采用全封闭供氧管道敷设设计为垂直竖向,在自动测氧控制系统的驱动下,制氧机系统(供氧瓶组装置)为供氧管道通过自动测氧控制系统自动反馈补充氧气或提供吸氧,完成对塔筒内的供氧系统补充氧气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供气管的固定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吸氧支管、自封式快速插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供气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2、3和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风机塔自动给氧装置,所述风机塔1内沿风机塔1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内钢梯2,所述内钢梯2包括并行设置的梯架3、梯子支撑臂4,所述梯架3通过梯子支撑臂4固定连接在风机塔1的塔架上,所述风机塔1底部设置有制氧机5或氧气瓶组6,一个所述梯架3设置有供氧管7,所述供氧管7与制氧机5或氧气瓶组6的出气供氧管相连通,所述供氧管7由若干个分管通过活接头连接而成,所述供氧管7沿长度方向外接有若干个吸氧支管8,所述吸氧支管8上设置有用于插接吸氧接管的自封式快速插座9。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供氧管7由若干个固定架10连接在梯架3上,所述固定架10包括矩形管,该矩形管的外周设置有槽形卡11、U形螺栓12,该矩形管通过槽形卡11固定连接在梯架3上;所述供氧管7通过U形螺栓12连接在矩形管上。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供氧管7为低压供氧不锈钢管。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风机塔1分为若干层,所述制氧机5或氧气瓶组6设置在风机塔1的第二层平台上,且位于偶数层的梯架3上设置有氧气浓度探头。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风机塔自动给氧装置还包括L形管13和与L形管13相连接的横管14,所述制氧机5通过L形管13、横管14与供氧管7相连通。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风机塔自动给氧装置包括医用氧气汇流排管道装置15,若干个所述氧气瓶组6通过瓶头减压阀控制系统和气体分配阀组与氧气汇流排管道装置15连接,所述氧气汇流排管道装置15通过L形管13、横管14与供氧管7相连通。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氧气汇流排管道装置15设置有放空管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机塔自动给氧装置,一是供氧敷设管道为封闭式,压力约为0.3至0.5Kpa的常压供氧(主要通过减压控制系统实现),吸氧点在每个作业平台就近范围内与供氧装置在安全距离(大于30米)下有效供氧。二是解决在高原地区风机高度约70--80米的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在检修人员不能与氧容器近距离或随身携带的环境下提供氧气的要求。

在风机塔筒底部设置制氧机系统(供氧装置)供氧,通过管道向塔筒内各检修作业平台供氧,在各平台处设有若干吸氧终端口,通过吸氧终端或面罩供检修人员吸氧。供氧系统设有自动减压控制系统、调压加湿湿化装置,以达到人员的最佳吸氧状态。塔筒空间内设置有氧浓度检测自动报警系统,并与供氧系统的自动供氧阀进行启动联锁,以保障供氧系统和检修人员的人身和设备安全。

(1)采取医用氧气瓶为氧气源,医用氧气通过瓶头减压阀控制系统和气体分配阀组将气体自动切换到汇流排管道装置,管道敷设中设置可完成低压报警及自动切换分配的钢瓶分配阀来实现气源分配功能。

(2)自动给氧系统减压功能的实现是通过氧气管线的减压阀控制系统一、二级减压阀及精滤器来实现降压稳压功能,并将供氧敷设管道的工作压力满足管线设计压力(0.25MPa)。

(3)供氧敷设管线上按风机检修需求设置若干处供氧(吸氧)终端,并相应配置医用气体终端接头供给。

(4)风机检修人员进入塔筒内检修工作时,可按照实际需要选择就近吸氧点可靠吸氧,实现检修人员的安全供氧。

(5)在自动测氧控制系统的驱动下,完成对风机塔筒内中上部作业空间氧气的补充,为检修人员在高原缺氧的情况下保障有效地供给增加氧气。核心内容为垂直竖向独立自动给氧控制技术。

(6)该自动给氧控制技术的特征在于:采用全封闭供氧管道敷设设计为垂直竖向,在自动测氧控制系统的驱动下,制氧机系统(供氧瓶组装置)为供氧管道通过自动测氧控制系统自动反馈补充氧气或提供吸氧,完成对塔筒内的供氧系统补充氧气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