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救生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1848阅读:7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网,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救生网。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救生网大多都是绳索编织成,强度低,易缠绕,在救援过程中使用不便,耗时费力,严重影响救援效率。同时,以塑胶为主要材料的救生网,经过雨水、强风、日晒等自然腐蚀或长时间摩擦老化后将不能使用或存在安全隐患,使用寿命短,更换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材质更优、不易老化,使用寿命长且强度高的新型救生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救生网,可以随意组装成任意尺寸救生网,满足不同环境使用要求,使用寿命长且强度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救生网,包括由多个条状的横向连接件和纵向连接件形成的网体,其中,所述横向连接件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所述纵向连接件,所述横向连接件两端设置有L型卡扣,所述纵向连接件侧壁上设有多个安装口,所述L型卡扣与所述安装口的大小形状相匹配,所述纵向连接件两端设有凸起,位于同一行上的纵向连接件的每一端的凸起均通过铆钉铆接相连。

上述的多功能救生网,其中,所述网体还包括串连纵向连接件的扁钢,所述扁钢两端设有开口销安装孔;所述纵向连接件侧面设有安装口,所述横向连接件设有方孔,所述扁钢分别穿过纵向连接件与横向连接件后使用开口销固定。

上述的多功能救生网,其中,所述网体最外侧的纵向连接件外设有外侧挡板,所述外侧挡板上设有L型卡扣与纵向连接件上安装口相扣合。

上述的多功能救生网,其中,所述网体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轴,所述轴上设有多个不锈钢片与凸起相连。

上述的多功能救生网,其中,所述轴两端设有圆螺母,所述不锈钢片的数目与每一行上纵向连接件的数目相一致,所述不锈钢片沿纵向连接件的延伸方向设置。

上述的多功能救生网,其中,所述轴上系有缆绳,所述缆绳另一端连接D字扣。

上述的多功能救生网,其中,所述横向连接件和所述外侧挡板的材质为HDPE,所述外侧挡板颜色为荧光色,所述横向连接件上设有防滑凸点。

上述的多功能救生网,其中,所述纵向连接件内部有不锈钢片,外部包有塑胶,所述不锈钢材质为316不锈钢,所述塑胶为HDPE。

上述的多功能救生网,其中,所述扁钢、铆钉、不锈钢片和轴的材质均为316 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救生网,通过模块化条状连接件组成网状体,结构简便,可随意组装成任意尺寸救生网,满足不同环境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救生网,主体结构内部材质为不锈钢,强度高,防腐蚀性能优良,主体结构具有防滑措施,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并采用荧光材料,利于夜间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功能救生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横向连接件 2纵向连接件 3外侧挡板

4扁钢 5铆钉 6不锈钢片

7轴 8L型卡扣 9安装口

10凸起 11缆绳 12D字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多功能救生网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救生网,包括由多个条状的横向连接件1和纵向连接件2形成的网体,其中,横向连接件1两端分别连接有一个纵向连接件2,横向连接件1两端设置有L 型卡扣8,纵向连接件2侧壁上设有多个安装口9,L型卡扣8与安装口9的大小形状相匹配,纵向连接件2两端设有凸起10,位于同一行上的纵向连接件2的每一端的凸起10均通过铆钉铆接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救生网,所述网体还包括串连纵向连接件2的扁钢 4,扁钢4上设有限位销安装孔。所述纵向连接件2侧面设有安装口9,所述横向连接件1设有方孔,所述扁钢4分别穿过纵向连接件2与横向连接件1后使用开口销固定。所述网体最外侧的纵向连接件2外封有外侧挡板3,外侧挡板3上设有L型卡扣8与纵向连接件2上安装口9相扣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救生网,所述网体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轴7,所述轴7 上设有多个不锈钢片与扁钢4相连。所述轴7两端设有圆螺母,所述不锈钢片6的数目与每一行上纵向连接件2的数目相一致,所述不锈钢片6沿纵向连接件2的延伸方向设置。轴7上系有缆绳11,缆绳11另一端连接D字扣12。横向连接件1和外侧挡板3的材质为HDPE(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高密度聚乙烯),外侧挡板3颜色为荧光色,醒目的颜色利于夜间作业安全,横向连接件1上设有防滑凸点,方便攀爬。纵向连接件2内部为不锈钢材质,外部包有塑胶,不锈钢材质优选为316 不锈钢,塑胶优选为HDPE,扁钢4、铆钉5、不锈钢片6和轴7的材质均为316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救生网,应用广泛,可用于船上或接起吊装置上,也可用于救生打捞、攀爬等作业,强度高,防腐蚀性能优良。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