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防车泡沫喷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63465阅读:4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防车泡沫喷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防车泡沫喷嘴。



背景技术:

消防车自保系统中的灭火泡沫是利用泡沫比例混合装置预先配制一定的泡沫液,然后泡沫液通过消防车泡沫喷嘴与空气混合进行发泡喷洒。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消防车喷嘴的发泡结构还不够完善,以致泡沫液和空气不能混合均匀,导致喷洒出来的泡沫不满足需求。

因此,亟需对泡沫喷嘴进行优化升级,以提高泡沫喷嘴的发泡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发泡速度快、发泡效果好的消防车泡沫喷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消防车泡沫喷嘴,包括管体、设于所述管体内的挡流网板,所述挡流网板固定有螺杆,所述螺杆伸出所述管体一端开口并固定有挡流板,所述管体另一端开口安装有接头,所述接头包括泡沫液进口和空气进口,所述泡沫液进口为文丘里进口,所述空气进口连通在所述文丘里进口的扩散段。

其中,所述接头为外螺纹接头,所述管体端口的内壁设有与所述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

其中,所述内螺纹所在环面凹陷于所述管体的内壁且与内壁形成台阶,所述挡流网板置于所述台阶上,当安装接头时,所述外螺纹接头的管螺纹把所述挡流网板压在所述台阶上。

其中,所述螺杆为双头螺杆,所述双头螺杆一端通过螺帽与所述挡流网板固定,另一端通过螺母与所述挡流板固定。

其中,所述挡流板设为罩型挡流板,所述罩型挡流板的扩张开口侧背向所述管体的开口。

其中,所述罩型挡流板包括顶板和围设于所述顶板周沿的罩边,所述罩边与所述顶板的夹角为100~170°。

其中,所述管体为圆筒形管体。

其中,所述挡流网板为轮盘状挡流网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防车泡沫喷嘴,其接头中的泡沫液进口设为文丘里进口,该文丘里进口分为收缩段、喉部和扩散段,空气进口连通扩散段;发泡时,泡沫液进入收缩段,流速增大,喉部产生更强的负压,使得空气也快速进入扩散段,速度同时增大的泡沫液和空气两相接触更充分并在挡流网板上形成为均匀的液滴,利于泡沫液、空气两相后续混合发泡,提高发泡效果;该泡沫喷嘴仅需改变泡沫液进口和空气口即可大大提高泡沫液和空气的混合均匀度,进而能较好地发泡,且由于泡沫液和空气也提高了速度,因此加快了发泡速度,且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防车泡沫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防车泡沫喷嘴的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防车泡沫喷嘴的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防车泡沫喷嘴的挡流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防车泡沫喷嘴的挡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管体——1、内螺纹——11;挡流网板——2;螺杆——3;挡流板——4;接头——5、泡沫液进口——51、空气进口——52、管螺纹——53;台阶——6;盖形螺母——7、螺母——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消防车泡沫喷嘴,如图1所示,包括管体1、设于管体1内的挡流网板2,挡流网板2固定有螺杆3,螺杆3伸出管体1一端开口并固定有挡流板4,管体1另一端开口插接有接头5,接头5包括泡沫液进口51和空气进口52,泡沫液进口51为文里进口,空气进口52连通在所述文丘里进口的扩散段,文丘里进口能增加泡沫液和空气的速度,从而使泡沫液和空气更能混合均匀,助于发泡。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接头5为外螺纹接头,管体1端口的内壁设有与外螺纹匹配的内螺纹11。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内螺纹11所在的环面凹陷于管体1的内壁且与内壁形成台阶6,挡流网板2置于台阶6上,当安装接头5时,所述外螺纹接头的管螺纹53旋入内螺纹并把挡流网板2压在台阶6上,从而固定了挡流网板2,即,无需使用焊接连接即可固定挡流网板2,避免了因焊接造成管体内部变形,影响发泡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螺杆3为双头螺杆,挡流网板2通过盖形螺母7与双头螺杆固定,挡流板4通过螺母8与双头螺杆固定,便于快速安装挡流网板2和挡流板4。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挡流板4设为罩型挡流板4,所述罩型挡流板的扩张开口背向管体1的开口,泡沫被罩型挡流板分流。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罩型挡流板包括顶板和围设于所述顶板周沿的罩边,所述罩边与所述顶板的夹角为100~170°,以保证较好的分离效果。

本实施例中,管体1为圆筒形管体。

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挡流网板2为轮盘状挡流网板,以便泡沫液和空气在轮盘中混合起泡并从轮盘的网格中分流出来。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