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粉灭火剂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48430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粉灭火剂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干粉灭火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原料进行研磨后的粉末进行硅化处理,但是现有的研磨装置、硅化装置结构复杂且效率低,其中研磨装置不能自动进行多次循环研磨,筛分装置结构复杂;现有的硅化装置不能将硅化后的大粒径颗粒自动进行多次循环搅拌细化,硅化效果差,影响灭火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粉灭火剂生产装置,解决现有硅化装置结构复杂,研磨装置不能自动进行多次循环研磨,硅化装置不能将硅化后的大粒径颗粒自动进行多次循环搅拌细化,硅化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干粉灭火剂生产装置,包括:

研磨机构,所述研磨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第一壳体中上磨盘、下磨盘,其中下磨盘固定在第一壳体中,下磨盘的外周面与第一壳体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且该间隙构成环形通道,上磨盘与下磨盘配合设置,第一壳体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壳体与上磨盘固定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与第一壳体转动连接,且第一电机输出轴与上磨盘的连接点位于上磨盘的中心,上磨盘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下料口,第一壳体顶部设置有加料斗;

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的进料端通过第一管道与研磨机构的环形通道连通,且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风机,第一风机的进风口与环形通道连通,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与旋风分离器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的顶部的细料出料口上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底部的粗料出料口通过第三管道与研磨机构连通,将粗料再次输送至上磨盘上,进行再次研磨;

硅化装置,所述硅化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管道与第二壳体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壳体分为硅化段和烘干段,硅化段第二壳体位于烘干段第二壳体的上方,硅化段第二壳体的内壁上部设置有多个硅油喷嘴,硅化段第二壳体中设置有搅拌轴,搅拌轴的两端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且搅拌轴通过第二电机驱动,搅拌轴上设置有多个搅拌齿;所述烘干段第二壳体为双层结构,烘干段第二壳体为绝缘材质制成,双层第二壳体中设置有加热电偶,烘干段第二壳体呈棱台状,烘干段第二壳体的底部内设置有螺旋搅龙输送装置,螺旋搅龙输送装置的一端开口并与振动筛的上部连通,所述振动筛设置在机架上,振动筛的筛网将振动筛的腔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两部分,上腔体侧壁上开设有粗料出口,下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细料出口。

通过加料斗将原料加入第一壳体中,原料经下料口进入磨膛中,第一电机带动上磨盘转动,则上磨盘与下磨盘相对转动将原料磨碎,并落入环形通道中,第一风机工作将环形通道中研磨后的料通过第一管道送入旋风分离器中,经过旋风分离器分离后,粗料经过第三管道回到研磨机构中再次进行从研磨,细料经过第二管道第二壳体中,硅油喷嘴向细料粉末喷洒硅油,第二电机驱动搅拌轴转动,带动搅拌齿转动,对细料粉末料进行搅拌,使粉末料的表面包覆一层硅油,经过硅化处理后的料继续下落进入烘干段第二壳体中,电偶加热时第二壳体内的温度达到要求,对料进行加热,同时满足硅化的反应温度,提高硅化效率。经过加热处理后的料落入第二壳体底部,螺旋搅龙输送装置工作,搅龙转动,将料输送到一端并落入震动筛的上腔体中,在硅化处理过程中,喷洒硅油后使一些粉末颗粒粘连在一起,导致粒径变大影响灭火效果,通过振动筛的震动,粒径小的粉末状料通过筛网落入下腔体中,并通过细料出口进行收集,作为成品;粒径较大的颗粒在上腔体中,通过粗料出口进行收集起来,进行二次细化处理。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研磨机构中粗料经过多次研磨、多次筛分,全变成满足要求的细料,旋风分离器结构简单,且筛分效果好。

细料经过第二管道进入进一步改进,所述硅油喷嘴有四个,均位于搅拌轴的上方,其中两个硅油喷嘴倾斜设置,朝向第二壳体的中心,增大喷洒范围,保证粉末料表面均被喷涂到硅油,提高硅化效率。

进一步改进,所述烘干段第二壳体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层,防止能量流失,提高加热效果,降低能耗。

进一步改进,所述振动筛的粗料出口通过第四管道与加第二壳体上端连通,第四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风机,第二风机的进风口与振动筛的下部腔体连通,第二风机的出风口与第二壳体上端连通。第二风机工作将上腔体中粒径较大的颗粒通过第四管道送入第二壳体中,通过搅拌齿搅拌,会将粒径较大的颗粒打碎、细化,达到多次循环搅拌细化,提高干粉灭火剂的灭火效果。

进一步改进,所述旋风分离器的粗料出料口高于研磨机构,便于将粗料输送到上磨盘上,防止粗料堵塞第三管道。

进一步改进,所述研磨机构的第一壳体中倾斜设置有挡板,挡板位于上磨盘上方,所述挡板为倒置的锥形第一壳体,其中挡板的上边缘与第一壳体内壁固定连接,挡板的下边缘与上磨盘的顶面接触但不连接。便于将粗料输送到上磨盘上,防止粗料未经研磨直接落入环形通道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研磨机构中粗料经过多次研磨、多次筛分,全变成满足要求的细料,旋风分离器结构简单,且筛分效果好。

2、风机工作将上腔体中粒径较大的颗粒通过第一管道第二课题中,通过搅拌齿搅拌,会将粒径较大的颗粒打碎、细化,达到多次循环搅拌细化,提高干粉灭火剂的灭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干粉灭火剂生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干粉灭火剂生产装置,包括:

研磨机构,所述研磨机构包括第一壳体1和设置在第一壳体中上磨盘4、下磨盘6,其中下磨盘6固定在第一壳体1中,下磨盘6的外周面与第一壳体1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且该间隙构成环形通道5,上磨盘4与下磨盘6配合设置,第一壳体1顶部设置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的输出轴穿过第一壳体与上磨盘4固定连接,第一电机2输出轴与第一壳体1转动连接,且第一电机2输出轴与上磨盘4的连接点位于上磨盘4的中心,上磨盘4上开设有两少一个下料口,第一壳体顶部设置有加料斗3;

旋风分离器10,所述旋风分离器10的进料端通过第一管道9与研磨机构的环形通道连通,且第一管道9上设置有风机8,风机8的进风口与环形通道连通,风机的出风口与旋风分离器的进料端连通;所述旋风分离器的顶部的细料出料口上连接有第二管道12;所述旋风分离器的底部的粗料出料口通过第三管道11与研磨机构连通,将粗料再次输送至上磨盘4上,进行再次研磨;

硅化装置,所述硅化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管道12与第二壳体的上端连通,所述第二壳体分为硅化段和烘干段,硅化段第二壳体位于烘干段第二壳体的上方,硅化段第二壳体的内壁上部设置有多个硅油喷嘴21,硅化段第二壳体中设置有搅拌轴19,搅拌轴19的两端与第二壳体转动连接,且搅拌轴19通过第二电机18驱动,搅拌轴19上设置有多个搅拌齿20;所述烘干段第二壳体为双层结构,烘干段第二壳体为绝缘材质制成,双层第二壳体中设置有加热电偶17,烘干段第二壳体呈棱台状,烘干段第二壳体的底部内设置有螺旋搅龙输送装置16,螺旋搅龙输送装置16的一端开口并与振动筛15的上部连通,所述振动筛15设置在机架14上,振动筛15的筛网将振动筛的腔体分为上腔体和下腔体两部分,上腔体侧壁上开设有粗料出口,下腔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细料出口。

通过加料斗3将原料加入第一壳体4中,原料经下料口进入磨膛中,第一电机2带动上磨盘4转动,则上磨盘4与下磨盘6相对转动将原料磨碎,并落入环形通道5中,风机8工作将环形通道5中研磨后的料通过第一管道送入旋风分离器10中,经过旋风分离器分离后,粗料经过第三管道11回到研磨机构中再次进行从研磨,细料经过第二管道12进入第二壳体中,硅油喷嘴向粉末料喷洒硅油,第二电机驱动搅拌轴转动,带动搅拌齿转动,对粉末料进行搅拌,使粉末料的表面包覆一层硅油,经过硅化处理后的料继续下落进入烘干段第二壳体中,电偶加热时第二壳体内的温度达到要求,对料进行加热,同时满足硅化的反应温度,提高硅化效率。经过加热处理后的料落入第二壳体底部,螺旋搅龙输送装置15工作,搅龙转动,将料输送到一端并落入震动筛的上腔体中,在硅化处理过程中,喷洒硅油后使一些粉末颗粒粘连在一起,导致粒径变大影响灭火效果,通过振动筛的震动,粒径小的粉末状料通过筛网落入下腔体中,并通过细料出口收集中储存袋23中,作为成品;粒径较大的颗粒在上腔体中,通过粗料出口进行收集起来,进行二次细化处理。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道11的与第一壳体的连接处位于上磨盘4的上方,便于将粗料输送到上磨盘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旋风分离器10的粗料出料口高于研磨机构,便于将粗料输送到上磨盘上,防止粗料堵塞第三管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研磨机构的第一壳体中倾斜设置有挡板7,挡板位7于上磨盘4上方,所述挡板7为倒置的锥形第一壳体,其中挡板7的上边缘与第一壳体1内壁固定连接,挡板7的下边缘与上磨盘4的顶面接触但不连接。便于将粗料输送到上磨盘上,防止粗料未经研磨直接落入环形通道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硅油喷嘴21有四个,均位于搅拌轴19的上方,其中两个硅油喷嘴倾斜设置,朝向第二壳体的中心,增大喷洒范围,保证粉末料表面均被喷涂到硅油,提高硅化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段第二壳体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层,防止能量流失,提高加热效果,降低能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筛15的粗料出口通过第四管道22与加第二壳体上端连通,第四管道22上设置有第二风机24,第二风机24的进风口与振动筛15的下部腔体连通,第二风机24的出风口与第二壳体上端连通。第二风机24工作将上腔体中粒径较大的颗粒通过第四管道22送入第二壳体中,通过搅拌齿搅拌,会将粒径较大的颗粒打碎、细化,达到多次循环搅拌细化,提高干粉灭火剂的灭火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未做特别说明的均为现有技术或者通过现有技术即可实现,而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具体实施案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案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