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定位灭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83324发布日期:2019-04-13 00:00阅读:455来源:国知局
移动式定位灭火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定位灭火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消防灭火系统多为固定安装,无法灵活的应用于各种场景,一般空间越大所需安装的消防系统就越复杂,不仅成本高,也不利于维护,特别的,在一些临时的工作场景也需要安装消防灭火系统,传统的固定式消防灭火系统不仅安装复杂、成本高,且难以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式定位灭火系统,成本低,且可在检测到火情时及时地进行灭火。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式定位灭火系统,包括移动机构、喷淋装置、控制器、至少一个的火灾探测器和至少一个的超声波感应器;所述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所述火灾探测器和超声波感应器分别环绕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的四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移动机构、喷淋装置、火灾探测器和超声波感应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火灾探测器设置在移动机构上,可以随着移动机构的移动,对整个保护区域进行全覆盖的火灾探测;通过设置超声波感应器,可以保证移动机构及时地避开障碍物;通过将喷淋装置设置在移动机构上,可以在检测到火情时及时地进行灭火。本发明可实现移动式的火情检测及灭火,可减少管网建设,节约设备投入和施工成本,且灭火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移动式定位灭火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喷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移动机构;2、喷淋装置;3、控制器;4、火灾探测器;5、超声波感应器;6、报警装置;

21、灭火剂存储装置;22、阀座;23、喷射装置;24、第一导管;25、第二导管;26、旋转机构;27、图像探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将喷淋装置和火灾探测器设置在移动机构上,实现移动式的火情检测及灭火。

请参阅图1,一种移动式定位灭火系统,包括移动机构、喷淋装置、控制器、至少一个的火灾探测器和至少一个的超声波感应器;所述喷淋装置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上,所述火灾探测器和超声波感应器分别环绕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的四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移动机构、喷淋装置、火灾探测器和超声波感应器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减少管网建设,节约设备投入和施工成本,且灭火效率高。

进一步地,所述火灾探测器包括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特殊气体探测器和图像探测器中的至少一种。

由上述描述可知,可提高火灾检测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还包括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装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可及时在检测到火情时发出警报。

进一步地,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灭火剂存储装置、阀座和喷射装置,所述喷射装置通过所述阀座设置在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上且与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连通;还包括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第一导管的一端通过旋转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阀座上,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所述喷射装置的喷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内且所述喷射装置的喷嘴从所述第二导管的另一端延伸至导管外部;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使得喷射装置的喷管和喷嘴可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旋转带动下,实现水平方向360度的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通过转动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设有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链条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铰接部的外侧,所述链条可传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使得第二导管能够以其与第一导管的连接点为转动中心,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图像探测器,所述图像探测器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管上,所述图像探测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由上述描述可知,可精确定位火源位置相对于喷淋装置的方向,从而精确定位起火点,提高灭火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包括外筒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筒内部的内筒。

由上述描述可知,防止灭火剂存储装置二次爆炸,增加安全性。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一为:一种移动式定位灭火系统,包括移动机构1、喷淋装置2、控制器3、至少一个的火灾探测器4和至少一个的超声波感应器5;所述喷淋装置2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1上,所述火灾探测器4和超声波感应器5分别环绕设置在所述移动机构1的四周;所述控制器3分别与所述移动机构1、喷淋装置2、火灾探测器3和超声波感应器5连接。

其中,所述火灾探测器4包括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特殊气体探测器和图像探测器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还包括报警装置6,所述报警装置6与所述控制器3连接。优选地,所述报警装置6为声光报警装置。

移动机构提供整个系统在保护区域来回巡检的动力。本实施例中,移动机构可以为机器人用全方位移动机构,控制器中可集成slam(simultaneouslocalizationandmapping,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使得在火灾探测器未检测到火情时,可自主地在保护区域内进行巡检。

移动机构移动时,火灾探测器实时检测火情。当火灾探测器检测到火情时,控制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警报,同时控制移动机构尽可能地接近火源位置。为了避免整个灭火系统被火源波及,可以在火灾探测器的检测数值达到预设阈值后停止移动。然后使喷淋装置对准火源位置,控制喷淋装置进行灭火操作。

本实施例通过将火灾探测器设置在移动机构上,可以随着移动机构的移动,对整个保护区域进行全覆盖的火灾探测;通过设置超声波感应器,可以保证移动机构及时地避开障碍物;通过将喷淋装置设置在移动机构上,可以在检测到火情时及时地进行灭火,实现移动式的火情检测及灭火,可减少管网建设,节约设备投入和施工成本,且灭火效率高。

实施例二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是实施例一的进一步拓展,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喷淋装置包括灭火剂存储装置21、阀座22和喷射装置23,所述喷射装置23通过所述阀座设置22在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21上且与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21连通;还包括第一导管24和第二导管25,所述第一导管24的一端通过旋转机构26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阀座22上,所述第一导管2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导管25的一端,所述喷射装置23的喷管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管24和第二导管25内且所述喷射装置23的喷嘴从所述第二导管25的另一端延伸至导管外部;所述旋转机构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管25的一端通过转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管24的另一端,所述转动机构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所述转动机构可采用齿轮链条机构。具体地,所述第一导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铰接部,所述第二导管的一端设有第二铰接部,所述第一铰接部铰接所述第二铰接部;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链条和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铰接部的外侧,所述链条可传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还包括图像探测器27,所述图像探测器27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管25上,所述图像探测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通过将第一导管通过旋转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阀座上,使得第一导管可沿中心轴线自旋转,进而带动第二导管围绕第一导管的中心轴线旋转,喷射装置的喷管和喷嘴可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带动下,实现水平方向360度的转动。

通过将第二导管通过转动机构设置在第一导管上,使得第二导管能够以其与第一导管的连接点为转动中心,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转动。

通过设置图像探测器,在第一导管旋转时和第二导管转动时,实时采集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从而精确定位火源位置相对于喷淋装置的方向。

通过将图像探测器设置在第二导管上,当图像探测器检测到起火点时,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带动下,喷射装置的喷嘴也对准了起火点,此时控制喷射装置进行灭火操作,即可准确有效地灭火,提高了灭火效率。

优选地,所述灭火剂存储装置包括外筒以及设置在所述外筒内部的内筒。其中,外筒采用防火材料制成,防止灭火剂存储装置二次爆炸,增加安全性。

本实施例可在火源位置,进一步精确定位起火点相对喷射装置的水平方位和竖直方位,从而精确定位起火点,提高灭火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定位灭火系统,通过将火灾探测器设置在移动机构上,可以随着移动机构的移动,对整个保护区域进行全覆盖的火灾探测;通过设置超声波感应器,可以保证移动机构及时地避开障碍物;通过将喷淋装置设置在移动机构上,可以在检测到火情时及时地进行灭火。通过将第一导管通过旋转机构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阀座上,使得第一导管可沿中心轴线自旋转,进而带动第二导管围绕第一导管的中心轴线旋转,喷射装置的喷管和喷嘴可在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的带动下,实现水平方向360度的转动;通过将第二导管通过转动机构设置在第一导管上,使得第二导管能够以其与第一导管的连接点为转动中心,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转动;通过设置图像探测器,在第一导管旋转时和第二导管转动时,实时采集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析,从而精确定位火源位置相对于喷淋装置的方向,从而精确定位起火点,提高灭火效果。本发明可实现移动式的火情检测及灭火,可减少管网建设,节约设备投入和施工成本,且灭火效率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