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落水自动破窗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70212发布日期:2019-04-20 05:46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落水自动破窗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破窗器,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落水自动破窗器。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中意外落水时,会在水里漂浮一段时间,此时应尽快设法逃出。而救生人员无法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救援,车内乘客必须进行自救。水浸入车内使得电路短路,车窗无法打开时,乘客必须用尖锐器械将车窗砸碎,而在匆忙之下乘客不能够及时找到合适的器械,难以进行有效的自救;使用器械将玻璃击破后,但由于玻璃夹胶,即便打破,也有一层胶把玻璃粘贴在一起,致使玻璃不能立刻碎化并掉落,为了尽快逃生,多数乘客徒手将玻璃击碎,容易割伤双手;若汽车下沉速度过快,自救困难使得多数乘客溺水,直接造成车内人员伤亡惨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汽车落水时乘客难以及时进行自救、徒手击碎玻璃易割伤双手、造成人员伤亡惨重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乘客进行自救并安全逃生、能够防止乘客被割伤、能够减少损伤的汽车落水自动破窗器。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汽车落水自动破窗器,包括有固定座、滑轨、第一滑块、第一安装盒、电线、第一线圈、第一电磁铁、升降杆、第一铁块、第一弹簧、第一导套、第一移动块、第二安装盒、电源支撑块、充电电源、电极、电源开关、第二线圈、第二电磁铁、第一插杆、第二铁块、第二弹簧、第三安装盒、破窗器、第六弹簧、旋转机构、转轴、空心卡杆、第二导套、第二插杆和第三弹簧,车体左壁中间嵌有玻璃,车体内左壁上部从上往下依次连接有固定座和第一导套,固定座右侧和车体内左壁下部均连接有第一安装盒,上下两方的第一安装盒外侧中间均开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穿有电线,上下两方的电线内端均连接有第一线圈,第一安装盒内活动式设有第一电磁铁,第一线圈绕在第一电磁铁上,上下两方的第一安装盒内侧中间均开有第二通孔,上方的第二通孔内活动式设有升降杆,下方的第二通孔内活动式设有第二导套,升降杆顶端和第二导套底部均连接有第一铁块,第一铁块与第一电磁铁配合,上方的第一铁块底部与上方的第一安装盒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下方的第一铁块顶部与下方的第一安装盒内顶部之间连接有另一根第一弹簧,上方的第一弹簧套在升降杆上,下方的第一弹簧套在第二导套上,升降杆滑动式位于第一导套内,车体内左壁上部嵌入式设有滑轨,滑轨位于第一导套下方,滑轨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右侧连接有第一移动块,第一移动块顶部与升降杆底端连接,车体内左壁下部从上往下依次开有第十三通孔和第八通孔,第八通孔位于下侧第一安装盒的上方,第十三通孔内活动式设有转轴,第十三通孔内左壁开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内设有旋转机构,第二凹槽内底部右侧开有第七通孔,第七通孔与第八通孔相通,旋转机构的部件上连接有空心卡杆,空心卡杆位于第七通孔内,第八通孔内活动式设有第二插杆,第二插杆与空心卡杆配合,第二插杆可穿过第二导套,第二插杆中部与车体内左壁下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三弹簧套在第二插杆上,第一移动块右侧和转轴右端均连接有第二安装盒,上下两方的第二安装盒内外两侧的中间均开有第四通孔,第二安装盒右侧开有第三通孔,第二安装盒内活动式设有第二电磁铁,上方的第二安装盒内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电源支撑块,下方的第二安装盒内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相同的电源支撑块,左右两方的电源支撑块上连接有充电电源,上下两方的充电电源外侧中间均开有充电口,充电口与外侧的第四通孔正对,充电电源右侧连接有电源开关,电源开关位于第三通孔内,上下两方的充电电源内侧左右两部均连接有电极,左右两方的电极上连接有第二线圈,第二线圈绕在第二电磁铁上,内侧的第四通孔内活动式设有第一插杆,上下两方的第一插杆外端均连接有第二铁块,第二铁块与第二电磁铁配合,上方的第二铁块底部与上方的第二安装盒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下方的第二铁块顶部与下方的第二安装盒内顶部之间连接有另一根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套在第一插杆上,第一移动块底部和下方的第二安装盒顶部均连接有第三安装盒,第三安装盒右侧中部开有第六通孔,第六通孔内活动式设有破窗器,破窗器左部与第三安装盒内右壁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第六弹簧套在破窗器上,上下两方的破窗器外侧左部均开有第一凹槽,上下两方的第三安装盒外侧左部均开有第五通孔,第一插杆穿过第五通孔并插入第一凹槽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旋转机构包括有第二滑块、转动杆和涡卷弹簧,第二凹槽内前后两壁的左部均开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内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两个第二滑块之间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右侧与转轴左端连接,转轴左部连接有涡卷弹簧,涡卷弹簧下端与空心卡杆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固定套筒、l型板和把手,上方的第一安装盒右侧连接有固定套筒,固定套筒内放置有l型板,l型板内侧右部连接有把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有弧形杆、限位杆、第四弹簧、第三滑块、第二移动块、插销和第五弹簧,第三安装盒右侧连接有弧形杆,弧形杆上下两部均开有第九通孔,第九通孔内活动式设有限位杆,上下两方的限位杆外端与弧形杆外侧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弹簧,第四弹簧套在限位杆上,破窗器右部上下两侧均开有第十一通孔,上下两方的限位杆内端分别位于上下两方的第十一通孔内,破窗器右侧中部开有第十二通孔,第十二通孔与第十一通孔相通,第十二通孔内上下两部均滑动式设有第二移动块,第二移动块卡在第十二通孔内上下两壁,上下两方的第二移动块外侧均开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内滑动式设有第三滑块,第三滑块与限位杆连接,第二移动块可穿过第十一通孔,弧形杆中部开有第十通孔,第十通孔内活动式设有插销,插销左端插入第十二通孔内,插销右端与弧形杆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第五弹簧套在插销上。

汽车正常行驶时,驾驶员将转轴反向转动并通过旋转机构使得空心卡杆向下移动,推动第二插杆插入空心卡杆内,第三弹簧随之压缩,电线对外通电,电线通过第一线圈使得第一电磁铁将第一铁块吸住,进而第二插杆抵住第二导套左侧上部,转轴通过下方的第二安装盒使得下方的第三安装盒向前转至玻璃下方。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第六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驾驶员预先通过外侧的第四通孔和充电口对充电电源充好电。汽车落水后,车内渗入水导致电线断电,第一电磁铁的磁性消失,在第一弹簧作用下,第一电磁铁与第一铁块分离,升降杆向下移动,第二导套向上移动。升降杆通过第一移动块带动上方的第二安装盒和上方的第三安装盒向下移动,进而上方的破窗器对准玻璃上部区域。第二导套上移至一定高度时,在第三弹簧作用下,第二插杆向右移动,第二插杆从空心卡杆内脱离出来并穿入第二导套内,旋转机构使得转轴正向转动,转轴通过下方的第二安装盒使得下方的第三安装盒向上转起,进而下方的破窗器对准玻璃下部区域。乘客随即按动电源开关,进而充电电源通电,充电电源通过电极和第二线圈使得第二电磁铁将第二铁块吸起,第二弹簧随之拉伸,上下两方的第一插杆向外侧移动并脱离第一凹槽内,此时在第六弹簧作用下,破窗器向左弹出并击破玻璃,驾驶员和乘客即可迅速逃离车体内,如此能够在汽车落水时实现自动破窗,能够方便乘客进行自救,能够保护多数乘客的生命,减少损伤。

汽车正常行驶时,涡卷弹簧处于拉伸状态。第二插杆从空心卡杆内脱离出来后,在涡卷弹簧作用下,转轴正向转动并带动转动杆正向转动,进而前方的第二滑块向上滑动至前方第一滑槽内顶部,后方的第二滑块向下滑动至后方第一滑槽内底部,如此能够控制转轴的转动角度,进而控制住下方破窗器的位置。

破窗器击破玻璃后,玻璃并不能立刻碎化并掉落,乘客通过把手将l型板取出,使用l型板及时将玻璃快速砸碎进行逃生,如此无需乘客徒手将玻璃撞碎,能够使乘客安全逃生,防止乘客被割伤。

初始时,第四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破窗器对准玻璃后,乘客摁动插销向左移动,第五弹簧随之压缩,插销接触并推动第二移动块向左移动,第二移动块对准第十一通孔时,在第四弹簧作用下,上下两方的限位杆向外侧移动并移出第十一通孔内,第二移动块随之向外侧移动。乘客放开插销,在第五弹簧作用下,插销向右移动复位,此时乘客即可按动电源开关,如此能够对破窗器的弹出加强保险,防止电源开关在意外触动情况下导致破窗器弹出,能够给靠车窗的乘客足够的反应和缓冲时间,防止玻璃不可控地砸伤乘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乘客按动电源开关使得破窗器向左弹出并击破玻璃,能够在汽车落水时实现自动破窗,能够方便乘客进行自救,能够保护多数乘客的生命,减少损伤;通过旋转机构能够使下方的破窗器对准玻璃下部区域;通过l型板无需乘客徒手将玻璃撞碎,能够使乘客安全逃生,防止乘客被割伤;通过摁动插销向左移动使得限位杆移出第十一通孔内,再按动电源开关,能够对破窗器的弹出加强保险,防止电源开关在意外触动情况下导致破窗器弹出,能够给靠车窗的乘客足够的反应和缓冲时间,防止玻璃不可控地砸伤乘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部分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车体,2…玻璃,3…固定座,4…滑轨,5…第一滑块,6…第一安装盒,7…第一通孔,8…电线,801…第一线圈,9…第一电磁铁,10…第二通孔,11…升降杆,12…第一铁块,13…第一弹簧,14…第一导套,15…第一移动块,16…第二安装盒,17…第三通孔,18…第四通孔,19…电源支撑块,20…充电电源,21…充电口,22…电极,23…电源开关,24…第二线圈,25…第二电磁铁,26…第一插杆,27…第二铁块,28…第二弹簧,29…第五通孔,30…第一凹槽,31…第三安装盒,32…第六通孔,33…破窗器,331…第六弹簧,34…第二凹槽,35…旋转机构,351…第一滑槽,352…第二滑块,353…转动杆,354…涡卷弹簧,36…第七通孔,37…转轴,371…第十三通孔,38…空心卡杆,39…第八通孔,40…第二导套,41…第二插杆,42…第三弹簧,43…固定套筒,44…l型板,45…把手,46…弧形杆,47…第九通孔,48…第十通孔,49…第十一通孔,50…限位杆,51…第四弹簧,52…第二滑槽,53…第三滑块,54…第二移动块,55…第十二通孔,56…插销,57…第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汽车落水自动破窗器,如图1-4所示,包括有固定座3、滑轨4、第一滑块5、第一安装盒6、电线8、第一线圈801、第一电磁铁9、升降杆11、第一铁块12、第一弹簧13、第一导套14、第一移动块15、第二安装盒16、电源支撑块19、充电电源20、电极22、电源开关23、第二线圈24、第二电磁铁25、第一插杆26、第二铁块27、第二弹簧28、第三安装盒31、破窗器33、第六弹簧331、旋转机构35、转轴37、空心卡杆38、第二导套40、第二插杆41和第三弹簧42,车体1左壁中间嵌有玻璃2,车体1内左壁上部从上往下依次连接有固定座3和第一导套14,固定座3右侧和车体1内左壁下部均连接有第一安装盒6,上下两方的第一安装盒6外侧中间均开有第一通孔7,第一通孔7内穿有电线8,上下两方的电线8内端均连接有第一线圈801,第一安装盒6内活动式设有第一电磁铁9,第一线圈801绕在第一电磁铁9上,上下两方的第一安装盒6内侧中间均开有第二通孔10,上方的第二通孔10内活动式设有升降杆11,下方的第二通孔10内活动式设有第二导套40,升降杆11顶端和第二导套40底部均连接有第一铁块12,第一铁块12与第一电磁铁9配合,上方的第一铁块12底部与上方的第一安装盒6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3,下方的第一铁块12顶部与下方的第一安装盒6内顶部之间连接有另一根第一弹簧13,上方的第一弹簧13套在升降杆11上,下方的第一弹簧13套在第二导套40上,升降杆11滑动式位于第一导套14内,车体1内左壁上部嵌入式设有滑轨4,滑轨4位于第一导套14下方,滑轨4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5,第一滑块5右侧连接有第一移动块15,第一移动块15顶部与升降杆11底端连接,车体1内左壁下部从上往下依次开有第十三通孔371和第八通孔39,第八通孔39位于下侧第一安装盒6的上方,第十三通孔371内活动式设有转轴37,第十三通孔371内左壁开有第二凹槽34,第二凹槽34内设有旋转机构35,第二凹槽34内底部右侧开有第七通孔36,第七通孔36与第八通孔39相通,旋转机构35的部件上连接有空心卡杆38,空心卡杆38位于第七通孔36内,第八通孔39内活动式设有第二插杆41,第二插杆41与空心卡杆38配合,第二插杆41可穿过第二导套40,第二插杆41中部与车体1内左壁下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42,第三弹簧42套在第二插杆41上,第一移动块15右侧和转轴37右端均连接有第二安装盒16,上下两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外两侧的中间均开有第四通孔18,第二安装盒16右侧开有第三通孔17,第二安装盒16内活动式设有第二电磁铁25,上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电源支撑块19,下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相同的电源支撑块19,左右两方的电源支撑块19上连接有充电电源20,上下两方的充电电源20外侧中间均开有充电口21,充电口21与外侧的第四通孔18正对,充电电源20右侧连接有电源开关23,电源开关23位于第三通孔17内,上下两方的充电电源20内侧左右两部均连接有电极22,左右两方的电极22上连接有第二线圈24,第二线圈24绕在第二电磁铁25上,内侧的第四通孔18内活动式设有第一插杆26,上下两方的第一插杆26外端均连接有第二铁块27,第二铁块27与第二电磁铁25配合,上方的第二铁块27底部与上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28,下方的第二铁块27顶部与下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顶部之间连接有另一根第二弹簧28,第二弹簧28套在第一插杆26上,第一移动块15底部和下方的第二安装盒16顶部均连接有第三安装盒31,第三安装盒31右侧中部开有第六通孔32,第六通孔32内活动式设有破窗器33,破窗器33左部与第三安装盒31内右壁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331,第六弹簧331套在破窗器33上,上下两方的破窗器33外侧左部均开有第一凹槽30,上下两方的第三安装盒31外侧左部均开有第五通孔29,第一插杆26穿过第五通孔29并插入第一凹槽30内。

实施例2

一种汽车落水自动破窗器,如图1-4所示,包括有固定座3、滑轨4、第一滑块5、第一安装盒6、电线8、第一线圈801、第一电磁铁9、升降杆11、第一铁块12、第一弹簧13、第一导套14、第一移动块15、第二安装盒16、电源支撑块19、充电电源20、电极22、电源开关23、第二线圈24、第二电磁铁25、第一插杆26、第二铁块27、第二弹簧28、第三安装盒31、破窗器33、第六弹簧331、旋转机构35、转轴37、空心卡杆38、第二导套40、第二插杆41和第三弹簧42,车体1左壁中间嵌有玻璃2,车体1内左壁上部从上往下依次连接有固定座3和第一导套14,固定座3右侧和车体1内左壁下部均连接有第一安装盒6,上下两方的第一安装盒6外侧中间均开有第一通孔7,第一通孔7内穿有电线8,上下两方的电线8内端均连接有第一线圈801,第一安装盒6内活动式设有第一电磁铁9,第一线圈801绕在第一电磁铁9上,上下两方的第一安装盒6内侧中间均开有第二通孔10,上方的第二通孔10内活动式设有升降杆11,下方的第二通孔10内活动式设有第二导套40,升降杆11顶端和第二导套40底部均连接有第一铁块12,第一铁块12与第一电磁铁9配合,上方的第一铁块12底部与上方的第一安装盒6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3,下方的第一铁块12顶部与下方的第一安装盒6内顶部之间连接有另一根第一弹簧13,上方的第一弹簧13套在升降杆11上,下方的第一弹簧13套在第二导套40上,升降杆11滑动式位于第一导套14内,车体1内左壁上部嵌入式设有滑轨4,滑轨4位于第一导套14下方,滑轨4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5,第一滑块5右侧连接有第一移动块15,第一移动块15顶部与升降杆11底端连接,车体1内左壁下部从上往下依次开有第十三通孔371和第八通孔39,第八通孔39位于下侧第一安装盒6的上方,第十三通孔371内活动式设有转轴37,第十三通孔371内左壁开有第二凹槽34,第二凹槽34内设有旋转机构35,第二凹槽34内底部右侧开有第七通孔36,第七通孔36与第八通孔39相通,旋转机构35的部件上连接有空心卡杆38,空心卡杆38位于第七通孔36内,第八通孔39内活动式设有第二插杆41,第二插杆41与空心卡杆38配合,第二插杆41可穿过第二导套40,第二插杆41中部与车体1内左壁下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42,第三弹簧42套在第二插杆41上,第一移动块15右侧和转轴37右端均连接有第二安装盒16,上下两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外两侧的中间均开有第四通孔18,第二安装盒16右侧开有第三通孔17,第二安装盒16内活动式设有第二电磁铁25,上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电源支撑块19,下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相同的电源支撑块19,左右两方的电源支撑块19上连接有充电电源20,上下两方的充电电源20外侧中间均开有充电口21,充电口21与外侧的第四通孔18正对,充电电源20右侧连接有电源开关23,电源开关23位于第三通孔17内,上下两方的充电电源20内侧左右两部均连接有电极22,左右两方的电极22上连接有第二线圈24,第二线圈24绕在第二电磁铁25上,内侧的第四通孔18内活动式设有第一插杆26,上下两方的第一插杆26外端均连接有第二铁块27,第二铁块27与第二电磁铁25配合,上方的第二铁块27底部与上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28,下方的第二铁块27顶部与下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顶部之间连接有另一根第二弹簧28,第二弹簧28套在第一插杆26上,第一移动块15底部和下方的第二安装盒16顶部均连接有第三安装盒31,第三安装盒31右侧中部开有第六通孔32,第六通孔32内活动式设有破窗器33,破窗器33左部与第三安装盒31内右壁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331,第六弹簧331套在破窗器33上,上下两方的破窗器33外侧左部均开有第一凹槽30,上下两方的第三安装盒31外侧左部均开有第五通孔29,第一插杆26穿过第五通孔29并插入第一凹槽30内。

旋转机构35包括有第二滑块352、转动杆353和涡卷弹簧354,第二凹槽34内前后两壁的左部均开有第一滑槽351,第一滑槽351内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352,两个第二滑块352之间连接有转动杆353,转动杆353右侧与转轴37左端连接,转轴37左部连接有涡卷弹簧354,涡卷弹簧354下端与空心卡杆38连接。

实施例3

一种汽车落水自动破窗器,如图1-4所示,包括有固定座3、滑轨4、第一滑块5、第一安装盒6、电线8、第一线圈801、第一电磁铁9、升降杆11、第一铁块12、第一弹簧13、第一导套14、第一移动块15、第二安装盒16、电源支撑块19、充电电源20、电极22、电源开关23、第二线圈24、第二电磁铁25、第一插杆26、第二铁块27、第二弹簧28、第三安装盒31、破窗器33、第六弹簧331、旋转机构35、转轴37、空心卡杆38、第二导套40、第二插杆41和第三弹簧42,车体1左壁中间嵌有玻璃2,车体1内左壁上部从上往下依次连接有固定座3和第一导套14,固定座3右侧和车体1内左壁下部均连接有第一安装盒6,上下两方的第一安装盒6外侧中间均开有第一通孔7,第一通孔7内穿有电线8,上下两方的电线8内端均连接有第一线圈801,第一安装盒6内活动式设有第一电磁铁9,第一线圈801绕在第一电磁铁9上,上下两方的第一安装盒6内侧中间均开有第二通孔10,上方的第二通孔10内活动式设有升降杆11,下方的第二通孔10内活动式设有第二导套40,升降杆11顶端和第二导套40底部均连接有第一铁块12,第一铁块12与第一电磁铁9配合,上方的第一铁块12底部与上方的第一安装盒6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3,下方的第一铁块12顶部与下方的第一安装盒6内顶部之间连接有另一根第一弹簧13,上方的第一弹簧13套在升降杆11上,下方的第一弹簧13套在第二导套40上,升降杆11滑动式位于第一导套14内,车体1内左壁上部嵌入式设有滑轨4,滑轨4位于第一导套14下方,滑轨4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5,第一滑块5右侧连接有第一移动块15,第一移动块15顶部与升降杆11底端连接,车体1内左壁下部从上往下依次开有第十三通孔371和第八通孔39,第八通孔39位于下侧第一安装盒6的上方,第十三通孔371内活动式设有转轴37,第十三通孔371内左壁开有第二凹槽34,第二凹槽34内设有旋转机构35,第二凹槽34内底部右侧开有第七通孔36,第七通孔36与第八通孔39相通,旋转机构35的部件上连接有空心卡杆38,空心卡杆38位于第七通孔36内,第八通孔39内活动式设有第二插杆41,第二插杆41与空心卡杆38配合,第二插杆41可穿过第二导套40,第二插杆41中部与车体1内左壁下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42,第三弹簧42套在第二插杆41上,第一移动块15右侧和转轴37右端均连接有第二安装盒16,上下两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外两侧的中间均开有第四通孔18,第二安装盒16右侧开有第三通孔17,第二安装盒16内活动式设有第二电磁铁25,上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电源支撑块19,下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相同的电源支撑块19,左右两方的电源支撑块19上连接有充电电源20,上下两方的充电电源20外侧中间均开有充电口21,充电口21与外侧的第四通孔18正对,充电电源20右侧连接有电源开关23,电源开关23位于第三通孔17内,上下两方的充电电源20内侧左右两部均连接有电极22,左右两方的电极22上连接有第二线圈24,第二线圈24绕在第二电磁铁25上,内侧的第四通孔18内活动式设有第一插杆26,上下两方的第一插杆26外端均连接有第二铁块27,第二铁块27与第二电磁铁25配合,上方的第二铁块27底部与上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28,下方的第二铁块27顶部与下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顶部之间连接有另一根第二弹簧28,第二弹簧28套在第一插杆26上,第一移动块15底部和下方的第二安装盒16顶部均连接有第三安装盒31,第三安装盒31右侧中部开有第六通孔32,第六通孔32内活动式设有破窗器33,破窗器33左部与第三安装盒31内右壁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331,第六弹簧331套在破窗器33上,上下两方的破窗器33外侧左部均开有第一凹槽30,上下两方的第三安装盒31外侧左部均开有第五通孔29,第一插杆26穿过第五通孔29并插入第一凹槽30内。

旋转机构35包括有第二滑块352、转动杆353和涡卷弹簧354,第二凹槽34内前后两壁的左部均开有第一滑槽351,第一滑槽351内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352,两个第二滑块352之间连接有转动杆353,转动杆353右侧与转轴37左端连接,转轴37左部连接有涡卷弹簧354,涡卷弹簧354下端与空心卡杆38连接。

还包括有固定套筒43、l型板44和把手45,上方的第一安装盒6右侧连接有固定套筒43,固定套筒43内放置有l型板44,l型板44内侧右部连接有把手45。

实施例4

一种汽车落水自动破窗器,如图1-4所示,包括有固定座3、滑轨4、第一滑块5、第一安装盒6、电线8、第一线圈801、第一电磁铁9、升降杆11、第一铁块12、第一弹簧13、第一导套14、第一移动块15、第二安装盒16、电源支撑块19、充电电源20、电极22、电源开关23、第二线圈24、第二电磁铁25、第一插杆26、第二铁块27、第二弹簧28、第三安装盒31、破窗器33、第六弹簧331、旋转机构35、转轴37、空心卡杆38、第二导套40、第二插杆41和第三弹簧42,车体1左壁中间嵌有玻璃2,车体1内左壁上部从上往下依次连接有固定座3和第一导套14,固定座3右侧和车体1内左壁下部均连接有第一安装盒6,上下两方的第一安装盒6外侧中间均开有第一通孔7,第一通孔7内穿有电线8,上下两方的电线8内端均连接有第一线圈801,第一安装盒6内活动式设有第一电磁铁9,第一线圈801绕在第一电磁铁9上,上下两方的第一安装盒6内侧中间均开有第二通孔10,上方的第二通孔10内活动式设有升降杆11,下方的第二通孔10内活动式设有第二导套40,升降杆11顶端和第二导套40底部均连接有第一铁块12,第一铁块12与第一电磁铁9配合,上方的第一铁块12底部与上方的第一安装盒6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13,下方的第一铁块12顶部与下方的第一安装盒6内顶部之间连接有另一根第一弹簧13,上方的第一弹簧13套在升降杆11上,下方的第一弹簧13套在第二导套40上,升降杆11滑动式位于第一导套14内,车体1内左壁上部嵌入式设有滑轨4,滑轨4位于第一导套14下方,滑轨4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5,第一滑块5右侧连接有第一移动块15,第一移动块15顶部与升降杆11底端连接,车体1内左壁下部从上往下依次开有第十三通孔371和第八通孔39,第八通孔39位于下侧第一安装盒6的上方,第十三通孔371内活动式设有转轴37,第十三通孔371内左壁开有第二凹槽34,第二凹槽34内设有旋转机构35,第二凹槽34内底部右侧开有第七通孔36,第七通孔36与第八通孔39相通,旋转机构35的部件上连接有空心卡杆38,空心卡杆38位于第七通孔36内,第八通孔39内活动式设有第二插杆41,第二插杆41与空心卡杆38配合,第二插杆41可穿过第二导套40,第二插杆41中部与车体1内左壁下部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42,第三弹簧42套在第二插杆41上,第一移动块15右侧和转轴37右端均连接有第二安装盒16,上下两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外两侧的中间均开有第四通孔18,第二安装盒16右侧开有第三通孔17,第二安装盒16内活动式设有第二电磁铁25,上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顶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电源支撑块19,下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底部左右两侧均连接有相同的电源支撑块19,左右两方的电源支撑块19上连接有充电电源20,上下两方的充电电源20外侧中间均开有充电口21,充电口21与外侧的第四通孔18正对,充电电源20右侧连接有电源开关23,电源开关23位于第三通孔17内,上下两方的充电电源20内侧左右两部均连接有电极22,左右两方的电极22上连接有第二线圈24,第二线圈24绕在第二电磁铁25上,内侧的第四通孔18内活动式设有第一插杆26,上下两方的第一插杆26外端均连接有第二铁块27,第二铁块27与第二电磁铁25配合,上方的第二铁块27底部与上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28,下方的第二铁块27顶部与下方的第二安装盒16内顶部之间连接有另一根第二弹簧28,第二弹簧28套在第一插杆26上,第一移动块15底部和下方的第二安装盒16顶部均连接有第三安装盒31,第三安装盒31右侧中部开有第六通孔32,第六通孔32内活动式设有破窗器33,破窗器33左部与第三安装盒31内右壁之间连接有第六弹簧331,第六弹簧331套在破窗器33上,上下两方的破窗器33外侧左部均开有第一凹槽30,上下两方的第三安装盒31外侧左部均开有第五通孔29,第一插杆26穿过第五通孔29并插入第一凹槽30内。

旋转机构35包括有第二滑块352、转动杆353和涡卷弹簧354,第二凹槽34内前后两壁的左部均开有第一滑槽351,第一滑槽351内滑动式设有第二滑块352,两个第二滑块352之间连接有转动杆353,转动杆353右侧与转轴37左端连接,转轴37左部连接有涡卷弹簧354,涡卷弹簧354下端与空心卡杆38连接。

还包括有固定套筒43、l型板44和把手45,上方的第一安装盒6右侧连接有固定套筒43,固定套筒43内放置有l型板44,l型板44内侧右部连接有把手45。

还包括有弧形杆46、限位杆50、第四弹簧51、第三滑块53、第二移动块54、插销56和第五弹簧57,第三安装盒31右侧连接有弧形杆46,弧形杆46上下两部均开有第九通孔47,第九通孔47内活动式设有限位杆50,上下两方的限位杆50外端与弧形杆46外侧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弹簧51,第四弹簧51套在限位杆50上,破窗器33右部上下两侧均开有第十一通孔49,上下两方的限位杆50内端分别位于上下两方的第十一通孔49内,破窗器33右侧中部开有第十二通孔55,第十二通孔55与第十一通孔49相通,第十二通孔55内上下两部均滑动式设有第二移动块54,第二移动块54卡在第十二通孔55内上下两壁,上下两方的第二移动块54外侧均开有第二滑槽52,第二滑槽52内滑动式设有第三滑块53,第三滑块53与限位杆50连接,第二移动块54可穿过第十一通孔49,弧形杆46中部开有第十通孔48,第十通孔48内活动式设有插销56,插销56左端插入第十二通孔55内,插销56右端与弧形杆46右侧之间连接有第五弹簧57,第五弹簧57套在插销56上。

汽车正常行驶时,驾驶员将转轴37反向转动并通过旋转机构35使得空心卡杆38向下移动,推动第二插杆41插入空心卡杆38内,第三弹簧42随之压缩,电线8对外通电,电线8通过第一线圈801使得第一电磁铁9将第一铁块12吸住,进而第二插杆41抵住第二导套40左侧上部,转轴37通过下方的第二安装盒16使得下方的第三安装盒31向前转至玻璃2下方。第一弹簧13处于拉伸状态,第六弹簧331处于压缩状态。驾驶员预先通过外侧的第四通孔18和充电口21对充电电源20充好电。汽车落水后,车内渗入水导致电线8断电,第一电磁铁9的磁性消失,在第一弹簧13作用下,第一电磁铁9与第一铁块12分离,升降杆11向下移动,第二导套40向上移动。升降杆11通过第一移动块15带动上方的第二安装盒16和上方的第三安装盒31向下移动,进而上方的破窗器33对准玻璃2上部区域。第二导套40上移至一定高度时,在第三弹簧42作用下,第二插杆41向右移动,第二插杆41从空心卡杆38内脱离出来并穿入第二导套40内,旋转机构35使得转轴37正向转动,转轴37通过下方的第二安装盒16使得下方的第三安装盒31向上转起,进而下方的破窗器33对准玻璃2下部区域。乘客随即按动电源开关23,进而充电电源20通电,充电电源20通过电极22和第二线圈24使得第二电磁铁25将第二铁块27吸起,第二弹簧28随之拉伸,上下两方的第一插杆26向外侧移动并脱离第一凹槽30内,此时在第六弹簧331作用下,破窗器33向左弹出并击破玻璃2,驾驶员和乘客即可迅速逃离车体1内,如此能够在汽车落水时实现自动破窗,能够方便乘客进行自救,能够保护多数乘客的生命,减少损伤。

汽车正常行驶时,涡卷弹簧354处于拉伸状态。第二插杆41从空心卡杆38内脱离出来后,在涡卷弹簧354作用下,转轴37正向转动并带动转动杆353正向转动,进而前方的第二滑块352向上滑动至前方第一滑槽351内顶部,后方的第二滑块352向下滑动至后方第一滑槽351内底部,如此能够控制转轴37的转动角度,进而控制住下方破窗器33的位置。

破窗器33击破玻璃2后,玻璃2并不能立刻碎化并掉落,乘客通过把手45将l型板44取出,使用l型板44及时将玻璃2快速砸碎进行逃生,如此无需乘客徒手将玻璃2撞碎,能够使乘客安全逃生,防止乘客被割伤。

初始时,第四弹簧51处于压缩状态。破窗器33对准玻璃2后,乘客摁动插销56向左移动,第五弹簧57随之压缩,插销56接触并推动第二移动块54向左移动,第二移动块54对准第十一通孔49时,在第四弹簧51作用下,上下两方的限位杆50向外侧移动并移出第十一通孔49内,第二移动块54随之向外侧移动。乘客放开插销56,在第五弹簧57作用下,插销56向右移动复位,此时乘客即可按动电源开关23,如此能够对破窗器33的弹出加强保险,防止电源开关23在意外触动情况下导致破窗器33弹出,能够给靠车窗的乘客足够的反应和缓冲时间,防止玻璃2不可控地砸伤乘客。

应当理解,以上的描述仅仅用于示例性目的,并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理解,本发明的变型形式将包含在本文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