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灭火弹的降压触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11302发布日期:2021-01-12 08:29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灭火弹的降压触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弹降压触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灭火弹的降压触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高层楼宇与日俱增,高层消防灭火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中之重的问题,目前现有的手段不能有效快速扑灭高层楼宇火灾,为解决这一疑难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了一种直升机挂载冷发射灭火弹,针对高层楼宇初期火灾可以做到有效控制,避免造成更大损失。

该灭火弹依靠氮气蓄能进行冷发射灭火弹,该灭火弹弹头释放灭火剂需要冷发射装置提供撞击能量,同时为保证冷发射装置内压强损失一部分后自动进行撞击灭火剂击发部分,因此设计了本申请中的触发装置。

中国实用新型为一种气体压力报警装置,公告号为cn210180594u,公告日为2020.03.24,一种气体压力报警装置,包括输气管、压力变送器、plc控制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报警模块、自动拨号模块及短信发送装置,所述输气管内设有压力变送器,所述压力变送器连接plc控制模块,所述plc控制模块连接数据分析模块,所述数据分析模块连接报警模块和短信发送装置;可监测不同输气管的输气管气压,当气压不在设定范围内时,报警指示灯亮起,向对应负责人员拨打电话及发送短信。以上技术方案是解决气压不在设定范围内时及时报警,但是主要采用控制模块进行报警,相对成本较高,且技术比较复杂,不利于压力容器和蓄能器即插即用。

中国实用新型为一种压力报警器,公告号为cn210108598u,公告日为2020.02.21,本实用新型属于压力报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压力报警器,包括:可安装在消防用的压力容器上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有与压力容器相通的压力腔;在所述外壳内设有金属接地板、金属部件和绝缘顶推部件;当压力腔的气体压力高于设定值时,所述绝缘顶推部件顶推所述金属部件并使所述金属部件与所述金属接地板分开,当压力腔的气体压力等于或低于设定值时,所述金属部件与所述金属接地板接触;当所述金属部件与所述金属接地板接触时,所述报警开关呈闭合状态,可将报警开关的导通状态输出给报警灯而进行报警,以提醒工作人员过来检修压力容器。以上技术方案是通过金属部件与所述金属接地板接触时,控制报警开关实现压力报警,但是需要设计对应的控制电路,相对比较复杂,针对小型的压力容器,成本相对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灭火弹的降压触发装置,安装在灭火弹上,所述灭火弹包括触发弹头释放灭火剂的击发机构和与击发机构连接的蓄能器,包括在蓄能器上连接的缸体和套装在缸体外侧与蓄能器密封连接的外套;所述缸体一端密封连接有插入蓄能器内进行充气的充气阀,缸体另一端内侧套装有沿缸体轴向运动的t形撞针,所述t形撞针靠近充气阀一侧与缸体内侧密封滑动连接,t形撞针在工作过程中伸出外套外并撞击击发机构;所述t形撞针、外套与缸体形成压力平衡腔,所述压力平衡腔与蓄能器内部通过间隙通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间隙通道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间隙孔和第二间隙孔,所述第一间隙孔设置在缸体和外套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间隙孔设置在蓄能器和缸体的连接处,所述缸体两端部与外套安装处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压力平衡腔和第一间隙孔,所述第二通孔连通第一间隙孔和第二间隙孔。

进一步,所述外套上设有导向口,撞针安装在导向口内,工作状态时,撞针伸出导向口撞击击发机构。

进一步,所述充气阀靠近蓄能器一侧安装有保护帽。

进一步,所述缸体和蓄能器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缸体和外套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蓄能器与外套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t形撞针靠近充气阀一侧与缸体内侧安装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缸体与充气阀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蓄能器为氮气蓄能器。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灭火弹的降压触发装置,通过在灭火弹上安装降压触发装置,当蓄能器喷射高压气体发射灭火弹后,蓄能器内压强较小使得撞针快速伸出外套触发击发机构,从而触发弹头释放灭火剂,本结构根据蓄能器内压强变化促使撞针伸出或收回运动,在蓄能器内压强减小的同时自动触发击发机构,保证发射出去的灭火弹可以自发的释放灭火剂,从而实现灭火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蓄能器蓄能状态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蓄能器降压状态时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灭火弹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用于灭火弹的降压触发装置,安装在灭火弹上,所述灭火弹包括触发弹头释放灭火剂的击发机构8和与击发机构8连接的蓄能器9,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蓄能器9为氮气蓄能器9;降压触发装置包括在蓄能器9上连接的缸体2和套装在缸体2外侧与蓄能器9密封连接的外套1,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缸体2和蓄能器9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缸体2和外套1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蓄能器9与外套1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所述缸体2一端密封连接有插入蓄能器9内进行充气的充气阀3,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缸体2与充气阀3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保证缸体2与充气阀3连接处密封;缸体2另一端内侧套装有沿缸体2轴向运动的t形撞针4,所述t形撞针4靠近充气阀3一侧与缸体2内侧密封滑动连接,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所述t形撞针4靠近充气阀3一侧与缸体2内侧之间安装有密封圈;t形撞针4在工作过程中伸出外套1外并撞击击发机构8。所述t形撞针4、外套1与缸体2形成压力平衡腔6,所述压力平衡腔6与蓄能器9内部通过间隙连通;所述间隙通道包括第一间隙孔和第二间隙孔,所述第一间隙孔设置在缸体2和外套1的连接处,所述第二间隙孔设置在缸体2和蓄能器9的连接处,所述缸体2两端部与外套1安装处开设有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所述第一通孔10连通压力平衡腔和第一间隙孔,所述第二通孔11连通第一间隙孔和第二间隙孔;本实施例中,缸体2和蓄能器9通过螺纹连接,缸体2和外套1通过螺纹连接,调整螺纹配合之间的间隙变大形成第一间隙孔和第二间隙孔,从而实现压力平衡腔6与蓄能器9内部连通。所述t形撞针4、充气阀3与缸体2形成压力挤压腔5;非工作状态时,蓄能器9内部的高压气体会通过间隙进入压力平衡腔6,压力平衡腔6内压强增大,推动t形撞针4向充气阀3一侧运动,来挤压压力挤压腔5,此时t形撞针4收回到外套1内;工作状态时,蓄能器9释放氮气进行冷发射灭火弹,蓄能器9内部压强减小,使得压力平衡腔6内压强变小,此时压力挤压腔5内压强大于压力平衡腔6内压强,使得压力挤压腔5内气体推动t形撞针4向背向充气阀3一侧运动,从而伸出外套1撞击击发机构8,实现灭火弹弹头释放灭火剂,从而完成灭火工作。

如图1-3所示,为了实现t形撞针4沿缸体2轴向运动并伸出外套1外撞击击发机构8,所述外套1上设有导向口,撞针4安装在导向口内,工作状态时,撞针4伸出导向口撞击击发机构8。

如图3所示,为了保护充气阀3,所述充气阀3靠近蓄能器9一侧安装有保护帽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发射前,通过充气阀3向压力挤压腔5内充入一定量气体,将降压触发装置安装在蓄能器9上,蓄能器9内的高压气体可以通过缸体2与蓄能器9连接处的螺纹间隙进入压力平衡腔6,进入压力平衡腔6的高压气体推动t形撞针4向充气阀3一侧运动,t形撞针4挤压压力挤压腔5内气体进行蓄能,确保t形撞针4收回至外套1的导向口内,压力平衡腔6内压强与压力挤压腔5内压强达到平衡,如图1所示;

发射后,蓄能器9内高压气体释放,释放的高压气体反向推动灭火弹运动,随着蓄能器9内压强降低,使得压力挤压腔5内压强大于压力平衡腔6内压强,压力挤压腔5内的气体开始推动t形撞针4向背向充气阀3一侧运动,t形撞针4快速运动伸出外套1的导向口,撞击击发机构8,击发机构8触发弹头释放灭火剂进行灭火,这样可以通过释放蓄能器9内压强自动触发灭火弹的击发机构8,从而触发弹头释放灭火剂,达到灭火的效果,如图2-3所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灭火弹的降压触发装置,通过在灭火弹上安装降压触发装置,当蓄能器9喷射高压气体发射灭火弹后,蓄能器9内压强较小使得撞针4快速伸出外套1触发击发机构8,从而触发弹头释放灭火剂,本结构根据蓄能器9内压强变化促使撞针4伸出或收回运动,在蓄能器9内压强减小的同时自动触发击发机构8,保证发射出去的灭火弹可以自发的释放灭火剂,从而实现灭火功能。

本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形状、材料、结构等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但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