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火器专用雾化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0862发布日期:2021-04-02 09:2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火器专用雾化喷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器材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灭火器专用雾化喷头。



背景技术:

传统的灭火器喷嘴主要有斜度喷嘴、直流雾化喷嘴、水基灭火喷嘴三种结构。1.斜度喷头,是小孔斜度扩散,只满足干粉迅速悬浮扩散于空气中,在灭火区域迅速形成干粉灭火浓度,但它仅仅满足于干粉灭火器,对于水基泡沫、全氟己酮和洁净气体灭火器而言,并不能满足其使用条件。2.直流雾化喷头,其内部结构为直通式设计,因此需要较高的压力将灭火剂雾化,与雾化式喷头相比,在低压情况下,直流喷头雾化效果没有旋转雾化喷头效果好;直流雾化喷嘴使用的是小孔雾化,需要压力和小孔在一定比例下才可以实现雾化,雾化条件自身饱和蒸气压较大,如六氟丙烷沸点-4℃;如果只是小孔,在压力较低时喷射则满足不了雾化要求,会形成一条水流直柱,而全氟己酮沸点为49℃,因此不能满足。3.水基灭火器喷头,利用高压驱动气体将灭火剂经过旋转雾化喷头喷出,使灭火剂产生液膜被空气破碎而雾化,所使用的雾化喷嘴只强调雾化扩散,因为水基灭火器的工作原理是在火灾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泡沫,使用泡沫覆盖的方式隔绝氧气,实现灭火;所以水基灭火喷嘴不能满足药剂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保持灭火浓度的要求,因而在全氟己酮灭火器上也得不到应用。常温下药剂是液体的灭火器,例如全氟己酮灭火器和2-溴三氟丙烯灭火器,灭火时断裂灭火占60%,还有40%是靠吸热来达到灭火效果,采用上述三种喷嘴,灭火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灭火器专用雾化喷头的技术方案,首先将药剂旋转雾化,然后在雾化喷管前端依次设置了锥形雾化管道、直筒喷射导向管道,灭火时能保证气液两相喷射,并保证以柱状形式喷射在灭火区域,实现全氟己酮药剂或2-溴三氟丙烯的最大化使用和快速高效的灭火效果。

所述的一种灭火器专用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管、雾化喷管,连接管内设置连通的药剂输送管道、药剂汇流腔一,雾化喷管内依次设置连通的药剂汇流腔二、锥形雾化管道、直筒喷射导向管道,药剂汇流腔二底部设置至少一个雾化芯凹槽,雾化芯凹槽底部设置雾化通孔,雾化芯凹槽内对应设置可旋转的雾化芯,雾化芯外壁对应设置至少一条螺旋槽,连接管、雾化喷管螺接配合后药剂汇流腔一、药剂汇流腔二合体构成雾化汇流腔,雾化汇流腔通过雾化通孔连通锥形雾化管道、直筒喷射导向管道。

所述的一种灭火器专用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药剂输送管道对应的连接管外壁设置一组防脱接头,连接管通过防脱接头与灭火器药剂出口配合连接。

所述的一种灭火器专用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药剂汇流腔一由过渡圆台腔、主体圆柱腔构成,过渡圆台腔的上台面连通药剂输送管道。

所述的一种灭火器专用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药剂汇流腔二底部设置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雾化芯凹槽,雾化芯外壁均布设置两条、三条或四条螺旋槽;所述的雾化芯凹槽由凹槽圆柱腔、凹槽圆台腔构成,凹槽圆台腔底部中心设置雾化通孔;雾化芯对应设置在凹槽圆柱腔内,雾化芯主体结构为近似圆柱体结构,雾化芯侧面外部设置的螺旋槽分别延伸至雾化芯上下端面构成药剂引流上缺口、药剂引流下缺口。

所述的一种灭火器专用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锥形雾化管道为圆台形腔体,其锥度为15-35°,优选-20°,锥形雾化管道的长度为25-43mm。

所述的一种灭火器专用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直筒喷射导向管道为圆柱形腔体,其长度为15-30mm。

所述的一种灭火器专用雾化喷头,其特征在于连接管上设置外螺纹,雾化喷管上对应设置内螺纹,连接管、雾化喷管通过外螺纹、内螺纹螺纹连接。

所述的一种灭火器专用雾化喷头在全氟己酮灭火器和-溴三氟丙烯灭火器中的应用。

上述一种灭火器专用雾化喷头,结合了旋转雾化喷头、直流雾化喷头及斜度喷头三者的优点与特性;可旋转雾化芯和雾化通孔,能快速将液态灭火剂雾化,保证雾化颗粒径达到灭火要求,有利于在短距离应用时的快速灭火,同时不引起液体保护对象的飞溅;锥形雾化管道的锥度扩散保证了雾化效果;前部直筒喷射导向管道的直筒结构决定了喷射导向。该专用雾化喷头,特别适用于在全氟己酮灭火器或2-溴三氟丙烯灭火器中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雾化喷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雾化喷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雾化喷管的药剂汇流腔二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雾化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雾化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雾化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雾化喷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雾化喷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雾化喷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雾化喷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雾化喷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雾化喷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雾化喷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雾化喷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连接管、101-药剂输送管道、102-防脱接头、103-药剂汇流腔一、103a-过渡圆台腔、103b-主体圆柱腔、104-外螺纹;2-雾化喷管、201-药剂汇流腔二、202-内螺纹、203-雾化芯凹槽、203a-凹槽圆柱腔、203b-凹槽圆台腔、204-锥形雾化管道、205-直筒喷射导向管道、206-雾化通孔;3-雾化芯、301-螺旋槽、302-药剂引流上缺口、303-药剂引流下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该一种灭火器专用雾化喷头,包括连接管1、雾化喷管2,连接管1内设置连通的药剂输送管道101、药剂汇流腔一103,雾化喷管2内依次设置连通的药剂汇流腔二201、锥形雾化管道204、直筒喷射导向管道205,药剂汇流腔二201底部设置至少一个雾化芯凹槽203,雾化芯凹槽203底部设置雾化通孔206,雾化芯凹槽203内对应设置可旋转的雾化芯3,雾化芯3外壁对应设置至少一条螺旋槽301,连接管1、雾化喷管2螺接配合后药剂汇流腔一103、药剂汇流腔二201合体构成雾化汇流腔,雾化汇流腔通过雾化通孔206连通锥形雾化管道204、直筒喷射导向管道205。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可旋转雾化芯3和雾化通孔206,能快速将液态灭火剂雾化,保证雾化颗粒径达到灭火要求,有利于在短距离应用时的快速灭火,同时不引起液体保护对象的飞溅;锥形雾化管道204的锥度扩散保证了雾化效果;前部直筒喷射导向管道205的直筒结构决定了喷射导向。

进一步的,药剂输送管道101对应的连接管1外壁设置一组防脱接头102,连接管1通过防脱接头102与灭火器药剂出口配合连接,连接方便。

进一步的,药剂汇流腔一103由过渡圆台腔103a、主体圆柱腔103b构成,过渡圆台腔103a的上台面连通药剂输送管道101;实现第一次药剂扩散,进行首次雾化颗粒的撞击。

雾化芯3及对应的雾化芯凹槽203的数量可根据具体工程需要进行调整,药剂汇流腔二201底部设置一个、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雾化芯凹槽203,雾化芯3外壁均布设置两条、三条或四条螺旋槽301;所述的雾化芯凹槽203由凹槽圆柱腔203a、凹槽圆台腔203b构成,凹槽圆台腔203b底部中心设置雾化通孔206;雾化芯3对应设置在凹槽圆柱腔203a内,雾化芯3主体结构为近似圆柱体结构,雾化芯3侧面外部设置的螺旋槽301分别延伸至雾化芯3上下端面构成药剂引流上缺口302、药剂引流下缺口303。图4-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雾化喷管结构图,设置三个雾化芯3及三个雾化芯凹槽203,三个雾化芯凹槽203环形均布设置。图10-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雾化喷管结构图,设置一个雾化芯3及一个雾化芯凹槽203,雾化芯凹槽203设置在药剂汇流腔二201底部中心位置。图12-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雾化喷管结构图,设置两个雾化芯3及两个雾化芯凹槽203,雾化芯凹槽203设置在药剂汇流腔二201底部并排设置。图14-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雾化喷管结构图,设置四个雾化芯3及四个雾化芯凹槽203,雾化芯凹槽203设置在药剂汇流腔二201底部呈两排并排设置。图16-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雾化喷管结构图,设置五个雾化芯3及五个雾化芯凹槽203,药剂汇流腔二201底部中心设置一个雾化芯凹槽203,另外四个雾化芯凹槽203均布环绕设置。

进一步的,锥形雾化管道204为圆台形腔体,其锥度为15-35°,优选20-25°,锥形雾化管道204的长度为25-43mm,锥形雾化管道204的锥度扩散保证了雾化效果。进一步的,直筒喷射导向管道205为圆柱形腔体,其长度为15-30mm,决定了喷射导向,灭火时能保证气液两相喷射,并保证以柱状形式喷射在灭火区域。锥形雾化管道204和直筒喷射导向管道205结合,药剂在锥形雾化管道204进行扩散,经过直筒喷射导向205时,药剂进行收缩,实现雾化颗粒间的撞击,加大雾化效果。

进一步的,连接管1上设置外螺纹104,雾化喷管2上对应设置内螺纹202,连接管1、雾化喷管2通过外螺纹104、内螺纹202螺纹连接,安装使用方便。

上述一种灭火器专用雾化喷头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适合的全氟己酮灭火器和2-溴三氟丙烯灭火器,灭火器的压力为0.8-1.6mpa,优选1.2-1.4mpa,在空气动力的作用下,达到灭火器的雾滴粒径为最佳;将连接管1一端与灭火器药剂出口配合连接;

2)开启灭火器的开关,喷射时间:≥13s。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应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