纬控经喷往复全域柱状水喷射灭火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287524阅读:652来源:国知局
纬控经喷往复全域柱状水喷射灭火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消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玮控经喷往复全域柱状水喷射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火灾,伴随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而发生,造成对人类生命的伤害、对人类财产财富的毁灭以及对消防员生命的巨大威胁危害。绝大部分的火灾都发生于人类工作生活的工厂、仓库、商场、办公楼、住宅和船舶船舱等建筑。在常规火灾发生时,应用最多的灭火介质是水。现有的预灭火喷头喷射范围小且强度低。消防灭火喷头虽然喷射水量大、喷射距离远、喷射动能足,但是需要消防员近距离操控,通过门窗等建筑空隙向建筑物内喷射,喷进的水对火点有无法避免的灭火死角区,如果消防员再近距离逼近死角灭火,就会造成消防员更大的伤亡隐患和伤重发生机率。电驱动的消防喷头及用电脑控制的消防喷头,包括为这些装置供电的电源线路,其本身也无法避免受到火灾的侵害,这些装置在高强度火灾中工作受到破坏是无法避免的。
[0003]同时,起火现场经扩散后有多个起火点,消防员进入现场救援时,往往只能朝面前的一个方向角向喷射灭火剂以减轻火情,但是对于消防员受墙体等遮挡的面及两侧起火点无法起到有效的灭杀阻挡效果,这也给消防员的现场救援带来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0004]综上,现有技术中的灭火喷淋装置只能向一个固定的方向喷射,或只是这个方向的多域喷射,灭火范围小且存在灭火死角,且容易增加消防员安全隐患。因此,亟待研究开发一种灭火范围广、喷射强度高、可靠自动化控制以消除消防员安全隐患的灭火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灭火范围广、无死角、喷射强度高的玮控经喷往复全域柱状水喷射灭火装置。
[0006]为了简化表述,本实用新型中引入了经玮概念。经向即水平方向,玮向指代竖直方向。经玮的引入是为了简化表述,而在实际生产以及现场使用时,经玮方向可以指代现实中相应的任何方向,经玮的组合足以构成整个三维空间。因此特以声明,经玮的引入不应当理解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07]本实用新型的玮控经喷往复全域柱状水喷射灭火装置包括送水管、传动机构、玮旋筒体、经旋筒体和传动杆;所述玮旋筒体的下部开口、所述经旋筒体的上部开口,所述玮旋筒体的下部和所述经旋筒体的上部转动连接;所述玮旋筒体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送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通孔并伸入所述玮旋筒体内部,所述送水管在所述通孔处与所述玮旋筒体转动连接;所述传动杆位于所述玮旋筒体和所述经旋筒体内部,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经旋筒体下底壁中部,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玮旋筒体的顶部转动连接;所述送水管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杆传动连接;所述经旋筒体的周侧壁上开设有数个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喷射水柱的反冲力驱动所述经旋筒体旋转。优选的,所有出水口的出水方向均向水平方向上出水口的同一侧偏斜。进一步,所述传动机构先将所述传动杆的水平周侧旋转运动转化为送水管的旋转运动。再通过固定所述送水管相对地面静止。进而将送水管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传动杆的竖直上下翻转运动。进而实现喷射方向的玮度控制。物质的喷射反冲力被广泛的应用在火箭、喷气式飞机等领域,本实用新型通过柱状水的喷射反冲力实现灭火装置经度和玮度互配的同时旋转,以获得更好的灭火效果。
[0008]在具体使用时,灭火剂经由送水管进入本实用新型的灭火装置,并经玮旋筒体和经旋筒体后,再由出水口喷射出来。由于出水口的统一朝向设置,出水口喷射过程中,出水口处会产生一个与喷射方向相反的反冲力,该反冲力进而驱动所述经旋筒体开始旋转。经旋筒体旋转进而带动传动杆周侧旋转。传动杆周侧旋转通过传动机构传动至送水管导致送水管旋转。然而由于送水管的相对固定设置无法旋转,进而导致传动杆作相对于送水管的上下翻转运动。传动杆的上下翻转带动玮旋筒体和经旋筒体上下翻转。进而实现出水口喷射方向的玮度控制。
[0009]关于玮控经喷各方位受喷强度的分析:从经线上分析,经喷的强度是均匀的。由经度叠加形成的玮度上的强度,会出现强度变化。即低玮度位置受喷强度低,高玮度位置受喷强度高。如果要绝对解决受喷平均问题,可以通过对玮控经喷的整体装置在竖向180度和水平180度同时摆动,得到全域平均喷射效果。即使是这样,对于离喷射装置中心点不同位置的地方,受喷强度也会发生变化。越远的地方受喷强度越低,越近的地方受喷强度越高,其它任何喷射方式也如此。因此,对于从理论上追求受喷强度的平均性,没有实际意义,这一设计及工作现象,可以通过周期性往复喷射的次数来完成所需的喷射强度,从而满足所有方位的灭火强度要求。
[0010]对火点精准喷射灭火的分析,对于火点的观察判断,通常是通过人的观察或用测温仪判断。受制于观察方位,观察条件,分析方式等因素,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加上火灾复杂因素和快速发展势头,其精准喷射理论和技术努力,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准确实现的目的的努力。然而即使可以准确喷射,也忽略了对临近未着火点的预喷阻燃。这是十分重要的灭火方法和灭火需求,如果是电子自动装置的准确灭火装置,同样会受到火灾对设备的破坏。其装置如果被火灾破坏,这个装置就会失去装置的功能意义,就会误导灭火指挥者的决策,耽误宝贵的灭火时间。
[001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较为优选的传动机构传动方式,具体为:所述传动杆为中部刻有外螺纹的蜗杆,所述传动机构为与所述蜗杆相适配的蜗轮,所述蜗轮与所述送水管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所述蜗轮的中心轴水平设置。
[0012]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另一种较为优选的传动机构传动方式,具体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相互齿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以所述传动杆为中心轴并与所述传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轴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送水管固定连接。
[0013]通过以上两种传动机构的传动方式,均可以快捷的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灭火装置功能,同时结构简洁,系统稳定,制作成本低,适于推广使用。但是应当同时指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启示下,行业普通技术人员仍可以根据行业知识选用诸多传动机构以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包括外设控制机构或外接动力实现的玮控经喷,此处不再一一枚举。
[0014]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对于内设齿传动水润滑方式运行,可以选用防腐并高耐磨材料,以保证装置的可靠性和工作的耐及性。
[0015]对前述本实用新型灭火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每个所述出水口均分别连通固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喷射水柱的反冲力驱动所述经旋筒体旋转。优选的,所述出水管的出水方向均向水平方向上出水管的同一侧偏斜。进一步优选,所述出水管由其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一端到另一端的内径逐步减小。内径的逐步减小的结构设计,使得流量相同的条件下,内径最小的出水管的出水位置处的柱状水的速率更大、动能更高,最终能够获得更远的柱状水喷射射程,进一步提升有效灭火范围和灭火效果。
[0016]对前述本实用新型灭火装置的进一步优化,为了不削弱喷射柱状水的射程和动能,所述出水管的数量优选为两个,两个所述出水管分别设置在所述经旋筒体周侧壁上正对的两侧。过多的出水口会降低喷射水柱的喷射强度,致使喷射距离变短,两个出水管的设置能够在保障全域喷射的同时获得更远的喷射距离,更大的灭火区域。
[0017]对前述本实用新型灭火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出水管的出水方向是可调节的。通过调节出水方向可以控制喷射水柱反冲力的大小,进而控制经旋筒体的旋转速度,进而控制经旋筒体与玮旋筒体的上下翻转速度,进而实现喷射方向玮度上的精密调整。
[0018]对前述本实用新型灭火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玮旋筒体的下部套设在所述经旋筒体的上部的内部,所述玮旋筒体的下部与所述经旋筒体的上部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
[0019]对前述本实用新型灭火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送水管与所述玮旋筒体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
[0020]对前述本实用新型灭火装置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传动杆与所述玮旋筒体的顶部通过第三轴承转动连接。
[0021]本实用新型这种远距离、大流量柱状喷射效果对建筑物预置喷点的保护范围大大增加,从而在减少喷头数量的同时大大增加灭火效果和灭火效率。
[0022]显然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的实现不依赖于灭火介质,无论灭火介质是水抑或是泡沫灭火剂等其他流体性灭火介质均可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因此声明,中出现的“水”、“柱状水”等类似词汇皆为流动性灭火介质的泛指,而不是狭隘的仅指代水介质。
[002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玮控经喷往复全域柱状水喷射灭火装置能够实现水平经向和竖直玮向的三维全方位全域喷射,灭火范围广无死角。在具体使用时,只需将本实用新型的灭火装置送入燃火空间,即可实现无人控制的三维全方位全域喷射灭火,无需人工操控,减免对消防员的人身危害。同时,在火灾现场需要现场救援时,亦可携带本实用新型的灭火装置,救援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灭火装置在人身周围全方位喷射灭火剂,将人与四周的着火点均隔离开来,保障救援消防员以及灭火装置携带者的人身安全。
[0024]具体的,进一步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点如下:本实用新型的玮控经喷往复全域柱状水喷射灭火装置技术,将喷射水以经度方向旋转喷出,其轨迹变化由玮度方向的慢旋控制,从而获得以喷射中心点向外三维所有方向喷射水柱,且水柱水量大,射程远,动能足。达到人工喷射效果的同时,能让消防员原远离着火点并将喷头最大限度的接近着火点喷射消防水。其喷射动能远远大于受限于消防员体质的传统人工喷射,且喷射的水柱能够全域往复覆盖有效范围内的所有区域。由于动能大,落点大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