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浆筛选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6446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纸浆筛选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纸浆筛选网,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重负载的搅拌效果,且定位效果佳的纸浆筛选网。
背景技术
有鉴于一般的纸浆筛选网,即中国台湾专利第七九二一○五四九号新型专利案,存在有制造加工速度较慢,会减低生产产量,以及刀具的磨耗快...诸等缺失,便有台湾专利第九○二二二八○九号新型专利案的产生。
如图1、2所示,以往的纸浆筛选网1,包含一筛网10、数条定位肋20,及数筛条30。
该筛网10具有一本体11、多数呈数组状排列在该本体11上的矩形穿孔12,二穿孔12间皆形成有一横向肋板13及一纵向肋板14。
该等定位肋20具有一配合该横向肋板13长度的本体21、多数等间隔平行且与该本体21边线呈倾斜并贯穿形成于该本体21的一内面211的凹槽22。
该等筛条30具有一头部31、一自该头部31的底部向下缩小厚度且跨越数条定位肋20并供塞填于该凹槽22的根部32。
如图1、2所示,制造组装时,该筛网10是以冲压成型有多数穿孔12,而该等定位肋20是以刀具在内面211铣切有平行且呈倾斜的凹槽22,然后将该定位肋20逐层依序固定于该筛网10的横向肋板13上,这时,各层定位肋20的凹槽22可衔接形成一具倾斜五度的凹沟,再以放电熔接方式将各该筛条30的根部32挤入并熔于该定位肋20的凹槽22,最后将展开的该筛选网1卷绕成筒状,并焊接固定即可。此时,该筛网10上便可借由间隔布设的该等筛条30以概呈鱼鳞式间隔排列,组成多数个倾斜且具有固定间距的筛选孔目15,以提供筛选出固定纤维大小的纸浆。
以往纸浆筛选网1的设计,相较于一般而言,可达到制造加工速度快,以提高生产产量,且相较于一般需作多次的铣切动作,除了具有加工快速外,更可延缓刀具的磨耗寿命,以及无需再另外焊接如一般的框环,所以,更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
然而,虽然以往纸浆筛选网1具有以上诸多较一般纸浆筛选网的功效及优点,但是,经其多次使用后,却发现有一个小缺失,即为该纸浆筛选网1进行搅拌筛选颗粒较小的纸浆时,轻负载的操作搅拌力道仍没问题,但是,当纸浆筛选网1进行搅拌筛选颗粒较大(如再生纸..等)的纸浆时,在重负载的操作搅拌状态下,如图3所示,该筛条30的根部32紧密植入凹槽22的设计,会发生因重载搅拌,长时间的旋转搅拌下,随着搅拌方向(如箭头R的方向所示),该筛条30的根部32会微幅被纸浆拖曳带出,导致筛孔的孔目失真,所以,实有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涉及一种具有进行重负载搅拌时效果佳,且定位效果佳的纸浆筛选网。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纸浆筛选网,包含有一上框环、数层定位环、数个筛条及一下框环,其特征在于该上框环,位于该纸浆筛选网的顶部;该下框环,位于该纸浆筛选网的底部;该各层定位环呈等间隔安置于该上、下框环间,并具有一顶面、一相反于该顶面的底面、一内径面、一外径面,及多数等间隔排列于该内径面且贯穿该顶、底面的凹槽,该凹槽具有一隘口及一自该隘口向内延伸扩大的宽径部;该筛条具有一头部、一自该头部的一底部向下缩小厚度串接该定位环,并塞填于该凹槽的根部。
所述的纸浆筛选网,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隘口是位于接近旋转方向的一槽壁上,该筛条的根部具有一相对塞进该隘口的缩径部位,及一自该缩径部位向外延伸且填置于该宽径部的肥大部位。
所述的纸浆筛选网,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隘口是位于相对应的二槽壁上,该凹槽还具有一自该宽径部向内延伸的狭径部,该根部自该肥大部位向外延伸有一相对于该狭径部的尖尾端。
经由上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纸浆筛选网,借由该等筛条的根部植入该等定位环的凹槽,使该隘口与该宽径部相对于该缩径部位与该肥大部位可稳固结合为一体,且形成倒钩状的结合设计,或是利用二槽壁皆具隘口与相对肥大部位的稳固嵌合,不但定位效果佳,且长时间旋转及进行重负载搅拌时该筛条的根部也不易脱落,因此,更具有延长使用寿命,以及该筛选孔目永保精确而不失真的功效及优点。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纸浆筛卷网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立体组合图,说明一以往纸浆筛选网。
图2是以往纸浆筛卷网的一组合剖面图。
图3是以往纸浆筛卷网的一局部剖面放大图,说明一筛条脱出的状态。
图4是一组合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纸浆筛选网的第一较佳实施例。
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图6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剖面图。
图7是一局部剖面放大图,说明一筛条组合于一定位环的状态。
图8是相类似于图7的一剖面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纸浆筛选网的第二较佳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纸浆筛选网2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有一上框环40、数定位环50、数筛条60及一下框环70。
该上框环40位于该纸浆筛选网2的顶部。
该下框环70位于该纸浆筛选网2的底部。
如图5、6、7所示,每一层定位环50呈等间隔安置于该上、下框环40、70间,并具有一顶面51、一相反于该顶面51的底面52、一内径面53、一外径面54,及多数等间距排列于该内径面53且贯穿该顶、底面51、52的凹槽55,该凹槽55具有一隘口551及一自该隘口551向内延伸扩大的宽径部552。而该隘口551是位于接近旋转方向的一槽壁553上。
如图6、7所示,该等筛条60具有一头部61、一自该头部61的一底部611向下缩小厚度串接每一定位环50,并供塞填于该凹槽55的根部62,该根部62具有一相对塞进该隘口551的缩径部位621,及一自该缩径部位621向外延伸且供填置于该宽径部552的肥大部位622。
如图4、5所示,制造组装时,每一层定位环50是逐层定位在一治具上(图未示),如图6、7所示,再以放电熔接方式将各该筛条60的根部62植入并熔接于该定位环50的凹槽55,这时,该隘口551与该宽径部552相对该缩径部位621与该肥大部位622则稳固结合为一体,最后,分别在该最上层与最下层的定位环50顶、底部焊上该上、下框环40、70即可。这时,每层定位环50间不但借由间隔布设的该等筛条60以概呈鱼鳞式间距排列,组成多数个且具有固定间距的筛选孔目3(见图4),以提供筛选出固定纤维大小的纸浆。且配合该隘口551与宽径部552位于接近旋转方向(如箭头R所示)的槽壁553,并形成倒钩的紧密的贴触,因此,进行重负载的搅拌纸浆动作,且纸浆筛选网2沿旋转方向搅拌纸浆时,该筛条60的根部62与该凹槽55稳固倒钩结合的设计,自然形成一紧密结合的安全防护,可承受轻、重负载的搅拌动作,不但定位效果佳,且不易脱落。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纸浆筛选网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不同于第一实施例是在于该定位环50′其凹槽55′的隘口551′是位于相对应的二槽壁553′、554′上,该凹槽55′更具有一自该宽径部552′向内延伸的狭径部555′,该筛条60′其根部62′自该肥大部位622′向外延伸有一相对于该狭径部555′的尖尾端623′。利用位于二槽壁553′、554′与相对应的肥大部位622′相嵌固,形成稳固结合的装置,并可达到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功效。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该定位环50内径面53,其相互平行的两两凹槽55间距,可视需求的纸浆纤维而改变其距离,使筛选出不同纤维大小的纸浆,其制造组装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多加叙述。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由于该等筛条60与各层定位环50的安装方式是呈垂直交结的状态,因此筛选孔目3自然形成垂直的孔目,当然,若为配合旋转方向,也可改变该凹槽55设置于定位环50角度,使得该等筛条60与各层定位环50在安装后,可形成倾斜状的筛选孔目,以配合旋转方向的运转而使筛选速度更快更佳。
经由上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纸浆筛选网2,借由该等筛条60的根部62植入该等定位环50的凹槽55,使该隘口551与该宽径部552相对于该缩径部位621与该肥大部位622可稳固结合为一体,且形成倒钩状的结合设计,或是利用二槽壁553′、554′皆具隘口551′与相对肥大部位622′的稳固嵌合,不但定位效果佳,且长时间旋转,及重载搅拌也不易脱落,因此,更具有延长使用寿命,以及该筛选孔目3永保精确而不失真的功效及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纸浆筛选网,包含有一上框环、数层定位环、数个筛条及一下框环,其特征在于该上框环,位于该纸浆筛选网的顶部;该下框环,位于该纸浆筛选网的底部;该各层定位环呈等间隔安置于该上、下框环间,并具有一顶面、一相反于该顶面的底面、一内径面、一外径面,及多数等间隔排列于该内径面且贯穿该顶、底面的凹槽,该凹槽具有一隘口及一自该隘口向内延伸扩大的宽径部;该筛条具有一头部、一自该头部的一底部向下缩小厚度串接该定位环,并塞填于该凹槽的根部。
2.依权利要求1所述的纸浆筛选网,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隘口是位于接近旋转方向的一槽壁上,该筛条的根部具有一相对塞进该隘口的缩径部位,及一自该缩径部位向外延伸且填置于该宽径部的肥大部位。
3.依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纸浆筛选网,其特征在于该凹槽的隘口是位于相对应的二槽壁上,该凹槽还具有一自该宽径部向内延伸的狭径部,该根部自该肥大部位向外延伸有一相对于该狭径部的尖尾端。
专利摘要一种纸浆筛选网,包含有一上框环、数层定位环、数筛条及一下框环,该上框环,位于该纸浆筛选网的顶部;该下框环,位于该纸浆筛选网的底部;该各层定位环呈等间隔安置于该上、下框环间,并具有一顶面、一相反于该顶面的底面、一内径面、一外径面,及多数等间隔排列于该内径面且贯穿该顶、底面的凹槽,该凹槽具有一隘口及一自该隘口向内延伸扩大的宽径部;该各筛条具有一头部、一自该头部的一底部向下缩小厚度串接该各定位环,并塞填于该凹槽的根部。本实用新型具有进行重负载搅拌时效果佳且定位效果稳定的优点。
文档编号D21D5/00GK2637538SQ0326337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5日
发明者陈肇和 申请人:陈肇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