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碎防伪纸品及其制造与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2417522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已碎防伪纸品及其制造与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干胶纸品及其制造与使用方法,特别是改进的“一种易碎防伪纸品(申请号03280510.1)”及其制造与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造假者将不干胶标签从产品上完整地揭起,回收后再粘贴到假冒产品上,近年来,国内外用户纷纷采用一些揭起即损的不干胶纸品。本发明申请人于2003年9月11日申请了一种实用新型“一种易碎防伪纸品”(尚未公开),申请号为03280510.1。该实用新型产品,在理论上是成立的,然而在试制时,却发现使用普通粘合剂(8)将表层(1)粘贴复合到转移层(2)上,其质量非常不稳定,经常会出现表层(1)接不开的现象,换言之,造假者仍能将转移层(2)和表层(1)一起从产品上完整地揭起,而用于造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已碎防伪纸品及其制造与使用方法,以期已碎防伪纸品百分之百不能被完整揭起而用于造假。
本发明已碎防伪纸品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已碎防伪纸品,依次由表层(1)、粘合剂层(8)、转移层(2)、不干胶层(3)和离型纸层(4)构成;表层(1)与转移层(2)用粘合剂层(8)粘接、其粘着力小于不干胶层(3)与被贴物(产品)之间的粘着力;转移层(2)由一个整体被模切分割成了多个相互分立的小单元(5),或者被模切分割成了相互之间留有易断裂连接点(7)的小单元(5);揭起时,表层(1)与转移层(2)分离,转移层(2)滞留在被贴物(产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8)是用不干胶涂布而成的不干胶层(8)。
可取的是,所述不干胶层(8)是用可移不干胶涂布而成的可移不干胶层(8)。这里所述的‘可移不干胶’是一种通用的商品名称,大型化工产品商场粘合剂专柜,一般有售。
还有可取的是,在所述转移层(2)的正面,涂布或印刷有UV油墨层。
本发明已碎防伪纸品的制造方法如下一种已碎防伪纸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已碎防伪纸品依次由表层(1)、粘合剂层(8)、转移层(2)、不干胶层(3)和离型纸层(4)构成;表层(1)与转移层(2)用粘合剂层(8)粘接、其粘着力小于不干胶层(3)与被贴物(产品)之间的粘着力;揭起时,表层(1)与转移层(2)分离,转移层(2)滞留在被贴物(产品)上;制造时,首先,将转移层(2)由一个整体模切分割成多个相互分立的小单元(5),或者模切分割成相互之间留有易断裂连接点(7)的小单元(5);然后,将表层(1)粘贴复合到转移层(2)的正面;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a.所述粘合剂层(8)是用不干胶涂布而成的不干胶层(8),表层(1)与转移层(2)用其不干胶层(8)粘贴复合在一起;b.[不干胶层(3)的粘着力]÷[不干胶层(8)的粘着力]=K≥1.1,k表示力比系数。
为了百分之百地保证转移层(2)不被造假者恶意揭起,本发明专利申请人耗时近一年,试验了数百种粘合剂和制造工艺方法,终于得出结论不干胶是最合适的粘合剂,如果不干胶层(8)的粘着力≤8N/25mm(180°),不干胶层(3)的粘着力≥12N/25mm(180°),则揭起时,表层(1)能够百分之百地与转移层(2)分离,而将转移层(2)则百分之百滞留在被贴物(产品)上,造假者无法将之整体揭起而用于造假。试验证明,当力比系数k≥1.5,甚至k≥3,更甚至k≥6时,防揭起性能更佳。经分析其原因在于不干胶层(3)与不干胶层(8)同是不干胶,且不干胶层(8)的粘着力较小,不论环境条件怎样变化,不干胶层(8)的粘着力,始终都小于不干胶层(3)的粘着力,尤其当造假者在表层外侧加热,热能通过表层、不干胶层(8)、转移层(2)传导到不干胶层(3)时出现了温度差,不干胶层(8)的温度始终高于不干胶层(3),不干胶层(8)的粘着力始终小于不干胶层(3),表层(1)必然从不干胶层(8)处分离,将转移层保留在被贴物(产品)表面,防止了标识的转移。实践证明,无论是造假者采用加热的办法,还是采用冷冻的办法,还是采用干燥的办法,还是采用浸泡的办法,揭起时,表层(1)必然从粘着力小的层面与转移层(2)分离,从而防止了转移层(2)被整体揭起。
为了将作为表层(1)的原材料卷成卷筒方式而便于包装运输,也为了将卷筒方式使用的表层(1)展开而便于复合加工,可在表层(1)的正面涂布一个(可含硅油的)防粘层。
为了便于表层(1)能够顺利地从转移层(2)上揭起,可在转移层(2)的表面,涂布一个UV油墨层,制成一个光滑的表面。可取的是,所述UV油墨中可添加一些硅油。
为了便于排废,避免已被切碎的转移层(2)不能完全从离型纸层(4)上剥离,可仅将转移层(2)上,一个个不干胶标签所在的局部区域(9)模切分割成多个相互分立的小单元(5),而不要将一个个不干胶标签之外的排废区域(10)切碎,也即,使排废区域(10)继续保持为一个整体。
为了防止使用时出现小单元(5)滞留在离型纸(4)上的情况,不干胶层(8)与转移层(2)之间的粘着力(如为8N/25mm),应设计为远远大于不干胶层(3)与离型纸(4)之间的剥离力(如为0.05-0.2N/25mm)。
本发明已碎防伪纸品的使用方法一种已碎防伪纸品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用户先将所述已碎防伪纸品粘贴到产品上,再将所述表层(1)揭起去除、将所述转移层(2)滞留到产品上,然后,再将产品出厂、销售。这样,无论如何,造假者是容易将数量众多的、面积极小的、一个个分立的小单元(5),一一揭起、再拼合起来而用于造假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1、便于排废,便于使用由于排废区域(10)仍为一个整体,因此,便于生产排废,不会出现排废残留;也由于不干胶层(3)与离型纸(4)之间的剥离力,远远小于不干胶层(8)与转移层(2)之间的粘着力,因此,便于剥离,使用时,不会出现小单元(5)滞留在离型纸(4)上的情况。
2、加热冷冻,无法揭起由于不干胶层(3)与不干胶层(8)同是不干胶,且不干胶层(8)的粘着力较小,不论环境条件怎样变化,不干胶层(8)的粘着力,始终都小于不干胶层(3)的粘着力,因此,无论是造假者采用加热的办法,还是采用冷冻的办法,还是采用干燥的办法,还是采用浸泡的办法,都无法将转移层(2)从被贴物上完整地揭起。由于不能完整揭起,也就不能完整转移复贴在假冒产品表面。
3、纸品已碎,无法整体揭起由于转移层(2)被模切分割成了一个个相互分立的小单元(5),故而无法整体揭起。正是由于转移层已经被切碎,故而本申请人形象地称之为‘已碎防伪纸品’,而非“易碎防伪制品”。
4、选用不干胶作为粘合剂,转移层可百分之百滞留于被贴物上背景技术只是定性地提出使用粘合剂(上位概念)将表层(1)与转移层(2)粘贴复合,只是定性地提出不干胶层(3)的粘着力应大于粘合剂层(8)的粘着力,均没有给出具体的、定量的参数;本发明具体地、定量地给出了参数即粘合剂层(8)选用不干胶(下位概念)涂布而成,力比系数K≥1.1(下位概念)。实践证明,采用本发明,转移层(2)可百分之百滞留于被贴物上,使造假者无法揭起而用于造假。


图1是本发明已碎防伪纸品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模切线的转移层俯视示意图。
图3是另一种模切线的转移层俯视示意图。
图4是一种局部区域具有模切线的转移层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加工一种已碎不干胶防伪标签。
第一步,选用60克/m2的纹理防伪纸(如东方国际防伪中心生产使用的黑色纹理纸)作为转移层(2)。
第二步,在纹理防伪纸的背面涂布上50克/m2的不干胶层(3),保证不干胶层(8)的粘着力≥14N/25mm,并复合上95克/m2的格拉辛离型纸层(4)。
第三步,在转移层(2)上印刷上产品品牌、产品序号、查询电话、查询网址等内容,再将其上的纹理、数码等防伪信息记录备案到防伪数据库中。再在纹理防伪纸的正面印刷上8克/m2的UV油墨(可参入少量硅油)作为防粘层,由于该防粘层是起隔离作用的,是用来降低表层(1)与转移层(2)之间粘接力的,因此也可称之为隔离层。
第四步,按照不干胶标签的模切工艺,先制作出3mm×5mm的满版矩型阵列模切刀,然后在模切机上将转移层(2)模切成一个个3mm×5mm的矩型分立小单元(5),也可采用激光雕刻机将纹理防伪转移层(2)切割成一个个3mm×5mm的矩型分立小单元(5)。为避免损伤文字,模切刀口线(6)应尽量细窄;实际应用时,在加工工艺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小单元(5)的形状应尽量复杂;每一个小单元(5)的面积应尽量缩小;单位面积上小单元(5)的数量应尽量增多;小单元(5)形状可任意设计,例如注册商标形、字符形、各种几何图形形、常见动物形、卡通人物形、花草形等等。
第五步,选用30微米厚的PET透明薄膜作为表层(1),在其内面涂布一个28克/m2的可移不干胶层(8),保证可移不干胶层(8)的粘着力≤8N/25mm,将薄膜(1)粘贴复合到纹理防伪纸的正面,即成一种已碎不干胶(纹理)防伪纸品。可取的是,薄膜(1)可以是预涂膜,其上预先涂布有‘可移不干胶’,这种预涂膜可以向专业生产厂商订购。
第六步,将制成的已碎不干胶(纹理)防伪标签粘贴于产品(被贴物)上,揭起时,由于其可移不干胶层(8)的粘着力较小,所以,表层(1)很容易被揭起,而转移层(2)由于其不干胶层(3)的粘着力较大,必然滞留在产品上,即使利用(如电吹风)加热的方法,对标签进行加热,小单元(5)也无法被完整揭起。由于不能完整揭起,也就不能完整转移复贴在假冒产品表面。
实施例二如图1、图4所示,加工一种30mm×20mm的已碎不干胶激光防伪标签。
第一步,选用30克/m2的PET激光镀铝膜作为转移层(2),在激光镀铝膜(2)上压印上产品品牌等防伪特征信息。
第二步,在激光镀铝膜(2)的背面涂布上50克/m2的不干胶层(3),保证不干胶层(8)的粘着力≥14N/25mm,并复合上95克/m2的格拉辛离型纸层(4)。
第三步,按照不干胶标签的模切工艺,在一个个30mm×20mm的局部区域(9)内,制作出5mm×5mm的矩型阵列模切刀,然后在模切机上将一枚枚激光镀铝膜(2)标签模切成一个个5mm×5mm的矩型分立小单元(5)。此时,其它未被切碎的区域(10),由于仍然是一个整体,因此,排废必然顺利。
第四步,选用20微米厚的PET透明薄膜作为表层(1),在其内面涂布一个15克/m2的可移不干胶层(8),保证可移不干胶层(8)的粘着力≤6N/25mm,将薄膜(1)复合(粘贴)到激光镀铝膜(2)的正面,然后,再用30mm×20mm的模刀模切一次,即成一种已碎不干胶(激光)防伪标签。
第五步,将制成的一种已碎不干胶(激光)防伪标签粘贴于产品(被贴物)上。揭起时,由于其可移不干胶层(8)的粘着力较小,所以,表层(1)很容易就会被揭起,而转移层(2)由于其不干胶层(3)的粘着力较大,则必然滞留在产品上,无法被完整揭起。由于不能完整揭起,也就不能完整转移复贴在假冒产品表面。
第六步,为了百分之百保证已碎不干胶(激光)防伪标签不被造假者揭起,用户还可先将其已碎不干胶(激光)防伪标签粘贴到产品上,再将表层(1)揭起排除而将转移层(2)滞留到产品上,最后,再将产品出厂、销售。
权利要求
1.一种已碎防伪纸品,依次由表层(1)、粘合剂层(8)、转移层(2)、不干胶层(3)和离型纸层(4)构成;表层(1)与转移层(2)用粘合剂层(8)粘接、其粘着力小于不干胶层(3)与被贴物之间的粘着力;转移层(2)由一个整体被模切分割成了多个相互分立的小单元(5),或者被模切分割成了相互之间留有易断裂连接点(7)的小单元(5);揭起时,表层(1)与转移层(2)分离,转移层(2)滞留在被贴物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8)是用不干胶涂布而成的不干胶层(8)。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已碎防伪纸品,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干胶层(8)是用可移不干胶涂布而成的可移不干胶层(8)。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已碎防伪纸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移层(2)的正面,涂布或印刷有UV油墨层。
4.一种已碎防伪纸品的制造方法,所述已碎防伪纸品依次由表层(1)、粘合剂层(8)、转移层(2)、不干胶层(3)和离型纸层(4)构成;表层(1)与转移层(2)用粘合剂层(8)粘接、其粘着力小于不干胶层(3)与被贴物之间的粘着力;揭起时,表层(1)与转移层(2)分离,转移层(2)滞留在被贴物上;制造时,首先,将转移层(2)由一个整体模切分割成多个相互分立的小单元(5),或者模切分割成相互之间留有易断裂连接点(7)的小单元(5);然后,将表层(1)粘贴复合到转移层(2)的正面;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a.所述粘合剂层(8)是用不干胶涂布而成的不干胶层(8),表层(1)与转移层(2)用其不干胶层(8)粘贴复合在一起;b.[不干胶层(3)的粘着力]÷[不干胶层(8)的粘着力]=K≥1.1。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已碎防伪纸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仅将所述转移层(2)上,一个个不干胶标签所在的局部区域(9)模切分割成多个相互分立的小单元(5)。
6.按照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已碎防伪纸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干胶层(3)的粘着力≥12N/25mm,不干胶层(8)的粘着力≤8N/25mm。
7.按照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已碎防伪纸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力比系数k≥1.5,或k≥3,或k≥6。
8.一种已碎防伪纸品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用户先将所述已碎防伪纸品粘贴到产品上,再将所述表层(1)揭起去除、将所述转移层(2)滞留到产品上,然后,再将产品出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已碎防伪纸品及其制造与使用方法,它将表层与转移层用不干胶进行复合,所制造的已碎防伪纸品,揭起时,被切碎了的转移层即使被加热,也无法被揭起,可完全滞留到产品上,本发明可有效地防止造假者从产品上将标签完整地揭起而用于造假。
文档编号B32B23/00GK1635219SQ2004100553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2日
发明者陆航程 申请人:海南亚元防伪纸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