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隔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42889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柔性隔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柔性的隔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轻量、超薄、可加工性好的柔性隔声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隔声材料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隔声材料,它一般面密度大,为几公斤---几十公斤/平方米。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它们显得十分笨重,影响其使用的性能。另一类为用ANC技术,即噪声主动控制技术制成压电陶瓷和用消声抗振合金等材料进行消声;其中的消声抗振合金是十多年前由英国冶金界首先研制成功的,这就是敲起来如同橡皮的铜锰合金,其主要机理为依靠合金晶的晶格改变,吸收振动能量,从而达到消除噪音的目的。现在此类合金已发展成近二十种,其中包括铁、镍合金和镁锆合金等,但这类合金的成本高,制造加工十分复杂,柔软性差,对应用范围的扩大,带来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主要采用纤维织物与高分子材料复合制成的柔性隔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这种柔性隔声材料,它至少有一层由金属化的织物组成的织物层,在该织物层的上下表面各复合有高分子材料层。
所述的金属化织物是由普通的平纹或斜纹纤维织物在其外表面施镀有金属层构成。
所述的纤维织物为一种涤纶织物或氨纶织物或氨纶织物/棉织物的混纺织物、交织物,其外面施镀的金属层为具有消声抗振功能的铁镍合金层。
一种制备柔性隔声材料的方法,它选用纤维织物,用化学施镀的方法在织物的表面复合一层金属层,使其成为有一层金属化表面的纤维织物层,将其放入专用模具中,然后将高分子材料注入专用模具内,与金属化的纤维织物进行复合,然后放入烘箱内烘干后即得柔性隔声材料。
所述的纤维织物在金属化之前,先用氢氧化钠对其进行处理,再用氯化亚锡溶液对其进行敏化处理,再进一步对其用氯化钯溶液进行活化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纤维织物放入镀液中施镀,得到金属化的纤维织物。
所述的纤维织物为涤纶织物,在对其进行金属化之前,先用95℃氢氧化钠对其进行0.8---1.2小时的碱减量处理,再用20g/l的氯化亚锡溶液对其进行敏化处理,将活化处理后的纤维织物放入镀液中施镀,得到铁镍合金层的纤维织物。
所述的纤维织物为氨纶/棉混纺织物或氨纶/棉的交织物,在对其进行金属化之前,先用50℃氢氧化钠对其进行0.5小时的脱脂退浆处理,再用20g/l的氯化亚锡溶液对其进行敏化处理,将活化处理后的纤维织物放入镀液中施镀,得到铁镍合金层的纤维织物。
所述的镀液由30---50g/l硫酸镍、60---70g/l硫酸亚铁氨、30---50g/l的柠檬酸钠、8---20g/l的次磷酸钠及氨水,其中氨水用来调节溶液的pH值,使pH值得大小控制在9---11,且纤维织物放入上述施镀液中施镀0.3---0.5小时,制成有铁镍合金层的纤维织物层。
本发明将所述的具有金属化纤维层放入专用模具后,将E型聚氯乙烯或聚氨脂等高分子材料加入模具内,控制厚度0.5---1.5毫米,然后放入140---180℃的烘箱内加热10---15分钟,即得到所需的柔性隔声材料。
本发明主要采用了化学镀的方法,使纤维织物的表面富含消声抗振的铁镍合金,其制作工艺简单;由于本发明是由金属化纤维织物和高阻尼的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其材料的柔软性好,用织物的硬挺度仪测量其刚度后表明,1.2毫米厚的金属化纤維织物和高阻尼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的隔声材料,其柔软度和未经任何处理的原织物相同;本发明的隔声材料所起的隔声效果好,1.2毫米厚的金属化纤維织物和高阻尼的高分子材料组成的隔声材料,其隔声量在15分贝以上,见附图3所示。本发明还具有重量轻、薄,制造成本低,柔软性好,易成型加工,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能等特点。


图1是本发明的隔声材料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金属化织物中金属化纤维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隔声材料隔声性能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的介绍实施例1,将0.2毫米的普通平纹涤纶织物,用95℃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进行1.2小时的碱减量处理,用20g/l的氯化亚锡溶液对其进行敏化处理后,进一步对其用氯化钯溶液进行活化处理;然后,将活化处理后的涤纶织物放入镀液中施镀0.3---0.5小时,得到金属化的涤纶织物,见图2所示,即在涤纶织物3上复合有一层具有铁镍合金层4;将上述金属化的涤纶织物放入专用模具中。上述镀液的配方如下30---50g/l硫酸镍、60---70g/l硫酸亚铁氨、30---50g/l的柠檬酸钠、8---20g/l的次磷酸钠及氨水,其中氨水用来调节溶液的pH值,使pH值得大小控制在9---11。
将E型聚氯乙烯注入到放有金属化涤纶织物的专用模具内,控制厚度1毫米,然后放入140℃的烘箱内加热15分钟,即得到所需的柔性隔声材料,见附图1所示,成为一种中间为一层金属化的纤维织物层1,两侧被复合有一层高分子材料层2。
实施例2,将0.3毫米的普通涤纶斜纹织物,用95℃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进行0.8小时的碱减量处理,用20g/l的氯化亚锡溶液对其进行敏化处理后,进一步对其用氯化钯溶液进行活化处理;然后,将活化处理后的涤纶织物放入镀液中施镀0.4小时,得到金属化的涤纶织物;将上述金属化的涤纶织物放入专用模具中。上述镀液的配方如下30---50g/l硫酸镍、60---70g/l硫酸亚铁氨、30---50g/的柠檬酸钠、8---20g/l的次磷酸钠及氨水,其中氨水用来调节溶液的pH值,使pH值的大小控制在9---11。
将E型聚氯乙烯注入到放有金属化涤纶织物的专用模具内,控制厚度1.5毫米,然后放入160℃的烘箱内加热12分钟,即得到所需的柔性隔声材料。
实施例3,将0.4毫米的氨纶/棉混纺的平纹织物,用50℃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进行0.5小时的脱脂退浆处理,用20g/l的氯化亚锡溶液对其进行敏化处理后,进一步对其用氯化钯溶液进行活化处理;然后,将活化处理后的织物放入镀液中施镀0.5小时,得到金属化的氨纶/棉混纺织物;将上述金属化的织物放入专用模具中;上述镀液的配方可在以下范围内任意选择30---50g/l硫酸镍、60---70g/l硫酸亚铁氨、30---50g/l的柠檬酸钠、8---20g/l的次磷酸钠及氨水,其中氨水用来调节溶液的pH值,使pH值得大小控制在9---11。
将E型聚氯乙烯注入到放有金属化涤纶织物的专用模具内,控制厚度1.2毫米,然后放入180℃的烘箱内加热10分钟,即得到所需的柔性隔声材料。
权利要求
1.一种柔性隔声材料,其特征在于它至少有一层由金属化的织物组成的织物层,在该织物层的上下表面各复合有高分子材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隔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化织物层由普通的平纹或斜纹纤維织物在其外表面施镀由金属层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隔声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织物为一种涤纶织物或氨纶织物等化纤织物或氨纶/棉等化纤/与天然纤维的混纺织物、交织物,其外面施镀的金属层为具有消声抗振功能的铁镍合金层。
4.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柔性隔声材料的方法,它选用纤维织物,用化学施镀的方法在织物的表面复合一层金属层,使其成为一层金属化表面的纤维织物层,将其放入专用模具中,然后将高分子材料注入专用模具内,与金属化的纤维织物进行复合,然后放入烘箱内烘干后即得柔性隔声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柔性隔声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织物在金属化之前,先用氢氧化钠对其进行处理,再用氯化亚锡溶液对其进行敏化处理,再进一步对其用氯化钯溶液进行活化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纤维织物放入镀液中施镀,得到金属化的纤维织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柔性隔声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织物为涤纶织物,在对其进行金属化之前,先用95℃氢氧化钠对其进行0.8---1.2小时的碱减量处理,再用20g/l的氯化亚锡溶液对其进行敏化处理,将活化处理后的纤维织物放入镀液中施镀铁镍合金,得到铁镍合金层的纤维织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柔性隔声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织物为氨纶/棉混纺织物,在对其进行金属化之前,先用50℃氢氧化钠对其进行0.5小时的脱脂退浆处理,再用20g/l的氯化亚锡溶液对其进行敏化处理,将活化处理后的纤维织物放入铁镍合金镀液中施镀,得到铁镍合金层的纤维织物。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备柔性隔声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铁镍合金镀液由30---50g/l硫酸镍、60---70g/l硫酸亚铁氨、30---50g/l的柠檬酸钠、8---20g/l的次磷酸钠及氨水组成,其中氨水用来调节溶液的pH值,使pH值得大小控制在9---11,且纤维织物放入上述施镀液中施镀0.3---0.5小时,制成有铁镍合金层的纤维织物层。
9.根据权利要求4或8所述的制备柔性隔声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金属化纤维层放入专用模具后,将E型聚氯乙烯或聚氨脂等高阻尼的高分子材料加入模具内,控制厚度0.5---1.5毫米,然后放入40---180℃的烘箱内加热0.1---4小时,即得到所需的柔性隔声材料。
全文摘要
一种柔性隔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选用纤维织物,用化学施镀的方法在纤维织物的表面复合一层具有消声抗振功能的铁镍合金层,使其成为表面金属化的纤维织物层,将其放入专用模具中,然后将高分子材料注入专用模具内,与金属化的纤维织物进行复合,然后放入烘箱内烘干后即得柔性隔声材料;其结构的组成是至少有一层由金属化的纤维织物组成的织物层,在该织物层的上下表面各复合有高分子材料层;从而使其具有制作工艺简单,柔软性好,易成型加工,隔声效果好,重量轻、薄,制造成本低,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可加工性能等特点。
文档编号B32B15/00GK1644365SQ20051004898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0日
发明者傅雅琴, 陈文兴, 姚跃飞, 刘冠峰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