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060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该复合膜同玻璃纤维、发泡聚氨酯、装饰层通过模压共同组成完整的汽车顶篷内饰。
背景技术
汽车制造业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破千万大关, 全年产销分别是1379和1364万辆。月均超过百万辆,破历史记录。汽车行业人士预测, 2010年汽车达到1500万辆是完全有可能的。在此形势下,世界各大汽车厂家都纷纷加快中国国内合资企业的发展,目前的生产、研发工作都非常紧张,都在不断推出各种车型的新品,包括将原来在本国做的产品移植到中国国内的车型上。目前汽车顶篷内饰材料空气阻隔性差,在汽车顶篷内饰和外壳之间有一空气对流层,汽车内的脏空气会由内向外穿过顶篷,而空气中的粉尘则会吸附在汽车顶篷内饰侧,既不卫生又影响美观。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制备一种性能优良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特提出本实用新型。该复合膜对空气阻隔性较好,可以防止空气在顶篷内、外侧流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所述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空气阻隔性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所述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包括至少一层非织造布层和至少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优选为一层非织造布层和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所述非织造布层和所述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之间可以为本领域现有技术任何的复合方式,本新型优选用热粘合法、淋膜法或浆点涂层法。本新型优选所述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为2-5层聚合物薄膜共挤复合而成的聚合物
复合薄膜层。更优选其中薄膜层中至少应包括1层具有阻隔功能的聚合物薄膜和1层热粘合功能薄膜。所述非织造布层可以是本领域适合任何的非织造布,本实用新型优选水刺非织造布、热轧非织造布或纺粘非织造布。所述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中至少包括1层阻隔聚合物薄膜层和1层热粘合聚合物薄膜层,且所述薄膜层至少一层最外层为热粘合聚合物薄膜层,并同非织造布层进行复合。所述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中阻隔聚合物薄膜层选自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聚酰胺薄膜层、聚偏二氯乙烯薄膜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薄膜层中的一种或几种,热粘合聚合物薄膜层选自聚乙烯薄膜层和/或聚丙烯薄膜层。[0015]所述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为3层聚合物薄膜层共挤复合而成时,所述3层聚合物薄膜层分别为聚乙烯薄膜层/聚酰胺薄膜层/聚乙烯薄膜层或聚乙烯薄膜层/乙烯-乙烯醇薄膜层/聚乙烯薄膜层;所述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为5层聚合物薄膜共挤复合而成时,所述5层聚合物薄膜层分别为聚乙烯薄膜层/乙烯-醋酸乙烯薄膜层/聚酰胺薄膜层/乙烯-醋酸乙烯薄膜层 /聚乙烯薄膜层或聚乙烯薄膜层/聚丙烯/聚乙烯醇薄膜层/聚丙烯/聚乙烯薄膜层。所述复合膜的厚度100-1600 μ m,单位面积重量15_200g/m2 ;优选所述复合膜的厚度 150-1000 μ m,单位面积重量 20-150g/m2。所述复合膜中非织造布层的厚度为100-1500 μ m,单位面积重量5_150g/m2 ;延伸率为大于30% -70%,优选所述复合膜其中非织造布层的厚度为150-1000 μ m,单位面积重量5-lOOg/m2;延伸率为大于40% -70% ;所述复合膜其中聚合物复合薄膜层的厚度为5-100 μ m,单位面积重量5-150g/m2;优选所述复合膜其中聚合物薄膜层的厚度为 15-100 μ m,单位面积重量 15-100g/m2。所述复合膜中聚合物薄膜层的各层厚度为5-100 μ m,单位面积重量5-100g/m2 ;优选所述复合膜中聚合物薄膜层的各层厚度为10-80 μ m,单位面积重量10-80g/m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势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生产工艺流程短,在与其他顶篷材料模压成型时减少或不需要使用粘合剂,简化了生产工序,有利于降低成本,避免了粘合剂对环境的污染。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用这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加工的汽车顶篷,由于复合膜对空气阻隔性较好,可以防止空气在顶篷内、外侧流动,保证汽车顶篷的卫生和美观。

图1为实施例1复合膜的示意图,其中1为水刺非织造布,2、3、4分别为聚乙烯膜、 聚酰胺膜和聚丙烯膜;图2为实施例3复合膜的示意图,其中21J4为水刺非织造布,22、23分别为聚酰胺膜和聚丙烯膜;图3为实施例4复合膜的示意图,其中33为针刺非织造布,31,32分别为聚酰胺膜和聚丙烯膜,33、34分别为聚乙烯膜和聚丙烯膜;图4为实施例6复合膜的示意图,其中41为水刺非织造布,42-46分别为聚乙烯薄膜/乙烯-醋酸乙烯薄膜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乙烯-醋酸乙烯薄膜层/聚乙烯薄膜;图5为实施例8复合膜的示意图,其中51为纺粘非织造布,52巧4分别为聚乙烯膜、聚酰胺膜和聚乙烯膜;图6为实施例10复合膜的示意图,其中61为水刺非织造布,62-66分别为聚乙烯
薄膜层、乙烯-醋酸乙烯薄膜层、聚酰胺薄膜层、乙烯-醋酸乙烯薄膜层和聚乙烯薄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将有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优点,效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实施例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来决定。实施例1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由一层水刺非织造布和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按照淋膜法复合而成,所述水刺非织造布层的克重为35克/平米;聚合物共挤膜为聚乙烯膜、聚酰胺膜和聚丙烯膜三层共挤而成,其厚度为10 μ m/15 μ m/10 μ m。所制备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克重彡60克/平米;氧气透气性彡60cm3/ (m2 · 24小时· 0. IMpa) (GB/T 19789-2005); 剥离强度(N/25mm) 4以上或材料破坏。实施例2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由一层水刺非织造布和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按照浆点涂层法复合而成,所述聚合物共挤膜为聚酰胺膜和聚丙烯膜两层共挤而成。所制备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克重彡50克/平米;氧气透气性彡60cm3/(m2 · 24小时· 0. IMpa) (GB/ T 19789-2005);剥离强度(N/25mm) 2以上或材料破坏。实施例3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由两层水刺非织造布和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按照淋膜法复合而成,所述聚合物设置在两层水刺非织造布之间,所述聚合物共挤膜为聚酰胺膜和聚丙烯膜两层共挤而成。所制备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克重70克/平米;透气性彡 80cm3/(m2 · 24 小时· 0. IMpa) (GB/T 19789-2005);剥离强度(N/25mm) 4 以上或材料破坏。实施例4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由一层针刺非织造布和两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按照热粘合法复合而成,所述非织造布层设置在两层聚合物层之间,一层聚合物共挤膜为聚酰胺膜和聚丙烯膜两层共挤而成,另一层聚合物共挤膜为聚乙烯膜和聚丙烯膜共挤而成。所制备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克重彡100克/平米;透气性彡60cm3/(m2 · 24小时· 0. IMpa) (GB/T 19789-2005);剥离强度(N/25mm) 5以上或材料破坏。实施例5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由一层水刺非织造布和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按照淋膜法复合而成,所述聚合物共挤膜为聚乙烯薄膜/乙烯-醋酸乙烯薄膜层/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乙烯-醋酸乙烯薄膜层/聚乙烯薄膜五层共挤而成。所制备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克重彡60克/平米;透气性彡5cm3/ (m2 · 24小时· 0. IMpa) (GB/T19789-2005);剥离强度(N/25mm) 4以上或材料破坏。实施例6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由一层水刺非织造布和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按照热粘合法复合而成,所述聚合物共挤膜为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薄膜/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五层共挤而成,其各层厚度为 15 μ m/8 μ m/15 μ m/8 μ m/15 μ m所制备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克重彡60克/平米;透气性;^ 120cm3/(m2 · 24 小时· 0. IMpa) (GB/T 19789-2005);剥离强度(N/25mm) 4 以上或材料破坏。实施例7一种汽车顶篷,由一层水刺非织造布和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按照热粘合法复合而成,所述聚合物共挤膜为聚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偏二氯乙烯薄膜/聚乙烯薄膜/聚丙烯薄膜五层共挤而成。所制备的汽车顶篷克重60克/平米;透气性< 5cm3/(m2 · 24 小时· 0. IMpa) (GB/T 19789-2005);剥离强度(N/25mm) 4以上或材料破坏。实施例8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由一层纺粘非织造布和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按照浆点涂层法复合而成,所述纺粘非织造布层的克重为100克/平米,厚度为1200 μ m, 延伸率;聚合物共挤膜为聚乙烯膜、聚酰胺膜和聚乙烯膜三层共挤而成,其厚度为 5μπι/20μπι/15μπι,克重为10g/m2、15g/m2、10g/m2。所制备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克重 彡150克/平米,厚度为1210 μ m。实施例9—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由一层热轧非织造布和两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按照浆点涂层法复合而成,所述热轧非织造布设置在两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中间,所述热轧非织造布层的克重为50克/平米,厚度为550 μ m ;第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为聚丙烯膜、聚偏二氯乙烯膜和聚乙烯膜三层共挤而成,其厚度为20μπι/10μπι/80μπι,克重为10g/m2、10g/ m2、30g/m2;第二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为聚丙烯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聚丙烯膜、聚乙烯膜四层共挤而成,其厚度为30 μ m/10 μ m/50 μ m/100 μ m,克重为10g/m2、5g/m2、20g/m2、 90g/m2。所制备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克重彡190克/平米,厚度为700 μ m。实施例10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由两层水刺非织造布、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按照热粘合法复合而成,所述热轧非织造布设置在两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中间,所述热轧非织造布层的克重为140克/平米,厚度为1450μπι;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为聚乙烯薄膜层、乙烯-醋酸乙烯薄膜层、聚酰胺薄膜层、乙烯-醋酸乙烯薄膜层和聚乙烯薄膜层共挤而成,各层厚度分别为 30μπι/25μπι/20μπι/10μπι/25μπι,克重分别为 5g/m 2、5g/m2、5g/m2、5g/m2、 10g/m2。所制备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克重> 170克/平米,厚度为1550 μ m。实施例11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由一层水刺非织造布、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按照热粘合法复合而成,所述热轧非织造布层的克重为100克/平米,厚度为1300μπι;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为聚乙烯薄膜层、聚丙烯薄膜层、聚乙烯醇薄膜层、聚丙烯薄膜层和聚乙烯薄膜层共挤而成,各层厚度分别为20 μ m/22 μ m/15 μ m/30 μ m/25 μ m,克重分别为5g/m2、15g/m2、 2g/m2、Mg/m2、10g/m2。所制备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克重>140克/平米,厚度为1400μπ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其他任何种类的非织造布和任何种类的聚合物薄膜层均可以随意组合复合,非织造布层和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也可以按照权利要求的任意复合方式进行复合。非织造布和任意一层的聚合物薄膜层厚度也可以任选权利要求范围内的任意值并任意组合。本新型由于篇幅所限,仅具体列举上述优选的组合方式。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包括至少一层非织造布层和至少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包括一层非织造布层和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为非织造布层和聚合物薄膜层用热粘合法、淋膜法、浆点涂层法复合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为2-5层聚合物薄膜共挤复合而成的聚合物复合薄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织造布层为水刺非织造布、热轧非织造布或纺粘非织造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中至少包括1层阻隔聚合物薄膜层和1层热粘合聚合物薄膜层,且所述薄膜层至少一层最外层为热粘合聚合物薄膜层,并同非织造布层进行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中阻隔聚合物薄膜层选自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层、聚酰胺薄膜层、聚偏二氯乙烯薄膜层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脂薄膜层中的一种或几种,热粘合聚合物薄膜层选自聚乙烯薄膜层和/或聚丙烯薄膜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为3层聚合物薄膜层共挤复合而成时,所述3层聚合物薄膜层分别为聚乙烯薄膜层/聚酰胺薄膜层/聚乙烯薄膜层或聚乙烯薄膜层/乙烯-乙烯醇薄膜层/聚乙烯薄膜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为5层聚合物薄膜共挤复合而成时,所述5层聚合物薄膜层分别为聚乙烯薄膜层/乙烯-醋酸乙烯薄膜层/聚酰胺薄膜层/乙烯-醋酸乙烯薄膜层/聚乙烯薄膜层或聚乙烯薄膜层/ 聚丙烯薄膜层/聚乙烯醇薄膜层/聚丙烯薄膜层/聚乙烯薄膜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 9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的厚度100-1600 μ m,单位面积重量15-200g/m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的厚度 150-1000 μ m,单位面积重量 20-150g/m2。
12.根据权利要求1 9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中非织造布层的厚度为100-1500 μ m,单位面积重量5-150g/m2 ;延伸率为30% -70%;所述复合膜其中聚合物复合薄膜层的厚度为5-100 μ m,单位面积重量5-150g/m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其中非织造布层的厚度为150-1000 μ m,单位面积重量5-100g/m2 ;延伸率为大于40% -70% ;所述复合膜其中聚合物薄膜层的厚度为15-100 μ m,单位面积重量15-100g/m2。
14.根据权利要求1 9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中聚合物薄膜层的各层厚度为5-100 μ m,单位面积重量5-100g/m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膜中聚合物薄膜层的各层厚度为10-80 μ m,单位面积重量10-80g/m2。
专利摘要一种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所述汽车顶篷内饰复合膜包括至少一层非织造布层和至少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优选为一层非织造布层和一层聚合物复合薄膜层。该复合膜对空气阻隔性较好,可以防止空气在顶篷内、外侧流动。
文档编号B32B27/08GK201979763SQ20102058261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8日
发明者任强, 吴伟, 孟红, 张孝南, 张聪杰, 马咏梅, 魏乐 申请人:东纶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