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内衣服装面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面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衣服装面料。
背景技术:
内衣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服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内衣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当今社会,人们不仅要求内衣的舒适性,而且也要求其有一定的功能作用。现在市面上出售的内衣一般采用柔软面料,但是人们在穿着时发现面料很容易冒丝,起球,而且当人体运动产生大量汗液的时候,这些内衣的吸湿性差,透气性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内衣服装面料,能够避免因摩擦而产生磨损,如拉丝、起球或钩损,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和美观性,吸湿性好,透气性佳,滑爽,弹性良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衣服装面料,包括外空气层、中间层和与中间层紧密连接的内衬层,所述外空气层由纯棉材质和化纤材质混纺编织而成,所述中间层由精梳棉和兰精粘胶编织而成,所述内衬层由氨纶面料制成。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的精梳棉和兰精粘胶间隔设置。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的精梳棉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的兰精粘胶之间的距离均为0. 3mm。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相邻的精梳棉之间的距离为0. 2mm,所述相邻的兰精粘胶之间的距离为0. 4mm。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空气层的内侧还贴覆有由丝质材料编织成的连接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内衣服装面料不易因摩擦而产生磨损,如拉丝、起球或钩损,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和美观性,吸湿性好,透气性佳,滑爽,弹性良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内衣服装面料,包括外空气层、中间层和与中间层紧密连接的内衬层。所述外空气层由纯棉材质和化纤材质混纺编织而成,所述外空气层的内侧还贴覆有由丝质材料编织成的连接层。这样不易因为摩擦而产生磨损,如拉丝、起球或钩损,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和美观性。所述中间层由精梳棉和兰精粘胶编织而成,所述中间层的精梳棉和兰精粘胶间隔设置。
精梳的棉纱更光滑、平整,出来的面料表面平整,没有棉结,染色出来的效果也好, 精梳棉棉布密集、柔软、坚实,同时它的吸湿性好,滑爽,穿着舒适。兰精粘胶是人造纤维,也叫再生纤维素纤维,吸湿性比棉花还要好,舒适性也极佳。两种面料结合编织,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某种单原料的缺点,节约了成本,同时增加了弹性,保证了良好的吸湿性。具体地,所述相邻的精梳棉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的兰精粘胶之间的距离均为0. 3mm。在另一实施例中,相邻的精梳棉之间的距离为0. 2mm,相邻的兰精粘胶之间的距离为 0. 4mmο所述内衬层由氨纶面料制成。氨纶是聚氨酯类纤维,因其具有优异的弹力,故又名弹性纤维,氨纶面料最大的优点是弹性好,可以拉伸5-8倍,不老化。本发明的内衣服装面料的有益效果为不易因摩擦而产生磨损,如拉丝、起球或钩损,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和美观性,吸湿性好,透气性佳,滑爽,弹性良好。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内衣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空气层、中间层和与中间层紧密连接的内衬层,所述外空气层由纯棉材质和化纤材质混纺编织而成,所述中间层由精梳棉和兰精粘胶编织而成,所述内衬层由氨纶面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精梳棉和兰精粘胶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衣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精梳棉之间的距离和相邻的兰精粘胶之间的距离均为0. 3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衣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精梳棉之间的距离为0. 2mm,所述相邻的兰精粘胶之间的距离为0. 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衣服装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空气层的内侧还贴覆有由丝质材料编织成的连接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衣服装面料,包括外空气层、中间层和与中间层紧密连接的内衬层,所述外空气层由纯棉材质和化纤材质混纺编织而成,所述中间层由精梳棉和兰精粘胶编织而成,所述内衬层由氨纶面料制成。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的内衣服装面料不易因摩擦而产生磨损,如拉丝、起球或钩损,保证了穿着的舒适性和美观性,吸湿性好,滑爽,弹性良好。
文档编号B32B27/02GK102499490SQ201110291829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徐建平 申请人:常熟市众望经纬编织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