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废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409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清废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废设备。
背景技术
包装清废隶属于印刷包装制造的一个工序,主要是将由轧制线相隔开成成品部和废边部的承印物沿轧制线分离为成品部和废边部,以得到所需形状的成品部。目前有两种解决方案,其一,采用联线清废设备,也就是在模切机上直接完成,即模切机带有三个工作单元,第一单元进行模切,第二单元清除小的废边,第三清除大的废边。经过模切机,出来的就是独立的成品。其二,离线清废设备,模切机不带第三单元,模切出来的成品和废边还在同一张承印物上,将模切好的产品在离线的状态下清除废边。但是联线清废设备具有如下缺点1、设备投资大;2、开版有特别要求;3、调机的时间长;4、模具费用高。而离线清废设备具有如设备投资小、模切机利用率高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技术的清废设备具有自动化程度低,需人工将承印物抬升至清废设备内的机台上,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清废设备,其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废设备,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置有用于清除承印物废边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对合设置,所述机台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承托承印物且可自动升降设定距离的升降台,所述升降台包括面板和用于驱动所述面板升降的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上连接有控制构件。具体地,所述上模和下模上均设有顶针,所述上模上的顶针与所述下模上的顶针
相错设置。更具体地,所述顶针呈圆柱状,其上段和下段的侧面均开设有定位缺口部,所述上模包括上蜂窝钢板和上锁紧板,所述下模包括下蜂窝钢板和下锁紧板;所述上蜂窝钢板开设有与所述顶针相匹配的上通孔,所述上通孔密集排列,所述下蜂窝钢板开设有与所述上通孔相匹配的下通孔,所述下通孔的位置与所述上通孔的位置相重合,所述上锁紧板设置于所述上蜂窝钢板上端,所述下锁紧板设置于所述下蜂窝钢板的下端;所述上锁紧板和下锁紧板均开设有锁紧孔。更具体地,所述上模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下模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柱相匹配的导向孔。具体地,所述清废设备还包括第一蜂窝片和第二蜂窝片,所述第一蜂窝片和第二蜂窝片上均开设有与所述上通孔相匹配的贯孔;所述承印物包括由轧制线相隔开的成品部和废边部,所述第一蜂窝片于对应于所述轧制线处的贯孔由粘接物封闭,所述第二蜂窝片对应所述废边部处的贯孔由粘接物封闭。[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蜂窝片和第二蜂窝片均为塑胶件,所述第一蜂窝片和第二蜂窝片均采用冲压模具以交替冲压的工艺冲压成型。进一步地,所述机台的另一侧设置有传送带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包括输送带及能驱动所述输送带转动的电机构件,所述输送带的上端面平齐于所述机台的台面。 优选地,所述驱动构件为气缸或液压油缸。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清废设备,其通过设置升降台,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更进一步,通过设置可在程序的控制下锁紧或松开顶针的上模和下模,以及设置第一蜂窝片和第二蜂窝片,可实现顶针的自动排布,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及生产效率。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废设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废设备的顶针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废设备的第一蜂窝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废设备的第二蜂窝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废设备,用于将由轧制线相隔开为成品部和废边部的承印物沿轧制线分离为成品部和废边部。承印物可为烟盒、酒盒、药盒、化妆品盒、塑胶盒、贺卡、标签等。上述清废设备包括机台300,所述机台300上设置有用于清除承印物废边的上模100和下模200,所述上模100 和下模200对合设置,所述机台300 —侧还设置有用于承托承印物且可自动升降设定距离的升降台400,机台300和升降台400均固定安装于地面且相邻设置。所述升降台400包括面板410和用于驱动所述面板410升降的驱动构件420,所述驱动构件420上连接有控制构件。控制构件可根据设定程序自动将面板410升举相应的高度,以便于将一定量的承印物水平推至面板410上,然后面板410自动将其上的承印物自动下降至相应位置,即进纸口处,工人只需将承印物进行水平推动便可将高于机台300台面部分的承印物轻松移入上模100和下模200之间,无需工人进行费力地将承印物垂直搬动至机台300上,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而且通过控制构件可使面板410每次升举的高度均低于前次升举的高度,以将承印物移入面板410,无需人工估算或测量每次加工所用的承印物数量,避免每次加工的承印物过多而导致成品部质量差或导致设备损坏,也防止了每次加工的承印物过少而降低设备的利用率及生产效率,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本实施例中,升降台400每次上升的高度均比前次上升的高度低50mm,直至面板410上的承印物用完。进一步地,可以面板上设置如传送带等推进构件,当操作人员按下按钮,可自动将承印物推至机台300上,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上模100和下模200上均设有顶针500,顶针500可按设定的间距密集排列于上模100和下模200内。所述上模100上的顶针500与所述下模200上的顶针500相错设置,上模100和下模200的顶针 500可根据实际承印物的成品部和废边部的形状而设定,具体地,对应成品部的顶针500放置于下模200,对应废边部的顶针500放置于上模100。通过上模100和下模200交错设置的顶针500,通过上模100和下模200交错的顶针500的冲压作用,可将承印物沿轧制线分为独立的成品部和废边部。另外地,也可用整体式的模具,但是每次加工不同的承印物,均需加工相应的模具,生产成本高。更具体地,如图1 图3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顶针500呈圆柱状,以便于加工,也可用其它合适形状的顶针500代替。其上段和下段的侧面均开设有定位缺口部501,以便于将顶针500锁定于上模100或下模200上。所述上模100包括上蜂窝钢板110和上锁紧板120,所述上锁紧板120设置于所述上蜂窝钢板110的上方,所述下模 200包括下蜂窝钢板210和下锁紧板220,下锁紧板220设置于下蜂窝钢板210的下方;所述上蜂窝钢板110开设有与所述顶针500相匹配的上通孔,所述上通孔密集排列,上通孔可交错排列或呈蜂窝状排列,以便于顶针500的排列,以成型结构复杂的承印物。所述下蜂窝钢板210开设有与所述上通孔相匹配的下通孔211,所述下通孔211的位置与所述上通孔的位置相重合,所述上锁紧板120设置于所述上蜂窝钢板110上端,所述下锁紧板220设置于所述下蜂窝钢板210的下端;所述上锁紧板120和下锁紧板220均开设有锁紧孔。具体地, 顶针500可通过螺丝锁紧或人工锁紧或通过压板压紧等合适锁紧结构进行锁紧,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通过这样的设计,可快速调整顶针500在上模100和下模200上的分布状态,以适应于各种形状的成品部的生产要求,设备适应性强,可称为万能型清废设备。更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上模100上设置有导向柱130,所述下模200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柱130相匹配的导向孔,以保证合模精确, 产品可靠性佳。更具体地,如图1 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清废设备还包括第一蜂窝片610和第二蜂窝片620,所述第一蜂窝片610和第二蜂窝片620上均开设有与所述上通孔、下通孔211相匹配的贯孔601 ;所述承印物包括由轧制线相隔开的成品部和废边部,所述第一蜂窝片610于对应于所述轧制线处的贯孔601由粘接物封闭,应用时将承印物放置于第一蜂窝片610下,第一蜂窝片610中凡是落在轧制线上的贯孔601将由粘接物封闭,以便于在第一轮排布顶针500时将此部份同时跨越成品部和废边部的顶针500去除。 所述第二蜂窝片620中对应所述废边部处的贯孔601由粘接物封闭,使用时将承印物放置于第二蜂窝片620下,第二蜂窝片620中凡是落在废边部内的贯孔601将由粘接物封闭,以便于在第二轮排布顶针500时将此部份落在废边部内的顶针500留在上模100,剩下的其余顶针500将锁紧于下模200。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将上模100中布置满顶针500,下模200 不设置顶针500,将第一蜂窝片610放置于所述上模100和下模200之间,使上模100上的所有顶针500松开,使相应的顶针500穿过第一蜂窝片610未被封闭的贯孔601落入下模 200的下通孔211内,然后将未落入下通孔211内的顶针500移除;再将下通孔211内余下的顶针500全部锁定于上模100板中相应的上通孔内,移走第一蜂窝片610并将第二蜂窝片620放置于上模100和下模200之间,再次使上模100上的顶针500松开,使相应的顶针 500穿过第二蜂窝片620未被封闭的贯孔601落入下模200的下通孔211内,未落入下通孔211的顶针500锁紧于上模100上,落入下通孔211内的顶针500锁紧于下模200内,上模100和下模200得到顶针500相互交错的凸凹模结构,且交错的结构与承印物中成品部和废品部的区域相匹配,通过将承印物放置于上模100和下模200之间,当上模100和下模 200闭合时,在其各自的顶针500冲压下,承印物即可沿轧制线切分为独立的成品部和废边部,生产效率高,模具调整方便快捷,可快速转换顶针500排布以满足不同形状的承印物的清废要求,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调整模具的时间,可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加工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台清废设备可完成2-3台以上的自动模切机或现有技术中的清废机的清废工作量,换版时间短,只要不到十分钟便可完成换版,可以应付更多的订单。通过这样的设计,可快速调整顶针500在上模100和下模200上的分布状态,以适应于各种形状的成品部的生产要求,设备适应性强,可称为万能型清废设备。优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蜂窝片610和第二蜂窝片620均为塑胶件或金属件或纸片。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蜂窝片610和第二蜂窝片620均为塑胶件。所述第一蜂窝片610和第二蜂窝片620均采用冲压模具以交替冲压的工艺冲压成型。本实施例中,上通孔、下通孔211、第一蜂窝片610和第二蜂窝片620 上的贯孔601的直径为Imm至15mm之间,其相邻仅0. 5mm至4mm,由于模具加工的原因,第一蜂窝片610和第二蜂窝片620上很难成型孔径及孔间距如此小的贯孔60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二次交替冲压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难题,先冲压相隔的贯孔601,然后再调整第一蜂窝片610和第二蜂窝片620在冲压模具上的位置或放入另一冲压模具内冲压其余的贯孔601,得到了孔径和间距均足够小的第一蜂窝片610和第二蜂窝片620,可使设备应用于废边尺寸小及成品部形状复杂的承印物的清废加工中,大大提高了清废的效果及应用范围,可防止成品蹭花、划伤、压断、变形和边角不齐等不良情况的产生;可配合清废机的要求调整模切板,可以大大提升模切机的自动模切效率;且无需专业制版公司制作清废板,操作人员通过顶针500的排布便可达到相应的清废效果,成本低廉,利于节省费用。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机台300的另一侧设置有传送带组件700,所述传送带组件700包括输送带710及能驱动所述输送带710转动的电机构件,所述输送带710的上端面平齐于所述机台300的台面。当上模100和下模200打开后,操作人员可将成品部取出码放好,并将废边部放至输送带710上,输送带710可将废边部传送至指定的容置箱内,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具体地,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驱动构件420为气缸或液压油缸,传动可靠,也可以使用电机等合适的驱动构件420,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上模100相对下模200打开时,驱动构件420驱动面板410升降。如图1 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废方法,用于将由轧制线相隔开成成品部和废边部的承印物沿轧制线分离为成品部和废边部。首先设置可对合且可锁紧或松开顶针500的上模100和下模200,于所述上模100上开设密集排列的上通孔,相应地于所述下模200上开设与所述上通孔相匹配的下通孔211,设置第一蜂窝片610和第二蜂窝片620,于所述第一蜂窝片610和第二蜂窝片620上开设与所述上通孔相匹配的贯孔601, 对应的贯孔601、上通孔、下通孔211的轴线重合且大小相等;贯孔601、上通孔、下通孔211 的排列方式可以普通的矩阵排列或交错蜂窝状排列等。将所述第一蜂窝片610对应于所述轧制线处的贯孔601封闭,并将所述第二蜂窝片620对应于所述废边部处的贯孔601封闭;将顶针500锁紧于上模100的上通孔内,将第一蜂窝片610放置于所述上模100和下模200 之间,使上模100上的顶针500松开,使相应的顶针500穿过第一蜂窝片610未被封闭的贯孔601落入下模200的下通孔211内,然后将未落入下通孔211内的顶针500移除;再将下通孔211内余下的顶针500全部锁定于上模100板中相应的上通孔内,移走第一蜂窝片 610并将第二蜂窝片620放置于上模100和下模200之间,再次使上模100上的顶针500松开,使相应的顶针500穿过第二蜂窝片620未被封闭的贯孔601落入下模200的下通孔211 内,未落入下通孔211的顶针500锁紧于上模100上,落入下通孔211内的顶针500锁紧于下模200内,得到顶针500相互交错的凸凹模;通过这样的设计,可快速调整顶针500在上模100和下模200上的分布状态,以适应于各种形状的成品部的生产要求,设备适应性强, 可称为万能型清废设备。再将承印物放置于上模100和下模200之间并控制上模100和下模200对合以将成品部和废边部分离,最后将上模100和下模200分开,取出成品部和废边部。生产效率高,模具调整方便快捷,可快速转换顶针500排布以满足不同形状的承印物的清废要求,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调整模具的时间,可提高设备的使用率,降低加工成本。具体地,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于所述上模100和下模200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承托承印物且可自动升降设定距离的升降台400。所述升降台400包括面板410和用于驱动所述面板410升降的驱动构件420,所述驱动构件420上连接有控制构件。控制构件可根据设定的高度自动将面板410升举相应的高度,从而使面板410上的承印物自动升举相应的高度,工人只需将承印物进行水平推动便可将高于机台300台面部分的承印物轻松移入上模100和下模200之间,无需工人进行费力地将承印物抬升至机台300 上,自动化强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而且通过控制构件可使面板 410每次升举的高度相等,无需人工估算或测量每次加工所用的承印物数量,面板410每次升举的距离依据实际实况而定,避免每次加工的承印物过多而导致成品部质量差或导致设备损坏,也防止了每次加工的承印物过少而降低设备的利用率及生产效率,有利于降低加工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清废设备,其通过设置升降台400,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更进一步,通过设置可在程序的控制下锁紧或松开顶针500的上模100和下模200,以及设置第一蜂窝片610和第二蜂窝片620,可实现顶针500的自动排布,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及生产效率。实现了万能型的包装清废的自动化,通过自动排列上模100和下模200中的顶针500,形成一个由顶针500组件的、上下对应的凸凹结构,将需要清废的承印物放置于上模100和下模200之间,在上模100和下模200合压的过程中,成品部和废边部相分离,自动化程度高,清废效率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台清废设备可完成2-3台以上的自动模切机或现有技术中的清废机的清废工作量, 换版时间短,只要不到十分钟便可完成换版,可以应付更多的订单,清废质量高,可防止成品蹭花、划伤、压断、变形和边角不齐等不良情况的产生;可配合清废机的要求调整模切板, 可以大大提升模切机的自动模切效率;且无需专业制版公司制作清废板,操作人员通过顶针500的排布便可达到相应的清废效果,成本低廉,利于节省费用;同时可减少半成品周转过程占用的空间,而且可清除模切过程产生的纸粉纸毛,符合卫生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清废设备,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置有用于清除承印物废边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对合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承托承印物且可自动升降设定距离的升降台,所述升降台包括面板和用于驱动所述面板升降的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上连接有控制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和下模上均设有顶针,所述上模上的顶针与所述下模上的顶针相错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清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针呈圆柱状,其上段和下段的侧面均开设有定位缺口部,所述上模包括上蜂窝钢板和上锁紧板,所述下模包括下蜂窝钢板和下锁紧板;所述上蜂窝钢板开设有与所述顶针相匹配的上通孔,所述上通孔密集排列,所述下蜂窝钢板开设有与所述上通孔相匹配的下通孔,所述下通孔的位置与所述上通孔的位置相重合,所述上锁紧板设置于所述上蜂窝钢板上端,所述下锁紧板设置于所述下蜂窝钢板的下端;所述上锁紧板和下锁紧板均开设有锁紧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清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上设置有导向柱,所述下模上开设有与所述导向柱相匹配的导向孔。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清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清废设备还包括第一蜂窝片和第二蜂窝片,所述第一蜂窝片和第二蜂窝片上均开设有与所述上通孔相匹配的贯孔;所述承印物包括由轧制线相隔开的成品部和废边部,所述第一蜂窝片于对应于所述轧制线处的贯孔由粘接物封闭,所述第二蜂窝片对应所述废边部处的贯孔由粘接物封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清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蜂窝片和第二蜂窝片均为塑胶件,所述第一蜂窝片和第二蜂窝片均采用冲压模具以交替冲压的工艺冲压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的另一侧设置有传送带组件,所述传送带组件包括输送带及能驱动所述输送带转动的电机构件,所述输送带的上端面平齐于所述机台的台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清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构件为气缸或液压油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清废设备,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设置有用于清除承印物废边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对合设置,所述机台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承托承印物且可自动升降设定距离的升降台,所述升降台包括面板和用于驱动所述面板升降的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上连接有控制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清废设备,其自动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低,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文档编号B31B1/74GK202180609SQ20112011758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0日
发明者山崎秀雄, 董芮成 申请人:深圳华通盛世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