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的大辊压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450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的大辊压榨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的大辊压榨系统。
背景技术
过滤器是输送介质管道上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通常安装在减压阀、泄压阀、定水位阀或其它设备的进口端,用来消除介质中的杂质,以保护阀门及设备的正常使用。当流体进入置有一定规格滤网的滤筒后,其杂质被阻挡,而清洁的滤液则由过滤器出口排出,当需要清洗时,只要将可拆卸的滤筒取出,处理后重新装入即可,因此,使用维护极为方便。现有技术中,造纸系统一般都会在泵出口与系统控制阀之间设置有一个回油过滤器,但经常发现液压油通过该回油过滤器的过滤后,仍不能保证液压油的洁净程度,液压油不干净容易导致油温过高,动作不灵活,容易把系统控制阀卡死,严重的甚至会使油泵和系统控制阀报废,既影响正常工作又缩短了油泵和系统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的大辊压榨系统,可将液压油过滤得更干净,从而可更灵活地控制系统控制阀,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同时可延长油泵和系统控制阀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的大辊压榨系统,包括油箱、油泵、回油过滤器、阀门过滤器、系统控制阀、油缸和压榨部,所述油箱与所述油泵连通,所述油泵与所述回油过滤器连通,所述回油过滤器与所述阀门过滤器连通,所述阀门过滤器与所述系统控制阀连通,所述系统控制阀与所述油缸连通,所述油缸与所述压榨部连通。优选的,所述阀门过滤器设置为过滤芯孔径为4至6微米的阀门过滤器。更优选的,所述阀门过滤器设置为过滤芯孔径为5微米的阀门过滤器。另一优选的,所述系统控制阀包括电子组件、比例线圈、电枢柱塞、阀芯、阀座、P管、T管、内腔和油出入口,所述电枢柱塞、阀芯和阀座设置于所述内腔;所述电子组件的控制端与所述比例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比例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枢柱塞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枢柱塞的另一端与所述阀芯的一端连接,所述阀芯的另一端与所述P管的一端相对,所述内腔设置有出口,所述T管的一端与所述出口连通。更优选的,所述阀座还设置有另一出口,所述另一出口与Y管的一端连通。进一步的,所述Y管的另一端与卸油装置连通。另一优选的,所述电子组件设置于所述主外壳外部。更优选的,所述电子组件外部设置有外壳。进一步的,所述电子组件连接有组件插头。 更进一步的,所述组件插头位于所述外壳外部。[001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的大辊压榨系统的有益效果如下一种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的大辊压榨系统,包括油箱、油泵、回油过滤器、阀门过滤器、系统控制阀、油缸和压榨部,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回油过滤器与系统控制阀之间增设一个阀门过滤器,可将液压油过滤得更干净,从而可更灵活地控制系统控制阀,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同时可延长油泵和系统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系统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系统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系统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在图I至图3中包括有油箱100 ;油泵200 ;回油过滤器300;阀门过滤器400;系统控制阀500;油缸600 ;压榨部700 ;主外壳I ;电子组件2;比例线圈3 ;电枢柱塞4 ;阀芯5 ;阀座6 ;T 管 7 ;P 管 8 ;内腔9;Y 管 10 ;组件插头11;外壳12 ;油出入口13;卸油装置14。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I。—种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的大辊压榨系统,如图I所示,包括油箱100、[0047]油泵200、回油过滤器300、阀门过滤器400、系统控制阀500、油缸600和压榨部700,油箱100与油泵200连通,油泵200与回油过滤器300连通,回油过滤器300与阀门过滤器400连通,阀门过滤器400与系统控制阀500连通,系统控制阀500与油缸600连通,油缸600与压榨部700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回油过滤器300与系统控制阀500之间增设一个阀门过滤器400,可将液压油过滤得更干净,从而可更灵活地控制系统控制阀500,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同时可延长油泵200和系统控制阀500的使用寿命。阀门过滤器400设置为过滤芯孔径为4至6微米的阀门过滤器400。较佳的,阀门过滤器400设置为过滤芯孔径为5微米的阀门过滤器400。5微米是阀门过滤器400中过滤芯的孔径,也就是能通过过滤网的颗粒的最大直径。5微米的阀门过滤器400能更好地将
液压油中的小颗粒杂质过滤掉,从而得到更纯净的液压油。实施例2。一种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的大辊压榨系统,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I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系统控制阀500包含电子组件2、比例线圈3、电枢柱塞4、阀芯5、阀座6、P管8、T管7、内腔9和油出入口 13,电枢柱塞4、阀芯5和阀座6设置于内腔9。电子组件2的控制端与比例线圈3的一端连接,比例线圈3的另一端与电枢柱塞4的一端连接,电枢柱塞4的另一端与阀芯5的一端连接,阀芯5的另一端与P管8的一端相对,内腔9设置有出口,T管7的一端与出口连通。本系统控制阀500集成度高,控制上省略了单独的转换器和放大器环节,控制原理为“dcs (分布式控制系统)信号——比例阀”,控制原理简单,故障易查,可使大辊压榨机工作稳定,确保成品纸的质量的同时保护毛布和压榨辊不易损坏。本系统控制阀500的工作原理如下本系统控制阀500用于限制系统压力,通过带对中螺纹和可拆卸线圈进行启动,线圈的内腔9与T管7连通,并装满液压油,通过电气控制值可对要限制的系统压力进行调节。当要调节系统压力时,应向电子组件2提供控制值,根据该控制值,电子组件2将电流施加到比例线圈3,比例线圈3将电流转换为机械力,机械力通过电枢柱塞4作用到阀芯5,阀芯5被压到阀座6上,P管8和T管7之间的连通关系被破坏,相互隔离。当作用于阀芯5上的液压力等于磁力时,电枢柱塞4通过提起阀芯5使其离开阀座6来调节设定的压力,从而使P管8和T管7连通,液压油从P管8流向T管7。如果控制值为零,控制电子组件2仅施加最小控制电流于比例线圈3,从而产生最小压力。实施例3。一种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的大辊压榨系统,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实施例I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阀座还设置有另一出口,另一出口与Y管的一端连通。设置的Y管10,当作用于阀芯5上的液压力大于磁力时,可更好地帮助卸油。Y管的另一端与卸油装置连通。利用卸油装置14进行装油。电子组件设置于主外壳外部。方便维修。电子组件外部设置有外壳。设置的外壳12可更好地保护电子组件2,以及可防止外物轻易触碰到电子组件2而产生危险。[0061]电子组件连接有组件插头。设置的组件插头11可用于将电源和控制值电压通过组件插头11施加到电子组件2。组件插头位于外壳外部。置于外壳12外部更方便与外部的电源和控制值电压连接。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的大辊压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油箱、油泵、回油过滤器、阀门过滤器、系统控制阀、油缸和压榨部,所述油箱与所述油泵连通,所述油泵与所述回油过滤器连通,所述回油过滤器与所述阀门过滤器连通,所述阀门过滤器与所述系统控制阀连通,所述系统控制阀与所述油缸连通,所述油缸与所述压榨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的大辊压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过滤器设置为过滤芯孔径为4至6微米的阀门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的大辊压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过滤器设置为过滤芯孔径为5微米的阀门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的大辊压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控制阀包括电子组件、比例线圈、电枢柱塞、阀芯、阀座、P管、T管、内腔和油出入口,所述电枢柱塞、阀芯和阀座设置于所述内腔;所述电子组件的控制端与所述比例线圈的一端连接,所述比例线圈的另一端与所述电枢柱塞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枢柱塞的另一端与所述阀芯的一端连接,所述阀芯的另一端与所述P管的一端相对,所述内腔设置有出口,所述T管的一端与所述出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体式比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还设置有另一出口,所述另一出口与Y管的一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一体式比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Y管的另一端与卸油装置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一体式比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组件设置于所述主外壳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一体式比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组件外部设置有夕卜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一体式比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组件连接有组件插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一体式比例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插头位于所述外壳外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高液压油洁净度的大辊压榨系统,包括油箱、油泵、回油过滤器、阀门过滤器、系统控制阀、油缸和压榨部,油箱与油泵连通,油泵与回油过滤器连通,回油过滤器与阀门过滤器连通,阀门过滤器与系统控制阀连通,系统控制阀与油缸连通,油缸与压榨部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回油过滤器与系统控制阀之间增设一个阀门过滤器,可将液压油过滤得更干净,从而可更灵活地控制系统控制阀,确保系统的正常工作,同时可延长油泵和系统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D21F3/02GK202430576SQ201220018310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6日
发明者李文斌 申请人: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