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575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
背景技术
薄膜传感器在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将光学胶层与氧化铟锡(ITO)薄膜贴合在一起。请参阅图1,光学胶层210的一侧表面贴附有重离型膜220,另一侧相对的表面贴附有轻离型膜(图未示)。贴胶时,将片材(IT0薄膜)230固定至贴合平台240上,将光学胶层210表面贴附的轻离型膜从光学胶层210表面剥离后,使用滚轮250将光学胶210及 片材230滚贴在一起。之后再翻转片材230,将轻离型膜贴附至片材230的另一侧表面。然而,上述薄膜传感器贴胶时需要翻转片材后才能贴附轻离型膜,使得贴胶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效率较高的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一种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用于将胶层贴附至片材表面,所述胶层的一侧表面贴附有第一离型膜,所述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包括第一碾压滚轮、第二碾压滚轮及导向装置,所述第二碾压滚轮与第一碾压滚轮相隔预定距离,所述导向装置用于将所述胶层及自所述胶层的表面剥离的第一离型膜中的至少一个传送至第一碾压滚轮或第二碾压滚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片材传递至所述第一碾压滚轮及所述第二碾压滚轮之间的入料平台,所述第一碾压滚轮及所述第二碾压滚轮位于所述入料平台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入料平台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凸设有两个导向凸肋,所述两个导向凸肋相间隔且均自所述承载面靠近所述第一碾压滚轮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碾压滚轮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入料平台上的片材压平的压平装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平装置为出风筒,所述压平装置的出风口对应于所述入料平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平装置的出风口相对所述入料平台的承载面倾斜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碾压滚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碾压滚轮依次排布且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碾压滚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碾压滚轮依次排布且轴线相互平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装置为导向滚轮,所述导向装置为三个,所述胶层卷绕至卷轴,所述卷轴设于所述第一碾压滚轮远离所述第二碾压滚轮的一侧,其中一个导向装置设于所述第二碾压滚轮远离所述第一碾压滚轮的一侧,另两个导向装置间隔设置且位于第一碾压滚轮及第二碾压滚轮远离所述入料平台的一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装置为导向滚轮,所述导向装置的两端均形成有凸缘以对传递的第一离型膜或胶层进行定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还包括用于剪切完成贴胶的片材的裁剪装置。上述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使用时,将胶层的一端的第一离型膜与胶层分离,并将分离后的胶层的一端及第一离型膜的一端中的一个传递至第一碾压滚轮靠近第二碾压滚轮的一侧,另一个通过导向装置传递至第二碾压滚轮靠近第一碾压滚轮的一侧,从而将片材的一端放置于第一碾压滚轮及第二碾压滚轮之间后,通过转动第一碾压滚轮及第二碾压滚轮可以一次性的将第一离型膜及胶层分别贴附至片材两侧,效率较高。

图I为传统片材贴胶示意图;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的结构不意图;图3为图2中使用的胶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入料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中导向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同时参阅图2和图3,一实施方式的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10用于将胶层420贴附至片材50。胶层420的两个相对的表面分别贴附有第一离型膜440及第二离型膜460。本实施方式中,片材50为ITO薄膜,第一离型膜440为轻离型膜,第二离型膜460为重离型膜。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10包括入料平台110、压平装置120、第一碾压滚轮140、第二碾压滚轮150及导向装置160。请参阅图4,入料平台110包括主体112及导向凸肋114。本体112大体为矩形。本体112具有承载面116。导向凸肋114共有两个。两个导向凸肋114凸设于承载面116,且两个导向凸肋114大体相互平行。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导向凸肋114之间的距离比片材50的宽度稍大。请再次参阅图2,压平装置120对应于承载面116。压平装置120用于将放置于入料平台110的承载面116上的片材50压平。本实施方式中,压平装置120设于承载面116的上方,压平装置120为出风筒。压平装置120的出风口 122对应于承载面116。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将出风口 122与承载面116倾斜设置,从而在将片材50吹平的同时,可以除去片材50表面的灰尘。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压平装置120也可为滚轮,从而可以碾压片材50使片材50较为平整。第一碾压滚轮140为多个。多个第一碾压滚轮140大小相同。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碾压滚轮140位于入料平台110的一侧且多个第一碾压滚轮140沿远离入料平台110的方向依次排布,多个第一碾压滚轮140的轴线共面且与承载面116平行。可以理解,多个第一碾压滚轮140的大小也可不相同,只要使多个第一碾压滚轮140靠近承载面116的边 缘与承载面116之间的距离相同即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碾压滚轮140也可以为一个。第二碾压滚轮150为多个。多个第二碾压滚轮150位于入料平台110的一侧且沿远离入料平台110的方向依次排布,多个第二碾压滚轮150位于多个第一碾压滚轮140的下方且多个第二碾压滚轮150与多个第一碾压滚轮150 —一对应。第二碾压滚轮150与第一碾压滚轮140之间的间隔大体等于胶层420、第一离型膜440、第二离型膜460及片材50的厚度之和。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碾压滚轮150大小相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碾压滚轮150的大小也可不相同,只要使多个第二碾压滚轮140靠近承载面116的边缘与承载面116大体平齐即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碾压滚轮140也可以为一个。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存放及使用,胶层420、贴附至胶层420两侧表面的第一离型膜440及第二离型膜460卷绕至固设于第一碾压滚轮140上方的卷轴60。需要说明的是,卷轴60可以为胶层420自带的,也可以为设于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10的装置,使用时将胶层420绕设于卷轴60。导向装置160共有三个,用于将绕设于卷轴60上的第一离型膜440传输至邻近入料平台110的第二碾压滚轮150。本实施方式中,导向装置160为导向滚轮,需要说明的是,导向装置160也可为导向柱。本实施方式中,其中一个导向装置160设于邻近入料平台110的一个第二碾压滚轮150的下方,另两个导向装置160沿垂直于承载面116的方向排布且位于第一碾压滚轮140及第二碾压滚轮150远离入料平台110的一侧。可以理解,根据卷轴60设置的位置不同,可以调整导向装置160的相对位置,只要能使绕设于卷轴60上的第一离型膜440传输至邻近入料平台110的第二碾压滚轮150即可,也可以根据卷轴60设置的位置不同设置导向装置160将绕设于卷轴60上的胶层420及贴附至胶层420上的第二离型膜460传输至邻近入料平台110的第一碾压滚轮140。请参阅图5,导向装置160的两端均形成有凸缘162,两个凸缘162之间的距离比第一离型膜440的宽度稍大,以对传递的第一离型膜440进行定位。进一步的,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10还包括用于将剪切完成贴胶的片材50使其脱离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10的裁剪装置(图未示)。请参阅图2,一实施方式的薄膜传感器贴胶方法,用于将胶层420贴附至片材50 —侧表面,并将从胶层420的表面剥离的第一离型膜440贴附至片材的另一个侧面,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1、提供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100。可以理解,当片材50的平整度较好时,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100的压平装置120
可以省略。步骤S102、将绕设于卷轴60的胶层420的一端的第一离型膜440与胶层420分离,并将分离后的第一离型膜440的一端传递至第二碾压滚轮150靠近第一碾压滚轮140的一侧,将胶层420的一端传递至第一碾压滚轮140靠近述第二碾压滚轮150的一侧。本实施方式中,分离后的第一离型膜440的一端沿着三个导向装置160传递至第二碾压滚轮I 50靠近第一碾压滚轮140的一侧,由于第一离型膜440通过三个导向装置160传递至第二碾压滚轮150,因此剥离了第一离型膜440的胶层420及第二离型膜460的长度大于卷轴60与第一碾压滚轮140之间的距离,可以切除多余的胶层420及第二离型膜460。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卷轴60的位置的不同,也可设置导向装置160使剥离了第一离型·膜440的胶层420及第二离型膜460通过导向装置160传递第一碾压滚轮140。步骤S103、将片材50的一端放置于第一碾压滚轮140及第二碾压滚轮150之间,使第一碾压滚轮140及第二碾压滚轮150转动挤压第一离型膜440、片材450及胶层420,从而将第一离型膜440及胶层420分别贴附至片材50两侧。本实施方式中,片材50通过入料平台110传递至邻近入料平台110的第一碾压滚轮140及第二碾压滚轮150之间。入料平台110的承载面116上凸设有导向凸肋114,从而在传递片材50时可以防止片材50偏离第一碾压滚轮140及第二碾压滚轮150。具体操作时,将片材50放置于入料平台110的承载面116,推动片材50相对承载面116向靠近第一碾压滚轮140的方向滑动直至片材的一端位于第一碾压滚轮140及第二碾压滚轮150之间,转动的第一碾压滚轮140及第二碾压滚轮150即可带动片材50向远离入料平台110的方向运动并将胶层420及第一离型膜440分别贴附至片材50的两侧。本实施方式中,片材50为ITO薄膜,因此片材50在存放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表面平整度较差,因此片材50在传递至第一碾压滚轮140及第二碾压滚轮150之间前,先通过设置于承载面116上方的压平装置120压平。在其他实施例中,片材50平整度较好时,无需压平。进一步的,将第一离型膜440及胶层420分别贴附至片材50两侧之后可以使用裁剪装置将第一离型膜440、胶层420及第二离型膜460切断使完成贴胶的片材50使其脱离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10。上述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100及薄膜传感器贴胶方法,通过导向装置160传递从胶层420表面剥离的第一离型膜440至第二碾压滚轮150,可以一次性将第一离型膜440及胶层420分别贴附至片材50两侧,效率较高。可以理解,根据胶层420表面的第二离型膜460可以省略。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用于将胶层贴附至片材表面,所述胶层的一侧表面贴附有第一离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包括 第一碾压滚轮; 第二碾压滚轮,与第一碾压滚轮相隔预定距离; 导向装置,用于将所述胶层及自所述胶层的表面剥离的第一离型膜中的至少一个传送至第一碾压滚轮或第二碾压滚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片材传递至所述第一碾压滚轮及所述第二碾压滚轮之间的入料平台,所述第一碾压滚轮及所述第二碾压滚轮位于所述入料平台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平台具有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上凸设有两个导向凸肋,所述两个导向凸肋相间隔且均自所述承载面靠近所述第一碾压滚轮的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碾压滚轮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入料平台上的片材压平的压平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装置为出风筒,所述压平装置的出风口对应于所述入料平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平装置的出风口相对所述入料平台的承载面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碾压滚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碾压滚轮依次排布且轴线相互平行,所述第二碾压滚轮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碾压滚轮依次排布且轴线相互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为导向滚轮,所述导向装置为三个,所述胶层卷绕至卷轴,所述卷轴设于所述第一碾压滚轮远离所述第二碾压滚轮的一侧,其中一个导向装置设于所述第二碾压滚轮远离所述第一碾压滚轮的一侧,另两个导向装置间隔设置且位于第一碾压滚轮及第二碾压滚轮远离所述入料平台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装置为导向滚轮,所述导向装置的两端均形成有凸缘以对传递的第一离型膜或胶层进行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还包括用于剪切完成贴胶的片材的裁剪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用于将胶层贴附至片材表面,所述胶层的一侧表面贴附有第一离型膜,所述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包括第一碾压滚轮、第二碾压滚轮及导向滚轮,所述第二碾压滚轮与第一碾压滚轮相隔预定距离,所述导向滚轮用于将所述胶层及自所述胶层的表面剥离的第一离型膜中的至少一个传送至第一碾压滚轮或第二碾压滚轮。上述薄膜传感器贴胶系统贴胶效率较高。
文档编号B32B37/10GK202528540SQ20122013776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日
发明者程志政 申请人: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