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460937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其包括三角旋转基座、挤压装置、填料装置、卸料装置;其中,三角旋转基座包括旋转本体,以及两两圆周间隔120度地均匀设置在旋转本体上的三个分基座;分基座的模具面均垂直于旋转本体的对应径向方向,三个分基座的模具面上分别固定整形下模、装料下模、卸料下模;挤压装置包括与整形下模适配的整形上模以及挤压控制装置;填料装置包括与填料下模适配的填料上模以及填料控制装置;填料上模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填料上模的运动方向;卸料装置包括与卸料下模适配的卸料上模,以及能控制卸料上模运动而实现卸料的卸料控制装置。该整形机能够实现填料、热压、卸料的自动化,造价低。
【专利说明】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纸浆模塑行业,涉及纸浆模塑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整形机,尤其涉及一种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
【背景技术】
[0002]成型、干燥等工序后形成的纸浆模塑制品半成品,其外形并不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为了满足设计要求,必须使用整形机进行整形。而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纸塑行业产品形状的复杂性以及工序的多变性,造成在这一行内自动整形工序一直无法全自动作业,即使有部分全自动作业机型也因为产能和实际生产成本等原因而一直得不到较好的普及。
[0003]现有技术中的整形机主要有油压式热整形机、传送带装填式自动热压机、水平翻转式自动热压机三种。其中,油压式热整形机的机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不过效率低下,且由于需要人工装填卸料而存在安全隐患;传送带装填式自动热压机的机型结构紧凑,效率尚可,不过纸浆模塑行业产品烘干后的形状多变,但其却在定位上存在先天缺陷造成大量废品的产生;水平翻转式自动热压机的机型结构复杂,效率尚可,但由于其挤压方向在水平位置,因此需要长期保持真空,这必然导致产品外观会存在明显缺陷,因此市面上能大批量用于生产的机型比较少。
[000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整形机。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其工作效率高、性倉急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其包括三角旋转基座、挤压装置、填料装置、卸料装置;其中,
[0008]所述三角旋转基座包括旋转本体,以及两两圆周间隔120度地均匀设置在所述旋转本体上的三个分基座;所述分基座的模具面均垂直于所述旋转本体的对应径向方向,所述三个分基座的模具面上分别固定整形下模、装料下模、卸料下模;所述挤压装置、所述填料装置、所述卸料装置分别对应所述三个分基座设置;
[0009]所述挤压装置包括与所述整形下模适配的整形上模以及挤压控制装置;所述挤压控制装置能带动所述整形上模运动并在所述整形上模与所述整形下模合模后施加挤压力;
[0010]所述填料装置包括与所述填料下模适配的填料上模以及填料控制装置;所述填料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填料上模以与所述填料下模处于工作位置时的倾斜角度相同的倾斜角度斜向运动;所述填料上模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填料上模的运动方向;
[0011]所述卸料装置包括与所述卸料下模适配的卸料上模,以及能控制所述卸料上模运动而实现卸料的卸料控制装置。[0012]优选地,所述卸料控制装置包括固定机架、翻转架、推拉臂、摆向轮;
[0013]其中,所述固定机架上设有轨道槽;所述摆向轮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架上且位于所述轨道槽的远离翻转方向的一侧;所述轨道槽的两个端部以所述摆向轮为中心圆周上间隔一定的角度,且所述轨道槽的中部相对于其两个端部向远离所述摆向轮的一侧凸出一定的距离;
[0014]所述翻转架包括导向部和固定于所述导向部一端端部的翻转板,所述导向部的另一端设有导向槽;所述摆向轮适配于所述导向槽中;在所述翻转架的背部设有中心轮,所述中心轮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导向部的平面;
[0015]所述推拉臂包括推动杆和固定于所述推拉杆端部的推拉槽部,所述推拉槽部设有推拉槽;
[0016]所述中心轮穿过所述推拉槽和所述轨道槽,并适配于所述推拉槽和所述轨道槽中;
[0017]所述卸料上模固定于所述翻转架的所述翻转板上。
[0018]优选地,所述轨道槽的两个端部以所述摆向轮为中心圆周上间隔150度。
[0019]优选地,所述轨道槽的一端高于其另一端;凸出的所述轨道槽的中部离所述轨道槽的两个端部的距离不相等。
[0020]优选地,所述导向槽的纵向垂直于所述翻转板且其纵向中心线与所述翻转板的中
心线重合。
[0021]优选地,所述导向部在其固定所述翻转板的相对一端设有分叉,所述分叉的中间槽为所述导向槽。
[0022]优选地,所述三角旋转基座的旋转本体包括转动轴,所述三角旋转基座还设有对模具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刷、引线、引线槽、加热器;所述电刷安装在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末端;所述电刷的一端接外来电源、另一端接所述引线;所述引线设置在所述引线槽内,所述引线槽从所述转动轴中部通向所述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为模具加热。
[0023]优选地,在所述整形上模的设置上模板的平面上设有水平度校正装置,所述水平度校正装置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相同的弹簧,在每个所述弹簧中部均设有适应的相同的导向柱;所述弹簧和所述导向柱均垂直于所述整形上模的设置上模板的所述平面。
[0024]优选地,所述挤压装置的管道系统中相应位置设有能轴向浮动的动静环装置,所述动静环装置包括动环和静环,所述动环嵌套于所述静环中,所述动环与所述静环的接合面密封且所述动环能在所述静环中旋转,所述静环上设有供气室口,所述动环上相应地设有与所述供气室口对应的气口,所述静环通过预紧力调整装置安装在动静环基座上,所述预紧力调整装置包括预紧力调整螺栓,所述预紧力调整螺栓的顶端设有光杆头,相应地在所述静环上设有能适配所述光杆头的适配孔,所述光杆头在所述适配孔内能轴向移动,从而使所述静环能轴向浮动。
[00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设有三角旋转基座以及与其三个分基座对应的挤压装置、填料装置、卸料装置,能实现上料、热压、卸料的机械化,不需要用昂贵的机械手即可实现,造价低;而且其结构简单可靠。由于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的挤压和装料、卸料工序在同段时间内进行的,因此一个工作循环可以控制到低于2.4S/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样的效率对于目前的市场所售机型来说是非常占优势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的整体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所示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中三角旋转基座的原理示意图。
[002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中的三角旋转基座的示意图,其中显示了为模具加热的加热装置。
[002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中的热压装置和三角旋转基座的部分示意图,其中显示了模具的水平度校正装置。
[0030]图5为图3所示水平度校正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0031]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中的卸料装置的示意图。
[0032]图7为图6所示卸料装置中的翻转架的示意图。
[0033]图8为图6所示卸料装置中的固定机架的部分示意图,其中显示了轨道槽。
[0034]图9为图6所示卸料装置中的推拉臂的示意图。
[0035]图10为图6所示卸料装置的工作状态一的示意图。
[0036]图11为图6所示卸料装置的工作状态一的示意图。
[0037]图12为图6所示卸料装置的工作状态一的示意图。
[0038]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中的挤压装置的管道系统中使用的动静环装置的示意图。
[0039]图14为图13的F-F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0041]如图1、图2所示,该优选实施例的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包括三角旋转基座
80、挤压装置A、卸料装置B、填料装置C四大部分。
[0042](I)三角旋转基座
[0043]如图1、图2所示,三角旋转基座80包括旋转本体84,以及两两圆周间隔120度地均匀设置在旋转本体84上的三个分基座81、82、83。这三个分基座81、82、83的模具面(SP固定模具的面)均垂直于旋转本体84的对应径向方向,也就是说,这三个基座的模具面在旋转本体84的旋转圆周的切线上,这样可以使得结构更加紧凑而且与其他装置(比如挤压装置等)的配合更加方便。
[0044]在三个分基座81、82、83的模具面上分别固定整形下模、卸料下模、装料下模。相应地,上述挤压装置A、卸料装置B、填料装置C分别对应三个分基座81、82、83设置;挤压装置A、卸料装置B、填料装置分别设有整形上模、卸料上模、装料上模,以与上述整形下模、卸料下模、装料下模合模。
[0045]由于纸模在整形工序中需要加热,因此该三角旋转基座还设有为上述模具加热的加热装置。
[0046]图3显示了该加热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在图3中,三角旋转基座的旋转本体84包括转轴87,围绕转轴两两间隔120度设有整形下模81、卸料下模82、装料下模83,该转轴87的两端由轴承86、88支撑。为模具加热的加热装置包括电刷84、引线、引线槽85、加热器。加热器设置在整形下模81、卸料下模82、装料下模83的模座上或者底部,为这些模具
81、82、83加热;加热器可以直接采用现有技术的加热棒,也可以采用热源结合导热材料层的方式,当然,现有技术中的任何合适的实现为模具加热的装置都可使用于此。在本实施例中,模具81、82、83可以共用一个环形的加热器,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每个单元热压模具单独使用一个加热器。当然,视情况的需要,上述加热装置也可仅为整形下模81加热,相应地,引线仅被引至整形下模81相应的位置,引线槽和加热器也仅对应整形下模81设置。
[0047]在该加热装置中,若采用一般的引线方式从电源处导电到加热器,则引线会阻碍转动轴87的转动,而且引线会缠绕、扯断,无法实现加热。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电刷84,该电刷84安装在转动轴87的一端末端;电刷84的一端接外来电源,通过接触的方式通电,电刷84的另一端接引线;该引线设置在引线槽85内,引线槽85从转动轴87中部通向加热器,从而将电流传输到加热器。在该实施例中,转动轴87为管状并在管壁对应位置开有供引线穿过的引线孔,该引线槽85穿过该转动轴87的中部以及相应的引线孔,连接到加热器。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转动轴87的表面上也可以被拉出相应的槽,SP为引线槽。
[0048]上述加热装置的结构简单,安全,能够适用于旋转模具的加热。
[0049](2)挤压装置
[0050]挤压装置A包括与整形下模适配的整形上模以及挤压控制装置;挤压控制装置能带动整形上模运动并在整形上模与整形下模合模后施加挤压力。优选地,挤压控制装置为计算机控制运动的液压系统。
[0051]为了保证挤压时整形上模A和整形下模81的水平度,该挤压装置还设有水平度校正装置。如图4、图5所示,在整形上模A设置上模板的平面上设有水平度校正装置60,水平度校正装置60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相同的弹簧62,在每个弹簧62中部均设有适应的导向柱61。当然,水平度校正装置60不设置在上模板上,也不会妨碍上、下模板的合模;在模具压合的过程中,水平度校正装置60的弹簧会随着力的位置不同而变形,从而自动校正了对应位置的合模间隙,使得产品的水平度得到保证。设计时,水平度校正装置60的全部弹簧62的力度总和略小于合模压力即可,以确保在提升和下降过程中模具的自身晃动很小。而弹簧的分布根据不同大小的产品会有不同,理论上是分布的愈多约好,实际应用中对应每个模具弹簧的数目不小于9个,分布规律上是沿模边和模中心分布。
[0052]由于挤压装置A需要向下施加压力,其压力杆(连接挤压上模)最好是越短越不容易压断,然而由于压力杆内往往要放置用于通气吸气的管道系统(用于对挤压上模实现吹吸气),因此压力杆也不可能太短。本实施例使用在管道系统中的动静环装置方便调节,且不必准备手动调节的空间,因此相应地压力杆会相对短;此外,该动静环装置能实现静环的轴向浮动,连接更加灵活可靠。
[0053]下面将结合图13、14详细介绍该动静环装置。
[0054]如图13、图14所示,该实施例的动静环装置70包括动环72、静环71,动环72嵌套于静环71中,动环72与静环71的接合面密封,具体地还设有密封橡胶圈;且动环72能在静环71中旋转。静环71上设有供气室口,动环72上相应地设有与供气室口对应的气口,动环72通过连接螺栓74连接模具或其它相应机构,从而实现吹吸气,该结构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相似,在此不累述。
[0055]静环71通过预紧力调整装置安装在动静环基座73上,预紧力调整装置包括预紧力调整螺栓711,预紧力调整螺栓711的顶端设有光杆头7110,相应地在静环71上设有能适配光杆头7110的适配孔,光杆头7110对应地插入适配孔重且能在适配孔内轴向移动,相应地,静环71能以光杆头7110为定位在轴向上有一定的浮动。由于静环71能够在轴向上有一定的浮动,该动静环装置并不是固定地连接在动静环基座73上,当吹吸气时,该动静环装置能随之在轴向上有浮动,避免动环72与静环71之间轴向相对运动太大而导致结构损坏和漏气,能更灵活地配合模具的动作,且使该动静环装置更加耐用。优选地,适配孔设置在静环71的边缘部位,并绕圆周均匀地设置,相应地预紧力调整螺栓711也对应于适配孔位置设置。预紧力调整螺栓711本身固定,当光杆头7110的顶部顶到相应适配孔的底时,该静环71达到向动静环基座73方向运动的最大极限位置。
[0056](3)填料装置
[0057]填料装置包括与填料下模83适配的填料上模以及填料控制装置;填料控制装置控制填料上模以与填料下模相同的倾斜角度斜向运动;填料上模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填料上模的运动方向。这样,当三角旋转基座旋转使填料下模83转到其工作位置(即与水平方向倾斜120度)时,稍作停留,上述填料控制装置驱动上述填料上模以与填料下模相同的倾斜角度斜向运动,与填料下模83合模,结合气压系统的作用,将填料上模上的坯料转移到填料下模上。
[0058](4)卸料装置
[0059]卸料装置包括与卸料下模适配的卸料上模,以及能控制卸料上模运动而实现卸料的卸料控制装置。
[0060]图6—图12显示了一个实施例的卸料控制装置。如图6—图12所示,该卸料控制装置包括固定机架20、翻转架10、推拉臂30、摆向轮40。
[0061]其中,固定机架20包括固定板21,该固定板21的底部23通过螺栓230固定于基座50上;当然,该固定板21也可以通过合适的钢架结构来代替。
[0062]在该固定板21上设有轨道槽22,摆向轮40设置在固定机架20的固定板21上且位于轨道槽22的远离翻转反向的一侧(如图10-图12所示,轨道槽22的靠近翻转方向的一侧为其上侧,远离翻转方向的一侧为其下侧),只有这样才能提供翻转架10翻转的支点。
[0063]如图6所示,轨道槽22的两个端部221、222以摆向轮40为中心圆周间隔一定的角度a,该角度优选地为150度,通过下面要介绍的结构,该角度即为翻转架要转动的角度,这个角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当然也可以是其它的角度,只是150度时,上下游设备的填卸料动作会更方便。如图6、图8所示,轨道槽22的中部223相对于其两个端部221、222向远离摆向轮40的一侧凸出一定的距离,这样,相当于轨道槽22在中部223位置处提供了一个拐角,翻转架10移动到相应位置时便会发生翻转。而且,凸出的中部223离轨道槽22的两个端部的距离不相等,具体地,凸出的中部223离端部222远、离端部221近;同时,轨道槽22的一端222比其另一端221距离摆向轮40远,且高于其另一端221 ;这些因素都给翻转架10的翻转提供了足够的空间。[0064]其中,如图6、图7所示,翻转架10包括导向部和固定于导向部一端端部的翻转板11,导向部的另一端设有导向槽,优选地,翻转板11垂直固定于导向部的一端端部。在该优选实施例中,导向部包括分叉12以及连接于分叉12和翻转板11之间的连接部14,分叉12的中间槽120即为导向槽,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的导向槽,比如长形封闭槽(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部14的背面(如图7所示)设有中心轮13,优选地,中心轮13的中轴线垂直于导向部的平面。优选地,导向槽120的纵向垂直于翻转板11且其纵向中心线与翻转板11的中心线重合,这样便能够获得最大的有效翻转距离,并使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0065]中心轮13与轨道槽22相适应,摆向轮40与导向槽120相适应。将翻转架10安装到固定机架20上时,翻转架10的背面贴近固定机架20的表面;中心轮13适配在固定板21上的轨道槽22中,从而能带动翻转架10沿轨道槽22移动;而固定板21上的摆向轮40则适配在翻转架10的导向槽120中从而能控制翻转架10的摆向。
[0066]其中,如图6、图9所示,推拉臂30包括推动杆31和固定于推拉杆31端部的推拉槽部32,推拉槽部32设有推拉槽320。作为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推拉杆31的截面比推拉槽部32小很多,为了施力均匀且运动稳定,在推拉杆31和推拉槽部32之间还设置有过渡连接部33,该过渡连接部33为框形,包括两个平行的侧板331和底板332,两个侧板331均一端固定在推拉槽部32上且另一端连接底板332,该底板332通过固定螺栓330与推动杆31固定连接,当然在本实用新型其他的实施例中,任何其他合适的连接结构也可以使用在此。优选地,上述推拉杆31垂直于推拉槽320,推拉槽320沿推拉槽部32纵向设置。上述翻转板10的中心轮13穿过推拉槽320和轨道槽22,并适配于推拉320槽和轨道槽中22中,推拉杆31的端部连接直线运动机构的端部(优选地为液压系统的油杆端部)。
[0067]当直线运动机构直线推动推拉杆31时,推拉杆31推动推拉槽部32,带动中心轮13(从而带动翻转架10)沿固定板21上的轨道槽22移动,摆向轮40同时控制翻转架10的转向,为其提供转动的支点;配合轨道槽22的特殊设计,从而实现装料或者卸料。
[0068]对照图10—图12 (比如,该卸料控制装置为竖立的),翻转板11上设置模具,即上述卸料上模。如图10—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卸料控制装置的右侧上部为三角旋转基座,卸料上模对应三角旋转基座上的卸料下模;通过合模和气压系统的配合,三角旋转基座将坯料传输翻转板11上的卸料上模中。在本实施例的卸料控制装置的左侧为卸料位置,可以在此处设置传输皮带,以将坯料运输到下游设备;也可以对应翻转板11的位置设置下游设备的模具,通过合模和气压系统的配合,将坯料由翻转板11上的模具中传输下游设备的模具中。图10—图12便显示了卸料控制装置进行移动翻转的过程。
[0069]如图10所示为起始位置,该翻转板11上的模具上被装料。推拉杆31拉动推拉槽部32,继而拉动中心轮13带动翻转架10,从轨道槽22的一端222往轨道槽22的中部223运动。由于轨道槽22的端部222位置最高,翻转架10因而先往下运动,又由于摆向轮40对翻转架10尾部(通过导向槽120)进行限制且轨道槽22的中部223向上凸出,翻转架10继而逆时针翻转一定的角度,当到达轨道槽22的中部223时,翻转架成图11所示的状态。
[0070]如图10—图12所示,推拉杆31继续拉动推拉槽部32,继而推动中心轮13带动翻转架10,从轨道槽22的中部223往轨道槽22的另一端221运动。由于轨道槽22的中部223向上凸出,端部221相对地向下凹,翻转架10随之往下运动,又由于摆向轮40对翻转架10尾部(通过导向槽120)的限制,翻转架10同时也继续逆时针翻转,当到达轨道槽22的端部221时,翻转架成图12所示的状态。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翻转板11上的模具上的坯料被卸料、转移至对应位置的下游设备的模具中,从而进行下一步工序。
[0071]上述翻转板11的翻转角度和移动距离由轨道槽的两端的距离和偏转角度、轨道的形状以及摆向轮40的位置等决定,设计时应当根据上下游设备的参数和位置具体计算和试验,以保证上下游设备均能与该卸料控制装置的翻转板11的模具完美合模,并实现坯料的转移。上面描述的是上述实施例的一个运动模式,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反向运动(从图12的状态运动到图10的状态)也是可行的。
[0072]该卸料控制装置通过简单的结构就能实现机械化装料和卸料,实现物料的转移。而且,该卸料控制装置不用采用昂贵的机械手就能够实现一次前进、一次后退、一次翻转的运动;通常这是需要一组伺服电机或一组气缸机构才能够实现的,而在这里一个动力源就可以解决,而且控制电路也非常简单,生产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0073]该卸料控制装置还可以用作上述填料控制装置,只是运动过程和位置对应关系需要做相应的调整。
[0074]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的主要特点已经描述清楚。在该整形机中,上述整形下模、填料下模、卸料下模的身份是转换的,当该模具进行填料时,其被称为“填料下模”,被填好料后,通过转动,该模具的位置到达整形装置下,此时该模具被称为“整形下模”,被整形完毕后,随着继续旋转,该模具的位置到达卸料位置,此时该模具被称为“卸料下模”;相应地其下游的模具也随之开始被填料、整形、卸料,转变角色。上述描述中的“整形下模”、“填料下模”、“卸料下模”都只是针对某个时间点承担“整形”、“填料”、“卸料”功能的模具而言,并非特指某一个模具。
[0075]由上述描述可见,在同一个工作位置,该整形机的三个模具分别都在工作,即同时有三个坯料进入整形的程序,且某个坯料的填料、整形、卸料的过程可以依次不间断地进行下去;这样,便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根据实验,其一个工作循环可以控制到低于2.4s/次;这样的效率对于目前的市场所售机型来说是非常占优势的。而且,该整形机的控制主要依靠机械系统来实现,而且结构简单稳定,造价低。
[0076]以上描述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任何等同变换和替换,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角旋转基座、挤压装置、填料装置、卸料装置;其中, 所述三角旋转基座包括旋转本体,以及两两圆周间隔120度地均匀设置在所述旋转本体上的三个分基座;所述分基座的模具面均垂直于所述旋转本体的对应径向方向,所述三个分基座的模具面上分别固定整形下模、装料下模、卸料下模;所述挤压装置、所述填料装置、所述卸料装置分别对应所述三个分基座设置; 所述挤压装置包括与所述整形下模适配的整形上模以及挤压控制装置;所述挤压控制装置能带动所述整形上模运动并在所述整形上模与所述整形下模合模后施加挤压力; 所述填料装置包括与所述填料下模适配的填料上模以及填料控制装置;所述填料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填料上模以与所述填料下模处于工作位置时的倾斜角度相同的倾斜角度斜向运动;所述填料上模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填料上模的运动方向; 所述卸料装置包括与所述卸料下模适配的卸料上模,以及能控制所述卸料上模运动而实现卸料的卸料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控制装置包括固定机架、翻转架、推拉臂、摆向轮; 其中,所述固定机架上设有轨道槽;所述摆向轮设置在所述固定机架上且位于所述轨道槽的远离翻转方向的一侧;所述轨道槽的两个端部以所述摆向轮为中心圆周上间隔一定的角度,且所述轨道槽的中部相对于其两个端部向远离所述摆向轮的一侧凸出一定的距离; 所述翻转架包括导向部和固定于所述导向部一端端部的翻转板,所述导向部的另一端设有导向槽;所述摆向轮适配于所述导向槽中;在所述翻转架的背部设有中心轮,所述中心轮的中轴线垂直于所述导向部的平面; 所述推拉臂包括推动杆和固定于所述推拉杆端部的推拉槽部,所述推拉槽部设有推拉槽; 所述中心轮穿过所述推拉槽和所述轨道槽,并适配于所述推拉槽和所述轨道槽中; 所述卸料上模固定于所述翻转架的所述翻转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槽的两个端部以所述摆向轮为中心圆周上间隔150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槽的一端高于其另一端;凸出的所述轨道槽的中部离所述轨道槽的两个端部的距离不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的纵向垂直于所述翻转板且其纵向中心线与所述翻转板的中心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在其固定所述翻转板的相对一端设有分叉,所述分叉的中间槽为所述导向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旋转基座的旋转本体包括转动轴,所述三角旋转基座还设有对模具加热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刷、引线、引线槽、加热器;所述电刷安装在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末端;所述电刷的一端接外来电源、另一端接所述引线;所述引线设置在所述引线槽内,所述引线槽从所述转动轴中部通向所述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为模具加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整形上模的设置上模板的平面上设有水平度校正装置,所述水平度校正装置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相同的弹簧,在每个所述弹簧中部均设有适应的相同的导向柱;所述弹簧和所述导向柱均垂直于所述整形上模的设置上模板的所述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面旋转式热压纸塑整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装置的管道系统中相应位置设有能轴向浮动的动静环装置,所述动静环装置包括动环和静环,所述动环嵌套于所述静环中,所述动环与所述静环的接合面密封且所述动环能在所述静环中旋转,所述静环上设有供气室口,所述动环上相应地设有与所述供气室口对应的气口,所述静环通过预紧力调整装置安装在动静环基座上,所述预紧力调整装置包括预紧力调整螺栓,所述预紧力调整螺栓的顶端设有光杆头,相应地在所述静环上设有能适配所述光杆头的适配孔,所述光杆头 在所述适配孔内能轴向移动,从而使所述静环能轴向浮动。
【文档编号】D21J3/00GK203782489SQ201420137003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5日
【发明者】吴姣平 申请人:广州华工环源绿色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