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291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板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板材,包括中基板层、上基板层、导胶膜材层、隔音层和岩棉层;所述中基板层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PP-GF复合板材层,其下方PP-GF复合板材层的下方设置有岩棉层,岩棉层下方为下基板层;所述中基板层上方的PP-GF复合板材层的上方设置隔音层,且隔音层内设置有空气玻璃微球;所述上基板层设置在隔音层的上方,且上基板层上方设置有导胶膜材层,导胶膜材层包括涂料层、离型层和承载层;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载荷量,大幅提高整体的隔音效果,可以起到比较理想的隔音效果,岩棉层可以起到防火耐热的保护作用,材料本身也比较环保,解决采用喷涂方式所导致的空气污染、作业繁琐及外观不佳等缺点。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板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板材,具体是一种汽车板材。

【背景技术】
[0002]常见的汽车板材多采用硬质纤维板胶粘复合地毯冲裁成型、PP木粉板复合面料热压成型等材料和生产工艺进行制作的,这种板材料比较重、受高温易变形,而且使用时的隔音降噪效果不好,承载能力也有限,因此,随着汽车材料技术的发展及汽车消费者理念的不断变化和成熟,目前常见的汽车备胎盖板材料已不能满足汽车厂家及消费者对汽车的耐久性、安全性、舒适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隔音效果好,防火效果好,并且环保的汽车板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汽车板材,包括中基板层、上基板层、导胶膜材层、隔音层和岩棉层;所述中基板层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PP-GF复合板材层,其下方PP-GF复合板材层的下方设置有岩棉层,岩棉层厚度为10-20毫米,岩棉层下方为下基板层;所述中基板层上方的PP-GF复合板材层的上方设置隔音层,且隔音层内设置有空气玻璃微球,其中隔音层厚度为3-5毫米;所述上基板层设置在隔音层的上方,且上基板层上方设置有导胶膜材层,导胶膜材层包括涂料层、离型层和承载层,其中涂料层设置在上基板层上表面,离型层设置在涂料层上方,承载层设置在离型层上方,且承载层在导胶膜材层的制造过程中用于承载涂料层及离型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隔音层为不饱和聚树脂材料。
[0007]进一步的,所述承载层表面为消光结构的平面,其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
[0008]进一步的,所述离型层具有离型剂,离型剂为硅利康油性离型剂,且离型层的离型剂易于与涂料层分离。
[0009]进一步的,所述涂料层材料为聚氨酯(PU)或有机玻璃系树脂,涂料层直接均匀设置于离型层上。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比较简单,制造成本比较低,具有较好的强度和载荷量,大幅提高整体的隔音效果,可以起到比较理想的隔音效果,岩棉层可以起到防火耐热的保护作用,材料本身也比较环保;导胶膜材结构及基材的组合通过承载层、离型层、涂料层及基材的层状配置结构,而得以涂布、滚涂或淋幕等非喷涂的方式,将涂料层覆盖于基材上,进而解决采用喷涂方式所导致的空气污染、作业繁琐及外观不佳等缺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汽车板材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1-中基板层、2-上基板层、3-下基板层、4-岩棉层、5-PP-GF复合板材层、6-导胶膜材层、61-涂料层、62-离型层、63-承载层、7-隔音层、71-空气玻璃微球。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汽车板材,包括中基板层1、上基板层2、导胶膜材层6、隔音层7和岩棉层4 ;所述中基板层I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PP-GF复合板材层5,其下方PP-GF复合板材层5的下方设置有岩棉层4,岩棉层4厚度为10-20毫米,岩棉层4下方为下基板层3 ;所述中基板层I上方的PP-GF复合板材层5的上方设置隔音层7,隔音层7为不饱和聚树脂材料,且隔音层7内设置有空气玻璃微球71,其中隔音层7厚度为3-5毫米;所述上基板层2设置在隔音层7的上方,且上基板层2上方设置有导胶膜材层6,导胶膜材层6包括涂料层61、离型层62和承载层63,其中涂料层61设置在上基板层2上表面,离型层62设置在涂料层61上方,承载层63设置在离型层62上方,且承载层63在导胶膜材层6的制造过程中用于承载涂料层61及离型层62 ;所述承载层63表面为消光结构的平面,且承载层63具有透光性,其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PC)或聚氯乙烯(PVC),由于承载层63具有透光性,当光线照射至承载层63时,通过调整承载层63的透光度,穿透承载层63的光线的量可被控制,承载层63设置有消光结构表面,通过调整消光结构表面所提供的消光程度,控制穿透承载层63的光线的量;所述离型层62具有离型齐U,离型剂为硅利康(silicone)油性离型剂,具有透光性,且离型层62的离型剂易于与涂料层61分离;所述涂料层61材料为聚氨酯(PU)或有机玻璃系树脂,涂料层61直接均匀设置于离型层62上,精准控制涂料层61的厚度,涂料层61先利用涂布方式以设置于离型层62上,再利用压合方式将涂料层设置于上基板层2上,过程中均未使用喷涂方式,避免导胶膜材层6的制造过程操作环境中的空气污染而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问题,安全环保。
[0015]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6]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板材,包括中基板层(I)、上基板层(2 )、导胶膜材层(6 )、隔音层(7 )和岩棉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基板层(I)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PP-GF复合板材层(5),其下方PP-GF复合板材层(5)的下方设置有岩棉层(4),岩棉层(4)厚度为10-20毫米,岩棉层(4)下方为下基板层(3);所述中基板层(I)上方的PP-GF复合板材层(5)的上方设置隔音层(7),且隔音层(7)内设置有空气玻璃微球(71),其中隔音层(7)厚度为3-5毫米;所述上基板层(2)设置在隔音层(7)的上方,且上基板层(2)上方设置有导胶膜材层(6),导胶膜材层(6)包括涂料层(61)、离型层(62)和承载层(63),其中涂料层(61)设置在上基板层(2)上表面,离型层(62 )设置在涂料层(61)上方,承载层(63 )设置在离型层(62 )上方,且承载层(63)在导胶膜材层(6)的制造过程中用于承载涂料层(61)及离型层(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音层(7)为不饱和聚树脂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层(63)表面为消光结构的平面,其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或聚氯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型层(62)设有离型剂,离型剂为硅利康油性离型剂,且离型层(62)的离型剂易于与涂料层(61)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料层(61)的材料为聚氨酯(PU)或有机玻璃系树脂,涂料层(61)直接均匀设置于离型层(62)上。
【文档编号】B32B27/06GK204054819SQ201420414367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5日
【发明者】袁乃更 申请人:天津圣金特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