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并线合股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52508阅读:6413来源:国知局
纱线并线合股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纱线并线合股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色织行业并线合股工序中,传统的普遍使用含有张力片等张力装置的并线合股装置进行并线合股,这类装置对棉线等纱线具有良好的并线效果。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对多种不同纱线在加捻前进行并线合股加工,但传统的并线合股装置难以满足多类纱线的并线合股要求,尤其是对一些特殊品种,如对麻与涤纶的并线合股。麻与涤二者本身纤维特性不一样,例如麻纤维强韧且粗细不均匀,而涤纤维纵向光滑且均匀无条痕。传统的并线合股装置及工艺会因为张力不均匀的缘故,难以控制好麻与涤纱线松弛度,如传统的使用张力片的张力装置难以压住麻纱线并使之与涤纱线并线。传统的在并线合股时因原料差异太大,并线张力不一,导致抱合性太差,从而易导致在后续加捻过程中出现断丝或断麻的现象。断丝或断麻的出现会造成后工序停机,布面破洞等一系列问题,无法满足生产质量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在并线合股过程中保持张力稳定的纱线并线合股装置及方法。

一种纱线并线合股装置,包括机架及设在所述机架上的并纱机构及导纱机构;其中,所述并纱机构包括导气柱、固定座及导纱瓷牙;所述导气柱的轴向设有导气通道;所述固定座设在所述导气柱的一端;所述导纱瓷牙设有供纱线穿过的纱线通道;所述导纱瓷牙穿设于所述固定座中,所述纱线通道的底部与所述导气通道连通,且所述纱线通道的轴向与所述导气通道的轴向垂直设置;

从所述导气通道鼓入所述纱线通道的喷射气流能够使所述纱线通道内的多条纱线碰撞缠结在一起,并能够在所述纱线通道内形成涡流后从所述纱线通道两端的开口喷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通道与所述纱线通道的中部导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纱线通道的上部内壁呈半圆柱体形状,底部内壁呈V形或梯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气柱上设有流速控制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纱机构包括导纱钩、导纱辊及导纱杆;所述导纱钩、所述并纱机构、所述导纱辊及所述导纱杆沿所述纱线的传导方向依次设置;其中,所述导纱钩有多个,多个纱线筒子上的纱线分别经由多个所述导纱钩后进入所述纱线通道内进行并线合股,再依次经过所述导纱辊及所述导纱杆送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在所述机架上的纱线感应器,所述纱线感应器具有多个纱线感应位,所述纱线感应器设在所述导纱钩与所述并纱机构之间,从所述导纱钩过来的多条纱线分别经所述多个纱线感应位后进入所述并纱机构的纱线通道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设在所述机架上的断纱器,所述断纱器设在所述导纱辊与所述导纱杆之间,从所述导纱辊过来的纱线经过所述断纱器后传至所述导纱杆,所述断纱器与所述纱线感应器电连接以用于剪断纱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槽筒及卷绕筒安装架,所述导纱杆及所述槽筒活动设在所述机架上,合股的纱线能够从所述导纱杆与所述槽筒之间穿过且所述导纱杆能够配合将合股的纱线压在所述槽筒的纱槽内;所述卷绕筒安装架设在所述槽筒的下游以用于安装卷绕筒。

一种纱线并线合股方法,使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纱线并线合股装置进行并线合股,具体是将多条纱线穿过并纱机构的导纱通道,开启与所述导气柱连通的通气装置,从导气通道向纱线通道内喷射气流使多条纱线缠结在一起后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条纱线至少包括麻与涤纶,或者至少包括麻棉与棉涤。

上述纱线并线合股装置及方法通过使用气流式并纱机构替代传统的张力片等张力装置进行加捻前多条纱线的并线合股,经喷射气流的作用使多条纱线之间的气压骤降,多条单纱可以相互缠结,同时喷射气流在纱线通道内形成涡流,在纱线向外移动时更有利于缠结在一起。该纱线并线合股装置及方法借助气流方向有效稳定并线合股时的纱线松弛状态,使张力更加均匀,达到并线合股最佳效果,可以满足多种不同类型纱线的并线合股,尤其是原料差异较大的纱线,如麻与涤纶等。该纱线并线合股装置及方法跳出传统的惯性思维,摒弃传统张力装置,创造性的使用气流式并纱机构替代传统的张力装置,着重解决了原料差异较大的不同纱线之间的并纱合股,此外,对原料差异不大的纱线之间也可以较好的完成并线合股。该纱线并线合股装置及方法可以保证多条纱线在并线合股过程中的张力稳定,提高多条纱线的同步性和抱合性,以满足后续对纱线加捻的生产质量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的纱线并线合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并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并纱机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一实施例的纱线并线合股装置10包括机架100、导纱钩200、纱线感应器300、并纱机构400、导纱辊500、断纱器600、导纱杆700、槽筒800及卷绕筒安装架900。导纱钩200、纱线感应器300、并纱机构400、导纱辊500、断纱器600、导纱杆700、槽筒800及卷绕筒安装架900设在机架100上,并沿着纱线的行进方向依次设置。该纱线并线合股装置10用于对多个纱线筒子20上的纱线进行并线合股,并最终将合股后的纱线均匀绕在卷绕筒30上。优选的,该纱线并线合股装置10用于对两种纱线进行并线合股,如对麻与涤纶或麻棉与棉涤进行并线合股。

导纱钩200、导纱辊500及导纱杆700构成导纱机构,以在不同的部件之间导纱。其中,导纱钩200有多个。多个纱线筒子20上的纱线分别经由多个导纱钩200后进入下一级部件。

纱线感应器300具有多个纱线感应位,以分别感应相应位置是否有纱线,若没有纱线,可发出警报,或者由控制机构控制停机。从导纱钩200过来的多条纱线分别经多个纱线感应位后进入并纱机构400中。

请结合图2和图3,并纱机构400包括导气柱410、固定座420及导纱瓷牙430。导气柱410的轴向设有导气通道412。固定座420设在导气柱410的一端。导纱瓷牙430穿设于固定座420中且两端凸出于固定座420的两端。导纱瓷牙430设有供纱线穿过的纱线通道432。纱线通道432的底部与导气通道412连通,且纱线通道432的轴向与导气通道412的轴向垂直设置。从导气通道412鼓入纱线通道432的喷射气流能够使纱线通道432内的多条纱线碰撞缠结在一起,并能够在纱线通道432内形成涡流后从纱线通道432两端的开口喷出。

在本实施例中,导气通道412与纱线通道432的中部导通,以便于在纱线通道432中形成较为均匀的涡旋气流。

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纱线通道432的上部内壁呈半圆柱体形状,底部内壁呈V形或梯形。该不规则形状的纱线通道432,较之圆柱形的通道等,可以防止气流在纱线通道432内越转越快影响并线合股的效果,有利于稳定纱线张力。

导气柱410上设有流速控制阀(图未示),可以用于调节气流的流速,以满足产品的加工需求。

断纱器600设在导纱辊500与导纱杆700之间,从导纱辊500过来的纱线经过断纱器600后传至导纱杆700。断纱器600与纱线感应器300电连接,以用于在纱线感应器300检测到有断纱剪断纱线后剪断纱线,防止不合格的单纱或合股纱线进入后续工序。

导纱杆700及槽筒800活动设在机架100上。合股的纱线能够从导纱杆700与槽筒800之间穿过。导纱杆700能够由纱线支起,并依靠自身重力能够将合股的纱线压在槽筒800的纱槽内。

卷绕筒安装架900设在槽筒800的下游以用于安装卷绕筒30。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纱线并线合股方法,其使用纱线并线合股装置10进行并线合股,具体是将多条纱线穿过并纱机构400的导纱通道432,开启与导气柱410连通的通气装置,从导气通道412向纱线通道432内喷射气流使多条纱线缠结在一起后输出。

本实施例的纱线并线合股装置10及方法通过使用气流式并纱机构400替代传统的张力片等张力装置进行加捻前多条纱线的并线合股,经喷射气流的作用使多条纱线之间的气压骤降,多条单纱可以相互缠结,同时喷射气流在纱线通道内形成涡流,在纱线向外移动时更有利于缠结在一起。

该纱线并线合股装置10及方法借助气流方向有效稳定并线合股时的纱线松弛状态,使张力更加均匀,达到并线合股最佳效果,可以满足多种不同类型纱线的并线合股,尤其是原料差异较大的纱线,如麻与涤纶等。

该纱线并线合股装置10及方法跳出传统的惯性思维,摒弃传统张力装置,创造性的使用气流式并纱机构替代传统的张力装置,着重解决了原料差异较大的不同纱线之间的并纱合股,此外,对原料差异不大的纱线之间也可以较好的完成并线合股。

该纱线并线合股装置10及方法可以保证多条纱线在并线合股过程中的张力稳定,提高多条纱线的同步性和抱合性,以满足后续对纱线加捻的生产质量要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