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配棉花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籽棉异纤清理机。
背景技术:
“异性纤维”问题是近年来影响我国棉花质量和制约我国棉花、棉纺织品市场竞争力的最突出问题。多年来,由于棉花中异性纤维的存在,削弱了国产棉花、棉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致使棉花、棉纺企业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挑拣。我国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在可预见的很长时间内,种植阶段必须使用地膜。特别是在机采棉中,地膜随着采收、装运等工序进入籽棉,经过加工设备的打击后,变成数量更为巨大的极其难以清理的细小“异性纤维”。尽快攻克棉花异性纤维顽症是推进我国棉花行业进步,实现与国际接轨的当务之急。
我国目前也有多种异性纤维清理机在用,普遍清理效果不好、效率低,在除软杂时必须停车或使除软杂辊停转,必须用人工清除,工作量大且不安全,影响设备的连续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籽棉异纤清理机,能够用自动除软杂刀的免人工、免停机的籽棉异性纤维清理机。在籽棉阶段进行无须人工参与的自动除长软杂和细小异性纤维的籽棉异性纤维清理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籽棉异纤清理机,包括设置在进棉口下面竖直设置的软除杂通道,软除杂通道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清理小异纤的第一沸腾清理区,第一沸腾清理区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沸腾清理区;所述的进棉口处设置有给棉罗拉,软除杂通道上端在给棉罗拉的下方设置有开松辊,所述的给棉罗拉和开松辊均为成对水平设置;所述的一对开松辊之间竖直设置有自动翻板,自动翻版下面竖直设置有弧板,弧板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去除籽棉中长、软杂除软杂装置;
所述的除软杂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除软杂刀系统和第二除软杂刀系统,所述的第一除软杂刀系统和第二除软杂刀系统对称设置在弧板的两侧,所述的第一除软杂刀系统包括多个卷绕辊结合件、多个设置在卷绕辊结合件的除软杂辊、多个除软杂切刀结合件、多个设置在除软杂切刀结合件上的除软杂刀、电动推杆、连杆和联动轴;所述的除软杂切刀结合件和卷绕辊结合件上均设置有一个伞形齿轮;所述的电动推杆与连杆相连,连杆通过联动轴与各个伞齿轮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沸腾清理区和第二沸腾清理区的顶部交汇处设置有尘笼,尘笼的下面通过导流板对第一沸腾清理区和第二沸腾清理区进行隔离;
所述的第一沸腾情理区的右侧设置有尘杂箱,另一侧上方靠近软除杂通道处设置有排杂绞笼;所述的第一沸腾清理区包括U型锯齿辊、尘棒和第一高速剥棉辊,所述的U型锯齿辊通过落料板设置在软除杂通道出料口处,尘棒设置在靠近尘杂箱的一侧,高速剥棉辊紧贴设置在U型锯齿辊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高速剥棉辊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第一接风机,第一接风机的出风口倾斜向上,对着尘笼设置;所述的第二沸腾清理区中设置有由第二高速剥棉辊和刺辊构成的清理装置;所述第二高速剥棉辊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第二接风机,第二接风机的出风口也倾斜向上,对着尘笼进行设置;
在导流板和尘笼之间还设置有挡板,所述的挡板固定在导流板上端,紧贴尘笼设置。
所述的挡板伸缩可调挡板。
所述的清理装置有多组,所述每组清理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尘格漏底,尘格漏底的一端设置在第二接风机的出风口上方。
本实用新型设除软杂刀在刀具机械力的作用下自动切除缠绕在除软杂辊上的长异纤,同时将其排出机外。首先对长异纤进行清除,避免了后续的打击中变成更琐碎的难以清除的异纤,此过程不需要停车,亦不需要人工清除节省了人力;清理过后的长软杂(异纤)的籽棉,进一步被开松、除杂,连续进入两个沸腾清理区,在高速剥棉辊的风力,和外部风机提供的风力作用下,使籽棉在两个箱体内的状态类似“沸腾”,此时,细小异纤漂浮于上部,被尘笼负压吸附在尘笼上排出机体。进一步的,两个沸腾清理区内设置有导向板,可以调节棉流的流向,控制籽棉抛射的临界高度,而且能更加自动控制籽棉流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软除杂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软除杂通道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除软杂装置中除软杂辊和除软杂刀的结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种籽棉异纤清理机,包括设置在进棉口下面竖直设置的软除杂通道32,软除杂通道32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清理小异纤的第一沸腾清理区12,第一沸腾清理区12的左侧设置有第二沸腾清理区15;用于吸引细小异纤;
所述的进棉口处设置有给棉罗拉1,软除杂通道上端在给棉罗拉的下方设置有开松辊2,所述的给棉罗拉1和开松辊2均为成对水平设置;所述的一对开松辊2之间竖直设置有自动翻板6,自动翻版6下面竖直设置有弧板4,弧板4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去除籽棉中长、软杂除软杂装置;
所述的除软杂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除软杂刀系统和第二除软杂刀系统,所述的第一除软杂刀系统和第二除软杂刀系统对称设置在弧板4的两侧,所述的第一除软杂刀系统包括多个卷绕辊结合件41、多个设置在卷绕辊结合件41的除软杂辊3、多个除软杂切刀结合件42、多个设置在除软杂切刀结合件42上的除软杂刀5、电动推杆18、连杆19和联动轴20;所述的除软杂切刀结合件和卷绕辊结合件上均设置有一个伞形齿轮21;所述的电动推杆18与连杆19相连,连杆通过联动轴20与各个伞齿轮21传动连接;
如图4所示,所述的除软杂辊3和除软杂刀5二者相对设置,所述的除软杂刀5和除软杂辊3的刺钉交错排列,工作时旋转进入除软杂辊3的刺钉之间,能够快速清除上面的长软杂。
所述第一沸腾清理区12和第二沸腾清理区15的顶部交汇处设置有尘笼16,尘笼16的下面通过导流板36对第一沸腾清理区12和第二沸腾清理区15进行隔离;导流板36的形状位置可以调节、控制籽棉流向和悬浮高度。
所述的第一沸腾情理区12的右侧设置有尘杂箱8,另一侧上方靠近软除杂通道32处设置有排杂绞笼7;所述的第一沸腾清理区12内设置有U型锯齿辊9、尘棒10和第一高速剥棉辊11,所述的U型锯齿辊9通过落料板31设置在软除杂通道32出料口处,尘棒10设置在靠近尘杂箱8的一侧,第一高速剥棉辊11紧贴设置在U型锯齿辊9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高速剥棉辊11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第一接风机33,第一接风机33的出风口倾斜向上,对着尘笼16设置;所述的第二沸腾清理区15中设置有由第二高速剥棉辊34和刺辊13构成的清理装置;所述的清理装置有多组,所述每组清理装置的下方设置有尘格漏底14,尘格漏底14的一端设置在第二接风机的出风口上方;经过第一沸腾区的籽棉落到清理装置上后,由于所述清理装置中的第二高速剥棉辊34和刺辊11下方设置有尘格漏底14,在尘格漏底14的作用下依次经过多组清理装置清理后送到第二接风机35的出风口的上方进行二次“沸腾”。
所述第二高速剥棉辊34的出料口下方设置有第二接风机35,第二接风机35的出风口也倾斜向上,对着尘笼16进行设置;
正常工作时,籽棉由外部设备从籽棉入口进入本机,本机设置一对给棉罗拉1,给棉罗拉1来控制和稳定喂入速度。籽棉经开松辊2开松,以利于异纤的暴露。开松后的籽棉进入除软杂区。除软杂区由两组除软杂辊3、弧板4、除软杂切刀5组成。除软杂切刀5与除软杂辊3、自动翻板6联合使用,一侧工作时,另一侧除软杂切刀5自动清理除软杂辊上缠绕的长异纤。清除后的长异纤排入绞笼7或尘杂箱8排除机外。这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参与,安全高效。经初步除软杂后的籽棉进入U形锯齿辊9、尘棒10、剥棉辊11组成的第一沸腾清理区12。在此区域籽棉得到开松,在U形锯齿辊9与尘棒的10作用下,排出棉桃、僵瓣等大杂。高速剥棉辊11高速将U形锯齿辊9的籽棉剥下并和向上的风力一起将籽棉切线方向上抛到第一沸腾清理区12中。在抛洒中较轻的异性纤维被上方的尘笼16负压吸引帖服在尘笼上,排出机体,完成一次除细小异性纤维的过程。落下的籽棉经刺辊13和尘格漏底14联合作用,清除细杂,在清除细杂的过程中也会有异性纤,在高速剥棉辊11将籽棉切线方向上抛到第二沸腾清理区15中,较轻的异性纤维被上方的尘笼负压吸引帖服在尘笼16上,排出机体,完成第二次除细小异性纤维的过程。落下的籽棉排出机体,进行下一步处理。图中17是可调挡板,通过调节和尘笼16的隔距,避免尘笼16负压较大时吸附较多的籽棉。
在清理过程中,由于长异纤要先行除去,以免在后续的打击中变成更琐碎的难以清除的异纤。所以在籽棉进入本机后先行除长异纤(见图2)。由除软杂辊3将长异纤缠附在辊子上。当到达设定的时间后,自动翻板6反向,籽棉流流向另一侧缠软杂区。同时原侧的除软杂辊3继续旋转,除软杂刀5在电动推杆18、连杆19、联动轴20、齿轮21的作用下,除软杂刀5(见图4)的刀旋转一个角度插入除软杂辊3的刺钉之间,在刀具机械力的作用下切除缠绕在除软杂辊3上的长异纤,同时排除机外。这个过程不需要停车,亦不需要人工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