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式凝棉器。
背景技术:
凝棉器的工作原理是:当风机工作时,凝棉箱内的空气不断排出,使凝棉箱的进棉管内形成负压,经预开松机预开松的无纺织纤维由进棉管的进棉口引入并从出棉口落出至储棉箱或输棉帘。在该过程中,混杂于无纺织纤维内的尘屑、短绒等杂质则随气流穿过(透过)滤套式的进棉管(即网套)上的孔眼经风道排出,同时预开松的无纺织纤维内的空气也随之排出(实现气棉分离)。基于该说明可知,前述的凝棉器也可称为气纤(空气与纤维)分离装置。
凝棉器的结构主要有两种:一是具有旋转尘笼的凝棉器,如CN2787690Y(无剥棉凝棉器)、CN201027218Y(纺织用凝棉器)、CN202226978U(一种改进的凝棉器)和CN103147171A(凝棉器);二是无旋转尘笼的凝棉器,如CN2571778Y(无转笼凝棉器)和CN2496885Y(无转笼凝棉器),由于无旋转尘笼的凝棉器的结构相对于前者要简单得多,因而较受业界的青睐并且习惯称之为简易式凝棉器。
通过对上述两项专利推荐的无转笼(无转笼即为无尘笼)凝棉器的说明书的阅读可知其结构如下:包括一凝棉箱箱体,在该凝棉箱箱体的上部中央位置设置有一凝棉箱进棉接口,而下部中央位置设置有一凝棉箱出棉接口,侧部开设有一凝棉箱吸尘孔;一负压吸尘筒,该负压吸尘筒与凝棉箱吸尘孔配接并且该负压吸尘筒在使用状态下通过吸尘管管路与吸尘风机的吸尘风机进风口连接;一网套,该网套设置在凝棉箱箱体的凝棉箱箱体腔内,并且该网套的上端与凝棉箱进棉接口套接固定,而下端与凝棉箱出棉接口套接固定。其工作原理是:由与凝棉箱进棉接口配接的无纺织纤维输入管将由预开松机预开松的无纺织纤维从凝棉箱进棉接口引入,同时,前述的吸尘风机进入工作状态,使凝棉箱箱体腔形成负压,自凝棉箱进棉接口引入的无纺织纤维在途经网套时,无纺织纤维内的空气、尘杂、纤维屑之类的杂质被吸出,而经过气、棉分离以及除杂后的无纺织纤维则从凝棉箱出棉接口落入对应于凝棉箱出棉接口下方的储棉箱或输棉帘。
然而,上述结构的无转笼(即简易式)凝棉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不希望出现但又无法避免的以下技术问题:其一,当凝棉箱箱体腔内负压过大时,途经网套内的无纺织纤维被吸合于网套甚至造成堵塞,使气、棉分离以及除尘工作失败,严重时出现闷机现象;其二,当凝棉箱箱体腔内负压过小时,虽然网套不易被无纺织纤维堵塞,但是气、棉分离以及除尘效果十分欠缺而无法达到工艺所要求的预期。因此,如何方便而快捷地对凝棉箱箱体腔内的负压大小进行在线调节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于业界并且期望解决,但是在迄今为止公开的专利和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诸有相应的技术启示。鉴于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与设计,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方便而快捷地对凝棉箱箱体腔内的负压大小进行依需调整而藉以保障对无纺织纤维的优异的气、棉分离以及除杂效果的简易式凝棉器。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简易式凝棉器,包括一凝棉箱箱体,在该凝棉箱箱体的凝棉箱箱体顶板上并且位于凝棉箱箱体顶板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与凝棉箱箱体的凝棉箱箱体腔相通的凝棉箱进棉接口,在凝棉箱箱体的凝棉箱箱体底板上并且位于凝棉箱箱体底板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凝棉箱出棉接口,该凝棉箱出棉接口正对于凝棉箱进棉接口的下方,在凝棉箱的凝棉箱箱体前侧板上并且位于凝棉箱前侧板的下方开设有一个或一对负压吸尘筒配接口;一网套,该网套设置在所述凝棉箱箱体腔内并且该网套的上端与所述的凝棉箱进棉接口套固,而网套的下端与所述凝棉箱出棉接口套固;一负压吸尘筒,该负压吸尘筒在对应于所述凝棉箱箱体前侧板的位置与所述负压吸尘筒配接口配接,并且该负压吸尘筒的左端由吸尘管管路与吸尘风机连接,特征在于:在所述凝棉箱箱体上并且位于凝棉箱箱体的凝棉箱箱体左箱壁上开设有一左箱门腔,而在凝棉箱箱体的凝棉箱箱体右箱壁上开设有一右箱门腔,在对应于左箱门腔的位置设置有一用于调节外界空气进入所述凝棉箱箱体腔内的进风量的箱体腔进风量左调整机构,而在对应于右箱门腔的位置设置有一同样用于调节外界空气进入凝棉箱箱体腔内的进风量的箱体腔进风量右调整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凝棉箱进棉接口的上端探出所述凝棉箱箱体顶板并且构成有进棉接口法兰,而凝棉箱进棉接口的下端探入所述凝棉箱箱体腔内并且配设有一网套上抱箍,藉由该网套上抱箍将所述网套的上端固定于凝棉箱进棉接口的下端;所述凝棉箱出棉接口的上端探入凝棉箱箱体腔内并且配设有一网套下抱箍,藉由该网套下抱箍将所述网套的下端固定在凝棉箱出棉接口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负压吸尘筒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负压吸尘筒配接口的位置延接有负压吸尘筒过渡接口,该负压吸尘筒过渡接口与负压吸尘筒配接口固定连接,在负压吸尘筒配接口上配设有一配接口调节闸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负压吸尘筒的左端构成有一吸尘管管路配接法兰,而在负压吸尘筒的右端固定有一吸尘筒风门板,在对应于该吸尘筒风门板的右侧配设有一吸尘筒调风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的吸尘筒风门板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风门板进风孔,并且在吸尘筒风门板上还固定有一调风板调整槽限位螺钉,在所述吸尘筒调风板上并且在对应于风门板进风孔的位置以间隔状态开设有调风板进风孔并且在对应于调风板调整槽限位螺钉的位置开设有调风板调整槽,调风板调整槽限位螺钉探入调风板调整槽并且由旋配在调风板调整槽限位螺钉的末端的限定螺母限定,当所述调风板进风孔与所述风门板进风孔彼此错开的程度增大时,进入到所述负压吸尘筒内的外界空气的量减小,而当调风板进风孔与风门板进风孔相互重合时,进入到负压吸尘筒内的外界空气的量达到最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吸尘筒风门板上并且位于吸尘筒风门板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调风板配合螺钉,而在所述吸尘筒调风板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配合螺钉让位孔,调风板配合螺钉穿过配合螺钉让位孔并且由旋配在调风板配合螺钉上的锁定螺母锁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腔进风量右调整机构的结构是与所述箱体腔进风量左调整机构相同的,而该箱体腔进风量左调整机构包括一左箱门和一左箱门调风板,左箱门在对应于所述左箱门腔的位置铰接在所述凝棉箱箱体左箱壁上并且在该左箱门的高度方向的下部间隔开设有左箱门进风孔,左箱门调风板配设在左箱门朝向所述凝棉箱箱体腔的一侧,在该左箱门调风板上并且在对应于左箱门进风孔的位置间隔开设有左箱门调风板进风孔,当该左箱门调风板进风孔的位置与左箱门进风孔错开的程度逐渐增大时,外界空气进入凝棉箱箱体腔内的进风量逐渐变小,而当左箱门调风板进风孔与左箱门进风孔重合时,外界空气进入凝棉箱箱体腔内的量达到最大。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箱门的下部设置有左箱门调风板配合螺钉,而在所述左箱门调风板上并且在对应于左箱门调风板配合螺钉的位置开设有左箱门调风板调整槽,左箱门调风板配合螺钉探入左箱门调风板调整槽并且由旋配在左箱门调风板配合螺钉的末端的左箱门调风板限位螺母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左箱门的高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一箱门铰链,该箱门铰链在对应于所述左箱门腔的高度方向的一侧的位置与所述凝棉箱箱体腔左箱臂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网套为棉纤维编织网套或塑料纤维编织网套。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由于在凝棉箱箱体左箱壁开设了左箱门腔并且在对应于左箱门腔的位置设置了箱体腔进风量左调整机构,以及在凝棉箱箱体右箱壁上开设了右箱门腔并且在对应于右箱门腔的位置设置了箱体腔朝见量右调整机构,因而可由在线作业人员对进入到储棉箱箱体腔内的空气量依需调整,确保对无纺织纤维的优异的气、棉分离以及除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图1所示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实施例: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凝棉箱箱体1,在该凝棉箱箱体1的凝棉箱箱体顶板11上并且位于凝棉箱箱体顶板11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即固定有一与凝棉箱箱体1的凝棉箱箱体腔12相通的凝棉箱进棉接口111,在凝棉箱箱体1的凝棉箱箱体底板13上并且位于凝棉箱箱体底板13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同样与凝棉箱箱体腔12相通的凝棉箱出棉接口131,该凝棉箱出棉接口131正对于(即对应于)凝棉箱进棉接口111的下方,在凝棉箱1的凝棉箱箱体前侧板14上并且位于凝棉箱前侧板14的下方开设有一对负压吸尘筒配接口141;示出了一网套2,该网套2设置在前述凝棉箱箱体腔12内并且该网套2的上端与凝棉箱进棉接口111套固,而网套2的下端与凝棉箱出棉接口131套固;示出了一负压吸尘筒3,该负压吸尘筒3在对应于凝棉箱箱体前侧板14的位置与前述负压吸尘筒配接口141配接,并且该负压吸尘筒3的左端由吸尘管管路4与吸尘风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虽然例举了负压吸尘筒配接口141为一对的例子,但是也可以减少至一个,具体根据凝棉箱箱体腔12的容积以及相关的工艺参数要求等确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凝棉箱箱体1上并且位于凝棉箱箱体1的凝棉箱箱体左箱壁15上开设有一左箱门腔151,而在凝棉箱箱体1的凝棉箱箱体右箱壁16上开设有一右箱门腔161,在对应于左箱门腔151的位置设置有一用于调节外界空气进入前述凝棉箱箱体腔12内的进风量的箱体腔进风量左调整机构5,而在对应于右箱门腔161的位置设置有一同样用于调节外界空气进入凝棉箱箱体腔12内的进风量的箱体腔进风量右调整机构6。
由图1所示,前述的凝棉箱进棉接口111的上端探出前述凝棉箱箱体顶板11并且构成有进棉接口法兰1111,而凝棉箱进棉接口111的下端探入凝棉箱箱体腔12内并且配设有一网套上抱箍1112,藉由该网套上抱箍1112将前述网套2的上端固定于凝棉箱进棉接口111的下端;前述凝棉箱出棉接口131的上端探入凝棉箱箱体腔12内并且配设有一网套下抱箍1311,藉由该网套下抱箍1311将网套2的下端固定在凝棉箱出棉接口131上。
在前述的负压吸尘筒3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负压吸尘筒配接口141的位置延接有负压吸尘筒过渡接口31,该负压吸尘筒过渡接口31与负压吸尘筒配接口141固定连接。如前述,由于负压吸尘筒配接口141在本实施例中有一对,因而负压吸尘筒过渡接口31也相应有一对。在负压吸尘筒配接口141上配设有一配接口调节闸板1411,用于控制负压吸尘筒配接口141的开启度大小。
在前述负压吸尘筒3的左端构成有一吸尘管管路配接法兰32,而在负压吸尘筒3的右端固定有一吸尘筒风门板33,在对应于该吸尘筒风门板33的右侧配设有一吸尘筒调风板7。
请继续见图1,在前述的吸尘筒风门板33上以间隔状态开设有风门板进风孔331(本实施例为四个),并且在吸尘筒风门板33上还固定有一调风板调整槽限位螺钉332,在前述吸尘筒调风板7上并且在对应于风门板进风孔331的位置以间隔状态开设有调风板进风孔71(本实施例为四个)并且在对应于调风板调整槽限位螺钉332的位置开设有调风板调整槽72,调风板调整槽限位螺钉332探入调风板调整槽72并且由旋配在调风板调整槽限位螺钉332的末端的限定螺母3321限定。
依据专业常识,调风板进风孔71的直径是与风门板进风孔331的直径相同的,当调风板进风孔71与风门板进风孔331彼此错开的程度增大时,进入到前述负压吸尘筒3内的外界空气的量减小,反之亦然,并且当调风板进风孔71与风门板进风孔331相互重合时,进入到负压吸尘筒3内的外界空气的量达到最大。
在前述吸尘筒风门板33上并且位于吸尘筒风门板33的中央位置固定有一调风板配合螺钉334,而在前述吸尘筒调风板7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配合螺钉让位孔73,调风板配合螺钉334穿过配合螺钉让位孔73并且由旋配在调风板配合螺钉334上的锁定螺母3341锁定。
前述的吸尘筒调风板7是这样来调整的:首先旋松锁定螺母3341以及限位螺母3321,而后将吸尘筒调风板7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调整,以改变调风板进风孔71与风门板进风孔331的相对位置,按申请人在上面所讲的那样,如果调风板进风孔71的位置与风门板进风孔331彼此错开的程度大,也就是说风门板进风孔331被吸尘筒调风板7遮蔽的程度越大,那么外界空气进入负压吸尘筒3内的量便越小,与负压吸尘筒3的吸尘管管路配接法兰32相配接的吸尘管管路上的吸尘风机对负压吸尘筒3产生的抽吸力(负压压力)大,同时前述凝棉箱箱体腔12内的负压也相应大,反之同例。
由于前述箱体腔进风量右调整机构6的结构是与前述箱体腔进风量左调整机构5相同的,因而申请人在下面仅对箱体腔进风量左调整机构5作详细说明,该箱体腔进风量左调整机构5包括一左箱门51和一左箱门调风板52,左箱门51在对应于前述左箱门腔151的位置铰接在前述凝棉箱箱体左箱壁15上并且在该左箱门51的高度方向的下部间隔开设有左箱门进风孔511,左箱门调风板52配设在左箱门51朝向前述凝棉箱箱体腔12的一侧,在该左箱门调风板52上并且在对应于左箱门进风孔511的位置间隔开设有左箱门调风板进风孔521。当该左箱门调风板进风孔521的位置与左箱门进风孔511错开的程度逐渐增大时,即左箱门调风板52对左箱门进风孔511遮蔽的程度增大时,外界空气进入凝棉箱箱体腔12内的进风量逐渐变小,凝棉箱箱体腔12内的负压便大,反之亦然,当左箱门调风板进风孔521与左箱门进风孔511重合时,外界空气进入凝棉箱箱体腔12内的量达到最大,凝棉箱箱体腔12内的负压处于最小状态。
由图1所示,在前述左箱门51的下部设置有左箱门调风板配合螺钉512,而在前述左箱门调风板52上并且在对应于左箱门调风板配合螺钉512的位置开设有左箱门调风板调整槽522,左箱门调风板配合螺钉521探入左箱门调风板调整槽522并且由旋配在左箱门调风板配合螺钉512的末端的左箱门调风板限位螺母5121限定。
在前述左箱门51的高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一箱门铰链513,该箱门铰链513在对应于前述左箱门腔151的高度方向的一侧的位置与前述凝棉箱箱体腔左箱臂15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网套2为天然纤维如棉纤维编织网套,但是也可采用化学纤维如塑料纤维编织网套。
应用例:
请参见图2并且结合图1,在图2中示出了一无纺织纤维输入管8和螺旋进棉管9(内壁上构成有螺旋片),无纺织纤维输入管8与螺旋进棉管9法兰配接,而该螺旋进棉管9与前述凝棉箱进棉接口111的上端法兰配接。此外,在图2中还示出了对应于凝棉箱箱体1的底部并且与凝棉箱箱体1固定连接的一储棉箱10。
当由输棉风机将经过预开松机预开松的无纺织纤维依次经无纺织纤维输入管8、螺旋进棉管9和凝棉箱进棉接口111进入网套2时,由于吸尘风机的作用而使凝棉箱箱体腔12处于负压状态,此时途经网套2的无纺织纤维中的空气被吸出网套2外,实现气与棉的分离。同时夹杂于无纺织纤维内的尘杂等逸出网套2,依次经凝棉箱箱体腔12、负压吸尘筒配接口141、负压吸尘筒过渡接口31和负压吸尘筒3,由与吸尘管管路配接法兰32配接的吸出管管路引出至与吸尘风机的出风口配接的集尘袋内,而完成了气与棉的分离以及除杂的无纺织纤维从凝棉箱出棉接口131进入储棉箱10,由储棉箱供给梳理机梳理,梳理机梳理后供铺网机铺网,铺网后供给针刺机针刺。
在上述过程中,当要依需改变凝棉箱箱体腔12内的负压大小时,那么按申请人在上面对箱体腔进风量调整机构5的说明时所作的解释进行操作,对吸尘筒调风板7的调整同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已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客观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记载的技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