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纸辅助生产领域涂料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涂料上料循环流程中仅上料时使用过滤缝筛,对涂料回流没有精细处理设备,过滤缝筛仅能去除块状颗粒杂质,很难去除纸毛等杂质,而涂料回流液会从纸张表面带回部分纸毛、细小纤维等杂质,长时间循环导致系统内纸毛杂质富集,造成刮刀涂布时产生刮刀条痕,影响成纸合格率,同时造成客户投诉,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涂料处理系统。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涂料处理系统,它包括用于储存涂料的涂料上料站、与所述的涂料上料站相连通的用于除去涂料中的块状颗粒的过滤缝筛、
与所述的过滤缝筛相连通的涂布机、用于储存来自所述的涂布机的涂料的中转槽、与所述的中转槽相连通的用于除去涂料中的纸毛的多个过滤孔筛,所述的过滤孔筛与所述的涂料上料站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的涂料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除去涂料中气泡的除气器,所述的除气器设置在所述的过滤缝筛与所述的涂布机之间。
优选地,所述的多个过滤孔筛相互并联。
优选地,所述的涂料处理系统设置有8个相互并联的过滤孔筛。
优选地,所述的涂料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的涂料上料站内的涂料输送至所述的过滤缝筛的第一上料泵。
优选地,所述的涂料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的中转槽内的涂料输送至所述的过滤缝筛的第二上料泵。
优选地,所述的涂料上料系统还包括多个用于检测涂料流量的流量计。
优选地,所述的涂料上料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涂料流量的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和第三流量计,所述的第一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的涂料上料站与所述的过滤缝筛之间的连接通道上,所述的第二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的中转槽与所述的过滤孔筛之间的连接通道上,所述的第三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的过滤孔筛与所述的涂料上料站的连通通道上。
优选地,所述的涂料上料系统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的涂料上料站内涂料量的第一液位计、用于两侧所述的中转槽内的涂料量的第二液位计。
优选地,所述的第二上料泵与所述的过滤孔筛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涂料通过或关闭的阀门。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涂料处理系统,增加了多个过滤孔筛,用于除去涂料中的纸毛等杂质,进一步净化涂料,将涂料回流进行过滤处理,此改进优化在于使涂料更加洁净,使纸张涂布时更加均匀,避免涂料内杂质造成的涂布条痕问题,同时减少了胶料处理系统的轻杂质富集,减少了系统的清洗频次,节约了化工药品的使用,节约了环保处理费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一种涂料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涂料上料站;2、过滤缝筛;3、除气器;4、涂布机;5、中转槽;6、第二上料泵;7、过滤孔筛;81、第一流量计;82、第二流量计;83、第三流量计;9、阀门;10、第一上料泵;11、第一液位计;51、第二液位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涂料处理系统,它包括用于储存涂料的涂料上料站1、与所述的涂料上料站1相连通的用于除去涂料中的块状颗粒的过滤缝筛2、与所述的过滤缝筛2相连通的涂布机4、用于储存来自所述的涂布机4的涂料的中转槽5、与所述的中转槽5相连通的用于除去涂料中的纸毛的多个过滤孔筛7,所述的过滤孔筛7与所述的涂料上料站1相连通。所述的涂料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除去涂料中气泡的除气器3,所述的除气器3设置在所述的过滤缝筛2与所述的涂布机4之间。所述的多个过滤孔筛7相互并联。所述的涂料处理系统设置有8个相互并联的过滤孔筛7。所述的涂料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的涂料上料站1内的涂料输送至所述的过滤缝筛2的第一上料泵10。所述的涂料处理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的中转槽5内的涂料输送至所述的过滤缝筛2的第二上料泵6。所述的涂料上料系统还包括多个用于检测涂料流量的流量计。所述的涂料上料系统还包括用于检测涂料流量的第一流量计81、第二流量计82和第三流量计83,所述的第一流量计81设置在所述的涂料上料站1与所述的过滤缝筛2之间的连接通道上,所述的第二流量计82设置在所述的中转槽5与所述的过滤孔筛7之间的连接通道上,所述的第三流量计83设置在所述的过滤孔筛7与所述的涂料上料站1的连通通道上。所述的涂料上料系统还包括用于测量所述的涂料上料站1内涂料量的第一液位计11、用于两侧所述的中转槽5内的涂料量的第二液位计51。所述的第二上料泵6与所述的过滤孔筛7之间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涂料通过或关闭的阀门9。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涂料处理系统,增加了多个过滤孔筛,用于除去涂料中的纸毛等杂质,进一步净化涂料,将涂料回流进行过滤处理,此改进优化在于使涂料更加洁净,使纸张涂布时更加均匀,避免涂料内杂质造成的涂布条痕问题,同时减少了胶料处理系统的轻杂质富集,减少了系统的清洗频次,节约了化工药品的使用,节约了环保处理费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