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造纸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1801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层造纸网。



背景技术:

采用传统编织方法的三层造纸网的面网网子在使用过程中,不足以支撑纸纤维,造成成纸纸幅表面粗糙不平整,印刷性能不好,纸纤维容易嵌入网孔中堵塞网,水分过滤不畅通,导致不能充分过滤出纸浆中的水分,影响成纸强度性能,同时也造成细小纤维的流失,浪费原料,增加生产成本;底网在进行机械传递过程中会受到摩擦力,面网和底网产生相对运动,导致三层造纸网内部出现严重磨损,长时间的这种相对运动会破坏连接线以及面层和底层之间的内部结构,造纸成网子变形分层,进而会改变网孔大小和均匀度,因此随着网子在纸机上运行的时间的增加,也会影响到了网的稳定性和脱水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当前的造纸网过滤纸浆水分不畅通、纤维流失浪费严重、内部磨损大,网子易变形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三层造纸网,该造纸网在面网两根纬线之间嵌入一根加强纬丝,保证网脱水性能的同时提高网子的支撑性,将成对排列两根纬线穿在同一片钢筘筘隙内作为连接线编织于两层网中,并改进编织密度,连接线承受较大张力,降低上下两层网的相对摩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层造纸网,包括面网、底网和连接线,所述面网由经线Ⅰ、纬线Ⅰ交错编织,底网由经线Ⅱ、纬线Ⅱ交错编织,所述连接线为成对排列的两根纬线Ⅲ,两根纬线Ⅲ相互平行,连接线的密度为34根/cm,所述面网采用两上一下三综平纹编织结构,且在两根纬线Ⅰ之间嵌入一根加强纬丝,所述底网采用三上两下五综斜纹织结构,经线Ⅰ与经线Ⅱ数量之比为1:1,纬线Ⅰ与纬线Ⅱ数量之比为3:5。

上述的一种三层造纸网,所述经线Ⅰ、经线Ⅱ的编织密度为34根/cm。

上述的一种三层造纸网,所述经线Ⅰ、纬线Ⅰ采用直径为0.20-0.24mm的聚酯长丝编织。

上述的一种三层造纸网,所述经线Ⅱ、纬线Ⅱ采用直径为0.26-0.40mm较粗聚酯长丝编织。

上述的一种三层造纸网,所述纬线Ⅲ采用直径为0.26-0.40mm的聚酯长丝编织。

上述的一种三层造纸网,所述加强纬丝采用直径为0.12-0.15mm的尼龙编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三层造纸网提高了纤维支撑指数,改善纸页成形质量,成纸纸幅表面光滑平整,改善了网子脱水能力,保证纸浆中的水分过滤畅通,能充分过滤出纸浆中的水分,同时避免流失细小纤维,节约原料,降低生产成本,成对排列的连接线能承受较大张力,避免产生内部磨损,提高了正面网孔大小均匀度,提高了成形网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经线Ⅰ,2-纬线Ⅰ,3-经线Ⅱ,4-纬线Ⅱ,5-纬线Ⅲ,6-加强纬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一种三层造纸网,如图1所示,包括面网、底网和连接线,所述面网由经线Ⅰ1、纬线Ⅰ2交错编织,经线Ⅰ1、纬线Ⅰ2采用直径为0.22mm的聚酯长丝,底网由经线Ⅱ3、纬线Ⅱ4交错编织,经线Ⅱ3、纬线Ⅱ4采用直径为0.36mm较粗聚酯长丝,经线Ⅰ1与经线Ⅱ3数量之比为1:1,纬线Ⅰ2与纬线Ⅱ4数量之比为3:5,经线Ⅰ1、经线Ⅱ3的编织密度为34根/cm;所述连接线为成对排列的两根纬线Ⅲ5,两根纬线Ⅲ5相互平行,编制时,将成对排列两根纬线Ⅲ5穿在同一片钢筘筘隙内作为连接线编织于两层网中,连接线的密度为34根/cm,所述纬线Ⅲ5采用直径为0.28mm的聚酯长丝编织,连接线采用成对排列的纬线Ⅲ5,能使网承受较大张力,降低上下两层网的相对摩擦;所述面网采用两上一下三综平纹编织结构,即是由一根聚酯经线Ⅰ1和三根聚酯纬线Ⅰ2上下连接线组成一组平纹结构,其中,三根聚酯纬线Ⅰ2两上一下分布,且在两根纬线Ⅰ2之间嵌入一根细的加强纬丝6,加强纬丝6采用直径为0.13mm的尼龙编织,改进后的面网提高了纤维支撑指数,提高了面网孔大小均匀度,同时不影响网子脱水能力,所述底网采用三上两下五综斜纹织结构,即是由一根聚酯经线Ⅱ3和五根聚酯纬线Ⅱ4上下连接线组成一组平纹结构,其中,五根聚酯纬线Ⅱ4三上两下分布;提高了底网的耐摩擦性能,增加机械传递性,提高了成形网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