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设备中的真空吸移辊的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8857阅读:14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造纸设备中的真空吸移辊的密封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造纸设备中的真空伏辊的密封机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造纸设备中的真空吸移辊的密封装置。



背景技术:

造纸生产是连续化生产,造纸生产线包括很多组件和设备,造纸生产线非常复杂,每个设备出现故障都可以影响整个造纸生产线的运行。

其中,造纸设备中的真空吸移辊(或称真空伏辊)设置有密封条,在使用过程中,在生产过程中,密封条的磨损非常严重,造成真空度低,脱水量少纸机断纸次数明显增多,严重时甚至影响造纸生产线的生产,被迫停机检查设备,进行设备维修,更换新的密封条,维修时间长,对生产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纸设备中的真空吸移辊的密封装置,它结构简单,避免密封条异常磨损,且形成有效的水膜密封,延长密封条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造纸设备中的真空吸移辊的密封装置,包括真空吸移辊、密封条和一喷淋水管,密封条设置在真空吸移辊一侧,密封条与真空吸移辊的辊面间隙配合,喷淋水管设置在密封条前方,喷淋水管沿密封条的长度延伸,喷淋水管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排喷嘴,喷淋水管的喷嘴均匀喷淋密封条,当喷嘴喷淋在密封条的水流到密封条与真空吸移辊的辊面之间的间隙后,在密封条与真空吸移辊的辊面形成一水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喷淋水管的喷嘴等间距排列成一排,每个喷嘴喷淋出去的水均呈扇形形状的喷淋覆盖区,至少相邻的喷嘴的喷淋覆盖区相互重叠。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每个喷淋覆盖区在密封条表面形成一个扇形的喷淋面,相邻两个喷淋面相互重叠的区域的最大宽度为喷淋面的直径的20~70%。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相邻两个喷淋面相互重叠的区域的最大宽度为喷淋面的直径的50%。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喷淋水管的喷嘴等间距排列成两排或三排。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条与真空吸移辊的辊面之间的间隙为0.3~0.7mm。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密封条与真空吸移辊的辊面之间的间隙为0.5mm。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避免密封条异常磨损,在密封条和真空吸移辊之间全线分布有水膜,延长密封条的使用寿命,解决了因密封条磨损所带来的各种麻烦,提高生产效率,且降低真空吸移辊的动力能耗,生产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真空吸移辊 2、密封条 3、喷淋水管 4、喷嘴 5、水膜 6、喷淋覆盖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图1所示,一种造纸设备中的真空吸移辊1的密封装置,包括真空吸移辊1、密封条2和一喷淋水管3,密封条2设置在真空吸移辊1一侧,密封条2与真空吸移辊1的辊面间隙配合,喷淋水管3设置在密封条2前方,喷淋水管3沿密封条2的长度延伸,喷淋水管3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排喷嘴4,喷淋水管3的喷嘴4等间距排列成一排,每个喷嘴4喷淋出去的水均呈扇形形状的喷淋覆盖区6,至少相邻的喷嘴4的喷淋覆盖区6相互重叠,相互覆盖,喷淋水管3的喷嘴4均匀喷淋密封条2,当喷嘴4喷淋在密封条2的水流到密封条2与真空吸移辊1的辊面之间的间隙后,在密封条2与真空吸移辊1的辊面形成一水膜5,形成水膜5密封。

于其它可选实施例中,喷淋水管3的喷嘴4等间距排列成两排或三排,相邻3~5个喷嘴喷出的水形成的喷淋覆盖区6相互重叠,相互覆盖。

本实用新型通过喷淋水管3对密封条2进行喷淋,有三种作用:1、润滑密封条2的作用;2、冷却密封条2;3、密封条2和辊面是不直接接触的,中间有0.5mm的水膜5,起到密封作用。因此保持润湿水的畅通,有效保证密封性,避免密封条2异常磨损。

每个喷淋覆盖区6在密封条2表面形成一个扇形的喷淋面,相邻两个喷淋面相互重叠的区域的最大宽度为喷淋面的直径的20~70%。于优选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喷淋面相互重叠的区域的最大宽度为喷淋面的直径的50%。密封条2与真空吸移辊1的辊面之间的间隙为0.3~0.7mm。喷嘴4的间距当然越密集越了,但是基于成本的安装空间的综合考虑,于优选实施例中,密封条2与真空吸移辊1的辊面之间的间隙为0.5mm。即使喷淋水管3个别喷嘴4出现堵塞,相邻的喷嘴4喷出的水会喷淋到密封条2,也能保证均匀喷淋整个密封条2,保证在密封条2和真空吸移辊1之间全线分布有水膜5。避免密封条2局部无水喷淋,造成密封条2异常磨损,降低密封性能,降低密封真空度。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